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忆锋
一首情诗
老卢因为“分享”备受折磨——因为他经历了“分享”之后的“后怕、懊恼、纠结、担惊”等险象环生、五味杂陈的复杂心路历程。
第一次分享,便“惊出了一身冷汗,想想还都后怕”。
年初,单位要求全体员工登录“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学习平台上的文章并答题,答题积累的分数将作为单位年终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分数低,不仅仅是个人落后的问题,还影响单位的集体荣誉。
作为主任的老卢积极带头学习,他是领导干部,必须身先士卒。他早早下了软件,准备开始学习。
老卢的职务是中心主任,他的单位是副局级单位,这个主任正经是局级干部。出门向别人介绍单位时,老卢总要特意加上一句:“我们这个中心是副局级单位。”言外之意,他这个主任是局级主任,可不是一般的小主任。
老卢得戴花镜答题。“花不花,四十七八”,这句话说得挺准,老卢就是48这年眼睛开始花了。老卢认真看了平台的学习要求和得分标准:“分享”一次得两分,这相当于送分题,动动手指分享一下就得分,不像“每周答题”“专题答题”等栏目,得打字答题才得分,累眼神。
“分享”得分容易。老卢决定“分享”学习内容。老卢心里想,自己喜欢古典诗词,就在“中华诗词”栏目阅读诗词,分享诗词就对了。
分享给谁呢?老卢想,把自己的学习内容分享给别人,总归不太礼貌,不知道人家喜欢什么内容就分享,有些冒昧唐突。听说单位有一位同事,为了让领导知道他在认真学习,他总是在深更半夜把学习内容分享给上级……
老卢想了想,决定分享给老婆。
可是,老卢没注意,把一首婉转缠绵的爱情诗“分享”出去了,分享给了徐娘半老但精神矍铄的老婆。
“嘀嘀”,很快老婆的微信传过来:“啥意思呀?”
接着是一个大大的问号表情和一连串的问题:“你咋的啦?有病了?发错人了吧?”
“没咋的呀。”老卢又认真看了一眼微信老婆的名头,是自己老婆呀,不是别人呀!
“不年不节的,你给我发一首情意绵绵的情诗干什么?”老婆不依不饶。
老卢的老婆是节日狂热爱好者,啥节都过,据说幸福的女人才喜欢过节。记得那年“三八”妇女节,在外地出差的老卢一大清早便接到老婆的微信提醒:“祝我节日快乐。”
“什么节呀?”
“‘三八节。”
“你咋啥节都过?”
“乐意!”
“‘三八节你单位给女同志发特别礼物了,还要我的祝福干啥?”
“单位是单位,你是你!”
“好吧,祝三八快乐!”
“好好说话,你才三八呢。”
去年七夕节,两人上街购物。老婆指着车窗外说:“你看街上。”
“咋的啦?”老卢发愣。
“男的女的手里都拿花,一个是送花的,一个是收花的。七夕节,是中国人的情人节,是正经节日,你给我买花了吗?”
“这……”老婆这问题问得有些突然,老卢有些语迟。
脑袋急转弯,老卢忽然蹦出这样的答复:“你还要什么花呀?前几天我不是给你买鸟了吗?有了鸟,才能搭鹊桥,有情人才能天河相会。这不比花还浪漫吗!”
老婆被制服,旋即哈哈大笑。
回到今天的“分享”,老卢有点儿迷糊:“是呀,今天又不是什么特殊节日,我为什么要给老婆分享一首情诗?应该是一首励志诗才对头呀!”老卢定睛,又仔细看了看手机,果然是一首情诗: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唉,都怪自己眼神不好,手指发抖,错了内容。
就在老卢想补救办法的时候,老婆的微信又过来了:“哈哈,我知道了,你这是给你初恋女友发的吧?手没点对,点到我这里了!我记得,今天是你和初恋女友的分手纪念日……”
老卢大学恋爱的故事,老婆全都知道,可是她居然把他们分手的日子记得这般准确,真真吓死个人。
老卢赶紧解释:“不是不是。我们单位的学习平台,需要答题得分。分享一条内容,能得两分。我不好打扰别人,就分享给你。你怎么这样多心?”
“你要是分享一篇考古发现或者旅游文章,我不多心。你分享一首‘不负相思意的情诗,我怎能不多心?男女双方发情诗,都是扯犊子、玩猫儿腻,哪有两口子发情诗的!我多心,不对吗?!”
“对。那我现在跟你说开了,你就别多心了。”老卢郁闷了。
“行,你的解释我接受了。”
这一次分享,差点惹出以前的种种,老卢忐忑不安了好几天。静下来的老卢警告自己,以后再给老婆分享学习内容,可得要注意,不然跳进黄河也洗不清、满身长嘴说不通。
后来,老卢又听同事说,平台上的学习内容可以分享给自己——这就好办了!不用费尽心思地选文章、选分享的人了!老卢开心了,也有点儿懊恼,早知如此,就不能因为一首情诗被老婆折磨得体无完肤了。
过了一段日子,老婆居然主动问:“哎,你咋不分享了呢?我还挺愿意看你分享的那些文章。”
“我……我不分享了,我有别的办法得两分……”老卢含含糊糊回答。
不雅视频
“分享”情诗的风波总算过去了,老卢松了一口气。可让老卢万万没想到,没过多长时间,又发生了另一起“分享”囧事。老卢觉得,这次“分享”带来的麻烦和烦恼,比“分享”情诗还惨。
有一天,老卢在一个网站上发现了一篇理论性很强的文章,关于文化自信。他想着,过几天自己写学习心得,说不定还能用上这样的文章以便参考,就想把这篇文章留下来。
老卢想把这篇理论文章分享给自己——就在他点微信最上面自己的微信头像意欲分享时,单位工作群里的即时对话便一下子跑到了微信最上面。老卢手一滑,点错了群,把那篇想分享給自己的理论文章,一下分享到了单位群里。
很长时间,群里没什么反应。过一会儿有人谨慎地问:“这是卢主任的大作?”有人答:“应该是,卢主任亲自发的。”
很快,有人给老卢点赞。接着,是陆陆续续的点赞,那种表情包的点赞,没有语言。点赞的表情包都一个样,是站成了一队排列整齐的大拇指。到后来,全群的人几乎都点赞了,就是平时从来不冒泡的人也都点赞了。在大规模点赞之后,有人开始留言:“卢主任这文章是深度好文,有高度、有深度、有厚度、有角度……我们要向领导学习,提高理论水平。”
老卢当时并没发现自己分享错了地方,他要是发现错了,就能在两分钟时间内把信息撤回来,也就没有后面的故事发生。老卢睡了一觉,第二天早晨醒来打开微信,看到群里一顺水的点赞,才发现自己发错群了,想撤回已经来不及了。
面对全体点赞的局面,老卢觉得棘手。那篇被广泛点赞的文章不是自己写的,该怎么办?该如何挽回局面?是装糊涂不接茬儿?不可能,老卢不是那样虚伪的人。可是,要是说出真相,那些点赞的同事也会尴尬,特别是那些说吹捧话的同事,一定很难为情……
老卢经过了一番思想斗争,决定实事求是,做出解释,不能以讹传讹。老卢在群里发了一个正式解释,说出了真相:“文章是一个平台上的网文,不是我写的。本是想分享给自己学习,没想到发错了地方。”
卢主任解释之后,工作群和昨天情形很像,先是一段时间的沉默,接着是有零星的点赞,再接着有人留言,对老卢实事求是的做法给予赞扬,再接下来是同一队形的点赞……
又一场分享带来的风波总算过去了,老卢想想觉得后怕:多亏在工作群里分享的是理论文章,这要是像上次那样,分享一首腻腻歪歪的爱情诗,同事们会怎么想?是不是会在背后议论,这卢主任风流浪漫,还分享情诗?或者说,机关的人工作量不大,还有闲情逸致玩情诗……
从此以后,卢主任在“分享”这个行为上,小心谨慎,严防出错。可是,在一个周末的下午,老卢的上司、纪委张书记也发生了“分享”的烦恼。
除了上百人全体职工的大群,还有十几个人的领导班子小群,張书记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这天,张书记在班子微信群里分享了一段视频。老卢打开看,是一个视频笑话,就是抖音上的那种段子。段子挺好的,幽默有趣,只是这个视频的封面不雅观,一男一女在一起,穿得少,挺暴露。
老卢很好奇:“怎么回事?严肃谨慎、不苟言笑的张书记,在群里发与工作无关的视频,已经是一个新闻事件。怎么还能发这种封面有情色之嫌的抖音段子?”
老卢猜测,应该是张书记跟自己一样,分享错了地方。以前自己分享错了,也是让他人难堪。这次,轮到老卢为难了:点个赞?这样做不对,低俗的段子不应该点赞;不回应?也不对,毕竟得给书记一个面子。怎么回应?这是个难题。
老卢想了想,打上“呵呵”几个字——很中性的表达,不明不白,不痛不痒。
老卢做了回应,其他几个人也都冒了泡,一顺水的“呵呵”,队列整齐。
“呵呵”之后,群里一片安静。过了一会儿,老卢还是觉得不对,这段子怎么说也有损正派的、趣味高雅的好干部形象。老卢没忍住,拿起电话给张书记拨了过去,提醒他是不是分享错了。
张书记接到电话,到群里一看,果然大吃一惊,急忙在班子群里留言:“实在对不起,刚才是孩子玩我的手机,不小心发错了消息,实在抱歉。我已经严厉批评孩子了,以后不再犯这样的错误。”
群里很快有人留言:“理解,理解。”还有人为了缓解张书记的窘迫,说自己也出现过同样的烦恼:“我儿子也淘气,趁我不注意,拿我手机乱发信息,让我很没面子。”
一番解释之后,尘埃落定,群里安静下来。
此时的老卢,在后怕之后又感到侥幸:跟书记“分享”不雅视频相比,我只是分享错情诗和理论文章,算是万幸。很长时间,老卢拿起手机都有点儿心慌,总想借用那句广告语提醒自己:股市有风险,入市请谨慎。同理,“分享”有风险,下手需稳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