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处处景色火红,时时热浪翻滚,一片片赤红点缀着大地,红色的音符在空中飘荡,红色的灯光装点着幢幢建筑,人们在庆祝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
在浓浓的节日氛围中,一腔热血涌动,满怀激情荡漾,我的思绪走进了那片桂南的大山——六万大山。我的父辈举义旗,扛枪矛,“米案斗争”“白石水起义”,属“南路党”组织领导,编入粤桂边纵队,同全国所有敌后根据地一样,与反动武装进行长期的斗争。在反动派的封锁围困下,一群不屈的战士,穿行青山座座,吮饮潺潺流水,地作床来天作被,树皮充饥,野菜果腹。战士们屡遭反动武装围剿,却始终坚守,与敌人周旋于大山密林之中。当解放大军在东北、华北战场与国民党军队鏖战之际,我的父亲和他的战友们仍在黎明前的黑暗中默默坚守。那是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他所在的粤桂边纵队三支队二十一团某营被敌人包围。敌人在可能冲出包围的大路上点亮松脂火把,火光通明,又在另一条路设伏重兵。敌人料定,大山的战士不敢往灯火通明的大路突围,计划把我军杀戮在没有火光的黑暗小路上。然而,令我父亲终身佩服的那位营长却果断下令从大路冲出包围圈,几十名战士在火光中,像风一样冲破包围,绝地逢生。敌人只能望火光而兴叹,望尘莫及。
解放军强渡长江,解放全中国的炮声响彻天际。在黎明的曙光就要照亮六万大山的时候,父亲和40多名战友被几百名敌人包围,在一个深沉、没有月亮的晚上,刺骨的寒风穿过树林,像阵阵狼嚎。在没有任何退路的绝境中,营长下令往同一个方向突围,枪炮声震憾着这片大山,回声交杂,杀声阵阵,血光刀影,生命相互碾压。由于敌众我寡,营长及20几位战士在突围中牺牲,我父亲及十几位战友身上沾着战友和敌人的鲜血冲出了包围圈。大山里的英灵倒在了大山的怀抱。山在嚎啕,水在哭泣,“苍山如海,残阳如血”“青山埋忠骨,未见马革裹尸还”。
父亲多次给我讲述这两次战斗,他眼里的泪光充满了对营长和战友们深深的怀念。直到新中国成立,才在大山里找到他们的白骨,他们的生命在大山里成了永恒。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从人民英雄纪念碑铺向金水桥的那道鲜红色的地毯,不就是烈士的鲜血染红的吗?阳光下,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光点闪耀,不就是烈士的灵魂在跳动闪烁吗?他们的牺牲换取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大山里的战士,走出了大山,迎接南下部队,解放了全中国。
和许多战友一样,父亲进城后当了领导。虽然离开了大山,却没有离开人民。父亲当了县长,一辆自行车走遍了所有乡村。30岁出头,立志继先烈之志、一切为人民时,父亲和他的战友们在大山里没有被敌人打倒,却在和平年代被残酷打倒了。一纸文件,涉及数10万人,上至省长,下至百姓,大山里走出来的战士无一幸免。这群倔强刚毅的战士,默默忍受,坚持对党的信仰,坚信自己的清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一纸文件为大山里的战士还了清白,他们重回各自岗位。在一个风清月明的夜晚,20几位战友再一次相聚。在我家的客厅里,他们坐在板凳上、床沿边,在泪光与欢笑声中谈到日出中天,对他们而言,这是历史上的第二次解放。
父亲和他的战友们,为了纪念那些牺牲的战友,联名要求建立革命烈士纪念碑。在战友们的努力下,1985年在张黄镇建成了革命烈士纪念碑,并把张世聪、廖上智等烈士墓地迁建到一起。父亲和他的战友参加了隆重的落成仪式,大山里的亡灵魂归故里,烈士的后人得以慰藉。
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之际,六万山区的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奔向小康。我有幸驱车来到父亲战斗过的大山,那里村村通水泥路,垃圾焚烧炉建于路边,在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精神指引下,满目山清水秀,鸟儿唱枝头,苍鹰伴云天。泉水养鱼已成规模产业,产品销往全国。八角林绿满青山,秋收季节,八角丰收,红褐色的果实沿路晾晒,香满大山。金色的稻浪随着山风起伏,丰收的歌儿响彻山沟。这不就是方志敏烈士描绘的《可爱的中国》吗?此情此景足以告慰大山里的英灵。
前不久,我约了同是粤桂边纵队战士的后人及几位朋友,前往张黄镇的革命烈士纪念碑献花、焚香祭奠。蓝天白云下,广场闲人悠然,乐声悠悠,一派太平盛世。纪念碑剑指苍天,“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血红大字警示后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焚香献花、三鞠躬,告慰先烈,后继有人,中华复兴之伟业继续前行,载着民族希望的那艘红船,向着第二个百年再出发。
夜深人静,无眠之夜,心情难以平静。故给同是革命后人的领导、文友、酒兄,书信表达此刻情怀。
“三哥:建黨百年,初心不改。近段时间全国都举行各种活动纪念先贤烈士,唯我‘南路党后人无组织召集,心有怀念而无处表达。故邀周文、传强、黄旭赴张黄革命烈士纪念碑。一束献花,一把香火,青烟袅袅。三鞠躬,寄怀念之情,表誓言,告后继有人。张世聪、廖上智等烈士英灵有知,慰笑天堂。白沙十八(三哥父亲是白沙乡十八佬)、小江十八(我父亲是小江乡十八佬)等先辈之后跟随党,永志不变,江山永固。蓝天白云之下,我代表众后人誓言铿锵,天地作证。特作此汇报。海夫。”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今非昔比,换了人间。历史告诫我们,千万不要忘记过去。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大山里的战士后人在新的长征路上,坚守始终。
作者简介:
海夫,本名宁海夫,籍贯广西浦北县,1952年生。1966年辍学。1969年下乡。1971年招工返城。曾在北海第二建筑公司、北海市建筑设计院、广西建工集团工作。曾任广西建工集团北海分公司经理。现任北海市建筑联合会会长,广西振华建筑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工程师职称,国家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2017年加入北海市作协,2017年加入广西作协。
责任编辑/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