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生态系统模型构建

2021-10-08 10:21杨红岩齐齐哈尔大学图书馆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21年5期
关键词:馆员要素主体

杨红岩(齐齐哈尔大学图书馆)

构建信息生态,主要是对信息人、信息技术、信息环境等要素及各要素共同构成信息生态系统进行和谐性调整。将大数据技术运用于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工作,须以管理员作为知识管理主导人,结合高校图书馆内部知识管理系统完成信息技术层面的设计,再通过与国家政策、管理制度、建设方向的统一,实现信息环境优化。同时,整合内外部知识资源,创造更有效率的知识传递途径,打造高校图书馆上下游生态系统,将优质资源、技术、人才等,共同融入大数据环境知识共享模式。基于此,本文以信息生态为研究视角,分析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流程,基于大数据环境与技术,探索信息人与信息知识间的协调发展模式,为高校图书馆大数据技术应用拓展思路。

1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趋势

国外对于知识共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知识共享原则、信息系统、网络关联及互联网推动下知识共享的行为、动机、在线内容等领域。①知识共享影响因素。Kakhki认为,高校图书馆在知识获取和创造过程中,会受到社会影响力、感知临界质量、社会焦虑等因素的影响[1]。②知识共享过程研究。Anitha等在研究知识共享过程时,采用模糊数学、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等方法提升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的竞争优势,并应用动态在线团队科学工具包使团队能够在线沟通知识、工具、策略等,实现知识共享[2]。③知识共享行为研究。Chien基于知识共享理论,总结了双级变革型领导与各个级别成员间的知识共享行为,提出群集与个人等中心领导对知识共享有很好的推进作用,是打造良好从属关系、实现知识共享效益的重要前提[3];Marinagi等借鉴知识共享提升公司经营业绩的案例,提出信任、兴趣、态度、动机、自我效能等是实现中小型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效果的重要前提[4]。

国内对于知识共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知识共享影响因素、机制、模式、行为四方面。①知识共享影响因素。郭宇等基于扎根理论,探索了知识共享的环境变量、共享渠道、知识资源需求、知识资源池四个维度,提出开放创新模式能实现组织间共享模式的有效更新[5]。杨吕乐等认为,知识共享是载体、客体、主体等要素不断作用的过程,并归纳了国内外知识共享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分析框架,指出由知识主体到客体、由单一组织到跨组织、由激励知识共享机制到削减共享障碍是主要的前沿热点[6]。②知识共享机制。何俊琳等以社会资本为切入点,探索高校图书馆内部知识共享影响因素,在对高校图书馆虚拟咨询团队进行分析后,认为知识协同—协同知识库—共享知识库—知识地图—虚拟咨询团队成员是构建知识共享模型的重要过程,能将共享、存储、协同、环境四方面结合起来共同构建机制模型[7]。③知识共享模式。李通对高校图书馆联盟知识共享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以保障机理为基础、合作机理为牵引、循环机理为实现模式、监督机理为效果评价的理论框架,以提升图书馆知识共享程度[8]。④知识共享行为。张肃等对在线网站知识共享模式进行分析,深入探索了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和搜索行为,对虚拟社区发展有很好的推进作用[9]。

综上,本文通过对信息生态理论的研究,探索高校图书馆进一步实现知识共享可行性模式。大数据技术快速发展并呈现多元发展趋势,怎样满足用户需求、怎样构建优越的信息环境、怎样进一步推动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模式及机制构建,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点。运用大数据挖掘用户的主观意识及需求,需要以生态信息环境为基础,以系统视角为切入点,构建信息内容、环境、技术、主体等的理论化关系,这对高校图书馆的知识共享效果有显著提升作用[10]。

2 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的信息传递

2.1 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传递内容

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是指以信息服务为驱动,馆员借助大数据平台与团队其他成员或用户之间进行的知识交互行为。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是一个多环节过程,其在实现知识传递的同时,也关注知识整合转化效率及接收方对于知识的吸收、利用和创新。馆员在完成知识共享工作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和技巧,在工作过程中将其进一步吸收、利用和创新并继续传递。用户吸收利用知识,完成自身的科研、教学等任务,达到知识共享的目的。在知识共享的信息传递过程中,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主体既可以是馆员也可以是用户,客体是知识,知识共享交流平台可以为微博、微信、远程视频等大数据知识传递分享工具。

2.2 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信息传递流程

根据信息传递流程,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信息传递流程可细分为5个阶段(见图1)。

图1 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信息传递流程

①知识提供者也被称为信源,是筛选、组织知识的责任人;②新知识是信息提供者将自身的隐性知识进行的显性表达,传统书籍就是最佳代表,发展至今,互联网、数据库等都已成为新型的信息表达空间;③知识共享交流平台是实现知识共享的关键,作为传播媒介,该平台可联络各个知识共享主体;④知识接受者即知识消费者,其根据个人习惯、偏好选择知识并将知识运用到各自的生活和工作中,这是实现知识创新、知识增值的重要过程;⑤反馈是指当知识接受者获得知识以后,通过二次生产来反哺知识共享的现象,知识提供者通过反馈行为进一步优化个人知识,知识接受者在反馈的过程中也承担着共享服务分工、分解、组织、重塑等责任[11]。

2.3 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传递特征

大数据技术与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的有机融合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其网络结构是典型的人工设计系统,能完整继承传统知识共享的特征,并将信息化动态发展与之融合,呈现出新的特质。

(1)整体性。高校图书馆运用大数据技术将知识共享流程中的各要素有机融合,具有明显的整体性特质。也就是说,在知识共享的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协同关联状态将会直接影响知识共享的整体效果。在大数据技术的加持下,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将涉及更多的要素和变量,其整体性势必表现得更为复杂。

(2)泛在性。大数据环境下,知识资源以电子文档、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为主,用户阅读和获取知识资源可以不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微博、微信等应用以及多媒体技术、移动互联技术、知识共享技术等高新技术为用户提供了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传递的平台环境支持。在这种泛在的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也具有了泛在性,不受时空约束,随时随地实现知识共享。

(3)互动性。大数据平台是高校图书馆实现现代知识共享的重要工具,用户需要有效的互动与沟通才能使知识共享具有更高效率。当前,各行各业都在发展大数据系统,知识获取方式及途径因此变得愈发多元,高校图书馆亦有这一特征,因为高校学生的知识共享互动非常频繁[12],这也是高校图书馆活跃度极高的重要原因。高校图书馆积极利用新媒体技术,使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网络交流,不再只作为知识共享的被动接收方,而是成为知识共享的参与者、承担者,促进知识共享系统升级。

(4)快捷性。大数据技术完全打破了时空限制,能碰撞出总量极高的知识量。高校图书馆积极与知识共享平台实现对接,图书馆馆员要主动学习并掌握大数据技术与工具,帮助用户更为便捷、快速地获得知识,提升高校图书馆的知识共享程度。同时,用户对于知识的应用与创新也能够反哺高校图书馆的知识共享服务,使知识共享获得更高质量的应用空间。

(5)动态性。知识共享的发生环境十分复杂,知识环境、用户需求等都处于持续动态变化中,馆员也需要在这种变化中作出及时调整,这就是创建知识共享生命动态性的重要原因。正是因为有这种生命现象,才会让馆员对知识共享的认知持续升级,始终处于动态模式下。除了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也会对知识共享环境造成影响,如馆员在离职或发生职位变化后,将有新人填补进来,实现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的动态价值。

(6)目的性。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推进知识共享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更好地满足学校师生的科研、教学、学习等需求。而高校必须通过知识共享才能实现知识的创新与叠加,进一步提升科研团队的研发创新能力及学校整体的科研竞争力。

3 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生态系统模型

3.1 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生态系统概念

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是实现知识交流、传播、共享的重要媒介,是实现知识创新的组织机构之一。大数据技术进入到高校图书馆后,知识的供应方、接收方与知识间的关系,不再是简单的单一渠道及模式,而必将形成新的开放式动态系统和多主体流通模式。通过分析不同层次关系的知识流转状态,优化实时知识分布形态,能达到知识在共享全流程中的生态链动态平衡。因此,构建这类知识共享系统,是符合现代高校图书馆知识生态模式的,其将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系统重新划分为知识本身、知识主体、知识环境、媒体技术四大类,且相互间关联性非常明显。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生态系统模式构建以知识生态学为基本前提,凭借大数据技术创造综合性共享要素价值关系,实现知识主体对生态化知识的获取及知识创新,最终为知识增值提供服务。

3.2 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

(1)知识共享主体要素。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的本质就是将知识输送到不同需求主体中,并满足各主体间相互交流的需求。知识提供者、传递者、分解者、接收者等知识共享主体,可以是知识共享关联的任何个人或团队,任何组织及部门都有主体价值。当知识环境出现变化时,知识间的流动让不同主体角色出现相互转化的可能,也就是说,在知识共享中没有固定的主体身份,任何人、组织、团体都能进行知识的生产、分析、应用、创新,这种形式有利于不同知识的流通与升级。同时,各个主体会在对知识的管理、加工、应用等过程中积累知识经验,这对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系统的发展有很好的推进作用。

(2)知识共享客体要素。知识是整个共享系统中的唯一客体。高校图书馆一直都是重要的知识管理和传播机构,对社会各界主体都有很好的知识服务作用。笔者在对高校图书馆进行知识分类后,发现可以根据主体特征来分配知识,具体包括馆员个人、运营团队、组织部门等知识类型,以及在高校图书馆外部转移和转化的知识内容。此外,根据知识呈现度,还可将高校图书馆知识划分为馆员经验、技巧等隐性知识,以及书籍内容、管理制度等显性知识。大数据技术是推进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的重要动力,用户通过大数据平台能够获取显性知识,将其转化为自己掌握的隐性知识,并进一步形成组织团队知识。

(3)知识共享环境要素。对知识共享主体产生特定影响的所有因素共同构成了知识共享环境,外部环境是知识共享行为的存在基础与发展条件。高校图书馆创建的知识共享环境能够为用户之间的知识共享活动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并保证知识共享行为的效率,也就是说,知识共享环境将成为影响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水平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根据表现形式,可将知识共享环境分为软环境与硬环境,前者以各类与知识共享有关的规章、制度、规范为主要形式,后者则泛指与知识共享活动有关的物质要素。在本文中,重点分析组织文化、激励制度、行为规范等软环境。

(4)知识共享技术要素。以数据信息的生产、传递、存储与交互为目的的现代信息技术是知识共享技术的具体表现,该技术能够实现数据信息的高效交互与利用,其核心技术要素包括计算机技术、信息检索技术、互联网技术等。目前,信息技术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超文本技术、大数据技术等使数据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更加高效、可靠,极大地克服了时间、空间等客观条件对信息交互效率的限制。同时,大数据技术为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活动提供了更好的技术平台,极大地提升了数据信息的传递、存储、检索与交互效率,构建起了一种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的知识网络,显著提升了知识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和共享交互水平,更好地满足了用户对高质量知识服务的需求。

(5)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知识共享主体会以自身需求为出发点,使用最佳策略对相关资源进行综合利用,以使信息资源效益最大化。知识共享主体若能够正确看待其他共享主体并积极与之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那么就能够极大提升信息生态系统的完善性,提升知识信息的处理效率与共享利用水平,这也是知识共享系统的最大价值所在。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知识共享系统中的客体,即知识资源,是其存在与发展的核心要素与关键资源,用户需求是其知识资源供给的出发点,是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存续发展的前提。可见,客户需求已成为高校图书馆知识创造、供应等服务的决定性因素,也是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系统创新发展的根本动力所在。基于信息技术的知识共享生态系统本身即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信息网络,因此知识共享生态系统存在与发展的前提就是信息技术。在信息技术创新发展的支持和推动下,知识共享生态系统的信息规模不断扩大,知识处理与利用水平不断提升,特别是在大数据技术出现之后,知识流转与传播的速度得到了巨大提升,传递成本显著下降,进一步提升了知识共享生态系统的整体水平。在知识共享生态系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知识共享环境具有无可替代的支持与推动作用,其复杂的构成要素使知识共享生态系统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的发展特征,不同主体之间形成了各异的关系网络并在交互的过程中构建起复杂的知识共享网络。

3.3 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生态系统模型构建

共享生态系统是由多种信息生态系统共同构成的复杂体系,具有系统化、多样化的发展特征,知识信息资源在该生态系统中流通,实现了知识信息在不同主体之间的传递与交互,并在交互的过程中构建起复杂的信息网络。对于知识生态系统而言,其节点的构成要素与重要性取决于知识共享主体的素质水平,知识共享主体也需要借助特定的媒介工具实现知识资源的传递和交互。可直观地将媒介工具理解为大数据环境、资源共享环境、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高校图书馆组织文化、高校图书馆制度文化所构成的知识共享环境。在知识共享主体获取自身所需知识及为其他主体提供知识的过程中,知识资源将在知识生态系统中实现最佳利用率,最终构建起知识共享生态系统模型(见图2)。

图2 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生态系统模型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不同的知识共享业务会形成不同的知识共享生态系统,用于满足不同的知识资源需求并对知识资源进行科学组织和管理。在数据挖掘技术、资源共享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全媒体技术等知识共享技术的推动下,各类互联网平台和应用应运而生,微信、微博等成为最受欢迎的网络社交工具之一,极大地满足了用户随时随地进行信息交流的需求,形成了众多不同的知识生态系统,这为知识信息的高度共享与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3.4 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生态系统信息流转模式

不同的知识共享主体在交流、分享其知识资源的过程中会构建起一个知识流转体系,因此,不同知识共享主体的需求与行为是影响知识共享系统运行发展情况的主要因素。在被需要与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不同知识共享主体将相互满足彼此需求,构建起一种互利共赢的良好合作模式,其合作关系也会对知识生态系统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在知识共享生态系统中,知识在不同节点之间的流动与传递方式会构成特定的知识流转模式(见图3),该模式能够描述知识流转的方式、方向、内容等情况。

图3 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生态系统信息流转模式

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生态系统通过整合内外部知识资源,创造了一个更有效率的知识传递途径,打造了高校图书馆上下游生态系统,能将优质资源、技术、人才等融入大数据环境知识共享模式中,构建起更加全面、完善、及时的知识信息服务网络,提高知识信息的生产及传播效率,满足不同主体的服务需求。值得一提的是,对于知识共享系统而言,高校图书馆馆员作为信息共享主体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构成要素,因此,馆员的综合素质将直接影响知识共享活动的开展情况,但个体知识、能力的有限性使得馆员无法独立完成知识处理、传递与利用工作,需要彼此合作共同保证知识流动的效率与质量。

猜你喜欢
馆员要素主体
论碳审计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何谓“主体间性”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基于人本理念的高校图书馆创新管理探讨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探讨党校图书馆馆员的工作素质及培训策略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实现高职图书馆长远发展与青年馆员自我实现协调统一
也谈做人的要素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