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邓全生(南昌市委组织部)熊满根 焦浩浩(新建区委组织部)
流湖镇淑溪村滕华兵的羊养殖基地
流湖镇上房村丁建新的食用菌基地
“回到村里创业,不仅有乡亲们的支持,还有国家的扶持政策。我们只要扎扎实实地干,产品不愁没有销路。”正在给母羊投放饲料的新建区流湖镇淑溪村“95后”青年滕华兵说。
滕华兵是该村的一名大学生。2016年从江西省卫校毕业后,怀揣着创业梦走进大城市打拼,但由于缺少经验和资金,一直只能打工。直到2018年10月,淑溪村召开党员大会,商议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支柱产业,带动村民共同致富。作为青年党员,滕华兵说干就干,他和村里的党员干部选定适合本地的湖羊作为产业发展项目,并成立江西省赣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资金方面,国家扶贫政策支持200万元,通过和大家讲政策、讲出路、算增收账,很快就在村里众筹到580万元。”滕华兵告诉记者。不到半年时间,淑溪村村头的荒山上就建起一座高标准养殖基地。更让滕华兵高兴的是,首批引进的1500只母羊,90%以上都怀上了羔羊,进入了生育的高峰期。“公司提供小羊羔、养殖技术并包收购,村民只要负责平时的喂养,就可以分‘养羊股’,发‘羊’财。”滕华兵说,这两年公司先后委托村民喂养湖羊130多头,每头给予2000元托管费,村集体还能创收10余万元。目前,流湖镇已有59户村民在淑溪村湖羊养殖基地务工,有了稳定的收入。
“要振兴乡村,就必须吸引在外优秀人才返乡创业,实现优秀人才与产业发展深度对接。”新建区委常委、组织部长章建云介绍道。近年来,新建区紧扣产业发展主线,聚焦人才“回流”工作,制定下发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的实施意见,明确在市场准入、金融服务、财政支持等方面的系列配套政策,保障各类创新创业人才安心回归、顺心创业。如今,越来越多外出人员带着技术、经验、资金返乡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和加工产业,形成了人才回乡、信息回归、资金回流的良好局面,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走进新建区流湖镇上房村食用菌基地,一排排整齐的菌菇大棚,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耀眼。棚内,村民们正忙着管护、采摘新鲜菌菇,准备上市销售,呈现一派繁忙的劳作景象。江西省新赣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建新说:“这个叫黑皮鸡枞菌,是我们的主打产品,现在日产300斤左右,不仅供应给南昌及周边市场,还远销上海、广州、福建等地,深受消费者喜爱。”
丁建新曾是多个知名皮鞋品牌江西市场的营销负责人、总代理,在建筑行业也建立了自己的事业版图。前些年,他了解到家乡经济发展特别是乡村振兴方面存在着困难,以及家乡大力实施的“能人返乡、共建小康”计划,就有了回乡二次创业的想法。怀揣着“创立农村特色产业经济,带领家乡人民共同致富”的想法,丁建新驱车上万公里,走遍国内食用菌种植大省,了解全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情况,并邀请上海、广州等地专家来村里考察论证,最终确定创办食用菌产业基地。不到半年的时间,丁建新就完成了公司注册,建成了4600多平方米的食用菌大棚和20多间标准温控鸡枞菌房。
为实现村级产业与能人创业的深度融合,上房村与丁建新的食用菌公司达成协议:在一期项目建设中,村委会整合资金44万元建设厂房,公司每年支付租金3.7万元;在二期项目建设中,村委会再投资200万元建设厂房,公司每年支付租金12万元。同时,采取“公司+农户”的形式,成立了江西新赣菌菇种植专业合作社,鼓励贫困户以多种形式入股分红。
2019年11月,新赣食用菌公司举行了“爱心菌包”捐赠仪式,为10户贫困家庭捐赠菌包9000个,价值近4万元。为了让村民足不出村就能致富,公司还为他们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上门指导、回收产品等服务。丁建新表示,公司通过建立“龙头企业+种植基地+种植户”,以及“专家技术服务+贫困家庭”的“造血式”模式,让150多名村民有了稳定收入。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引才、用才、留才工作组合拳的作用下,新建区一幕幕人才返乡激活乡村振兴的故事在各个乡镇上演。“家门口有工厂真好,我既能在家照顾小孩,又能到厂里赚钱。一个月两千多元,正好可以补贴家用。”新建区石岗镇村民毛存如是说。
2019年,石岗镇“回流”人才程国方回乡创办江西三食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提供了80多个就业岗位,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程国方介绍道:“工厂上班以计件为主,上班时间不受限制,村民接送完孩子可以继续来上班。”
“春看菜花夏看荷。油菜花、荷花和莲蓬等虽不是盈利的主要产品,却是聚集人气的载体。荷田里套养的小龙虾、甲鱼、鱼等水产品,又是公司营收的关键。”江西蓝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熊正星介绍说,公司结合鱼米之乡文化、荷花文化、龙虾美食文化、农耕文化来开拓各种节日盛会以拉动人气,增加了知名度,带动了地方发展。
熊正星是新建区联圩镇人。2017年,他带着积累的财富回乡创办了蓝筹农业,先后从象湖、肖淇、大洲3个村流转了1100亩地,采取“公司+合作社+村民”的模式进行经营。村民可自愿以土地托管形式参与项目建设,分享生态田园产业链带来的各项效益。蓝筹农业创立之初,熊正星就与村民建立了紧密的连接机制:每年拿出10万元,定向帮扶联圩镇270户贫困家庭,实现帮扶全覆盖。村民在公司务工,每人每年工资收入近2万元。
在新建区樵舍镇常丰村,百合基地面积越来越大。基地生产的百合米粉、百合面条、百合干也打开了市场销路。基地负责人熊全军一个人既忙种植又忙销售,实在顾不过来。村里两位从外地返乡的年轻人来到基地毛遂自荐,熊全军对此十分高兴:“不管他们有没有种植、加工百合的经验,单凭这份勇气我都要给他们机会。年轻人愿意回到农村本身就是一种进步,乡村振兴需要年轻人。”2019年,熊全军又在南昌溪霞现代农业园种植了180多亩观赏百合,他的百合种植基地现已覆盖南昌、抚州、吉安三个地市。
近年来,新建区通过各种形式宣传引导,增强在外人才对家乡的认同感、归属感,激发他们回报桑梓的热情,使其既为家乡建设贡献才智,又获得了更好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目前,230余名在外人才带着新思想、新理念和资金、技术,在农村创办公司、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实施优质稻米、蔬菜、水果、中药材、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油茶等产业项目,成为带领村民增收致富的新生力量。
联圩镇熊正星
樵舍镇常丰村熊全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