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的现状与建议

2021-10-04 18:59尹姿云
教育·读写生活 2021年9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职业院校民族

尹姿云

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就是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其教育方法和手段对有效传承民族地区的文化产生了直接的影响。现阶段,我国在传承民族文化方面并没有取得显著的效果,因为缺少明确的传承方式,不能很好地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精髓。因此,需要将民族文化的精髓融入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和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通过有效利用各种资源,不断拓展学习渠道,以更好地转型发展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通过创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以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本文分析了民族地区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民族地区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的现状

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民族文化,它是培养青少年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基础和保障,也是传承民族精神的源泉,对一个民族的文化形成和文化认同产生了直接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更加深厚的文化积淀。纵观目前的实际状况,新生一代正在逐步排斥传统文化。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约有一百多种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和语言正在被淡化,甚至濒临消失。剖析问题的根源,则是在民族教育中未能很好地传承传统文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文化流失

首先,在我国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字,主要凭借着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文化,由此使学校文化传承的难度加大,造成了传统文化的流失。同时,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更多地传授普适性知识,对少数民族文化没有高度重视。其次,国家的支持是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关键,而在经济大潮中,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比较重视,却未能高度重视民族文化建设,由此造成少数民族文化的不断流失。

(二)民族文化传承流于形式

目前,在我国一些少数民族职业教育中,实行的是双语教学,但对本民族的文化内容很少涉及,更多侧重于翻译教材,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上流于形式。虽然目前国家要求在职业院校的教材和课堂中融入少数民族文化,但是相应的考核机制和评价体系匮乏,使得职业教育在传承民族文化方面流于形式。

(三)少数民族本土课程流于形式

家庭、学校和社区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目前在我国民族地区,在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上,是全国统一的,与当地的实际生活环境脱离,也不重视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劳动技术,导致学校教育和家庭、社区的脱离。少数民族地区的职业院校在开展跨文化教育时,需要突破教材的一统性,这样才能更好地保存少数民族的文化,对本民族的语言进行传承。

二、民族地区职业院校传承民族文化的必然性

(一)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凸显了教育二重性的特征

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我国各个民族之间的文化具有较大的差异,同时职业教育也存在着参差不齐的发展水平。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中,不管是课程设置还是教学内容,既要对普通教育的共性进行遵循,还要对少数民族自身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给予充分考虑。在多民族文化的背景下,我国少数民族教育所体现出的二重性特征,是实施传承民族文化特色的多元化教育,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中,更加凸显了这一特征。民族教育的二重性,决定了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重要职责就是深入挖掘、整理和传承民族文化,以更好地促进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课程设置和文化研究,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手段

首先,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中,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就是系统的课程设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民族历史和民族语言,有效优化和整合民族文化,对具有民族特色的课程和教材进行开发。

其次,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手段就是科学研究。系统的科学研究,对民族文化的保存和整理,意义重大,既能够使民族文化更好地继承和发展,还能更好地融合民族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

(三)职业教育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在民族文化的传承过程中,职业教育担当着重要的角色,能够产生不可比拟的影响力。我国民族地区有着相对落后的教育水平,相比于家庭传承和社会传承,教师有着更加突出的文化水平,在传承民族文化的过程中,因为其职业定位,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力。同时,作为文化人才,教师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进一步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更为有利。土生土长的民族地区职业院校的学生,往往对本民族的文化背景有更深入的了解,也能快速接受现代文明的教育和洗礼。其民族文化经验的丰富和教育背景的良好,使得其成为传承民族文化的最佳主体。

三、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的建议

作为一个多位一体的系统工程,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在傳承民族文化方面,还有很多问题和不足存在。如具有明显的灌输倾向,未能紧密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没有充分掌握和了解民族文化的内涵,在传承民族文化内容方面还刚刚起步。这些现实问题,都亟待我们解决。立足于民族文化传承的现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民族地区职业院校对民族文化的传承。

(一)加强民族文化研究,在办学理念中融入民族文化特色

首先,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应彻底摒弃一味追求规模效应的做法,不断创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坚持走民族文化的特色,将地方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充分挖掘出来,并在学校的办学理念、工作的整个过程中,始终融入民族文化特色。其次,建设特色学科,深入研究民族文化。为了更好地发展和传承民族文化,民族地区职业院校应建设一支学有专攻、术有专长的研究队伍,培养民族学术带头人,通过深入研究民族文化,构建教学骨干力量和研究梯队,在形成自身特色学科的同时,带动其他学科的发展,将民族文化研究在民族职业教育中的龙头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由此使学校的办学特色更加突出和凝练,以提高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水平。

(二)丰富课程内容,构建完善的民族文化校本课程体系

教育的灵魂与核心就是课程,课程对广大师生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现阶段,在民族地区职业院校所开发的校本课程中,尽管影响力比较大,但是往往有着比较肤浅的内容,对民族文化的内涵还缺乏深入理解,于民族文化的灵魂还没有真正触及。为了改变这种现状,首先,要丰富课程内容,融合现代课程教育,将民族传统手工艺职业技能培训融入到课程内容中,这样既可以对民族优秀文化更好地传承,还能使学生掌握一技之长,毕业后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其次,构建完善的民族文化校本课程体系,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对当地优秀的民族文化资源进行充分运用,通过开发校本课程,更好地发展和传承民族文化。受到民族地区师资力量和教育水平的制约,通常会采用合作开发校本课程的方式。在合作开发的过程中,主体为教师,根据课程专家的指导意见,综合家庭、社区和学生的意见。在课程和教材的开发工作中,应积极吸收民间艺人、熟知民族文化的专家参与。

(三)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民族文化活动

民族地区往往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活动,包括各种民族礼仪活动、节日和集会等。对于这种民族传统文化活动,学校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引导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有更好的体验。首先,学校要举办形式多样的艺术交流活动,带领学生到民族村寨去,那里有浓郁的民族风情,使学生对民族民间文化的魅力有切身体验。同时,在各种民族节日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将他们在学校中学习到的各种民族知识和技能,通过民族节日表演的方式,进行运用和诠释。其次,开展多样化的活动,对民间文化进行宣传。这样既可以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技能,还能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出来,在对学生民族文化观念进行培养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素质,进而增强文化归属感和民族凝聚力。

民族文化是我国智慧的结晶,对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并且采取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能使传统文化教育焕发出巨大的生命力。因此,作为民族地区职业院校的教师,需要密切联系学生实际和现实生活,对多种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发展策略,通过更好地融合社会教育与课堂教学,利用职业教育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湖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空间正义视角下湘西南民族地区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教育研究”(编号:ZJGB2020243)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职业院校民族
Jiao Ayi| 《娇阿依》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MINORITY REPORT
少数民族的服装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民族万花筒
《少数民族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