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应用也在不断创新完善,信息化技术的使用和普及也在不断地提升,新课标背景下,教学观念也需要与时俱进,这一改革背景下,学校和家长对相关教师的教学效果也愈加期待。将信息技术设备加入课堂教学中去,能够大大增强学生们对教学课程的兴趣,信息技术教学方式符合新时期教学改革的理念,也是当前教学的导向。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借助信息技术,能够将刻板的、枯燥的文字知识生动形象的展示出来,大大改善以往课堂教学的沉闷气氛,不断加强学生们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们加深历史这一学科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更好地理解课堂所学的知识。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设备;高中历史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推广使用,在实践的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作用,例如与以往教学内容相比,信息设备的使用改变了教学内容的展现形式,从板书过渡到投影仪,再转换为一体机的形式,区别于以往的教学模式和学习的形式,不单单是枯燥的“填鸭式”教学,被动地接收老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更多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们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投入使用能够提升教学的创造新和高效性,在教学课程完成之后,也要适时地进行反思和总结工作,在提倡信息技术和高中历史教学有机融合的过程中,也要注重教学的手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再以教师为中心,在教学的过程中切忌使用过度的情况,本人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整理了信息技术和高中历史教学有机融合的相关策略,不断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一、直观的教学情境设置,挖掘学生历史学习主动性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若只借助历史教材中的文字学习,是不可能最大限度还原历史事件的场景,没有办法给学生们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不能满足课堂教学的效果。但若借助信息技术的效果则有所不同,能够给学生们展示相关历史事件的视频资料或者是图像信息,重现历史事件的真实场景,从而增强学生们的共鸣,不断推动学生们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和思考。
例如:在讲授“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课时,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新闻报道]”,教师通过视频的情境导大,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入了60年前的中國,那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仅有十几个国家承认,当时的中国领导人必须为国家找朋友,最大限度地团结更多的国家,让我们国家摆脱被孤立的状态,改变周边国家对我们国家的敌对。学生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当时复杂的国际环境深刻体会到,为了维护中国的主权和尊严,为了中华民族的利益,新政权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方针,同时,也从中体味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外交的艰辛和领导者外交的政治智慧。
二、高效的教学重难点呈现,提高学生历史学习效率
高中历史的相关素材所涉及的内容晦涩难懂,学生理解困难,需要教师对重难点进行梳理来帮助学生对课程进行掌握。此时就需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将历史的相关资料通过图片或者是视频等形式展现出来,因此,高中历史教师需要科学合理的设计历史教学内容,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来配合教学,引导学生有效对重难点进行思维,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难为易,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例如:高中历史单元中讲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时,主要涉及的是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以及国共合作。北伐战争四个方面。而这一单元课程中重点内容是五四运动的实际意义、共产党的诞生和国共合作等内容。比较难点的内容则是五四运动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和国民革命的失败。这一单元讲解的内容难度较大,且相关知识比较抽象化,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信息技术对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细致的讲述,帮助学生们学习知识。例如:可以以史实资料为切入点,借助信息技术设备播放五四运动相关的数据资料,让学生们在观看的过程中寻找比较关键的信息,通过视频讲述五四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可以采用PPT的形式展现国共合作时的图片内容,对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进行讲述,加强学生们对上述事件的了解。将抽象的、复杂的、很难用语言形容出来的,且时间较远、空间概念较强的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部分,通过制作成相关的课件,更加直观地展示出历史的真实性和残酷性,尽可能地帮助学生们缩短和遥远的历史之间的距离,充分调动学生们的感知功能,不断引导学生们探索还原当时的历史背景、空间信息和活动路线等内容,加深学生们对历史事件的印象,更熟练掌握相关的历史信息,从而大大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针对性视频教学,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
由于历史学科固有的过去性、客观性、复杂性和意识性的特点,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内容和自身的距离感,但是这一内容教师也难以用语言描述清楚。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将大量的事实资料展示出来,让遥远陌生的“死去”历史变为近在咫尺“活来”的东西呈现在学生面前,比较客观、真实,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加了解教学素材的内容,不断加深对素材的理解和印象。
例如:在讲述中国近代史的过程中,可以给学生们播放电影《甲午风云》中的一个片段,北洋水兵们努力抗击外国侵略者,为了国家壮烈殉国等场景、《开国大典》中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广场上宣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镜头,通过视频的形式,将甲午战争和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及人民解放战争等内容形象的展示出来,让学生们感受当时的氛围,与历史人物一起经历悲欢离合,在激昂的情绪中感受民族英雄的爱国情怀,在不断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历史事件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影响和作用。通俗来讲,历史教学素材中的教学内容大多是一成不变的,可以长时间使用。例如部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图片和影响内容都是固定不变的,细小的差异也只是文字阐述的不同。因此,可以借助相关的存储设备对史实材料进行储存,只要有相关的学习工具就可以长时间的学习使用。可以大大增强历史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可以有更加充足的时间去学习和研究新的知识,不断探寻合适的教学方法。
四、多样化的史地联系教学,形成有效整体空间概念
历史知识和地理信息是密不可分的,随着现代社会技术的不斷发展,借助信息技术的多样化展现历史信息。例如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制作出动态的地图,将历史资料和地理信息紧密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们建立一定的整体空间概念。
例如:在讲述抗日战争时,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展示出“驼峰航线动态图”,并让学生们讲述这一内容:驼峰的整体航线是从印度的阿萨姆邦开始,跨越了喜马拉雅山脉、高黎贡山、萨尔温江、怒江直接进入我国的云南和四川两个省。这一行业跨越的地势十分复杂,有高山和峡谷相互错落,且部分山峰的高度可能超过七千米。当时的运输机的可达范围在七千米以下,只能穿梭于高山之中曲折前行。新闻记者在运输机中感叹这绵延不绝的山脉,并将其称之为“驼峰”,并将这危机重重的空中航线称之为“驼峰航线”。另外还可以讲述“日军侵略中画的行进图”、中国在侵略过程中沦陷的城市图等内容,从地理空间角度进行细致的分析,因此,学生们需要掌握一定的地理基础才能了解地图展示出的各种信息,才能了解当时日军侵华的进攻意图。通过历史资料和地理信息的有机结合,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教学的重点内容。也可以详细地了解到从甲午战争开始,到日军宣布投降时这段时间的侵略状况,以及中日两国在对抗过程中的战略手段,能够高效地完成历史内容的教学工作。例如在讲述《新航路的开辟》这一内容时,能够借助信息技术,通过PPT的形式为学生们展示迪亚士、哥伦布等航海家的探索历程,并且在经过比较重要的航线地点时,要将地名彰显出来,并辅助声音的讲解,让学生们更加直观的感受空间,同时能够及时掌握航海家的航线和探索区域,并且能体会到航海家的探索精神。
五、适时归纳总结,形成完整知识立体体系
在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过程中,由于所学内容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等特点,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设置相关的教学环节,在学生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所需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总结和消化;同时,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借助信息技术呈现出真实和直观性的特点,有助于学生归纳总结,不断梳理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可以借助比较清晰的思维导图,将历史知识呈现出完整的脉络体系,方便学生们对知识点的记忆。
例如:在学习《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这一内容时,虽然并没有经过太长的历史时间,但是这一时期十分动荡,中原地区的国家较多,其中比较明显的就是春秋战国时期,不仅仅有较大的诸侯国,各个国家总和起来将近几十个,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历史信息过多,如果没有比较清晰的脉络梳理,学习知识的过程会有一定的困难。这段史实发生在西周末年,此时的王室十分衰败,在部分少数民族的入侵下,周幽王被擒杀,西周随之破灭,周王室则迁移到了东面,并成立了东周,对这段内容的讲述,历史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搜集网上的相关资料,通过视频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们,能够更详细的讲述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能够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而东周时期开始到秦朝统一这一阶段的历史内容更加丰富,思想层面也是百家齐放,会有着大量的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绽放光彩,通过历史教师的讲述并不能体现出当时的画面,需要学生们自己搜集资料查阅,细细体味,不断延伸自身的思维方式。
结束语
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化和信息化的深入,信息技术的使用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对于历史这门学科也不例外,通过将信息技术和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有机的结合,能够大大增强学生们的综合能力水平,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同时有助于相关教师改善自身的教学方式。但是信息技术的投入使用时间较短,仍然需要不断的改进,这就需要历史教师综合新型的教学模式以及自身的教学经验,不断加强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信息素养水平,才能不断促进信息技术和历史教学的整合。
参考文献
[1]刘慧敏.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教学的有效整合分析[J]高考(综合版),2014,000(008).
[2]胡长彬.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J]文渊(小学版),2019,000(004).
[3]肖亚.探究多媒体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结合[J]教育(文摘版),2016(10).
[4]雒兴强.信息技术和高中历史教学的深度融合探究[J]科普童话,2020(11).
作者简介:郑允良(1980.07).男;民族:汉;籍贯:福建宁德;单位:寿宁县第二中学;邮编:355501;职称:中学历史一级;学历:本科;研究方向:高中历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