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敏
【摘要】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这是古人对教师的评定。时至今日,此一内容则有所变动,教师不仅要传授解答学生理论知识相关的内容,还要在教学环节中助力学生心理素质的成长,使其理智、心质同步发展。对小学数学的教学而言,该学科的知识本就存在较强的抽象性,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极易遇到各种问题。教师在教学时则可以将此反作用力充分利用起来,借此培养小学生直面挑战的心理、团队合作的心理以及知识求索的心理,从而助推小学生的全面学习与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知识;心理素质
小学作为学生学习成长的起步时段,在此时,小学生的头脑智力、心智思维发育速度不断加快,对于知识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教师在此阶段的教学中融入心理素质教育,既有利于培育小学生坚韧的品格,还有利于增强小学生直面困难的自信。以下,结合多年实际教学经验,简要对小学数学与心理素质培育的深度融合展开研究,以供相关人士参考取用。
一、创设数学游戏,培养直面挑战心理
直面挑战的心理旨在塑造小学生敢于面对挑战、面对困难的自信心,使小学生可以在学习成长的道路上一往直前。为了落实这一教学目的,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数学游戏的方式进行授课。即,教师将现阶段的教学内容与备受小学生喜爱的游戏活动进行深度融合,游戏难度循序提升,小学生在游戏的环节中,既能够掌握当前的数学知识,还可以在闯关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直面挑戰心理的培养。
例如,教师在教学“加与减”这一课程时,可以创设计算闯关的游戏。教师在课前阶段可以事先准备部分卡纸,并在其上“设置”相应的关卡,第一关为10以内的加减运算;第二关为100以内的加减运算;第三关为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授课时,可以将挑战卡纸分发给小学生,最快全部答对的三名小学生进入决赛,通过抢答的方式争夺冠军。教师利用难度递增的闯关形式进行游戏化教学,既可以调动小学生的求胜心理,还可以在游戏的环节中锻炼小学生的运算能力,促进其知识学习专注度提升的同时,在解答的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直面挑战心理。
二、组织小组探索,培养团队合作心理
团队合作心理顾名思义,即,相互合作、彼此配合的心理,这一要素无论是小学生现阶段的知识学习,还是未来的成长发展,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落实这一教学任务,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探索的方式进行引导。即,教师结合当前的教学需要,将班级小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并为各个小组分别设置讨论的命题,让其在小组中集思广益、相互协作,共同研讨命题的答案。这一教学手段既有利于点燃小学生的学习热情,还有利于促进团队合作心理的培养。
例如,教师在教学“有趣的图形”这一课程时,可以事先准备一定数量不同形状的坚硬卡纸,并在授课阶段将之分给各个小组。授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使用手中形状各异的卡纸组成特定的形状。如,教师安排A小组使用手中的材料组成一个长方形;安排B小组使用手中的材料组成两个五边形;安排C小组将手中的材料拼成一只小狗等。教师使用合作探索的方式进行授课,既有利于调动小学生灵动的思维,还有利于强化小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小学生团队合作心理塑造的同时,加速小学生几何直观、空间观念等图像相关核心素养的培育。
三、拓展课外研讨,培养知识求索心理
小学阶段是学生关键的基础塑造时期,在此时,教师不仅要讲解教材当中涉及的各种知识内容,还应及时拓展课外的事物,借此塑造小学生更具全面性的数学基础。对此,教师可以通过课外研讨的方式来培养小学生的知识求索心理。即,教师结合小学生现阶段的知识理解水平,将适合其学习研究的课外元素带入到数学教学的环节当中,让小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教材以外的数学知识。这一教学手段既有利于扩大小学生的知识学习范围,还有利于培养小学生课外探索的技能。
例如,教师利用教学周末、假期等时间带领小学生前往图书馆、图书大厦等场所进行拓展活动。教师可以为小学生推荐适合其阅读的优质读物,如《数学帮帮忙》、《奇妙的数王国》等,该类型的书籍巧妙地将知识性与趣味性合二为一,小学生观看时既可以掌握全新的数学知识,还可以结合书中故事知晓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方式。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教学之余的时间,带领小学生观看数学相关的纪录片,如《数学的故事》、《数学大谜思》等,该类型的影片从生活的角度切入,详细展示了诸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体现与应用,小学生观看此类节目则可以对数学学习产生全新的感悟,进而助力课外探索技能与知识求索心理的塑造。
总而言之,数学教学与心理培育的深度融合,促进了小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与个人心智思维的发展与成长。教师基于多元视角开展授课,既能够为小学生带来生动的学习体验,还可以有效焕发小学生的学习激情,助力小学生课业成绩提升的同时,助推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强思.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结合[J].才智,2020(12):179-179.
[2]谈廷宝.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J].小学时代,2019(34):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