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环境心理学的校园广场改造设计

2021-10-01 14:02刘梓玉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场所精神

刘梓玉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社会对新时期的校园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不仅仅是建筑环境、景观环境和空间环境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要满足用户对空间的需求,以及周围环境与人的各种身体行为、心理活动之间的互动联系,同时也要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设计者只有真正了解使用者的需求,才能设计出空间的具体形态,更好地完成设计。以湖南工业大学老冶金楼西侧广场为例,通过调研分析,提出相关设计策略进行设计改造。

关键词:广场设计;环境心理学;场所精神

一、相关理论概述

(一)环境心理学

环境心理学主要研究人与社会、环境与日常生活方式的关系,以及自然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环境心理学已成为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类社会行为的一个应用领域,而从系统论的观点角度来看,自然环境与其他社会经济环境都应该是统一的,二者都对人的行为活动产生重要的社会影响[1]。

随着地球资源被大量消耗,面临资源短缺等问题,人们对环境问题也更敏感,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基于此,环境心理学应运而生。环境心理学主要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这种相互作用中,个体改变了环境,反过来他们的行为也被环境所影响。环境心理学可以促进广场设计的发展,并且不断把人们的心理要求体现到空间环境的设计中。通过对环境条件进行调查和分析,寻找最合理的设计策略,切实结合每个人的身体和精神需求进行调整,改善广场周围的环境[2]。

(二)场所精神

“场所精神”一词来源于拉丁文,表达了当时罗马文化中的一种思想:所有独立的本体,包括人与场所,都有“守护神灵”陪伴其一生,同时也决定其特性和本质[3]。因此,每一处地方都应该拥有自己獨特的内在性格和精神,具有自己独特的环境和气氛。在现代建筑现象学中,这个词已经被拓宽为一个重要的建筑理论概念。在影响深远的《存在·空间·建筑》出版之后,舒尔茨于20世纪70年代末撰写了《场所精神》一书,成为建筑现象学的代表作。

在建筑现象学中,主要研究的核心观点和核心议题是场所和场所的精神。场所是一种与自然环境相互结合的富有意义的整体,该整体反映了某些区域内的人类生活习惯和其自身的环境特性。因此,场所不但应该具有实体形式,而且应该具有物质或精神的含义。通过设置场所可以建立我们与世界之间的关系,场所可以帮助我们获取存在于世的思想根基。场所的本质就在于用一种本真的手法具体化人们生命存在的本质和真理。

二、湖南工业大学老冶金楼西侧广场改造设计

(一)项目概况

规划地块为校园广场,处于湖南工业大学图书馆东北方向,该地块形状为三角形(图1),地势东高西低,总面积0.32公顷左右。地块东侧为老冶金楼,南侧为篮球场,西侧通往教学楼,北侧为规划景观用地。地块由三条主要人车混合型道路包围,东西道路连接公共楼与教学楼,南北道路连接音乐学院与篮球场、西南至东北道路连接公共楼与音乐学院。现按项目要求,对地块进行更新改造设计,保留其用地性质,服务对象主要为学生。

(二)项目问题

通过对广场的实地考察和资料了解,该广场在景观设计方面存在以下不足:第一,场地缺乏交流空间,内部几乎全部是线性空间,场地位于教学楼与教学楼之间,本应成为学生课下时间交流的好场所,但停留空间的缺乏使这种可能性大大降低;第二,广场功能单一,缺乏趣味性,铺装简单单调,空间层次感很弱,功能划分无序;第三,场地内部流线不合理,没有引导性,未能最大化满足学生的需求;第四,植物设计杂乱无章,大部分区域空间绿化设计不合理,在湖南夏季炎热气候下,过多的铺装与较少的树木不具有实用性,造成严重的空间资源浪费(图2)。

(三)解决策略

在广场设计理念中融入当地和学校的特色和精神,使之更具识别性、标志性和情感价值。建筑与其周围的花园式绿地广场绝对不能只是被认为简单地组合在一起,它们应该是相互依存、共存共荣的。要将外部空间视作建筑项目的一种延伸,适当地进行景观美化,构筑一系列景观化的户外空间,通过植被、水景营造出舒适宜人的交往空间。同时,通过休憩、照明等基础设施的设置提升场地活力,吸引更多目标人群。改造消极的空间,为学生户外活动创造更加舒适、接近自然的环境。

第一,注重当地校园文化。为了充分体现湖南工业大学的特点、性质和湖南文化的特殊性,着重于实现历史与文明的互动交融,在其总体设计实施过程中充分融入独特的中国传统大学文化、丰富的现代校园文化。

第二,合理利用植物资源。充分运用现有资源,合理地搭配树种,根据不同季节气候的变化和树种生长特性进行合理配置,在对景观设计的改造上为人们带来更加舒适的视觉体验与空间享受。

第三,注重交流空间的营造。将场地内部原有的线性空间进行改造与动静分区,营造成学生课下时间交流的好场所,增加空间的使用频率,减少空间浪费。

第四,结合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在景观设计中充分利用雨水功能。基于渗水海绵改造城市的科学理论依据进行科学研究,不但可以实现对雨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而且还有助于建立景观与自然的良好关系。

(四)改造设计方案

本项目对湖南工业大学老冶金楼西侧广场进行景观改造设计。本方案以生态化设计为主旨,结合环境心理学理论指导设计,使校园整体环境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现代校园的广场设计必须充分体现大学的人文精神,并充分运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从学生的角度研究设计,为广场设计赋予更实际的意义。

该总平面图详细地展示了对该项目改造设计的景观节点位置,以解决现在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以主次轴线交点的景观亭为主要景观节点,依托建筑学与景观设计学理论,满足其整体性。整个改造设计保留了现有的结构布局,根据每个区域的功能和周围环境进行合理的景观改造设计(图3)。

三、结语

校园广场是校园景观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为节点空间,校园广场大多位于道路交叉口附近,有着不同的功能分区且处于建筑周围,因此校园广场的规划与设计往往存在着内在逻辑。校园广场作为学生生活的场所,在学生日常交往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各类人际关系的展现。

本项目通过实地考察,发现广场原有设计存在的问题,旨在解决场地设计缺乏交流空间、广场功能单一、缺乏趣味性、场地内部流线不合理、绿化设计不合理等问题。广场设计改造运用环境心理学等相关理论指导设计,在满足其交通功能的同时,有助于提升校园整体形象。在改造设计中,利用植物配景等手段能够丰富整个空间环境,丰富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徐磊青,杨公侠.环境心理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2]陈艳,刘晓霞.浅谈城市广场设计中环境心理学的应用[J].东京文学,2011(4):82-83.

[3]万中恒,李峻峰.探寻影视中的景观场所精神[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29):83.

猜你喜欢
环境心理学场所精神
人类学视域中的环境艺术设计
环境心理学在老年人居住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居住区绿化设计
环境心理学与室内设计分析
园林植物景观的场所精神探究
环境心理学在主题公园设计中的应用
“场所精神”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