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助力小学生勤劳品格养成的实践研究

2021-10-04 01:44周迎飞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餐盘品格劳动

周迎飞

摘要:现代社会许多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再加上学业竞争压力,导致了现阶段小学生的劳动意识薄弱、劳动技能缺乏、勤劳品格的严重缺失。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科渗透,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实践体验,提升学生劳动能力;家校合作,共育学生勤劳品格,与家长一起努力,让学生成长为拥有勤劳品格的人。

关键词:劳动;品格

中图分类号:G6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21)6-060-002

现代社会许多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再加上学业竞争压力,许多家长奉行“只要读好书就行了”,在平时的生活中舍不得让孩子参加劳动,所以导致了现阶段小学生的劳动意识薄弱、劳动技能缺乏、勤劳品格的严重缺失。笔者在班级进行了调查统计,发现平时从不参加家务劳动的竟然占了54.35%,偶尔做家务的占32.61%,经常帮助家长做家务只有13.04%,看来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勤劳品格已是迫在眉睫的事。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与家长一起努力培养学生的勤劳品格,让学生成长为拥有勤劳品格的人。

一、学科渗透,培养劳动意识

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形式有多种多样,我们教师可以把劳动教育渗透到学科教育中来,在学科教育中寻找劳动因子,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从语文学科中尝试渗透学生的劳动意识。

在语文书本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古诗都有我们劳动人民勤劳的身影,有田园派诗人陶渊明笔下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诗人亲身躬作的身影;有石湖居士范成大“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农村儿童学着大人们种瓜时那天真可爱的身影;更有爱国词人辛弃疾“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和平宁静的农村儿童劳动的身影……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古诗,一幅幅欢劳喜动的画面,就是对劳动最好的诠释。课后,我又让学生摘抄这些关于劳动的古诗,在摘抄过程中既可以感受留下了劳动人民勤劳的身影,又可以把劳动人民勤劳而又美好的品格铭记于心。

我还在课堂带领学生诵读古诗中描写劳动场面的古诗,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在春天里我会带学生诵读《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让学生体会在最美的人间四月,布谷鸟叫声里,劳动人民辛勤劳动耕耘春天;初夏时节,我会带领学生诵读《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和学生一起在诵读声中体会炎炎夏日劳动人民除草追肥辛勤劳作;秋天丰收的季节里,我们又诵读《四时田园杂兴》,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孩子们读到了人们在收获成果时的欢天喜地;在寒风料峭的冬日里,诵读《卖炭翁》,体会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要靠着劳动来创造价值。

通过语文学科渗透我们中华民族热爱劳动的传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培养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意识:热爱劳动,做一个勤劳的人。

二、实践体验,提升劳动能力

光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让学生成为一个会劳动的人。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连最基本的劳动能力都没有:桌肚里塞满了乱七八糟的东西,有吃剩的牛奶盒、有破损的文具用品、有没用的废纸、丢失的棋子……什么东西都有;轮到做值日时连拿扫帚的姿势都不会,更别说拿拖把拖地了,所以经常花很多的时间来做值日,让等在校门口的家长怨声载道;就餐时连餐盘都端不稳,一个不留心整个餐盘又倒在地上,餐桌都抹不干净……这一切的现象都在告诉我,学生的劳动能力有多差,因此对学生进行劳动能力的提升迫在眉睫。我根据我们班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些主题活动,如“自己的汤自己打”“自己的餐桌自己抹”“自己的餐盘自己倒”的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就餐时学会自己舀汤、抹桌子、倒餐盘。尽管刚开始时很多学生不会打汤,经常把汤舀到碗外面,弄得地上桌上都是汤汤水水,抹桌子只擦中间不擦就四个边,倒餐盘的时候倒在了桶的外面……但经过老师的引导,孩子们掌握了技巧,很快做得又快又好;在“整理书包我最快”“整理桌肚我最棒”的系列活动中,我先教给学生整理书包、桌肚的技巧,然后让学生尝试整理自己的书包、桌肚,再通过比赛,让学生学会了如何有条理地收拾,整理物品……

通过实践体验,不仅把劳动的理念和行为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还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提升了劳动能力,磨炼了意志、增长了才干,使之成为一种积极的生存方式。

三、家校合作,共育勤劳品格

家庭是落实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对学生的成长有特殊的价值,但在现实生活中劳动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却被不断地弱化、淡化、虚化,许多家长都片面的追求分数,认为孩子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至于劳动,长大后自然而然就会做的,所以都忽视了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再加上当前的家庭教育中,许多小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居多,家里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六个大人宠着,他们缺少劳动实践的机会,很少有机会参与到家庭的劳动实践中。

日本教育家福泽渝吉曾说过: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劳动实践机会,我通过家长会、家校平台、班级QQ群等形式与家长积极沟通,建议家长要转变观念,放手让孩子参与劳动。

生活中可以合理安排家务劳动。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刚开始时如果孩子不会或者缺乏耐心的时候,家长及时地教一些技巧,并在一旁加以指导,让孩子在劳动中获得成就感。如让孩子学做一些简单的菜,告诉孩子切菜的时候不伤手、掌握油锅的火候、防止热油溅开等一些小技巧,孩子学起来也容易,增强了孩子劳动的信心。孩子学会了,平时休息在家时也会帮助家长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这样也有益于培养孩子勤劳的品格的养成。

还可以让孩子参加一些社会劳动,利用一些特殊的节日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如植树节,可以带领孩子参与植树活动,也可以让孩子在自家阳台上种花,既可以让孩子劳动的乐趣,还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劳动可以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当然到了丰收的季节带领孩子到田间走走、拾拾稻穗、挖挖红薯,不仅能提高孩子的劳动技能,还能让学生在挥洒劳动汗水的同时体会劳动的辛苦,感受丰收喜悦的同时又能明白“没有春天的播种,哪来秋天的收获”的道理,更可以培养学生勤劳的品格……这些藏在日常生活的小劳动作用还真大。日常劳动这样,学习上也这样,学习活动其实也是一个劳动的过程,是一个辛苦的、长期的脑力劳动过程,在这过程中需要有坚强的意志、持之以恒的毅力,才能取得成功。如果不能堅持到底,缺乏毅力,则学习上就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总之,社会在不断发展,人类劳动的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的教育观念也要不断地与时俱进,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劳动教育,让学生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培养学生勤劳的品格。

猜你喜欢
餐盘品格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品格提升在小学语文亲子阅读中的渗透
餐盘上的卡通王国
动物世界
卡通娃娃收纳包
芭蕾舞舞者
热爱劳动
冬季暖男必备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