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青平
我跟很多人说起过我的婆婆妈—我孩子的奶奶。她今年106岁,可谓是“世纪老太君”了。
她的身体一直很棒,80岁时血压才开始升高,视力都还好,穿针不用戴老花镜。我丈夫每周末给老母亲打电话问安。
一日,丈夫有些纳闷地对我说:“最近老妈接电话说两句就不愿意说了。”
我说:“两年前老妈的听力就逐渐在退化。我注意到,她最近接听电话有点困难,是需要助听器帮忙了。”
那一年婆婆妈90岁,戴上了第一对助听器。
刚开始,她不适应助听器,但是为了让我们高兴,每次我们回家时就戴上助听器给我们看。一个月后,我发现婆婆妈的听力没有提升,就暗暗调查。
孩子们报告说:“你们出门后,奶奶就把助听器取下来了。”
我思考了一阵子,对丈夫说:“看来督促老妈度过适应期的任务还得交给你来完成。”
丈夫很明白让老母亲适应助听器的重要性。我们在电话里告诉她戴助听器的重要性,我说一句,丈夫就把一句“翻译”成河南话讲给老母亲听。
丈夫还每天上午在老母亲起床后打一次电话,督促她戴上助听器。结果婆婆妈居然不到一个月就适应了助听器,这超出了我的预期。
她很快又回到了从前那个爱笑、爱拉家常的老太君的形象。
婆婆妈100岁寿辰时,她的亲朋好友上百人来为她祝寿,但我的丈夫—她的小儿子,却因工作需要不能回家拜寿。在婆婆妈寿辰的前一天,他率队去国外了。婆婆妈生日当天,我为她接通了国际长途电话。婆婆妈与我丈夫在电话里互相问长问短。
屋子里一位前来拜寿的表嫂问:“她在和谁说话?”
我微微一笑告诉她:“老太君在和小儿子通电话。”
表嫂对着大家“嘘”了一声:“安静,不要吵到老太君打电话了。”
我又笑道:“不要紧,老太君的助听器有蓝牙无线接听电话的功能,听电话不受周围吵闹的影响。”
大家看到老太君双手捧着手机放在胸前,仿佛在和小儿子面对面交谈一样。看到婆婆妈满面笑容,我感到很欣慰:这算是我送给她老人家最好的生日礼物了吧。
至今,助听器已经伴随她度过了16个春秋,她一直都是自己取、戴以及更换电池。
我跟她交代过,助听器的通气孔容易被耳屎堵上,所以她隔几天就会喊保姆帮忙用棉签清理通气孔。她从90岁开始佩戴助听器,现在106岁,已经换了第二对助听器,听力没再继续下降。
如今,助听器已经成了婆婆妈的健康伴侣。因为助听器,她的生活过得很充实,一点也不孤独。
她戴上助听器和我们一起看电视。新闻里的国家领导人,她能准确说出名字。
她爱看河南豫剧,我丈夫就去买了许多豫剧的光碟。
婆婆妈百岁生日宴后,我开车送她返家的途中,和车上的姐姐拉起了家常。刚开始,坐在副驾驶座上的婆婆妈一直没说话。我看她眯着眼,以为她累了,睡着了,所以我们把声音压得很低。谁知婆婆妈突然插话道:“人在做,天在看。”
坐在后排的姐姐听了,笑着说:“妈,你这副‘耳朵可真灵。”
说完我们都哈哈大笑起来。
我们接婆婆妈乘飞机来重庆住过好几年,我一有机会就和她说话。
我问她:“助听器好不好?”
她说:“当然好。”
我故意跟她打趣:“这一对助听器3万多元。”
她大笑着回答:“那我也不会还给你了。”
我原以为婆婆妈会和常人一样,说“怎么花这么多钱,太贵了”,或者说句“谢谢”之类的话,没想到她是這样的前卫而不失风趣。
我笑道:“婆婆妈有《红楼梦》里老祖宗的风采。”
她开心得合不拢嘴。
婆婆妈就是这样一个别样的小脚老太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