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城市电子信息产业升级新引擎

2021-10-08 04:05周礼
产城 2021年9期
关键词:高精尖信息产业集成电路

周礼

自 2017年起增速放缓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在2021年走出了“逆势上扬”曲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电子信息制造业“行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出口交货值”三大主要指标增速均超过20%,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28.3%,为近八年来最高水平。

如此高的投资增速反映出市场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持续看好。一方面,“十三五”期间,我国对集成电路、新型显示、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抢先布局,不仅增强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竞争力,同时推动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的进一步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面对国内外产业发展环境的不确定性及科技竞争带来的新机遇,国家层面出台多项政策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及产业链现代化,为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支持。

“当然,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依然面临着规模大而缺乏增量、体系全而缺乏生态、技术进步而创新不足等难以绕过的核心问题。”年初,赛迪智库发布的“2021年中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趋势展望系列研究报告”指出,面对这些问题,在找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定位和方向的基础上,要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增强信息技术赋能,构筑关联更为紧密的产业链体系,以此抢占布局、强化优势、实现跃升。

从全国范围来看,广东、湖北、湖南、四川、江西等省市已经纷纷提出加大对电子信息产业的投资力度,通过擘画电子信息产业蓝图为当地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支撑。而早已在电子信息领域突破万亿级产业规模的北京、上海、深圳、苏州等电子信息产业强市则更为向“新”,作为区域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中的核心力量,瞄准全球前沿技术领域的竞争,布局量子信息、集成电路、工业互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此培育城市产业发展新动能,着力打造技术先进、安全可靠、自主可控、各具特色的电子信息产业高地。

北京:高精尖产业发展的“新范式”

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早在2017年底,北京曾出台《加快科技创新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等10个高精尖产业指导意见》,针对5G、智能网联汽车、工业互联网、机器人、超高清视频等出台了具体行动计划和方案,加快前沿新兴领域布局,在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特种机器人等领域涌现出一大批行业标杆企业,技术水平处于国内甚至全球领先地位。

今年8月11日,主动适应全球新一轮科技、产业变革,深度对接国家战略,北京市印发《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进一步聚焦十大高精尖产业中的重点领域或关键细分领域,提出构建“2441”新型产业体系——做大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医药健康两个国际引领支柱产业;做强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与装备、绿色能源与节能环保四个特色优势的“北京智造”产业;做优区块链与先进计算、科技服务、智慧城市、信息內容消费四个创新链接的“北京服务”产业;并抢先布局量子计算、光电子、新型存储等一批未来产业。力争到2025年实现高精尖产业占比超30%,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5万亿元,万亿级产业集群的数量达到4到5个。

“过去5年,北京市已经累计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2154家,为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发展高精尖产业腾出宝贵空间。”北京市经信局副局长姜广智介绍,为发展高精尖产业,北京在配套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进一步落实《规划》,9月6日,北京出台了《北京市关于促进高精尖产业投资推进制造业高端智能绿色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将优化高精尖产业发展基金运行机制,加大项目直投力度,统筹用好产业领域各类政府引导基金,支持先进制造业项目落地;为引进符合标准的先进制造业重大项目提供全程服务的第三方机构,有望获得单个项目不低于1000万元的奖励。

在“十三五”期间实现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占全国比重超过20%的上海,正着力打造具备自主发展能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集成电路创新高地。

7月14日,上海市政府发布《上海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制造业规划》),提出上海将集合精锐力量,落实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个“上海方案”,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三大先导产业力争在2019年“上海方案”的基础上实现规模倍增。

根据《制造业规划》,上海将以之江实验室、国家集成电路创新中心等加强前瞻性、颠覆性技术研发和布局,联合长三角开展产业链协作。加快建设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东方芯港、电子化学品专区等特色产业园区载体,引进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实现芯片设计、制造封测、装备材料等全产业链能级的提升。

在集成电路芯片设计领域,将加快突破面向云计算、数据中心、新一代通信、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的高端处理器芯片、存储器芯片、微处理器芯片、图像处理器芯片、5G核心芯片等,推动骨干企业芯片设计能力进入3纳米及以下,打造国家级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平台。

在制造封测领域,将加快先进工艺研发,支持12英寸先进工艺生产线建设和特色工艺产线建设,争取产能倍增,加快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发展;发展晶圆级封装、2.5D/3D封装、柔性基板封装、系统封装等先进封装技术。

在装备材料领域,将加强装备材料创新发展,突破光刻设备、刻蚀设备、薄膜设备、离子注入设备、湿法设备、检测设备等集成电路前道核心工艺设备;提升12英寸硅片、高端掩膜板、光刻胶、湿化学品、电子特气等基础材料产能和技术水平,强化本地配套专业能力。

当前,浦东张江科技园已经集聚了集成电路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设备材料等企业共200余家,2020年产业营收规模首超千亿元;2019年8月揭牌的临港新片区,在短短2年时间内打造了“东方芯港”,集聚亿元以上规模集成电路企业100多家,已初步形成了覆盖芯片设计、芯片制造、装备材料以及封装测试等环节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生态体系,“预计到‘十四五末,临港新片区12英寸晶元规模将超过50万片/月,成为国内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规模最大的集聚区之一。”

深圳:为数字经济发展立法

围绕重点产业链与未来产业,深圳在近年来相继提出了系列创新发展专项规划,形成为各种超前的高科技、新应用“开绿灯”的浓厚氛围,以此打造成为全国电子信息产业的“第一城”。

8月29日,深圳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了《深圳经济特区数字经济产业促进条例(草案)》(下称“草案”),拟通过立法在该产业领域先行先试,意味着数字经济产业立法向前迈进实质性的一步,将推动深圳经济转型升级。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深圳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在2020年已经达到8446.6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超过30%,总量和比重均位居全国第一。从细分领域看,深圳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2.2万亿元,约占全国1/5,拥有21家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软件业务收入约占全国1/10,拥有11家全国软件百强企业。华为、比亚迪、中兴通讯、大疆等一批在电子信息产业不同的行业中的“龙头”纷纷落地于此。

草案的发布旨在解决管理体制机制缺乏创新、数据资源要素利用低效等诸多问题。深圳市人大常委会经济工委主任何锐军表示。“草案仅立足深圳实际,聚焦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而非数字经济,围绕产业促进而非产业监管,重点突出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

草案将如何打通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机制性障碍?何锐军解释到,一是打破产业主管的界限。传统的依靠个别产业主管部门来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已难以适应新形势,因此各行业主管部门应积极承担产业细分领域上下游产业链的培育;二是明确各产业或行业主管部门在产业专项资金中设立数字经济专项扶持计划,重点支持细分领域的平台商、服务商和应用商;三是明确提出探索开展产业数字化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及时掌握各行业数字化转型状况,推动提升数字化转型能力。

苏州:“工业互联网看苏州”

“十三五”期间,苏州市通過引导制造业转型升级,汇聚全球高端资源要素,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制造业从 “大而不强”向 “又大又强”转变,走出了一条具有苏州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实现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两大产业产值均突破万亿元。

2020年6月,为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苏州出台《关于全力打造“工业互联网看苏州”品牌的若干措施》,提出力争到2022年,建成基础支撑有力、融合应用引领、创新生态活跃的全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领先城市,打响“工业互联网看苏州”品牌,将其作为苏州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重要布局。

2021年1月4日,苏州召开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推进大会,在“新年第一会”上,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与江苏签署了《共建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江苏分院和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江苏分中心合作协议》,将探索工业互联网数据资源合作共享机制建设,加速实现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数据采集、汇聚和应用,提升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管理能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融合创新。

大会还发布了《苏州市推进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瞄准数字经济新赛道中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将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继续引进、培育、壮大一批国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以政策为引领,苏州全市各大板块对工业互联网产业布局开始加速,形成了以工业园区、相城区、高新区为核心的平台生态示范带、软件技术创新带,以张家港市、太仓市、常熟市、昆山市为核心的行业应用示范带,吴江以区、吴中区为核心的边缘计算产业带。累计培育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23家、市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59家、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26家、优秀服务商126家、典型应用企业184家、省“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特色产业基地7个。

2021年5月18日,国家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卡奥斯正式签约落户苏州吴江,至此,国家15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已有12家落户苏州,工业互联网品牌集聚效应初显,将进一步助力“江苏制造”向“江苏智造”转变。

猜你喜欢
高精尖信息产业集成电路
永荣股份迈向“高精尖”
为高精尖产业工人插上腾飞“翅膀”
首个原子级量子集成电路诞生
7524亿元
黑龙江:粮食产业迈向“高精尖”
人工智能与集成电路的关系探讨
北京时尚控股“高精尖”产品登陆“上海滩”
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我国信息产业“供给侧改革”:对FDI 效应探讨
基于CMOS集成电路闩锁效应理论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