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育信息化的中职教学团队建设模式研究与实践

2021-10-04 01:44林翠云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建设模式教育信息化实践

摘要: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中提出的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是职业院校关于“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的三大教学要素,也是影响职业院校教学质量最直接的因素。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师的发展可以称为是“三教”改革的内核。“三教改革”背景下,也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新的需求与挑战。在当前,研究教育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中职教学团队的建设模式与实践操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中职教学团队;建设模式;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21)6-075-002

“谁来教”是育人根本问题,不论是教材的编写选择还是新的教学理念的落地与贯彻,都需要由教师来具体落实实现。教育部近日印发《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方案提出“打造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示范引领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深化职业院校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研究中职教学团队的建设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有助于推动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1.基于教育信息化的中职教学团队建设模式研究的必要性

1.1教学信息化2.0对教师的要求

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通知,提出要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其中,“三全”指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两高”指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一大指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教育信息化2.0时代,教学环境、教学方式、教学模式和现代教育制度同步升级,赋予教师新角色和新内涵。职业院校教师应积极参与“行动计划”八大行动之“信息素养全面提升行动”,全面提升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成为信息化教学设计者、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发者、信息化教学实施及评价者、信息化教学研究与创新者、网络化学习示范者和个人知识管理高手,以及连接和沟通“数字原住民”(学生)和“数字移民”(学生家长)的“数字桥梁”。

1.2中职教学团队建设需求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教学中,教师个人的作用往往大于教学团队发挥的作用。在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产生了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教师个人的力量已经无法满足教学改革的需要,无法保证教学的质量。很多学校逐渐意识到:要保证教学的高质量,必须依靠教学团队来实现。教学团队是创新教学组织形式的重要实践,其直接目的是提升教学质量,促进专业建设。在中职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情况下,只有建立教学团队,加强教学团队的管理,才能更好地进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开展专业与课程建设。当前大多中职学校启动了品牌专业群建设行动,十分重视教学团队的打造,把建设高水平的教学团队放在重要的位置。教学团队作为中职学校的主体,在中职学校在建设和发展中起着支撑性作用,对中职学校的发展和建设影响巨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有利于实现中职学校办学目标,有利于提高中职学校教育质量,有利于提升中职学校社会形象。

2.基于教育信息化的中职教学团队建设模式研究的理论依据

2.1群体动力理论

群体动力理论(GroupDynamics),又可译为“团体动力理论”。在《教育大辞典》中解释为:“社会科学中着力于理解、改进人类群体及其成员的行为与互动,探索与群体有关的各种心理、社会力量的研究和理论。”群体动力理论主要是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研究群体内部各因素和群体外部各因素,群体内部各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该理论指出最能影响群体动力的内部五个因素是规范、决策、沟通、冲突、人际关系。

以群体动力理论为视角来探讨教学团队建设,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第一,根据群体动力构成五要素构建教学团队。构成群体动力的五要素为领导者、群体目标、成员多样化特质、环境和群体结构,教学团队应根据五要素进行构建。第二,根据群体动力来源探寻教学团队制度建设。“群体动力”这一术语的基本含义就是把群体作为一种心理学的有机整体,并在这种整体水平上探求整体行为或人的社会行为的潜在动力。

2.2学习型组织理论

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基础来源于福里斯特(Forrester)的系统动力学。什么是学习型组织?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能够想方设法让企业内所有人员全心全意投入到企业中并且具备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能力的组织,在圣吉(Senge)看来,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依靠企业员工,只有企业的员工有不断学习、不断发展的能力,企业也会具有不断学习、不断发展的能力。作为“有机扁平、高度柔性、符合人性、持续发展”的组织。

以学习型组织理论为视角来探讨教学团队建设,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第一,根據学习型组织理论扁平化组织结构构建教学团队管理模式。学习型组织理论具备明显的管理优势。第二,根据学习型组织理论五项基本修炼探寻教学团队发展机制。

2.3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教师教育信息化理论

美国的菲斯勒和克里斯森通过对教师日常教学行为的观察并结合访谈,从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发展、工作环境、学校的培训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出了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理论,旨在探讨教师整体的生涯发展,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理论认为虽然教师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但实则既包括教师个人因素,如教师自身的个性特点、家庭、兴趣爱好等,也包括组织因素,如学校的规章制度、管理方式等,这些因素均会影响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因此,在中职学校教学团队建设中,组织环境的因素十分重要,如果学校在规章制度、对教师的培训管理方面等符合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则有利于中职教师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既具备传统教师教书育人的特点,也符合“双师型”教师的要求,更会主动学习启发引导的教师个人的发展,则有利于整个教学团队在结构上知识互补、结构布局合理,责任共担、协调互助。

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教师教育信息化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要求教师不断掌握和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提升自身水平,运用信息化工具进行自我学习和提高,运用现代化工具辅助和提高教学,运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促进学生学习,在学科教学的同时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而教师教育信息化工作要求教师在认识观念,上进行更新,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能力方面进行不断的提高,要求教师不断运用现代化工具进行专业实践。因此在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的设计、实施和评价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将教师专业化发展作为教育信息化培训的相关理论指导,是教育信息化应用培训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保障。

3.基于教育信息化的中职教学团队建设模式与实践

3.1基于教育信息化的中职教学团队建设模式

中职“三教”改革是在新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改革;是涉及教与学各环节的综合改革;是由新技术支撑的教学改革。在此背景下“林翠云数字文化工作坊”定位为以“技艺传承、辐射转换、研修攻关、合作交流”为手段,搭建有利于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术平台,组建具有“高度”(信息技术能力高超)、“厚度”(丰富的教学活动)、“宽度”(团队力量强大)的校内外数字文化专业群教师学习共同体。依托“林翠云数字文化名师工作坊”,提出中职教学团队建设的“1平台、2身份、5机制、6途径、6能力”的“12566”的教学团队建设模式。

3.2基于教育信息化的中职教学团队建设实践

首先,利用信息化手段增强教师合作的紧密性。积极开展信息化教学的相关培训,尤其是专业和信息技术结合的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为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提供保障。线上团队成员学会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网上的交流与合作,实现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合作企业之间、教师与网络教学平台之间的联动。

其次,基于信息化资源建设推进教材改革。调研行业和企业需求,调研学生状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和需求,改变传统纸质的静态形态教材,开发适合“互联网+教育”的新形态活页教材。优化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内容教材,建设基于校企合作的开放式动态教学资源库。最终完成开发1-3本活页式教材、开发相关教材的信息化资源。

最后,依托信息化技术创新教学方法。提升信息化教学环境,创新信息化教学模式。利用移动终端、网络教学平台、校园网和互联网,开展空间教学、远程协作、专递课堂、个性课堂,实时互动、移动学习等信息化教学模式创新,提升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优化信息化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生源特点,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也应有所差别,灵活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擇优选用翻转课堂、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课堂现场双向教学等方式。同时,建设线上优质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示范课。

4.基于教育信息化的中职教学团队建设研究与实践取得的成果

4.1解决了教学团队结构合理性问题

加强中职学校教学团队建设要注重建立合理的教学团队结构。建立合理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团队结构包括建立合理的教学团队规模,建立异质性、互补的教学团队成员结构和明确教学团队成员角色三个方面。

4.2解决了团队机制建设问题

制定教师团队管理机制,是为加强对团队的规范管理,更好地发挥团队的示范、引领、指导和辐射作用,是为落实计划的制定,落实团队的管理和考核,从考核和评价上推动团队建设。本研究制定完善引导机制,助力教师职业成长;建立共培机制,提升教师“双师”素质;引进竞争机制,强化专业能力提升;优化评价机制,激发教师团队活力;健全奖惩机制,发挥榜样作用。

5.结束语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阅读有关著作书籍、期刊杂志,对大量有关中职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归类,从而掌握研究对象的理论依据、中职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成果中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为确定研究内容提供大量宝贵的信息。同时采用案例分析法,主要以“林翠云数字文化名师工作坊”为例,分析中职教学团队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便同类中职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借鉴。通过对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中职学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必要性、理论依据的分析,结合教学实践的有益成果和经验,通过“12566”中职教学团队建设模式应用,验证师资队伍建设设想和计划是否可行、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进一步修改或调整。在修改的基础上再进行下一步的具体计划和行动。本文所涉及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包括解决了教学团队结构合理性问题及团队机制建设问题等,对于进一步研究中职教学团队的建设模式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本文系2020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点立项,项目名称:“三教改革”视域下面向教育信息化2.0的中职教学团队建设模式研究与实践——以“林翠云数字文化名师工作坊”教学团队为例,项目编号:GXZZJG2020A024

参考文献:

[1]杨爱华.基于“课程思创”的中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教师,2021(01):127-128

[2]王晓燕.基于中职综合实践课程的“互生共适、协同发展”教学团队建设[J]江苏教育研究,2020(33):67-70

[3]盛知文.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对策研究——以淮阴商业学校建筑工程专业为例[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11): 145-146

[4]林秀朋.基于“双工作室”平台的教师教学团队建设模式研究[J]广西教育,2020(22):92-93+100

[5]季春花,张书元.中职薄弱学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现实问题和突破路径[J]江苏教育研究,2020(15):76-79

[6]杨燕青.“双师型”视域下中职机械专业优秀教学团队建设[J]课程教育研究,2020(17):226

猜你喜欢
建设模式教育信息化实践
适应于智慧城市的通信接入管道建设模式探讨
土建类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研究
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及路径对我省的启示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模式研究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