基于江西文人视角的南昌市景观特征研究

2021-10-08 12:00甘姝靓古新仁乐紫薇李于刚
西部学刊 2021年18期
关键词:人文景观南昌

甘姝靓 古新仁乐 紫薇 李于刚

摘要:江西古称“诗歌之乡”。古代江西文人多爱以诗论景,诗皆因江西之景而成,景又因文而传。从唐代到清代,江西因景写作诗文的江西文人可分为三种,即江西籍文人、就职或迁居于江西的文人和游览江西的文人。利用ROST CM6中文字频统计软件对南昌的古诗词进行分析,并且基于江西文人视角的南昌市景观特征的研究发现,江西文人主要集中于唐宋年代,且非江西籍文人较多,被文人感知较多的人文景观主要集中于“江水”“明月”“山峰”和 “南浦”。而不同类型景观特征具有关联性,地域文化因素促成了富于开拓进取的精神,诗人往往通过各异的景观寄情风月抒发情怀。

关键词:江西文人;人文景观;南昌

中图分类号:S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18-0065-05

一、研究背景

江西的原始文化距今已有四五万年。从形成明确的行政区域建制开始,至今也有2200多年的历史,文坛名家辈出,作品璀璨,江西文学也因此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绚烂的篇章之一[1]。江西古称“诗歌之乡”,从史传中见到诗集名的诗人中粗略估计,历代江西诗人约有200多位,一共几万首诗。由于当时江西的经济发展和阶级关系,当地崇尚诗作,逐渐形成众多诗歌流派。

江西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旅游行业,2011年就曾以“红色”为魂,“山水”为题,打造江西旅游品牌形象[2]。2020年,江西旅游经济主要指标进入了全国第一梯队,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万亿元,旅游总接待人数达到8亿人次,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12%以上,带动直接就业160万人[3]。为大力发展全省旅游业,更需要旅游与其他方面相结合,推进“旅游+”,以形成新的旅游点。随着游客越来越注重对当地文化特色的体验,旅游与文化相结合,就成为了不可忽视的发展方向。

江西未来旅游业的发展,同样需要与当地文化相融合,发展自身人文景观优势,引入旅游文学的概念。旅游文学是山水文学的先导,注重对山水风物的融入,以抒写对人和社会的思想情感作为基本特征。由于江西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领域的综合影响,江西旅游文学日渐繁荣,已成为新兴的研究方向。

二、以南昌市为例的古诗词样本选取

南昌不仅是江西省省会、环鄱阳湖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更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西汉将军灌婴取“昌大南疆”和“南方昌盛”之意,定名为“南昌”。唐代诗人王勃也曾写有《滕王阁序》,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展现古南昌的壮丽景色。因此,研究南昌市的人文景观特征对探索南昌市历史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古诗词在景观特征研究中的特点和优势

古诗词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即运用简短凝练的语句表达出时间和空间的相互呼应与转换,生动形象地描述千年的历史或四季的更迭,也可以表达一种心情或是一种意象,其思想的实际是将心理感受和意境具体化表达[5]。

相比于其他历史文学,诗词具有样本量大、整体意象明确、词义高度精准、空间层次清晰、空间要素明确、时间延续性等优势。通过古诗词可以反映出当时的人文场景、景观环境历史和文学情感意蕴,以及刻画宏观的地域意象感知、宏观的城市环境风貌与微观的人文景观特征。诗词文本数据跨越了数千年的时空,单个词在每一首诗词中可能出现不同的隐喻、使用的不确定性与不同关系组合产生的语义变化,也会呈现集体潜意识的一致。对古诗词的景观词条进行矫正与分类,通过语义分析工具,强化共性,忽略差异,可以用来梳理诗词共同呈现出来的景观语义结构特征,避免对古诗词进行语义分析时个体认知的差别。

(二)江西文人的分类筛选

地方文学研究兴起后,人们才逐渐从地域文学的角度重新研究以往的文学,发现地域是文人作家成长的重要环境,同时也是诗词作品完成的重要背景。特定的地域对文人的成长、古诗词的创作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地的地域景观特征,也会在古诗词作品中有所反映。

一般地域文学史研究接触的有三个方面的对象:一是在本地域出生并在本地域成长的文人作家,此类文人通常被视作地域文学史研究的主要对象[1]。二是仕宦或客居于此,不仅有文学诗词作品,而且对这一地域文学的发展有过贡献和影响,既有关于当地景观特征的诗词作品,也有与其无关的创作。三是游历或路过这一地域,留下了一些描写这一地域风物的作品。基于以上分类,将与江西历史文化相关的文人分为三大类进行整理,归类为江西籍文人、就职或迁居于江西的文人和游览江西的文人。

(三)江西文人及其古诗词整理

收集古代有明确文字记载的三类江西文人,年代范围为唐代(公元618年)至清代(公元1912年)。所收集的江西文人及其诗词主要来源于搜韵、古诗文网、诗词名句网等平台,通过查漏补缺,收集整理以南昌为例的江西文人古诗词(表1)共计48位江西文人,156首描写南昌的古诗词。

整理后可知,江西文人主要集中于唐代和宋代,且江西籍的文人并不占主要部分。可能是因为唐宋多以诗词为主,而到了元末明初的文坛,受地理环境、文化习俗以及乡邦文学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多形成不同地域分散的文学群体,创作上多以文章交流讨论。且江西籍主要文人的活动地域大多并不在江西,如唐宋八大家中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都曾是在江西考中科举,但是长期在外活动,死后都未归葬江西。

三、以江西文人视角下的南昌古诗词为样本的人文景观分析

(一)古诗词人文景观要素标准词条对照分析

古诗词中表达人文景观及其要素符号的词条多种多样,同一种景观语义符号(标准词条)可以异化为多种其他所指的符号(源词条) ,以156首描写南昌的古詩词作为研究样本进行分析,人工筛取诗词中所有同一语义下的不同源词条,将所有源词条替换成为统一的标准词条。如诗词中“日暮”“暮霭”“暮色”和“薄暮”等多种源词条统一为一个标准词条“夕阳”。标准词条对照表替换词的建立参考《古汉语词典》,共标准化22个标准词条,并以表格方式进行罗列,制作人文景观要素标准词条对照表(表2)。

(二)人文景观特征语义网络图分析

1.人文景观要素标准词条对照表的转译

利用ROST CM6的“批量文件处理器”工具将156首描写南昌的古诗词文本合并。使用超级批量文本替换软件Ultra-replace,依据前面所建立的人文景观要素标准词条对照表,将文本中所有的源词条替换为对应的标准词条,完成转译。

2.古诗词文本数据的分词

将按照人文景观要素标准词条对照表转译好的文本,通过ROST CM6 的“分词”命令,自动产生与文本对应的分词后文件,自动命名为“古诗词文本_分词后.txt”文件。然后利用软件的“词频分析”功能,生成“古诗词文本_分词后_词频.txt”文件。

3.无效词条的剔除

为了分析人文景观要素,需要将“古诗词文本”中的无效词条剔除,并对有效词条进行排序、分类。

4.人文景观要素词条词频表的构建

根据生成的“古诗词文本_分词后_词频.txt”文件,整理可列出人文景观要素词条词频表(表3)。由表3可知“江水”“明月”“山峰”提及较多,“滕王阁”虽然只有4词频,但作为特定的建筑,也是江西文人容易提及的地方。但是仅仅通过词频,还不能看出人文景观要素之间的特征关系,还需要进一步建立人文景观要素词条之间的联系。

5.人文景观特征语义网络分析图的构建

将“古诗词文本_分词后.txt”文件导入到ROST CM6的“社会网络和语义网络分析”工具中,并使用ROST CM6中的聚类分析生成人文景观特征语义网络分析图(图1),文本中的景观特征要素通过聚类分析词条的相关性,会建立人文景观要素词条之间的联系,根据联系强弱分散,相关性越强词条越集中,相关性越弱词条越分散,同时以线段的形式,将有关联的词条进行连接,并集中生成网状结构。

(三)人文景观特征聚类分析

根据人文景观特征语义网络分析图可知,人文景观要素在古诗词中的聚类通过ROST CM6的相关性运算分类为4个类簇,图中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类簇,表明在建构出的人文景观特征语义网络分析图中,不同的人文景观特征词条呈现出4种景观类型的关联。景观要素在某一特定场景类型中通常以聚类关系出现,并在环境中形成相对固定的景观结构关系。

人文景观特征语义网络分析图中,方块的形状越大,表示其在古诗词文本中出现的频次越高,线段越集中,表示与相关词条之间的联系强度越强,距离中心越近的要素,说明该人文景观特征要素在所有要素中最为突出,是被江西文人提及最多的。从生成的聚类中,也可以较为直观地看出 “江水”“明月”“山峰”和 “南浦”是古代江西文人更为关注的人文景观特征。

通过得出来的4个类簇,可以直观地看出人文景观特征的特征词偏重在哪些词条上,从而得出南昌主要的人文景观特征。类簇1中的人文景观特征要素依次为山峰—翠竹—西山—晚霞—天地,这个结构主要是以“山峰”为主要景观特征,围绕翠竹和晚霞对西山进行描写。西山位于赣江西侧,山势险峻,怪石嶙峋,四时葱茏,修竹茂林,与“南昌八景”之中的“西山积翠”相符,故可将类簇1类型定义为:西山积翠。类簇2中的人文景观特征要素依次为南浦—画栋—悠悠—楼阁—珠帘—滕王阁—黄昏—水潭,其中的滕王阁至今已有约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唐代滕王阁就曾以临江高峙而闻名,楼阁之上景色壮阔,西北面就是波澜壮阔的赣江,对岸是郁郁苍苍的西山。整个结构围绕“南浦”展开,故可将类簇2类型定义为:南浦飞云。类簇3中的人文景观特征要素依次为江水—船只—山水—云山—湖水,通过景观词条,无法直接确定具体的地点,但景观特征均与江水有关,故将类簇3类型定义为:滨水景观。类簇4中的人文景观特征要素依次为明月—和风—杨柳,“杨柳”为植物要素,“明月”“和风”为不确定要素,故将类簇4类型定义为:杨柳景观。

(四)南昌古诗词语义情感分析

将“古诗词文本_分词后.txt”文件导入到ROST CM6的“情感分析”工具中,剔除无意义的中性词和地名等名词,分析得出南昌地区整体情感感知情况(表4)。可知南昌地区人文景观诗词意境整体偏积极,但是其展现的消极情绪占比达到了36.11%,占到了不可忽视的比例,研究南昌地区积极情绪的表现和消极情绪的呈现,也对未来的人文景观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参考意义。

四、结论与展望

从古诗词的角度对江西地区人文景观的研究,可以以史为鉴,找寻中国传统人文景观特征的意境和规律。通过对诗词分布、景观关联、词频分析、情感分析等方式对江西南昌地区人文景观特征进行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不同类型景观特征及其关联性

从词频分析、语义网络分析的具体结论来看,通过以江西文人笔下的古诗词对南昌市景观特征进行研究,与专家学者通过其他方法研究得出的结论一致,结果符合南昌地区当地的人文景观特征,揭示了南昌市不同类型景观特征及其关联性。

(二)地域文化因素促成了江西人文富于开拓进取的精神

江西北临长江,三面环山,地理位置优越,适合躲避战乱,而广阔的沿河平原和滨湖平原又在江西内部形成了开阔的自然环境,为保存和发展中原文化,提供了理想的地区。且江西水系发达,贯穿南北的赣江和盱江,成为了上达岭南、东出闽瓯的黄金水道,在古时交通不发达的时代,成为了远途的最好选择。一方面便于中原文化的输入,另一方面也因此扩大了江西文人与外界的交流。正因如此,在这一特定的地理文化背景下,也从侧面影响了江西文人的内心和审美,地域文化因素在文人的作品中往往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反映在江西文人作品上,也能表现出其文学观念上强烈的正统性和富于开拓进取的精神。且在江西文人中具有明显的家族性和群体性,江西文人也相对地集中在水系的沿线。

(三)通过各异的景观寄情风月抒发情怀

由于江西特殊的政治气候和地理环境,唐宋期间有很多文人贬谪会聚于江西。封建王朝处置官员,往往会将其发配到偏僻荒芜的地区作为政治惩罚,两广、黔西、湖湘、江右、闽东等地,由于其地理位置远离封建的政治中心,往往会作为文人的贬谪之地。因此,江西地区自古便称为“粤腹闽庭”, 特别是唐宋年间,与此相关联的江西贬谪文人与江西贬谪文学众多,且在文学的创作上出现了新的艺术的高峰。对于贬谪江西地区的文人,多是以罪臣的身份来到江西,被贬的哀怨和壮志未酬之情,往往会寄托于江西的山水之间,记錄在所写的古诗词中。对于贬谪到岭南或闽地的文人,通常会由于古代交通的方式单一,不得不借道江西区域。例如,唐代贬谪岭南的文人宋之问、韩愈等,宋代贬谪岭南的文人苏轼等,其中的大多数文人都需要途径江西地区。文人在发放途中路途遥远、舟车劳顿,同时也接触了各异的景观,往往就会寄情风月,发言为诗,抒发贬谪情怀。此类江西文人在途径南昌地区时留下的古诗词,往往就会表达出消极的情绪。

(四)唐宋文人青睐的景观纵览

1.“西山积翠”,位于赣江西侧,因此山位于南昌市古城的西侧,所以称为西山。西山绵延三百里,四时苍翠,风景秀丽如画,故该处又称为“西山积翠”,也是“豫章十景”之一。唐代诗人王勃便曾有过“珠帘暮卷西山雨”的感叹,雨后从滕王阁远眺,西山苍翠欲滴,景色如洗。早在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昌人便有登高望远的习俗,所以自古南昌人便喜好江湖深远、山峦叠嶂的景色,南昌古园林中也常设高楼台榭,用以登高望远,欣賞平远、幽深的自然美景,其中尤其以滕王阁最为典型,可眺望西山积翠。南昌城内多水少山的自然环境也对人们的造园审美产生了影响,山水雅好成为了文人墨客共同追求的兴趣爱好之一。

2.“南浦飞云”,同样也是“豫章十景”之一 。浦,有滨水的意思,南浦位于滕王阁南侧约一公里处的抚河故道旁边,起风时江边沙浦风起云涌,景色壮观,故称为“南浦飞云”。但是“南浦飞云”的景色,并不是随时都能够看到的,需要特定起风的日子,古时南浦也常作为离别的地方,风起云涌的景色,也正好衬托了离别的愁思。

3.“滨水景观”,没有提及特定的地点,但通过限定范围在南昌地区,可以推测该景色可能与“豫章十景”中的“龙沙夕照”类似。“龙沙夕照”景观位于南昌西北面赣江两侧,夕阳西下时,落霞霞光照映,光彩夺目,宛若游龙,故名为“龙沙夕照”。以古诗词原文推测,“滨水景观”也与其类似,反映了不同自然景观下,江面的壮阔景色。

4.“杨柳景观”,说明杨柳这一植物元素容易被江西文人所感知,可能是因为 “杨柳”多与 “江水”景观同时出现,杨柳的易被感知,同时也从侧面印证了“滨水景观”同样也是经常被江西文人所提及的。

根据所构建的研究方法,后续还可以进一步分析南昌人文景观特征,深入挖掘景观特征之间的联系,也可继续通过此方法,研究江西省的人文景观特征,得出更为完善的人文景观语义结构,为江西省未来的人文旅游路线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江西文学史》课题组关于江西文学发展中几个问题的思考——《江西文学史》导言[J].江西社会科学,2000(9).

[2] 曾倩.关于江西旅游品牌形象升级定位的思考[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6).

[3] 朱虹.走进全域旅游新时代[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8(4).

[4] 吴琼,周林图.基于GIS的南昌市地名景观统计与空间分布[J].江西科学,2016(6).

[5] 刘滨谊,戴睿,陈威.中国诗词的景观感受时空转换机制[C]//2012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亚太区会议暨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上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6] 吴潇,李鑫,赵炜.基于唐诗文本挖掘的关中地区人文景观格局研究[J].风景园林,2019(12).

[7] 龚奎林,吴国如.打捞历史的文学碎片与寻找区域文化的价值认同——从《江西文学史》的学术品格谈江西文学地理学研究[J]. 江西社会科学, 2008(2).

[8] 任永安.元末明初浙东派文人与江西派文人的交往及其文学意义[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4).

作者简介:甘姝靓(1998—),女,汉族,湖北孝感人,单位为江西农业大学园林与艺术学院,研究方向为园林设计与大地景观规划。

古新仁(1963—),男,汉族,江西寻乌人,江西农业大学园林与艺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园林设计与大地景观规划。

乐紫薇(2000—),女,汉族,江西上饶人,单位为江西农业大学园林与艺术学院,研究方向为园林专业。

通讯作者:李于刚(1978—),男,汉族,江西龙南人,单位为江西农业大学园林与艺术学院,研究方向为美术学。

(责任编辑:董惠安)

猜你喜欢
人文景观南昌
人文景观元素在美丽乡村中的传承与保护
我在南昌 你在哪
南昌是我 南昌是你
南昌双子塔
城市公共空间人文景观设计
园林建设中人文景观元素的作用探析
南昌护桥记
姑苏水城旅游人文景观整合规划研究
南昌54座桥梁进行两个月的夏季体检
民建工程要加强人文景观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