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书婷
当前阶段,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取得突破。三網融合趋势下,可预见的是,人们的生活将更加信息化,未来对电子信息产品的需求势必增加,其相关行业将再度迎来高速发展。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我国正以科技创新为动能的磅礴力量,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纵深发展。
在全国电子信息产业版图中,位于西南区域的成都,以超万亿的整体规模位居全国前列、中西部城市第一位,是全国产业生态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这里,有英特尔全球最大的芯片封装测试中心之一与全球三大晶圆预处理工厂之一。从这里运走的芯片,配置在了全球一半以上的笔记本电脑上,还有京东方国内首片自主生产的柔性显示屏、索尔思全球领先的光通信产品……出现在全球消费者的手中。一批又一批电子信息领域的“黑科技”,逐渐成为成都在电子信息领域递出的一张新城市名片。
“在成都,包括延伸到四川,很多地方看,都看得到电子信息在各个行业的应用推广,这是‘电子信息+。”四川大学校长李言荣表示。但正如“罗马非一日而成”,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的“万亿级”底气,源于数十年的要素积累。从新中国刚成立时的艰苦创业时代,到“三线建设”时的奠基,再到改革开放后的腾飞时期……成都步步为营。如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中流击水正当其时。在成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一极后,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再一次屹立在快速发展的潮头,向建设世界级产业高地进发。
站上建设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台阶
2020年,成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到10065.7亿元,成为成都首个产值破万亿的产业。此时,距离2008年成都迎来首个千亿产业——电子信息不过十二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再从千亿到万亿,不仅是一个产业规模的增长,更是一座城市在积极谋划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一次成功实践。
多年来不断完善的政策举措,为成都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构筑起了“四梁八柱”。2018年,成都出台《成都市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改革攻坚计划》,提出到2020年建成电子信息万亿级产业;2019年,成都出台《关于促进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开始打造集“芯 -屏 - 端 - 软 - 智 - 网”为一体的电子信息产业体系。2020年,成都出台《成都工业稳链补链行动方案》,提出电子信息等产业要围绕重点企业、“薄弱缺”环节,更新“两图一表”。此外,围绕电子信息产业中细分领域如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的个性需求,成都先后出台10余份相关规划和支持政策,全面系统地推进统筹规划布局、优化产业体系、完善创新生态等工作。
成都加快建设以“芯-屏-端-软-智-网”为支撑的电子信息产业体系,积极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促进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2020年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联盟成立,通过开展“成都造”智能应急产品推广活动等细分领域精品活动,促进企业实现供需对接和技术合作,助力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目前,成都已拥有两个全球“灯塔工厂”(西门子、富士康成都工厂),聚集了英特尔、华为、戴尔、鸿富锦、京东方、中国网安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培育了2000余户电子信息规上企业。2021年1-7月,全市电子信息规上企业规模达6311.9亿元。
“这带来的最大的作用是提振信心。”对于成都电子信息产业近年来取得的成绩,西南财经大学教授、西财智库首席执行官汤继强此前表示,“这是内陆地区在高新技术产业可以与世界先进水平挂钩,甚至同台竞技的例证。”汤继强认为,突破万亿不仅是由0到1的突破,而是由1向“1+N”的挺进,成都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已具有高度的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站上了建设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台阶。
在差异化的“道路”上开出“遍地花”
产业与城市共生共荣,齐头并进。依托各区县不同的电子信息产业资源优势和环境特点,近年来成都推动各区县聚焦不同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在强化产业集群发展的同时,逐渐构建起错位发展、相互配合的电子信息产业体系。
“今年到六月份,我们已经实现销售额三个多亿,相当于以前全年的销售额。”成都泰格微波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泰格)董事长吴传志认为,这主要得益于成都泰格所在的郫都区。这里聚集了多家电子信息产业的上游企业,解决了很多的原材料采购问题,大大缩短了供应链。“以前有些原材料需要到国外采购,不仅价格高,还受外国技术封锁等影响,无形中抬高了成本。” 如今,最需要的原材料就在“隔壁”,最好的未来就在这里。等成都泰格封装好新一批即将投入市场的电子元器件后,这些由其完全自主设计和生产的产品将广泛应用于通讯、导航等技术领域,帮助成都乃至更广范围的电子信息相关企业解决“卡脖子”的难题。
在崇州市,以一家龙头企业带动周边精密电子智造发展的情形正在形成。自2012年捷普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捷普科技)落地崇州后,捷普科技借为苹果、惠普、飞利浦等高端客户提供产品研发、设计、制造和管理服务,稳坐崇州电子信息产业头羊位置, 2020 年产值近150 亿元。以消费类电子为主攻方向,崇州以捷普科技为龙头,大力实施“N+100”招商行动,“从无到有”培育出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包括产品研发设计、电子材料、电子元器件、 精密加工等上下游产业链配套企业,不断提升崇州电子信息产业的集聚度、显示度。
在企业的“肩膀”上追赶“技术流”
在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版图中,规上企业增长至2000余户,新兴企业更是层出不穷。这些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活力的“代言人”,如今硕果累累。2021年1-7月,成都电子信息制造业在监测的14户重点企业实现产值2892.23亿元,占全市总量的93.9%;纳入全市重点监测的45家企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858.1亿元,占全市总量的33.5%。但显著增长的不仅是企业数量与效益,成都电子信息产业更让人瞩目的,是其在产业深度与技术高度方面的步步为营。
以华为为例,其不仅先后在成都落地未来技术创新中心(一、二期)、成都鲲鹏生态基地等项目,聚集了金蝶天燕、吉星海、亚信科技、虚谷伟业等代表性企业,推动区域内鲲鹏生态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还积极规划建设华为成都研究所二期和“中国存储谷”,不断增强与成都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伙伴合作,带动周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9月11日,京东方带着全球领先的显示、传感、人工智能、物联网等软硬件融合的前沿科技,在成都春熙路步行街“你好BOE”美好生活馆亮相,展示了智慧家居、智慧健康等创新场景。带着对未来科技的畅想,京东方多年来按照“设备-材料-制造-应用”链条,已在成都吸引30余家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国内较完整的新型显示产业生态圈。而软件领域,由10个公共服务平台、12个实体项目、多家企业共同支撑的“四川省成都市软件和信息服务集群”进入今年工业和信息化部2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优胜者公示名单中。这意味着,在未来,成都软件产业将进一步融入国家战略,实现更大发展体现更大担当。
落实产业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是关键之路。作为一家从事光电集成电路设计研发和高可靠集成电路封装生产的企业,成都市汉桐集成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桐集成)着眼于我国高端光耦产品“芯”的匮乏,力求在装备自主可控的发展上贡献“芯”力量。其自主研发的1M、5M、10M、25M、50M系列高速光敏集成电路芯片已批量应用到高端光耦,可对标美国安华高、日本东芝以及国内主要光耦厂商的主流品种进行原位替换。汉桐集成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在新产品研发上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力争年内完成20余款新型号光耦产品的国家级鉴定,其中4款高水平产品将填补国内空白。”
既有华为、京东方、德州仪器等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龙头企业,释放集聚效应带头狂奔,也有汉桐集成等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在各细分领域闯关技术难题,奋力追寻更高水平的科技实力。当下,成都电子信息产业核心技术逐步突破,生态体系愈发完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构建能力显著提高。作为成都“十四五”期间重点关注的五大优势产业之一,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将在万亿规模的基础上迈向新台阶,由1向“1+N”挺进,助力成都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