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豫闽
摘要:现在的数学教材内容以“西算”为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文明只是点缀,使我们的数学教学缺乏温度感、缺少文化味。我们要将传统文化与数学教学合理切入,巧妙融合,利用传统文化中的语言之美,激发学习兴趣;利用图形之美,呈现文化内涵;利用名人名著,培养人文精神;拓展数学研究,从而体会数学文化的价值,让数学的教与学更有“味”。
关键词:储备知识 巧妙融合 文化价值
数学是什么?学生说,数学是题海,是符号公式;老师说,数学是概念,是思维逻辑;家长说,数学是方法,是巩固训练。于是,数学成了由公式、符号、难题砌成的高楼大厦,华丽却缺乏亲切感。由于现在的数学教材内容以“西算”为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文明只是点缀,使我们的数学教学缺乏温度感、缺少文化味。如何用传统文化让数学教学更有文化味,让孩子看到一个立体、鲜活的数学,笔者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储备知识 合理切入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在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首先自己要了解传统文化,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借助于工具书、去图书馆或上网搜索阅读相关文化书籍,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发掘教材中潜在的传统文化教育因素,寻找与知识点有关的传统文化内容,从而合理设计教学活动,让自己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自身修养。
二、多方渗透 巧妙融合
(一)利用语言之美,激发学习兴趣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数学问题与中国语言的组合让“美”有了独特的含义。如:利用宋代诗人邵康节的《山村咏怀》“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支花。”创设情境,在美丽的意境中认识一至十这十个数字;出示对联“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理解花甲、古稀、三七岁月后解决年龄的问题;根据诗歌“一白馒头一百僧,大僧三个更无争。小僧三人分一个,大小和尚各几丁?”进行方程求解的练习,让学生在美妙的文字中感受到数学的奇妙,激发其学习动机。在教学语言上,也要重视数学和语言的融合,结合谚语、歇后语、成语进行教学和评价,让语言寓意更深,更有激励感。如教学评价中的“千万里,只要天天走”,指人只要有毅力,持之以恒,目标总会实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喻为各尽所能,充分发挥各自的長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指一丈等于十尺,在单位换算中说明了强中自有强中手;教学方法上的“化曲为直”测量圆的周长;“化难为易”求组合图形的面积;“周而复始”如何找规律;等等。在展现语言之美的过程中将数学融入,在浓浓的“传统文化味”中让学生喜欢数学,想学数学。
(二)挖掘图案之美,呈现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图案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形式美,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意蕴和细腻的民族态度与情感,包容着特有的思维形式与生活态度。在教学与图形相关的内容时,让学生搜集相关图案资料,了解作品的年代、背景、图案的含义,作品的制作手法,体会其中蕴藏的数学理论和数学思想。如教学《圆的认识》时,让学生课前查阅关于八卦图的来历和发展,了解八卦图是“道”的象征,体现着中国人独特的宇宙观及生命和谐统一的哲理,感受祖国灿烂辉煌的文化,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体会到数学中的美。
(三)着眼名人名著,培养人文精神
每个民族的文化中都有属于这个文化的数学。我们要善于运用我国历代数学家的故事和数学名著树立榜样意识。学习数学家坚持不懈、追求真理的精神和面对挫折从不放弃的优良品质。如有着顽强毅力最先算出圆周率的祖冲之;在哥德巴赫猜想领域取得举世瞩目成果的陈景润;一生献给数学的身残志坚的华罗庚;等等。而在《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孙子算经》等这些蕴含古人智慧的数学名著中,更要传播给学生先进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让他们为古人的聪明才智惊叹和自豪。如鸡兔同笼问题中的“砍足法”:假如砍去每只鸡、每只兔一半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角鸡”,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思路新颖而奇特,令古今中外数学家赞叹不已。中国名人的成长历程激励着学生爱国的热情,树立了学生“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三、拓展研究 体验价值
数学研究活动是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形式,有效开展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数学研究活动和主题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国在数学领域的成就,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的能力。例如开展以“数字文化”为主题的研究活动,学生通过分组,经历上网查阅、调查、翻阅书籍、采访等各种形式完成资料的收集整理,填写小组研究报告,以主题交流的形式,了解到了从民俗信仰、诗词歌赋到日常器物中,都包含着数字文化。三纲五常、四书五经、传统图形中的几何纹样以及民间的吉祥图形都包含着深刻的审美内涵。如在图形名称上古人常以吉利的数字来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例如一路平安、三阳开泰、五福捧寿、岁寒三友、四灵图、八仙图、百福图等。学生在探索交流中兴趣盎然,也领略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类似的探究主题活动也可对应着相关内容积极开展,例如教学《认识计算器》时,让学生开展对“算盘、算筹”的研究;教学《轴对称》时开展对中国传统图案的研究;等等。通过活动,丰富了学生有关传统文化的知识,充分感受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体会到数学文化的价值。
传统文化走进数学教学,使数学有了浓浓的文化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文化熏陶,体会到了文化的韵味,产生文化共鸣,培养了文化素养。相信,当传统文化和数学真正融合,一定会让数学的教与学更有“味”,使数学教学焕发出不一样的色彩。
参考文献:
[1]谈祥柏.好玩的数学[M].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7.
[2]李大潜.数学文化小丛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