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王顺银,是宋家王庄党支部书记、党总支书记、华强集团党委书记。四十多年来,他带领着华强集团、宋家王庄社区2000多名员工和居民及2万多名市场经营业户一起,乘改革开放好政策的东风,大胆改革,锐意进取。通过旧村改造,建市场,采取“滚雪球”的方式,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弱到强,将两三个建材批发市场发展成今天的26个建材专业批发市场,用勤劳的汗水描绘出奔向社会主义小康的远大美景。王顺银常说,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光荣。因此,他呕心沥血,勤奋经营,不辞劳苦,兢兢业业,拓领域,办市场,开辟出一条以集体发展为模式的致富之路。工作中,他严格要求自己,尽到了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恪守的义务与责任;生活中,他为人低调,不忘初心,只要关乎老百姓的利益,就时时刻刻挂在心上。他勤奋忘我的工作作风,为党员、基层干部和群众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和典范。
《华强路》从一个侧面描写了王顺银带领着华强集团一班人建设市场、发展市场、扩大市场规模、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一个个故事。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之际,以飨读者。
一
金秋的阳光洒在800里沂蒙大地上,把临西十一路、十二路、十三路华强集团所有市场一个个店铺瓦蓝瓦蓝的房顶照得光芒四射。
华强集团的水暖管件市场、五金市场、不锈钢市场、玻璃市场搬迁至临西十一路、临西十二路后,形成了崭新的华强建材物流城,被国内外建材商户称赞为“世界建材在中国,中国建材数华强”。商铺楼房鳞次栉比,车水马龙,一个个商户装货、卸货、验货、收款、打单、入货、出货、调货,忙碌一片。
紧挨着华强集团水暖管件市场的西面就是临西十二路、十三路。2017年初动工的中国华强建材仓储物流园拔地而起,一座座大楼巍然地镶嵌在纵横交错的马路空格中间。中国华强建材仓储物流园总投资20亿元,占地530多亩,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高水平设计,高质量建设,可容纳800多家经营商户。物流园建设得高端、大气,堪称全国一流。
2017年11月5日上午,华强集团党委成员和26个建材专业批发市场的经理、部门正职领导干部50多人,正在聚精会神地听着讲解员介绍中国华强建材仓储物流园的总体规划和建设进展情况。听完讲解,大家在华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华强建材仓储物流园总体规划和建设指挥部总指挥王顺银的带领下,沿物流园的南门向北、向西、向南2.5公里,参观了物流园的整个规划和建设情况。下午3点,在这里还要迎接临沂市委举办的全市县区委书记读书班的观摩活动。
回顾华强集团近30年来办市场的发展历程,每一个市场的开业无不浸透着王顺银的一片心血。华强集团曾经连续8年,一年开辟一个新市场。从解放路两间小小的建材门头开始,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发展壮大;从临西五路、六路、七路、八路,直至今天的临西十一路、十二路、十三路连片经营,集体收入由过去的几万元变成年收入3亿多元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王顺银成了名副其实的全国建材市场的领军人物。
王顺银认准“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华强集团30多年的风雨历程也充分证明了它的正确性。华强集团一班人从实际出发,制定了“拆迁、联合、租赁、购买”的8字方针,通过4次大拆迁、5次大改造,华强集团的建材市场像一只雄鹰真正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翱翔在万里蓝天。
华强集团从1992年开办市场至今已经快30年了。20多年来,王顺银不知道付出了多少艰辛和努力。在他人生的坐标上,不知道有多少个不眠之夜,他辗转反侧,披衣坐在自己家里的露台上。他望着遥远天际的那一颗颗星星,调整着自己人生的一个个坐标系数和空间维度,攻克着一个个工作上的难关。然后,一个个宏伟的计划和思路又在华强集团26个专业建材批发市场中去付诸实施,并成功实现。为了开办一个新市场,为了土地手续的合规和合法性,一个晚上他曾经跑过七八家分管领导的门子。20多年来,不管是节假日,还是礼拜天,他都很少休息,永远精力旺盛,斗志昂扬,不知疲倦、勤奋地工作着。
老伴老李心疼他,曾经劝他说:“我们的市场已经有了规模,在临沂也数得着,大家都在经营着,都有饭吃、有车坐、有楼房住就行了,你年纪也不小了,别再操那份心了,不去上班,我们在家里享受晚年美好的幸福生活多好。”
王顺银幽默地给老伴开起玩笑:“‘三奶奶呀,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也知道福好享,罪难受呀。但是,华强集团发展到今天,只有前进的路,没有后退的路。前进是华强集团的唯一出路。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繁荣兴旺的华强集团,就没有‘三奶奶,就没有我王顺银的今天。放心吧,我身体好,精力旺盛,本正苗壮。”
王顺银称呼老伴为“三奶奶”,这里面有个故事。商城管委会有一位领导经常来华强集团检查工作,他一看见王顺银,第一句话就说:“三哥,俺三奶奶干什么去了?”半天,王顺银才转过味来,连声说:“你这是错辈了。”原来,这是这位领导跟王顺银见面打招呼的一种特殊方式,后来,竟然传开了,一直延续下来。
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千变万化。现在的市场经营不仅是单纯地把建材货物拉进店铺,坐门等客就万事大吉了,而是要通过电商、大数据来帮助完成。今天,王顺银带领华强集团党委成员和市场经理、部门正职参观的中国华强建材仓储物流园建设项目,就是为了迎接大数据、电商给华强集团带来的新挑战和冲击。
华强集团前身所在的宋家王莊,在旧社会是一个非常贫穷的小村庄,穷人们靠给地主当佃户,做长工、打短工,以种地为生。一到冬天,村子里货郎多,货郎鼓“咚咚咚”的声音,回响在宋家王庄大街小巷的上空,宋家王庄成了远近有名的货郎村。
旧社会,宋家王庄只有95户人家380人(现在1020户人家3790人),很多人家地无半垄、房无一间,一条歪歪扭扭的南北大街贯穿整个村子。人民公社时期,全村共有900亩土地,6个生产队,靠种地为生。为了换取收入,有的社员在大街两边用破砖烂石垒砌成一个个猪圈,有的还把自己家的柴火堆在大街上、垛在猪圈的墙上,一到夏天雨季来临,臭水四处流淌,蚊虫、苍蝇满天飞。村子的东南方向有一个汪塘,汪塘旁边有一个破庙,破庙里住着一个尼姑。村子的东北方向是整个村庄的户族老林。村子的南面和东北方向就是宋家王庄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几亩土地了。
1948年4月8日,王顺银出生在宋家王庄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他排行老三。那年代真是一个字“穷”。记得7岁报名上学的时候,王顺银是光着屁股去的,老师一看,不接收。等到8岁时有了裤子穿,他总算报名上了学。记得每年清明节那天,王顺银都得向老师请一晌午的假,让母亲把棉裤里的棉花拆出来,把外面的布洗好晒干,重新缝好,下午穿上再去上学。因为当地一直流传着一句话:清明小孩不穿棉,穿棉容易生癞疮。那年月,人们穷得连一条像样子的裤子都没有,大多数家庭都是冬天来的时候,将一条穿得补了又洗、洗了又补的破裤子扒下来,套上棉花再当棉裤穿。
中学毕业后,王顺银经常反反复复地思考着这样的问题:我们这一辈人什么时候才能够富裕起来呢?什么时候才能够不受穷、有钱花?他常常看见村子附近的市水利打井安装队的工人们吃着白面馒头,望而兴叹,因为他一个同学的父母就在水利安装队工作。
天气寒冷,秋风潇潇。才从学校毕业的王顺银望着南飞的大雁,苦苦地思索着:我们农民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旧社会吃不饱穿不暖,挨冻受饿,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新社会我们翻了身,当家做了主人,为什么还是天天吃不饱、穿不暖,为什么还是年年受穷呢?
王顺银这个个头一米八、身材笔挺的帅小伙子,迎着初升的太阳,沐浴着三月的春风,像久旱的禾苗遇到甘露一样,正在拔节升高,茁壮成长。
他,学会了思考。
夜晚,王顺银和他的几个好伙伴一起坐在村子北面稻田的田埂上。这时,大队会计孙仲华突然跑过来,坐在王顺银的身边,指了指他身旁的一棵梧桐树叶子,幽默地说:“什么时候能够让这棵树上天天结油饼、结苹果吃,我们就过上共产主义生活了。”
王顺银拍了拍孙仲华的肩膀,模仿电影《列宁在1918》瓦西里的腔调说:“放心吧,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王顺银的话使几个伙伴哈哈大笑……
这虽然是一句戏言,但40年后的今天,竟然变成了现实,这是后话。
大家笑完,一个个又都坐在田埂上。这时,不知道是谁在王顺银身体背后“啪”地拍了一巴掌,把他从思考中打断。王顺银不由得打了一个机灵,他回头一看,正是村子附近在水利打井队住的那位同学。
王顺银说:“我们几个人正在讨论如何向水利局打井队的工人同志们看齐,争取10年之内,村里人人都能够天天吃上你手里拿的白面馒头。”
王顺银讲完,两个同学一见面都会心地笑了。
那位同学一边笑着,一边还真的从怀里又掏出来一个大白馒头递给了王顺银,两个人一边吃一边笑了起来。其他人望着他俩吃着白面馒头,一个个垂涎三尺。
王顺银嚼着白面馒头,心里却很不是滋味,他想,他天天在生产队里迎着太阳出工,顶着星星回家,什么时候才能够在这二亩三分地里种出金子来呢?
他决心辞掉生产队会计职务,到最艰苦的地方去锻炼,他想去沂源县田庄水库参加水库大坝建设。他把这一个想法告诉了这位在水利打井队居住的同学,这位同学非常支持他。
在沂源县田庄水库工地上,天不亮就吹响了上工号子,晚上常常也是披星戴月才收工。
王顺银是1966年3月在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简称“社教”)中,作为积极分子加入的中国共产党。与他一起入党的有董如华、任德礼、孙成桂、李后泽、葛庆友、葛庆吉、李宗爱,而王顺银是他们当中入党年龄最小的一个。
1974年3月,王顺银被公社从沂源县田庄水库大坝调了回来。临沂县白庄人民公社党委书记亲自同王顺银谈话,让他担任宋家王庄村党支部副书记,主管工副业生产。
王顺银担心自己干不好。公社领导鼓励他,让他大胆干、大胆负责,组织完全相信他,并且信任他有这个能力、有这个勇气一定会挑起这副重担的。
领导的话像东风吹拂、似春风化雨,滋润着这位刚刚参加工作的毛头小伙子。王顺银顿觉浑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劲儿。
王顺银躺在床上,心里一直回荡着公社书记与他谈话的内容。他想,要把宋家王庄的经济搞上去,把工副业搞上去,让老百姓过上吃不愁、穿不愁的好日子,首先得让第四生产队已停火的翻砂厂的鼓风机转起来,响起来。
说句实话,当时的宋家王庄经济状况非常落后。在水利安装队的支持下,王顺银在第四生产队的牛棚里刚刚办了一个规模很小的翻砂厂,这是宋家王庄唯一的工副业项目。这个小小的翻砂厂虽说是办在第四生产队的牛棚里,外面还必须拉上苇箔(一种用高粱秸穿起来的围栏),以防止割资本主义尾巴工作组来检查给关停了。
村子里有村民高兴地编起了小曲:“鼓风机一响,黄金万两。”王顺银深深地知道,要想让大家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就必须让翻砂厂的鼓风机经常地响起来。
一个小小的翻砂厂就能使宋家王庄的工值成倍增长,使得宋家王庄邻村的村民都十分羡慕。
邻村有一个小伙子看上了宋家王庄的一位姑娘,硬是等自己买上了“凤凰”牌自行车,才敢托人上门说媒。
社会在慢慢地进步,经济在悄悄地复苏。还没等那小伙子上门,宋家王庄村委会门前就停放了一辆二手的“红旗”牌48马力拖拉机。那个小伙子看见王顺银新购买的拖拉机,说媒的事情又只好望洋兴叹了。
讓王顺银分管村子里的工副业,真是选准了人。
一天,老支部书记孙仲礼听说王顺银要开着“红旗”牌48马力拖拉机去枣庄办事,就要求和他一起坐一坐自己村子里刚刚购买的拖拉机。他觉得自己快要退下来了,想过过车瘾,体会一下宋家王庄办翻砂厂集体富裕起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俗语道,快打迟,迟打慢,慢打不会的。正当宋家王庄村工副业生产热火朝天、大干快上的时候,邻村的村民有的还正在睡大觉呢。
宋家王庄的村民们得到了收入,干劲倍增。王顺银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指挥村民偷偷地把村子北面的土地里种上了蔬菜,蔬菜地里种上了瓜,把村庄前面的河塘里养上了鱼,又把养鱼的地方栽上了藕。这一年,宋家王庄的工值一下子翻了两番还多。集体有了收入,老百姓腰包也鼓了起来,大家高兴得手舞足蹈,喜不自胜。
1973年8月,经熟人介绍,宋家王庄去沈阳市又购买了一辆二手“红旗”48马力的拖拉机。
这一下子,在一溜村庄都沸腾开了。很多人白天没有时间,晚上八九点钟还跑到宋家王庄大队部里去观看拖拉机,大家反反复复地抚摸着拖拉机,把它当成了心爱的宝贝。
有了拖拉机,地里栽种的大蒜、各种各样的蔬菜、荷塘里栽种的藕,出售和运输就不成问题了,他们栽种的大蒜和藕远销莱芜钢铁厂和东营胜利油田。那位一直盼望着想来宋家王庄提亲的小伙子,羞涩地连大队部的大门口也不敢踏进去了。
二
春风和煦,阳光灿烂。天气格外清新。
1983年3月,城区党委书记亲自登门动员王顺银任书记,接任孙仲礼的职务。当时,王顺银担心自己担任党支部书记干不好,因为村子里的家族矛盾不断,而王家又是个小户人家,他不愿意接这副担子。做了一个星期的思想工作,他终于走马上任了。城区党委的领导宣布新的党支部班子,王顺银担任宋家王庄党支部书记,董如华任副书记,葛庆友、李后泽、尚景太、吴秀芳任支部委员。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35岁的王顺银接过宋家王庄党支部书记这副重担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改变宋家王庄农田水浇条件还不够好、农业还很落后的状况。
1983年5月,是一个难忘的夏天。经过水利安装队的勘探,王顺银带领村民在村东头一个叫“金盆底”的地方钻了一眼机井,并修水渠1000多米。接着,王顺银提出“夏种西瓜,冬種大蒜”,又给村民大大地增加了一项集体经济收入。
宋家王庄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是在1982年冬天才完成的。
实行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大队、生产小队全部解体,村子里的麦田每人分得0.66亩。王顺银也和大家一样,全家五口人,分到了3亩多土地。
紧接着,1984年,撤销了城区的行政区划,成立兰山、银雀山、金雀山等3个办事处,宋家王庄划归兰山办事处。同年,宋家王庄撤队建立了村委会,村干部尚景太退休,董如华担任首届宋家王庄村委会主任,葛庆友任副主任,董勤如、邢广建、刘建堂担任宋家王庄村委会委员,吴秀芳担任宋家王庄村委会妇女主任。
这是一次大的变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彻底改变农民命运的土地变革。
农民有了自己的可以信赖的土地,便如同加足了马力的拖拉机,在广袤的土地上不知疲倦地向前耕耘着、开垦着……
新班子,新灵魂,新思想,新方法。
计划经济的大锅饭被彻底砸破,市场经济的发展由此应运而生。
任何大的变革,都需要静下心来去冷静地思考,去思考新的方法、新的思路,去迎接更加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去选择正确的目标和方向。
王顺银陷入冷峻的思考之中。农民虽然分得了土地,但根据宋家王庄紧紧贴近临沂城里的实际状况,绝对不能搞大呼隆。有基层党组织这一级党委,就得为群众着想,为群众谋利益,为群众谋福祉,为群众办实事。
为了便于管理,王顺银决定在农业上实行“五统一”,即农业生产实行统一耕耙、统一施肥、统一播种、统一浇水、统一收割。
在工业上,王顺银成立了一个建筑队,队长由董如银担任,邢宝臣、尚景云参与管理,是建筑队的管理人员。
工业、农业两条线,就像奔驰的火车下面两条强有力的铁轨,齐头并进,共同发展;又像是为雏形的华强集团插上了腾飞的两只翅膀,像一只雄鹰渐渐地羽翼丰满,在一望无际的天空展翅翱翔。
1984年12月,经过村民代表会议表决同意,王顺银决定通街修巷。通街修巷后,做到统一排房规划、统一檐头标准。每间房屋,用集体的收入适当给予补贴。
生产队被取消了,6个生产队还剩下32头黄牛,而黄牛每天需要吃很多的草料。王顺银召开“两委”会议,决定在1985年农历三月二十五在临沂举办的物资交流大会上,把32头黄牛卖掉,用卖牛的钱购买6台手扶拖拉机,用于耕种宋家王庄的良田。
王顺银就是这样紧紧抓住农村实现土地承包责任制这个机遇,扣住时代的脉搏,想群众之所想,一切取利于民,一切取信于民。试想,如果当时他没有主心骨,把32头黄牛所卖下的钱给6个生产队一下子分完了事,可以肯定地说,就没有今天的华强集团,就没有今天美丽幸福的宋家王庄。
1986年1月,王顺银决定要解决老百姓最关心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孩子入学难的问题。他投资10万元建设一所全日制幼儿园,投资20万元建设一所二层楼的小学。
这一年,王顺银利用集体的积累和收入,又新购买了一辆“东风”牌汽车和一辆“上海”牌轿车。
宋家王庄有了幼儿园、学校,通了大街,建了排房,安装上了水塔,吃上了自来水,有了自己的汽车,真正给大家带来非常大的惊喜、幸福和愉悦,老百姓从心里感觉到自己真的像城里人了。
此时,县级临沂市万元户表彰大会刚刚在沂蒙影剧院召开。这次表彰大会,市政府给大家传递的信号就是允许少数人通过合法劳动先富起来。紧接着,市政府决定把1982年商、粮、供三家在西郊卖粮食的几间店面迅速扩建成一条繁华的市场商业街,并且让一位分管商、粮、供的副市长主抓。
水田(兰田集团)、西关(华丰集团)两个居委率先行动起来。水田居委把化纤、毛呢、棉花布、丝绸等各类轻纺产品,迅速从浙江、广东、福建、江苏、河南、安徽、河北等十几个省以及本省各地的经营业户手中组织起来。西关居委则迅速把全国小商品的经营业户和货源组织起来。这就是县级临沂市在西郊迅速扩建成风靡苏鲁豫皖的西郊大棚底的最早雏形。
王顺银没有沉浸在获取利润的喜悦之中,而是带领“两委”成员到附近社区进行参观学习。
第一天参观了前园居委(华苑集团)。前园居委在太子湖的一片洼地上,建起来一片三合板、胶合板市场。北园居委(北园商贸集团)地大物博,留下了足够的建设市场空间。西关居委,一个个小商品市场建起来之后,车水马龙,生意红红火火。
第二天参观了水田居委,水田居委把小涑河里的一片片荒地充分利用起来,形成了一片片商铺,个个生意火爆。
参观后,王顺银睡不着了,“两委”成员一个个也都睡不着了。宋家王庄居委不发展,就有随时随地被周边居委和单位吃掉的可能和危险。怎么办?
1992年,随着临沂批发城规模的扩大与发展,王顺银书记和“两委”成员决定,宋家王庄下一步只有以临沂西郊批发城为依托,牢牢抓住发展市场这个良好的机遇,建设市场、发展市场,不断扩大市场规模,才是唯一的出路。
正确的指导思想,使大家有了奋斗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大家信心倍增。
机遇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1988年3月,宋家王庄借助解放路拓宽这个有利时机,迅速地把沂蒙针棉织厂、云海酒楼、加油站、物资站应势建立起来。同时,加强对宋家王庄水泥预制厂、瓷壶厂、制钉厂和联营物资站的管理。
这一年,实现集体收入600万元。1998年11月,王顺银提出,经“两委”成员研究,决定给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月再增加补助20元。宋家王庄的老百姓们一个个喜不自胜。
资金问题,有可能给一个企业的发展带来致命的瓶颈、羁绊和枷锁。而这时摆在王顺银面前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资金问题。当时,银行贷款对于一个居委来说,那可是难上加难的事情,有哪一家银行能够相信一个居委的信贷能力和资产抵押?
要想扩大经营规模就需要资金,资金从哪里来?
经过“两委”会议一次次动员,王顺银这个硬朗朗的汉子真的是豁了出去。资金不足,他采取从银行贷一些、个人筹一些、对外借一些、居民集一些等办法。同时,“两委”制定出让利于民的政策,使拆迁户得到更大更多的实惠和利益。
首先从“两委”成员开始。王顺银带头把家里的所有积蓄都拿了出来。董如华、邢守宏、姜发振、董勤如、姜守才、刘建堂……一个个“两委”成员全都跟着王顺银把自己的存款、盖房款、彩礼、嫁妆、养老款全部拿出来办市场。
领导带了头,群众有劲头。众人拾柴火焰高,很快,100多户共2800万元的款项就筹集齐了。有了资金,王顺银如鱼得水,他四处跑关系、找路子。上银行、找税务,去国土、找规划局。
利用这些钱,王顺银先后收购了临沂市罐头厂、纺织品站仓库区、四建公司、陆家王庄村的土地和育才路北侧、师院后街北侧、大山路南侧等700多亩地块,共花费资金2.5亿多元。另外,还和临沂市豫剧团、第十四粮站、大陆集团等单位,以场地租赁、合作形式、联合开发市场的办法,获得85亩土地的使用权,真正形成了华强建材、装饰材料、玻璃、油漆、灯具、五金、不锈钢、洁具等16处专业市场,门头摊位达到1万余个,市场从业人员达到3万多人,成了真正的全国有名的“千亩万户大市场,全国建材第一居”。
三
“两委”会议还在继续召开。
会议最后决定,于1998年分3次拆迁房屋。
拆迁房屋建市场的政策一出台,旧村腾空的土地,一部分建小区,一部分建市场。王顺银开会研究制定的政策是,第一,在自愿的原则下,愿意与居委签订合同的,拆迁补偿每平方米500元。拆一套宅子还建一套楼房,即拆一还一,不向居委交一分钱,宅子大的还能得到一定的补偿。第二,沿街房每一套补偿1万元至1.5万元。不愿意分红的每100平方米补助4万元。谁先拆迁,谁就率先获得了挑选新建楼号的权利。为了挑选好的楼层和楼号,大家很快就行动起来,自拆自运自转料。很多居民着急地说:“现在拆屋找人帮忙比盖房子还难啊!”
拆迁過程,“两委”采取让利于民的政策,对拆迁户采取“瓦房、平房换楼房,拆迁剩余的资金入股办市场,每年一分红,不等不靠”的路子,让拆迁户得到更多更实惠的利益。
华强集团是第一家提出来旧村改造的,史无前例。群众一听说拆迁旧村建市场,每一家都非常积极踊跃,自发行动起来搞拆迁。老百姓高兴地唱着自己编的歌谣:“献上我的宅基地,我的家乡更美丽。”
华强集团坚持在不损害老百姓利益的前提下,让利于民,4间房屋、一座宅子补助5000~6000元,另外,每年享受1万元的分红;市场出售卖价12万元、不分红的华强集团给价15万元,谁拆迁得早谁优先选号挑房。这个价格在1998年来说,已经算够高的了。村民们的积极性一下子就给调动起来了,大家的情绪非常高涨,一家家一户户叫来了亲朋好友帮助拆迁,满大街车水马龙,家家户户干得热火朝天。解放路路南177户村民,20天的时间全部拆迁完毕。
就这样,华强集团通过4次大拆迁,共拆民宅1100户,拆除房屋24万平方米,共计腾出来600多亩土地用于建设建材市场。
乘势而上,第二年又拆迁和改造了宋家王庄的建筑公司和物资站,同时搬迁了公墓林,并分期新建了家具市场。
事物都是有对立面的。拆迁工作,也有极少数人对“两委”的工作抱有怀疑态度,他们担心没有了土地,以后不能种地,吃饭就成了问题。在搬迁公墓林的过程中,矛盾尤其突出地显现出来。
面对村东北角的一片墓地,王顺银陷入深深的思考当中。
宋家王庄的坟墓林已迁址3次,600多个坟头的占地摆在人们的面前,怎么办?当时,全临沂城还没有出现一个迁坟的先例。迁坟,王顺银已经看好了临沂城西郊外艾山黄泥岗靠东北角一个山坡的19亩山岭荒地。但是,老百姓不同意,老族人更是固执己见,坚决不同意。
“宋家王庄过去房无一间,地无一垅,人死了埋在官地里,好不容易给老祖宗找了一个安息的场地,现在再迁到山里来,简直是没有人性了,谁敢叫老祖宗不得安息,我们就和他拼了!”这是老族人放出来的狠话。
老族人思想保守得很。
面对巨大的压力,怎么办?王顺银带领着“两委”班子成员三番五次地去做老族人的工作。
大家知道,宋家王庄从东北到西北角长2000米,南北长500米,占地600亩,居住着2400人,家中的一半房子靠出租,租金4000~5000元。也就是说,每4个人占据一亩土地。
王顺银循循善诱地告诉老族人说:“其他居委连汪塘、荒地都填成平地,建起了市场,我们每个人还占据着这么多的土地,我们是住在金块上、端着泥饭碗啊!”
王顺银整整花费了一星期的时间去说服老族人,工夫不负有心的人,最后终于做通了老族人的思想工作。
王顺银决定,党员干部先带头迁林。1993年清明节那天,每家每户的亲戚到村子里的公墓林场帮助迁林的达到现有人员的5倍之多,千军万马齐上阵,老祖林里面人山人海。那时没有汽车,家家就用地排车拉、小胶车推,车轮滚滚。用了3天多时间,就把宋家王庄的老祖林平安地迁到了艾山东北角19亩的山坡地里。
1992年,那一年是宋家王庄改革开放发展的大好春天。
王顺银早早地发现,办市场千万不能重复,一定要一品一市,防止无政府状态和盲目竞争,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王顺银经常与干税务、干工商工作的朋友坐在一起聊天,在聊天过程中,他得知了经营建材、土杂市场的一些管理方面的理念。特别是,他发现本家兄弟王顺岭,还有本村的任德祥,在临沂市中医院西面经营的土杂用品门头,生意非常火爆。王顺银悄悄地观察到,他们两家多数经营的都是建材。王顺银心里想,他们两家经营建材生意红火,我们宋家王庄集体建设一个大建材市场,准能行,也能够红火。
有了正确的选择,王顺银召集党支部一班人开会研究,在会议上,他把这几天调研的情况和他的想法向大家进行汇报。大家异口同声,一致赞成他的想法并商量出方案。
首先,拆迁解放路以南、临西七路以西李宗良承包的宋家王庄制钉厂。投资100万元,建设宋家王庄第一个“海鸥式”大棚农贸市场。同时,将解放路北的农贸市场合并过来,命名为新新农贸市场,市场建成后,于1991年10月4日开始正式营业。
拆迁宋家王庄建筑公司、预制厂、物资站等,共计50亩土地,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投资400万元,用于建设鲁南建材市场,并于1992年12月28日开业。鲁南建材市场主要经营五金、油漆、陶瓷等建材用品。
有了市场,需要管理人才。管理人才不足,宋家王庄一班人采取了内联外聘的方法,先后内联外聘了王延华、阎廷府、葛祥振、刘玉乐、郑递深、邢宝典、李传印等人,并任命他们为农贸综合市场、建材等市场的总经理和副总经理,由现在的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李庆刚担任会计。
人才的引进,市场的完善,当地及全国各地经营者的加入,使市场获得了崭新的生命力,当年就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经营成果。同时,也正式拉开了宋家王庄发展市场的伟大序幕。
1993年春天,王顺银参加了由兰山办事处组织的南方考察团。在广州考察五金市场时,他边走边思考。改革开放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一个大胆的设想瞬间在他的脑海中显现,那就是,家家儿女需要结婚,结婚需要乔迁新居,需要购买新的时髦的家具。
马克思再生产原理告诉我们,任何社会的再生产过程,都是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四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环节组成的对立统一体。其中,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而交换和消费又反作用于生产和分配。
既然消费可以对生产和流通起作用,因此,王顺银决定在临西五路西侧建设一个1万多平方米、在苏鲁豫皖首屈一指的鲁南家具城,扩大交换和消费。
四月的春风吹绿了整个临沂城,吹绿了整个齐鲁大地,吹绿了神州的每一个角落。大地上树木葳蕤,一片生机盎然。临沂城马路两边的法国梧桐树更加旺盛茂密。就是在临沂这块草长莺飞的大地上,王顺银首先征得临沂市常务副市长石金岩的批准同意,在临西五路西边,在搬迁宋家王庄社区老公墓林腾出来的土地上,建设鲁南家具城。
鲁南家具城工程共分三期完成,第一期工程占地7600平方米,于1993年12月28日正式开业剪彩。第二期工程完成4356平方米,第三期工程完成14160平方米。
古语讲:“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
1993年8月3日,临沂大雨倾盆,暴雨一连下了一天一夜没有停止。
鲁南家具城所在的宋家王庄东北角刚刚搬迁的公墓林这块土地上,被称为“蛤蟆汪”,地势较洼,一时间,整个家具城全部浸泡在水中。
有人统计过,城市中的排水管道,有80%承受不了突降暴雨的侵袭,何况临沂正遭受着一场50年不遇的特大暴雨呢!
这次特大暴雨给鲁南家具城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由此,也给王顺银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今后凡建设市场,王顺银一律要求必须高出地面80厘米,并且要求路面成凸突形状。
紧接着,王顺银又多方协调,积极筹措资金,迅速将鲁南建材二期、三期工程按时竣工,保证年底顺利开业。
王顺银算着,这个工程整整花费了他100天的时间,那就叫它百日工程吧,这也是临沂首家三层楼、过万平方米的家具市场。
1995年的确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可喜可贺值得书写的一年。
这一年5月,华强集团三喜临门。第一喜是村办公大楼落成交付使用。第二喜就是占地45亩的华强工业园正式落成。华强工业园的开业填补了华强集团单方面市场经营向着生产领域发展的短板,深受广大经營业户的广泛欢迎和支持。第三喜就是宋家王庄3栋水、电、暖配套齐全的新居民楼房竣工落成,90户居民乔迁新居,这在临沂的居民社区来说是一个首创。
为了庆祝三喜临门,华强集团举行了大型的焰火晚会。
在焰火晚会上,王顺银发表了简短的讲话。他还是一再要求大家一定不要忘本,要再接再厉,摸着石头过河。今后的路程还非常远,还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奋力拼搏。
改革开放的成果给人们带来的这种喜悦,是发自内心的喜悦,是洋溢在人们脸上的自然的喜悦。是通过自己的双手合法得来各项收入盈满的喜悦,这种喜悦是宋家王庄千百年来从未有过的,这种喜悦就是通过劳动得到衣食住行富足的喜悦。
对社区里的老人实行按月生活补助,对居民实行粮、油、煤、医、学“五免费”福利。其实,华强集团从1988年就已经开始了。凡女55岁、男60岁以上老人,每月都能享受一定的生活补助,随着经济的发展,其标准也在不断地提高,老人的月补助标准由444元、560元、677元,现在已经提高到每人2000元。居民“五免费”每人月标准分别为水费200元、煤气费200元、暖气费300元,再增加物业费200元、电费100元,并且把供应实物变成了折算现金进行发放。退休人员补助增加至1400元,居民福利补助已达到每人一年1000元。为了体现华强集团改革开放的成果,老年人的“五免费”至今仍采取现金发放办法。
居民们一个个高兴得赞不绝口:“我们过上今天的好日子,得感谢我们的王顺银书记和华强集团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
这是发自肺腑的声音。
第二年,王顺银决定拆迁云海宾馆、玛钢厂、塑料厂、沂蒙针织棉厂、加油站,腾出更多的土地,扩大解放路以南的建材水暖管件市场。
由此,华强集团的市场建设真正步入了快车道。
正当华强集团在解放路以南以北轰轰烈烈建设市场的时候,王顺银得到一个消息,兰山区布鞋厂即将破产。
兰山区布鞋厂占地8亩,失业职工150多人。但是,布鞋厂要求非常苛刻。
华强集团答应了兰山区布鞋厂的一切要求,帮助他们还清贷款,归还债务,安排150名下岗职工,兼并该企业,组建了初始的华强集团灯具市场。华强灯具城的开业,缓解了经营业户的压力,同时,也为国家减轻了就业压力。
王顺银在解放路以南以北,一边拆迁,一边建设,一边兼并,一边收购,用他的妙手描画出华强集团最美最好的蓝图。
“拆迁、兼并、联合、购买” 是华强集团1995年为了扩大鲁南建材市场,膨胀经营规模而提出来的建设市场的八字方针。
为了解决经营规模上的瓶颈问题,华强集团巧妙地把这八字方针贯彻于建设市场工作的始终。
1998年10月,华强集团又以每亩5万元的价格租赁了临沂豫剧团的土地,投资300万元,共腾空16亩土地,用于扩大建设华强集团的建材市场。
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必由之路;不进行改革开放,是死路一条。对于国家来说如此,对于集体来说亦如此,乃至于对于个人来说更是如此。
马克思主义哲学再生产原理再一次告诉我们,当交换和消费制约了生产环节的时候,要求流通交换环节必须与之相适应发展。谁违背了这个原理,谁就要受到经济规律严重的惩罚和制裁。
华强集团通过“四次大拆迁”“五次大改造”,机动灵活地制定了“拆迁、兼并、联合、购买”八字方针和适时的优惠政策,变成今天从解放路一直扩建到临西十一路、十二路、十三路的连片经营,市场规模经营面积2000多亩,经营业户2万多家,“千亩万户大市场,全国建材第一城”的华强集团企业有限公司,其美誉闻名遐迩。福建省、浙江省、江苏省、河南省、安徽省、黑龙江省,以及陕西省的经营业户和客商都纷至沓来,络绎不绝。
台湾的一位经营业户要求王順银率团去考察,他安排当地一位企业领导出面接待王顺银。王顺银一下飞机,那位企业领导握着王顺银的手就侃侃而谈,问王顺银是王羲之的第几代传人。王顺银扳着指头认真地数算着,回答说,我应该是王羲之第四十九世。那位企业领导激动不已,他想求一幅王羲之后裔的书法真迹。王顺银把手一挥说,我已经封笔多年不写了。这像是一个笑话,也说明王顺银机动灵活的工作态度和处世方法。
每年麦收前,华强集团都要对拆迁户进行一年一度的分红(发放拆迁补助费)。在拆迁房屋过程中,有的老百姓看到20万元现金,激动不已,这是真金白银啊,就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拿钱。后来看见华强集团的经济收入一年比一年红火起来了,有的人每年就能分红二三万元现金,年年如是,谁的眼能不红呢?
一大早还没有上班,王顺银办公室门前就围上来不少人,他们是想退掉拆迁房屋一次性补助的钱,重新再领取分红。
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事?王顺银让办公室和财务人员把协议书和支款花名册拿了过来,协议书和花名册明明白白地有每一个人的签字画押,铁证如山,如何变回来?又怎么能够变回来呢?
这几个人只好悻悻而归。
王顺银一直坚持的就是,办任何事情都不能让老百姓吃亏、不能让老实人吃亏,但是,也绝不能让不老实的人贪图小利赚便宜。
每年九九重阳节,王顺银都要到华强集团老年公寓去看一看老年人过节的情况。
老年公寓坐落在原来华强集团的西南角,与华强集团的幼儿园共用一个院落,中间用一道漂亮的花栅栏隔开。
老年公寓共投资1200万元,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880平方米,按三星级标准设计,全部采用建筑新型材料,外部保温、中空玻璃窗、高档装饰门,共有79套标准间,可容纳158位老人居住。
老年公寓全部实行宾馆化管理。82岁的孙大爷一看见王顺银就高兴得合不拢嘴,他拉着王顺银的手说:“俺住在敬老院里像住在四星级宾馆里,天天吃喝玩乐无忧无愁,我们真的得感谢党和政府,感谢我们的好带头人王书记啊。”
王顺银的这种孝心,也赢得了大家对他的尊敬。2009年,王顺银被山东省授予首届“十大孝星”称号。
四
6月的天气,大雨下得快,停得也快。王顺银担心刚刚搬迁到临西七路两侧的鲁南建材陶瓷市场、五金油漆市场、玻璃市场,是否像鲁南家具城那样遭到了暴雨的水淹。他看完了这几个市场,正常行驶在车道上,突然过来一个交警,“啪”一个敬礼,把王顺银的车子拦住了。王顺银吓了一跳,他踩住了刹车,心想,我正常行驶,没有违反交通规则呀。
交警看了看王顺银的驾驶证,笑眯眯地说,你就是华强集团党委的王顺银书记吗?王顺银回答“是的”。交警说,很早就听说过你的名字,也从电视里经常看到你,能否留个电话号码?王顺银笑了笑,递给他一张名片。
1997年12月,王顺银和华强集团的党组织先后被临沂市授予全市百名模范“基层党支部书记”,被省委授予“省级先进党组织”光荣称号。王顺银的名字也和华强集团的名字一样,被广大市民所熟知。
1990年,王顺银筹措资金14万元,在华强集团宋家王庄社区率先安装了闭路电视,家家户户再也不用在楼房顶上来来回回地晃动电视天线去收看电视台播放的节目了。
儿子王文江下班回到家,坐在沙发上望着由闭路天线发射出来清晰的电视信号,由衷地赞叹道:“还是共产党好啊!”
王顺银看见儿子高兴的样子,也笑着说道:“当官不为民做主,还不如回家喂猪。”
“三奶奶”听见王顺银爷俩的对话,也笑着说道:“你究竟是卖白薯还是喂猪?”
“当然是喂猪了,猪比白薯值钱,过去我们家里的几间大瓦房,还不是靠你养猪卖钱盖起来的?”
虽然是笑话,却说明了王顺银对经济发展的渴望与追求,对此,他矢志不渝。
儿子王文江一边换着电视台里的节目,一边笑着说:“现在像你这样的共产党员太少喽,人家有能力的共产党员也已经开始单干了,该承包的承包,该花钱买下企业的就买下企业,发的发,谁也跟钱没有仇恨啊。”
“你说这话我就不爱听,一个人富起来不叫富,那也不叫本事,全村子人富起来,才能够体现一个共产党人真正的价值。就拿你们财政局来说吧,不但要扶持好企业和大企业,小企业、不景气的企业,你们更应该给予一定的扶持。你一定要记住这样一句话,你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他们是不会骂你的。”
王顺银爷俩一边看电视,一边讨论着两代人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奶奶”看见他们爷俩讨论地热火朝天,她小声唱着:“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建设高潮……”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全面的改革开放,这种改革开放不仅使企业实现了优胜劣汰,关键是改革的春风吹来了新旧动能的转换,使企业脱胎换骨,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如今,土地由老年人和留守的妇女种植,更多的年轻人,形成一支浩浩荡荡的农民大军,向着城市建设的各个角落进发、迈进。他们或打工、或经商、或从事制造业和服务业,在中国大地上真正形成了城乡一体的人流、物流、财流、信息流大流动。
华强集团首先实现了由村民到居民,由居民到市民,由市民到股民的华丽转身。华强集团是改革开放的先锋、先驱、模范,更是农村土地承包的佼佼者。就这样,王顺银真正实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履行了一个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那就是带领着华强集团,带领着宋家王庄一户户居民发家致富。
俗话说,人人有所闻,人人未必有所思。
如果当初王顺银发现临沂市缺少建材市场,却顾个人发财,就像现在的有些经营业户那样,购买一个门头,甚至于建设一个市场,凭他个人的思路和理念,一个人发财致富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其实,王顺银直到现在都不这样想,他说,一个人发财不算本事,集体富裕了才算是真正的能耐。共产党员在宣誓的时候,每一个人都铿锵有力,每一个人都铮铮誓言,但是,一回到现实当中去,往往就改变了模样,其实,这就不是一个共产党人的初心。
1992年6月,对王顺银来说,是一个繁忙的6月,大干的6月,夜以继日的6月,挥汗如雨的6月。在这个月里,他提出“大干七八九,奋斗一百天”的宏伟目标。
王顺银从6月开始,一直到12月结束,在解放路以北与临西五路交会处,他整整用了半年多的时间,把一个占地45亩、投资400万元的鲁南建材市场,拔地而起。第一个鲁南建材市场于1992年12月28日隆重开业,实现了当年施工、当年招商、当年经营业户入驻等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
华强鲁南建材市场的成功开业,为华强集团的经济建设和以后的市场发展拉开了“千亩万户大市场,全国建材第一城”的伟大序幕。
月亮高高地悬挂在杨树梢上,月光如洗。这晚,王顺银把宋家王庄的村委主任董如华叫到办公室。他给董如华倒上一杯热茶,崭新的绿茶在玻璃杯內上下翻滚着,碧绿的叶片很快就舒展开来,阵阵茶香四溢。
王顺银想把自己下一步管理干部的想法和盘托出,然后再谈退休政策。还没有等他开口,董如华就哈哈大笑说:“你的想法非常正确,符合上级的政策,上面的大领导们都带头退下来了,他们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年龄大了怎么有不退的说法呢?”
董如华是一个非常明白事理的人,也是一个开明的人。
王顺银笑着问董如华还有什么困难,董如华哈哈大笑说:“现如今是吃不愁穿不愁,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啥困难也没有了。”
听完董如华的话,王顺银又说:“下一步我们的发展只能越来越好,集体经济越来越壮大。我们绝对不能拘泥于现状,还要成立集团公司,实行收支两条线,在干部管理上不仅要平衡好,最关键的是要贯彻能者上、庸者下,制定干部使用的年龄和界限。当然,在使用干部过程中,存在着旧的平衡打破了、新的不平衡又产生了的现象,辩证地看,这就是前进,这就是发展。每一个干部到了年龄就必须退下来,让年轻的同志走上去,吐故纳新,我们的大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董如华端起茶杯喝了两口水,表态道:“你说得非常正确,人不能一辈子光干工作,人人都有老的时候。干部到了年龄必须退下来的时候,作为一名干部,别说我们这一级,中央领导早就带头退下来了,退下来我没有意见。新陈代谢,自然规律。”
“我就知道你是一个聪明人,一个站得高看得远的人,老董,你给我们做出了表率呀。”王顺银夸赞说。
1994年3月,村委主任董如华退休,姜发振接任村主任。增补邢守宏、陈宝宏为村委委员。
1993年5月,经山东省体改委批准,华强企业集团总公司正式成立。王顺银任董事长,邢守宏任总经理。
人们常说,中国的市场南有义乌,北有临沂。说起建设市场来,还得从1983年说起。
1983年,县级临沂市批准商业局、粮食局、供销社(简称商粮供)三家,在临沂西郊,即现在的解放路北、临西二路的地方,由当时分管财贸、时任副县长的刘政吉牵头,建设了北面、东西两面(商粮供各占一面)每一面十几间瓦房门头,分别经营土杂商品、小百货和粮食,这就是临沂市场(商城)最早的雏形。
当时的几间营业房屋门可罗雀,零零碎碎的买卖,比较惨淡的营生,稀稀拉拉的顾客,尘土飞扬的街道。一般来说,星期天过来购买粮食的市民比较多,因为当时还是实行粮票供应购买食品的年代,市民为了节省粮票,或是贪图价格便宜,也常常过来购买一些杂粮。
商粮供三家的这几间门头经营比较惨淡,管理也非常一般,就这样半死不活地经营了2年多的时间。
1985年,县级临沂市曾组织税务局、工商局、乡镇企业局、商粮供等流通企业去义乌市小商品批发城多次考察学习,就临沂市如何发展市场、如何培育市场、如何出台市场销售政策、如何保税和征税等问题多次召开会议探讨、论证。最后,沿着商粮供的那几间门头,由西关居委(华丰集团)搭建了几间大棚,经营零零散散的小百货,临沂人俗称“摆地摊”,几间大棚俗称“西郊大棚底”。
后来,政府出台了一个政策,就是对于这些人,只征收少量的摊位费,其他的税全部予以免征。几块钱的摊位费,人人能接受。一传十,十传百,由零零碎碎的小百货,后来慢慢地发展成卖布匹、卖毛线、卖童装等多样商品,价格也十分便宜。临沂的市场由此像雨后春笋一样,不断发展壮大起来。
1986年,在西关居委(华丰集团)大棚底,小百货摊位逐渐走来了从温州购买小商品、从义乌购买小商品的经营业户。至此,南北两边的商路有了进一步的沟通和扩大。
当年,水田居委(兰田集团)在水田路中段、处于临沂市批发城的中心位置建起一个纺织品批发市场,这是当时临沂乃至山东第一家专业批发市场。
随后,服装、鞋帽、家电、文体等专业批发市场也成规模地涌现出来。临沂批发市场的经营面积渐渐地扩展到4万多平方米。主要经营化纤、毛呢、棉花布、丝绸等各类轻纺产品,货源来自浙江、广东、福建、江苏等十几个省市和本省各地,销售范围一下子辐射到整个鲁南、苏北等地市以及山东周边省市。第二年,临沂市被国家工商总局评为“全国文明集贸市场”。
紧接着,西关居委(华丰集团)在老长途汽车站南邻建起了服装批发市场,西邻小商品批发区,并于1987年10月28日正式开业。市场占地面积33200平方米,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同时,还建起了停车场、餐饮等服务场地,极大地增加了市场的空间,缓解了市场压力,经营业户一下子达到2060户,从业人员4500余人。
随后,临沂纺织品站在解放路与临西一路东北角建起临沂温州服装批发城。紧接着,装饰板市场、水暖市场、洁具市场、布匹市场、糖果茶叶市场、土杂市场、化工市场、站前商场、药材市场、粮油批发市场、桃源科技广场、鲁南家具城、儿童玩具批发城、灯具城、小商品城、文具市场、箱包皮革市场、花卉鸟鱼市场、厨具市场、化工市场、钢材市场、建筑板材市场、装饰材料市场、教育用品市场等各类专业批发市场135处,应运而生。商品交易辐射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远销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日商品交易流量30万人次,年商品交易额4000多亿元。市场的繁荣同时带动了物流业的发展。临沂现有物流园25处,物流公司、经营业户2000多户,拥有国内配载线路2200多条,覆盖全国所有县级以上城市,通达全国所有的港口和口岸,日均发送货物30多万吨,物流总额3万亿元,电子商务交易额2000多亿。
市场综合效益连年居全国同类市场前列,批发市场已成为临沂经济的一大亮点,成为鲁、苏、豫、皖地区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和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中心。
临沂市批发市场曾被当地人称为西郊批发市场,在2000年以前属于粗放式经营、棚式结构。2005年,临沂市成立了商城管理委员会,同时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有了好的政策,临沂的市场像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华强集团、兰田集团、兰华集团、华丰集团、华苑集团等五大市场企业集团通过新旧动能转换,转换经营机制,把原有的大棚改造成为楼式精品房,由过去的批发市场转变成国际贸易批发城、建材城、物流城。提升了市场的档次,再现了批发市场业的新辉煌。
王顺银回忆起临沂市场的一个个发展史,在华强集团党委会议上侃侃而谈:“还是那一句老话,我们是农民,虽然我们现在已经由农民转变成居民,由居民转变成市民,又由市民转变成股民,但是,农业是我们的根,千万不能忘记我们的本。今天,山東华强企业集团总公司由山东省体改委正式批准成立了,我们千万不要翘尾巴。”
五
王顺银一边走一边看,一边看一边想。看见宋家王庄社区水、电、暖配套齐全的三栋崭新的居民楼房竣工后矗立在那里,90户居民已乔迁新居,大家的脸上洋溢着掩饰不住的喜悦,他的心里也乐开了花。很小的时候,王顺银经常坐在村子后面稻田的田埂上,望着一望无际的稻田心中充满惆怅。他盼望着什么时候才能够“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什么时候大家的腰包里才不缺钱花。现在,华强集团赶上改革开放的好年景,不去甩开膀子大干一场,又待何时?宋家王庄社区的居民不仅要住上好的楼房,下一步,王顺银还准备成立A、B、C、D四个物业,让物业去管理居民的楼房,让居民享受到大城市一样的美好生活。他立志,要让村子后面的那棵梧桐树上结出苹果来。
是一名共产党员,是改革开放的一个开拓者、先行者,是华强集团的创始人、奋斗者,上级领导对王顺银的工作能力更是给予了充分肯定。
1995年12月,兰山区委在华强集团的宋家王庄社区召开全区基层组织工作现场会。在会上,王顺银向兰山区的领导、兰山区各级党组织汇报了他抓好党建促市场、抓好市场促党建的经验。
在这个现场会上,兰山区委在全区村居中提出了“争创宋家王庄式先进党支部”的活动。
宋家王庄党支部的特色是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民主决策,集体研究,分工负责,大小会议有纪要,重要决策有文件。
现场会给华强集团带来了更加强劲的东风,给华强集团党委一班人带来了无比强大的动力和信心。王顺银真正大胆地放开手脚,带领着华强人在奔向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小康道路上,迈开大步,一直向前,向前。
体制改革带来了市场发展变化,市场发展变化促进了体制改革的完善。市场,需要不断地整合,不断地创新,在整合中扩大,在创新中发展。
1997年,他又决定把鲁南建材市场西移,而原址用来建设现代新模式的临沂装饰城。这一年就像忙开了锅一样,千军万马齐上阵,热火朝天,你追我赶,大干快上。西移后的市场进行了严格的分类,划分为五金、玻璃油漆市场、陶瓷洁具市场、水暖管件市场。不管是新建的市场,还是西移的市场,都必须做到当年施工,当年搬迁,当年化行归市。这样一来,由一个鲁南建材市场划分成了5个专业批发市场,5个市场当年全部开业,商铺全部爆满。这种整合、规划、提升和改造的建设速度在当时震撼了整个临沂城。
为了临沂装饰城的顺利开业,王顺银还组织了一班人马,根据经营业户的不同需要,把临沂装饰城的里面,按照大小不等的面积装饰成段经营,这种经营模式深受经营业户们的欢迎,经营门店很快也被分配一空。
华强集团最初阶段的宋家王庄,为了搞好联产承包责任制,王顺银不顾许多人的反对,坚持不把6个生产队的耕牛分产到户。他把6个生产队集体喂养1年的32头黄牛卖掉的钱作为铺底资金,购买了2台50拖拉机和6台泰山牌手扶拖拉机,为宋家王庄360多户农业服务,农业生产实行“统一耕地、统一播种、统一浇水、统一施肥、统一收割”的“五统一”管理。这是临沂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单产到户后,第一家实行集体领导的在统一管理模范样板下的“双结合”发展模式,这也使周围村庄的群众心馋眼红的期盼。
王顺银领导下的华强集团和宋家王庄则是社会主义公有制道路、集体化道路的践行者、创造者、佼佼者和成功者。华强集团,包括其麾下的宋家王庄社区等32个单位和市场,也前进在社会主义公有制、集体化的康庄大道上。华强集团通过近40年的改革与创新,已经彻底消除掉人們对贫穷的困惑,在包产到户的最始阶段,用“五统一”的思想把一个个农民变成了居民,用“八字方针”把一个个居民又变成了市民、用吃苦耐劳的华强精神把市民又变成了今天的股民。实践证明,只有奋斗不息的践行者才能真正地富裕起来,而华强集团及其麾下的宋家王庄社区几千户职工、居民和经营业户们则是真正的奋斗者,他们真正富裕起来了。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王顺银做到了,他让华强得到了“世界建材看中国,中国建材看华强”“华强建材甲天下,天下美居宋王庄”的美誉,是华强集团32个市场和单位的经营业户送给华强集团最好的美誉,这也是华强集团32个市场和单位与华强集团同舟共济30多年来经营市场的中肯评价和最高赞赏。
王顺银坚定要做社会主义公有制道路、集体化道路的奋斗者、开拓者、创新者,这是一条真正的华强之路,是一条真正带领老百姓奔向小康社会的幸福之路、康庄大道。
王顺银在沂蒙这块红色的热土,在华强集团、在宋家王庄,他以工养农,以农变商,巧妙地用农工商有机结合所产生的市场巨大效益,给人们带来了长期的富足和美好生活的真正实现,这足以证明,他是共产党人理想信念很好的践行者、创造者。他默默奉献,肩扛着集体化道路的大旗,给人们换来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
1997年12月,华强集团所属的宋家王庄党总支被授予“省级先进党组织”,王顺银被授予全市百名模范“基础党支部书记”的光荣称号。
从1998年起,王顺银连续22年当选为兰山区人大常委会委员。从2003年起,他连续17年当选为临沂市人大代表,曾被山东省委省政府、临沂市委市政府、兰山区委区政府授予“再大风险困难压不倒典型人物”“临沂商城十大创业人物”“兰山区改革开放30年创业创新人物”“山东省劳动模范”“山东省十大孝星”等称号,并获得“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
在成绩和荣誉面前,王顺银是一个低调者,他从不炫耀自己头顶上一个个熠熠生辉的桂冠,而是永远坚持他的那一句老话:“人,千万不要忘了本;当官,一定要为老百姓办事。”
工作中,王顺银抓市场有一股锲而不舍的精神。他听说陆王庄旧村改造急需一笔资金,要将剩下来的十几亩土地进行变卖,这是一个良好的时机。通过一次次协商、谈判,最后,王顺银以每亩30万元的价格,把陆王庄的11.4亩土地给盘了下来。
一阵瓢泼大雨过后,王顺银冒着雨后暑日的蒸热,马不停蹄地来到临沂纺织品站。作为流通企业的平台老大,临沂纺织品站在商品改革的滚滚浪潮中,被冲击得东倒西歪。临沂纺织品批发站仓库用地32亩,王顺银以765万元的价格顺利拿了下来。
秋虫蝉鸣,夜阑人静。王顺银静静地思考着一个问题,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乡镇企业(集体企业)这三驾马车,在宽阔的马路上,已经扬鞭奋蹄、马踏飞燕似的朝着致富的目标向前,向前。他忽然想起他那位水利局打井队的同学,处于饥饿状态的他一直觊觎着那位同学手里攥得发热的白生生的大馒头。今天,华强集团就是要让大家天天都能吃上白生生的大馒头。不仅如此,一定要让老百姓的腰包全都鼓起来,一定要让老百姓真正体会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感和生活幸福感。任何事情都是干出来的、奋斗出来的。只有不断地追求,才能有更好的发展、更大的富裕。
家庭,好比是汇聚江河湖泊的一滴水,是社会和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
王顺银为了华强集团的事业经常呕心沥血,废寝忘食。但是,无论工作多么忙,即使中午有很多应酬,他也要回家给老伴李英芝做饭。大家都知道,华强集团发展壮大到今天,华强集团的经理和员工,有的三代人都在市场里工作,而王顺银的3个孩子,没有一个安排在华强集团工作。王顺银有时候开玩笑说:“我们家只有我和‘三奶奶是华强集团的员工,所以,我得好好地伺候我们家的‘三奶奶。‘三奶奶虽然没有买上职工养老保险,照样与普通居民一样享受拥有一份老年补助金的快乐。”
王顺银的老伴李英芝,1945年1月出生,年轻时吃过不少苦,受过不少累。特别在当时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时候,那时王顺银分管村办翻砂厂的工作,他哪里能够顾得上家?3个孩子完全靠“三奶奶”培养。这不算,“三奶奶”还要到生产队里去劳动。为了给3个孩子挣钱交学费,“三奶奶”还经常拉地排车给别人送氧气罐,用挣脚力的钱,来贴补家庭经济上的不足。
要说“三奶奶”,她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在生产队里劳动那可是一把好手,割、耪、锄、犁,样样农活都拿得起放得下。“三奶奶”还有一个特长,就是在生产队劳动累了休息的时候,她经常带领着大伙儿一起唱红歌。有人回忆说,华强集团、宋家王庄社区的文艺生活如此充满朝气、充满阳光、充满活力,与“三奶奶”不无关系。现在的老年秧歌队、舞蹈队、演唱团,每逢节假日就会活跃起来。有一次老年节,老年人外出活动,在中巴车上,有人提議让“三奶奶”来一段。“三奶奶”也不客气,就从“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毛主席的书我最爱读”“社会主义好”一直唱到“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三奶奶”唱歌中规中矩、有板有眼。每一次外出都是一路风尘一路歌,回到家里,很长时间大家还沉浸在一片欢歌笑语之中。
“三奶奶”过去拉地排车给人家送氧气罐,留下来老寒腿的旧病根又犯了,腿疼住院了。
王顺银千叮咛万嘱咐办公室主任,老伴住院的事不要对任何人讲。
中午,华强集团有客人吃饭,王顺银打算开过饭局就回家给老伴做饭。谁知,一位心细的领导发现他的手指头用创可贴包着。王顺银风趣幽默地说:“早上做饭让‘三奶奶去割肉,结果肉卖光了,‘三奶奶想吃肉,我就把手指头割掉了。”说完,满桌子人都哈哈大笑起来。老伴住院后,王顺银早上做饭,在切肉时,他没注意,由于肉太滑,切菜刀不偏不倚把他的手指头给切破了。
由于老伴身体不好,孩子们又都不在身边,王顺银无论工作上有多么忙,都会抽出一定的时间去照顾“三奶奶”。大家也都公认王顺银对“三奶奶”照顾得特别好,说他是一个模范丈夫。
王顺银对家庭是这样,对职工和每一个居民也同样不例外。凡集团、社区的人红白喜事,不论职务高低,他都要到场。特别在白事上,他都要带领正职和党委成员到现场,并安慰家属,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这在华强集团已经形成制度。
在华强集团、在宋家王庄社区,有很多人把王顺银当成了菩萨。王顺银却诙谐地说:“共产党内没有菩萨,只有为人民服务的公仆。”
人生的路没有固定模式。
栽种辣椒只能收获辣椒,栽种马铃薯也只能收获马铃薯。不过,有意识地把辣椒栽种在别人的马铃薯田里,又能收获什么呢?
正当华强集团鲁南家具城经营得红红火火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临沂电业局在临西五路准备建设桃源广场家具城。在临沂早就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一品一市,即在临沂不允许重复建设市场,避免哄抬物价,避免不必要的竞争。经过多方协调,桃源家具广场最后只好改成桃源电子科技广场。
一个人的成功,其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个人的、家庭的、领导的、朋友的、内在的、外在的、客观的、主观的等。一个企业良性发展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靠天时靠地利靠人和,也得靠大胆决策。华强集团在发展过程中,能够排除各种因素的干扰,包括内部的、外部的,与华强集团整个班子坚强有力的团结是分不开的,与王顺银的正确领导和指挥更是分不开的。能够保持华强集团上下无杂音、处处步调一致,整个市场(32个单位)上下一盘棋,是抵御任何风险和困难的坚强有力的可靠保证。
2004年7月28日,华强灯具城由于经营业户管理不善,造成电线短路,引起一场重大火灾,大火给500多家经营业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000多万元。华强灯具城是一座四层大楼,东西长240米,一夜之间全部化为灰烬,损失严重,教训深刻、惨痛。
王顺银心潮澎湃,他敏锐地感到华强集团的管理还存在着问题,还有很多不足。当天,他至次日凌晨2点在“三奶奶”的劝说下才上床休息。
早晨8点,王顺银就来到了灯具城,面对着商品烧焦后变成的一堆堆灰烬,王顺银心里非常不是滋味。平时市场要9点才开始营业,但今天不少经营业户比他还早过来。
王顺银走到广东一家灯具城门头面前询问:“共计损失了多少万元?华强集团给你们的补贴收到了吗?复工开业还有什么困难吗?”
王顺银的问候和关心使广东这位经营业户涕泪纵横,他感动地握着王顺银的手说:“天灾人祸谁也没有办法,挡也挡不住。感谢华强集团领导对经营业户的关怀。补贴,华强集团财务全部给经营业户都发到手中了,有困难我们共同克服,请领导放心吧,我们一定会渡过难关。”
华强集团从解放路南的几间建材门头开始起步,不断发展壮大为时下的16个专业建材批发市场,不靠政府拨款一分钱,而是靠华强集团每一个员工入股筹措资金一步步建设起来的。眼下华强集团遭遇到这么大的灾害,仍然没有向政府申请要一分钱。华强集团11个党委成员,就像11根擎天柱,抗御着外来的、内部的、主观的、客观的一切风险,把一切困难毫不畏惧地踩在脚下,奋勇搏击,勇往直前。
困难,就像战场上的敌人,你越畏惧它,它越欺负你,你越坚强,它越惧怕你。
王顺银利用一上午的时间,把灯具城受灾的商户一一走访了一遍。
下午,王顺银召开16个建材专业批发市场经理及中层以上的干部会议。
会议上,他强调了“四防安全”的重要性,通报了这次火灾损失的情况和华强集团已经给予经营业户的补偿问题。最后,他让大家下半年一定要引以为戒,勒紧裤腰带,齐心协力,争取把这次灾害的损失补回来,保证全年任务按时完成。
人生,要么平庸,要么创造辉煌;要么成功,要么失败。只有停滞不前的人生,也没有一成不变的人生。在逆境中成长起来的人,才能拥有丰富的人生。
经过一个月的整顿,华强灯具城在浴火中涅槃重生。
六
在刚刚落成的办公大楼四楼会议室里,华强集团当下16个建材专业批发市场的会计和2个物业办公室的会计培训班举办了结业典礼。王顺银出席结业典礼并作了讲话。
王顺银要求大家一定要认认真真地记账、算账、制作报表,只有一丝不苟地工作,才能对得起华强集团党委和父老乡亲的信任和培养。
“过去,老城关公社有个会计被调到陷泥河南边的白庄公社铁业社里干会计。那一年发大水,那年月经济条件差,会计办公室里七透风八漏雨的,那位会计用仅有的一块塑料布把账簿紧紧地包裹好,把账簿整整举了一整夜。这说明会计拥有的责任心和责任感,我不知道现在大家还有没有这种精神和事业心?”
大家异口同声说:有!
谁重视会计工作,谁的管理工作就不会出现漏洞,资金使用就会安全,资金周转速度就会加快。王顺银一直以来就是一个非常重视会计工作的管理者,他把会计人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逐年提高,并要求审计部门每年至少要到下去市场审计2次,保证资金和财产的安全。
王顺银在了解当下16个建材专业批发市场时发现,部分市场有不少空留摊位。空留摊位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部分经营业户退出后市场没有上报,另一种是市场一直在空转。另外,市场摊位在分配过程中,还存在面积丈量有出入的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王顺银立马召开财务、审计、市场办人员会议。他要求分3个小组到市场,一边审计,一边重新丈量市场摊位。
这次市场审计工作和摊位丈量排查工作,共排查处理215个空留摊位,面积2200多平方米,审计摊位余留未上报的有6个市场。
管理,是一门学问;当领导,也是一门学问。有的领导能让一个濒临倒闭的企业起死回生,管理得风生水起,让很多人能够月月发工资,让人人都能够有饭吃;有的领导者在纷纭多变的形势下,能够化解和妥善地处理一切复杂矛盾,化干戈为玉帛。
山东临沂啤酒厂投资3467万元,于1989年11月20日挂牌成立。一时间,临沂城喝扎啤风靡一时。
在临沂城东方红广场的西北角有一个小小的啤酒馆,名字叫沂州啤酒馆,每天下班后,有很多人拿着暖瓶排队按号去打沂蒙牌扎啤,有的把沂蒙牌扎啤打回家喝,有的就干脆坐在沂州啤酒馆门前的小摊位上,要上一盘小酱螺丝,便大口大口地喝起来。
沂蒙牌啤酒厂位于临沂解放路与临西二路交会处路北。好景不长,后来在社会上引起很多传言,有人说沂蒙啤酒厂的水被西边上游的农药厂给污染了,有人说沂蒙啤酒厂酒池内淹死了一个女职工。就这样,一个好端端的啤酒厂,竟然被社会上的吐沫星子以讹传讹给淹死了。当然,啤酒厂自身管理不善是主要原因。
沂蒙啤酒厂被一个老板收购了,他看中西郊这块地方是办市场的宝地。临沂啤酒厂用来办市场,一开始还是门庭若市的样子,但是,后来慢慢地就变得门可罗雀,顾客少得可怜。
2003年3月1日,王顺银带领杨朝春一行60人接收管理这个市场,名曰华强大陆商业村。
调整市场摊位,进行招商,制定市场收费政策,改变经营决策和理念。不到一年时间,经营针织童装的,经营古玩字画的,经营玩具文具的,经营日化、房内装饰物品和各種佩饰挂件的苏鲁豫皖的经营业户们纷至沓来,华强大陆商业村一下子火了起来。南来北往的顾客都说华强大陆商业村里面的商品物美价廉,花一半的钱,拥有两倍价值的享受。凡是来临沂的各种各样的考察团队、参观团队、旅游团队,都得到华强大陆商业村逛一逛,购买一些自己喜欢的用品。
有一次,河南省考察团队的一个游客在华强大陆商业村一下子购买了20个玻璃茶杯,他兴高采烈地说:“太便宜了,货真价实,物美价廉。在我们河南商店里买一个茶杯的钱,在华强大陆商业村就能够买到3个,并且质量又是这么的好。”
中国地质学家李四光生前曾经预测,临沂坐落在马陵山地震断裂带上,有发生强烈地震的可能。那一时期(1975年左右),临沂根本不敢建设四层以上的楼房,财政部门审批预算一般也只批准建设防震棚这个专项支出。随着时间的推移,2002年,临沂的建设冲破了这种羁绊,八层、十层、二十层的楼房在临沂北城新区和老城区拔地而起。建设楼房需要门窗,门窗需要玻璃。王顺银抓住这个机遇,在临沂市解放路南紧靠华强水暖管件市场西南角的一块地方,过去是华强新新农贸市场,现在王顺银又投资450万元,把与之相邻的王庄煤建公司的10.3亩土地购买过来,使华强玻璃市场建筑面积一下子扩大了8000平方米。王顺银巧妙地把华强鲁南建材市场的玻璃经营区彻底地分离开来,让华强玻璃市场在40多亩经营面积的土地上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化解和妥善地处理一切矛盾,是检验一个领导的试金石。对于一个基层领导来说尤为如此。
华强集团在办市场居民举迁的过程中,有少部分人选择了一次性拿钱。拿钱后一部分人用来办企业,一部分人用来办市场,也有的人挪作了他用。这天,又有几个过得不如意的人找上门来。
在王顺银办公室里,他们叽叽喳喳说个没完没了。
王顺银让几个人先停一停,让他把话说完。
王顺银问道:“上一次我给你们的答复,你们还记得吗?”他们当中有一个人说:“当然记得。”
王顺银接着说:“也就是说,当初拆迁赔偿是大家自愿选择的,现在,大家来找我也是反映问题的,今天我们就本着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实事求是的精神,设身处地地解决问题好吗?那么,一个人一个人来,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好吗?”
这个说他离婚后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家里的孩子前一窝后一块的,生活过得非常困难。王顺银答应他到市场里干保卫工作,他应允了。
那个说他想承包华强集团的建筑工程。王顺银直截了当地说,你干工程我欢迎,但是,华强集团的工程必须通过公开招标才能进行,这是一贯的政策,任何时候都没有例外,也决不允许有例外。
另一个又说,想安排孩子到华强集团上班。王顺银说:“我们劳资部刚刚出台了每一家只允许照顾一个孩子来华强集团工作的政策,但是,前提是要符合条件,必须通过统一考试,合格后方可进入。”
……
就这样,王顺银利用一上午的时间化解了他们提出来的一个个问题,直到他们一个个点头为止。
距离临沂市西七八公里处有一个土地肥沃的乡镇叫大岭,过去叫涑河。
在大岭乡镇驻地的西面有一个著名的营房,营房里驻扎着一个团的部队。部队的野外有一个二里多长、八九米高的大坝,被称作靶场。大岭营房搬迁后留下了二三百亩的废墟地,废墟地被拾荒者零零碎碎地种植着一些不算茂密的庄稼。谷子、高粱、大豆、水稻一类的杂物歪三扭四地胡乱长着。靶场旁边被挖成一条河,河坝上面歪歪扭扭地栽种着很多不规则的杨树,河水旁边不知道被什么人在什么时间盖了一排排的猪圈,猪圈里面的臭水横七竖八地朝外横流着,年长日久形成一道道小的沟堑,沟堑里的水臭气熏天。
2008年刚刚开春,王顺银就带领华强集团班子成员去丈量大岭营房退役的这块土地。
有的人边走边用手捂着鼻孔,生怕猪圈里流出来的臭水熏坏了自己。也有的人边走边劝王顺银、我们在解放路经营得不是好好的吗,何必去操这份心。也有的人边走边叹气,华强集团如果搬到这里来,可就距离我们的家远了去了,连吃午餐都是问题。也有的人望着荒无人烟的一片原野,一直在摇头,表示不理解。
王順银则不然,他兴高采烈,一边看一边谈笑风生。他用手指着大岭营房北面一条刚刚规划的大路告诉大家:“这就是大山路,这条大路通车后,可以直达艾山,也就是我们的华强天寿陵园。”王顺银指向大岭营房的西面说:“这条路是临西十一路,双向六车道,也是一条环城路(其实,当初的这条环城路现在已经变成了物流车辆和市场进货出货车辆来来回回运输的重要交通枢纽),我们想办法把这块350多亩荒地、废地、丢弃的营房、占据一半的汪塘还有部分良田进行重新整合,用来搬迁铝型材市场和不锈钢市场,包括华强集团办公楼也全部搬迁到这里,这里就会变成一块宝地。”此时,王顺银仿佛看见华强集团一幢幢商铺、一座座楼房在大岭营房这片废弃了的土地上、在临西十一、十二路形成真正的连片经营。一个名副其实的千亩万户大市场,全国建材第一城,像一颗耀眼的明珠,矗立在苏鲁豫皖四省交汇区,放射出万丈光芒。
华强集团党委会议一直开到深夜。
最后,会议形成了一致意见。分两步走,先搬迁铝型材市场、不锈钢市场、玻璃市场和华强集团办公楼,然后再搬迁水暖管件市场和五金市场,选址就在大岭营房丢弃的350亩土地上。会议还决定王顺银任华强建材市场建设总指挥,党委委员姜守才、董勤峰任副总指挥。
人的一生是需要不断更新的。更新知识,更新阅历,更新工作方法,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文化素养。作为一个领导,更新决策至关重要,关系到一个企业不断发展的生存空间和蓬勃向上的巨大生命力。
在临西十一路不锈钢市场和铝型材市场搬迁工地上,机器轰鸣,红旗招展。王顺银看见这种热火朝天的局面,仿佛一下子回到了当年他在沂源县田庄水库大干快上的热闹场面。
先把臭水沟填平,再把猪圈栏拆除;铲除乱树枝,扒掉打靶的大坝;修整旧河道,蓬上河道口。挖掘机深挖2米沟,画上商铺线。规划条条路,路路磨凸面。一个占地350多亩的华强建材商铺很快就有了雏形。
王顺银心里想,不锈钢市场、铝型材市场、玻璃市场、华强集团办公大楼一起搬迁后,得给他们起一个名正言顺的名字,王顺银脑海中很快闪过临沂一个个地摊市场、“海鸥”大棚式市场和现在华强集团在解放路附近一个个市场的发展演变过程。从地摊到“海鸥”式大棚再到现在的立柱市场,人类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世界,干脆就叫它华强建材物流城吧。
2009年12月28日,华强集团铝型材市场、不锈钢市场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竣工、当年搬迁。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王顺银从老子的《道德经》中得到启示。王顺银很早就已经采取了“母鸡生蛋,膨胀发展”和“滚雪球”的方式来发展华强集团的建材市场。
2007年11月,王顺银决定把洁具类产品从华强水暖市场分流出去,成立华强洁具市场和华强鲁南陶瓷市场。
洁具市场分流到旧村改造最后一期拆迁的土地上,市场占地70亩,经营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总投资1200多万元。经营业户看见装饰这么好的店铺,一个个竞相订购,一时间商铺供不应求。新洁具市场容纳246个经营业户,于12月28日隆重开业,又一个建材专业批发市场诞生。苏鲁豫皖的客商们纷至沓来,开业当年就创下367万元的营业收入。经营3年后收入过1000万元。
2008年2月,针对桃源广场和西城新贵等单位在临西五路与兰田路交会处形成的电子科技产品经营范围,不断扩大,王顺银决定搬迁灯具城,在灯具城原址建设华强科技城。然后,招商高科技数码产品经营业户入驻,恰巧与桃源广场和临沂西城新贵形成电子科技一条街,模仿北京中关村电子科技一条街的做法,前后左右既互通有无,又相得益彰。
经过半年多时间装修,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营业面积3.2万平方米的科技城,于2009年5月1日开业。
临沂灯具城搬迁至临沂商城新规划区中心位置,国家商业联合会会长何厚海在灯具城开业仪式上,给临沂市“中国市场名城”授牌。
时任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韩寓群来华强集团灯具市场视察工作后,满意地连续两次跷起了大拇指,对王顺银赞叹道:“办得好,办得好!一定要办出自己的特色!”
2020年10月,灯具城被国家评为“中国灯饰城”。
改革、创新、发展;发展、创新、改革。
2013年刚开春,王顺银通过走访了解到,临沂这座通过改革开放刚刚觉醒的城市,现代化气息越来越浓厚。他感觉到,华强工业园旁边,有一座废弃的仓库,可以用来建设婚纱摄影城,来满足临沂城及临沂城周边地区的青年们结婚选景、拍摄的需要。
8月,华强婚纱摄影城开业后,生意十分红火。一时间,临沂城以及周边县区的青年男男女女来婚纱摄影城拍照的、取景的、制作新婚合影照片的,还有前来拍摄全家福的,天天络绎不绝,门庭若市。
所谓领导者,就是超前谋划、超前决策,想别人所未想,做别人所未做的事情。
临沂城往南几里路就是铁路桥,铁路桥南面就是罗庄区,往东跨过沂河桥就是河东区,往北的北城新区是市政府所在地,也就是,在南北东3个方向,兰山区的市场是无法向外继续发展的。既然华强集团决定西迁西移,那么,就需要大谋划、大策略、大规划、大手笔。
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就等于没有灵魂。人失去了灵魂,是什么事情也做不成的。
王顺银一边走一边思索,他想采取先小迁再大迁的战略决策慢慢地向前推进,不要一口吃个胖子。
王顺银不一会儿就来到了华强红卜寺冷库。
华强红卜寺冷库坐落在临西十一路东边、小涑河的南边,关键是紧紧靠着南道、北道两个回民村,南道、北道两个回民村家家杀牛宰羊,户户都卖羊肉牛肉。华强红卜寺冷库既方便了回民杀牛宰羊的冷藏羊肉牛肉,也为华强集团创收扩大了财源。由此,华强集团以市场为主,多种经营全面开花。
其实,王顺银是想借着察看华强红卜寺冷库,进一步看一看临西十一路目前建设的格局是个什么样的情况。
谋己富者,为聪明人;谋一域富者,为高人;谋全局富者,为真正的领导者。共产党员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谋福利。为人民谋幸福、谋福利,就是要每时每刻心里都装着群众、想着群众,时时刻刻不忘记干事创业,增加群众收入,改善群众生活,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其實,这就是一个共产党员的本分。王顺银对此深有感触!
七
2010年6月29日,华强集团机关办公室、华强集团铝型材市场、华强不锈钢市场、华强玻璃市场由解放路全部搬迁至临西十一路与大山路交会处,称为中国华强建材物流城。
这是一个大手笔,这是一个大决策。
华强集团搬迁至临西十一路,不仅是告别了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宋家王庄,还标志着华强集团居企分离的序幕已经彻底拉开。华强集团居企分离的拉开,也标志着每一个员工由农民转向居民、由居民转向市民、由市民转向股民的彻底根本性的转变。搬迁使华强集团实现了新中国成立60多年以来的一个华丽转身。关键是使临西十一路、十二路、十三路、大山路附近所有的村居朝着小康社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从大岭营房靶场大坝附近的荒野土地,到现在天天人流物流熙熙攘攘,川流不息,路多宽,车多宽,已到了一出门就堵车的地步。这几条马路承载着临沂市场物流的半壁江山,市场中一件件商品通过这几条马路向全国各地源源不断地运出。
三大市场与办公大楼搬迁后,针对2012年经济下滑压力,王顺银提出来“大海之水点滴聚起”的经营理念。
在动员会议上,王顺银说:“今年的经济下滑压力较重,我们用‘大海之水点滴聚起的经营理念,不断增加市场收入,在瓶颈制约市场的关键时刻,我们要进行彻底改变,不但要改变市场,还要改变我们的思想和经营理念,保证华强集团今年增加2亿元的收入任务圆满完成。”
“30多年的时间,我们一步步将一个贫穷落后的宋家王庄小小的社区建设成为闻名遐迩、富裕和谐的新社区大社区。全村收入由30年前10万元的落后社区,一下子跨越到现在年收入3亿多元。固定资产由30年前的8000万元,实现了目前45亿多元。华强集团3600人,人均资产125万元。居民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转变成拥有集体财产股权的市民。社区的发展逐渐扩大规模,成了山东华强企业集团总公司。居民的收入由30年前的几千元,增加到现在的每年2万余元。股份制后变成了年年按股分红的股东。大家说,我们不努力工作行不行?”
大家异口同声地说:“不行!”
王顺银接着说:“下一步,我们还要与国际市场接轨,华强集团党委一班人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去迪拜,跑沙特;到龙城,去凤城;去阿曼,到伊朗;上越南,跑柬埔寨,力争把建材市场推向国际市场,为大美新临沂做出新贡献。”
这是一次再动员、再鼓劲、再发力、再奋进的大会;这是一个在经济滑坡的关键时刻召开的分析会议,也是一个再接再厉再奋进的会议。同时,也为各个市场完成年度计划任务吹响了冲锋号。
王顺银就是这样一个时时刻刻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牢记奉献国家、回馈社会,真心真意为群众办好每一件实事、办每一件好事的优秀共产党人。
又是风尘仆仆的一天;又是翻过一道道沟坎、走过一道道坡,两脚沾满泥巴的一天;又是一个裤腿脚沾满“鬼疙针”,整个裤脚都落满尘土的一天。
王顺银带领着华强集团党委一班人,正在小涑河西段与临西十一路交汇的西南方向,考察坐落在临西十一路西边的一个个经营不景气的仓库和仓库西面布满荆棘、有着极少人家种植庄稼的一片片土地。
这片土地大多数是南道、北道回民村的。眼下,在十一路两边稀稀拉拉零零碎碎地经营着几家熬羊肉汤和做小买卖的小门头店面,占地面积计算起来有500多亩。
华强集团党委研究,报经兰山区委区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批准,确定将这块不规则的土地重新整合。用于在老城区解放路经营了20多年,但随着老城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大流动,经营业户进货出货已经非常不方便的华强集团水暖管件市场、五金市场整体搬迁。
经过王顺银带领华强集团党委一班人实地考察论证后,就是将这一计划付诸实施的时候了。华强集团成立了指挥部,王顺银担任总指挥,董勤峰和其他党委成员担任副总指挥。
先行者的步伐,常常是常人所想不到的。王顺银作出临沂市场西迁这一决策,比临沂市因大气污染被连续两次约谈之后,临沂市决定将所有市场全部西迁西移,整整早了10年多。
而且,西迁也是一个扩大和繁荣临西十一路经济和带动附近居民经营、就业,发家致富的好思路。只不过,实施起来远没有事先想象得那么容易。
临西十一路几间经营不景气、常年关门的门头,要价比天高,一番番讨价还价,其中还有几个“钉子户”软硬不吃,油盐不进。王顺银听完党委委员董勤峰的汇报后并没气馁,他鼓励董勤峰,只要我们想去干,出路总比困难多。他分析说:“第一,我们要紧紧地依靠兰山区委区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华强集团水暖管件市场、五金市场的搬迁是政府研究决定的,这是我们做工作的主要力量。第二,深入了解一下这几个‘钉子户和谁的关系最好最密切,找准路子对症下药。第三,必要时也可以动用其他关系和力量,俗话说,打马摸儿牛(指按照规律办事)。”
三伏天,王顺银坐在酷热难耐的工棚里现场办公。他面对一个个困难,一点一点地帮助指挥部里的工作人员去克服、去解决。
王顺银幽默地对指挥部的工作人员说:“华强集团从成立到现在,什么时候怕过困难?什么时候被困难吓倒过?我们可以骄傲地说,华强集团就是靠我们的一双手,靠我们的辛勤努力、劳动,一年开业一个市场,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的。干,办法总比困难多。”
华强集团在近30年的奋斗中,发挥着解放思想,艰苦创业;不屈不挠,勇于开拓;遵纪守法,自我加压;敢为人先,敢于拼搏的华强精神,去拼搏、去厮杀,在改革的大潮中勇立潮头。
当时,南道、北道居委会的班子尚未健全,王顺银就请来南道、北道回族群众中的阿訇和几个德高望重的人物。大家正在踌躇徘徊,尴尬僵着不知道说什么好的时候,王顺银先开场:“我前几天到医院去检查身体……”大家眼睛睁大,一个个的心都向上提溜着,不知道王顺银怎么了,他想要讲什么。
王顺银看见大家一个个惊呆的样子,微笑着继续说:“去医院检查身体,医生说我各项指标都很好,就是有一项重要指标不行……”
大家又担心起来,眼睛瞪得透亮,连眨眼都不带转地一直望着王顺银。
“医生说我胃里缺酒。”
王顺银的幽默一下子缓解了紧张尴尬的局面。然后,他又说:“我中午安排董勤峰杀了一只黑山羊,回汉一家亲,大家一醉方休。”
俗话说得好,酒能成事也能败事。后来有人说,王顺银这一场酒、一只黑山羊,解决了别人多少斤酒、多少只黑山羊都不能解决的棘手问题。
有了这一场酒,才使得华强集团水暖管件市场、华强五金市场的搬迁建设顺利开始,才有可能让400多个经营业户,从天天人流、物流熙熙攘攘的解放路搬出,并发展成接近1000多户的大市场。
但是,好事多磨。经过2年多的建设,华强集团水暖管件市场和五金市场的1000多个经营业户搬迁入驻准备营业、华强集团开业日期也临近的关键时刻,原本答应搬迁的几家沿街门头,又死活不肯搬迁,再一次讨价还价,索价比天高。
王顺银决定先按照原定计划开业,让经营业户一百个放心,然后,再一步步地做这几户沿街门头的工作。
现在的问题绝对不是一顿酒、一只羊的问题了。首先要抓住重点,然后各个击破。王顺银学透、吃透毛泽东思想,他活学活用,完全采取了毛主席的战略战术。
时间不长,临西十一路的几间沿街门头仿佛一夜之间全部消失了。一个真正的千亩万户大市场、全国建材第一城,在临西十一路、临西十二路,在广袤的沂蒙大地上,像两只巨大的手,在鲁南地区张开双臂迎接全国各地、四面八方的建材商和客户。
人生,要么平庸,要么创造辉煌;要么成功,要么失败。只有停滞不前的人生,没有一成不变的人生。人生,需要放眼量。当然,一个人站在山顶上看问题与站在山脚下看问题,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其决定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也是截然不同的,这就是高度。
华强集团不仅要看到临沂建材市场这块宝地,还要看到外地、外省,甚至还要与国际市场接轨。这是一个深层次的探讨模式,也是一个深层次的发展模式,是一个大方向。如何去发展外地、外省和国际市场呢?
一切就像事先安排好一样。
想去国际市场考察,沙特、迪拜、阿联酋中国龙城、中国凤城的老板就来了。
华强集团党委召开会议,三番五次的论证,最后决定安排两位党委成员带队,带领十几名市场经理和经营业户去迪拜,跑沙特;到龙城,去凤城;去阿曼,到伊朗;上越南,跑柬埔寨,力争把建材市场推向国际市场,为大美新临沂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去迪拜和沙特的龙城和凤城考察后,经营业户们却意想不到地失去了信心。有的人前怕狼后怕虎;有的人担心驾驭不了国际市场;有的人担心财产和人身安全问题;也有的人担心自己的外语不行,交流困难等,最后,计划不得不搁浅。
其实,谋事者与谋士者之间的距离,就像山顶上和山脚下的两个人,角度不同,其看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有所不同。人的差别就是由此而产生的。如果当初能按照王顺银的决策行事,即在龙城和凤城架起一座国际建材市场的桥梁,华强集团或许已不是今天的华强集团,这种国际桥梁或许可以搭载经济发展的快速列车,像高铁提速,使华强集团及其麾下的经营业户们向着国际市场迈进一大步,同时,也成为“一带一路”的践行者。
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察右前的领导多次来临沂考察市场,他们看中了华强集团的建材市场。华强集团党委研究决定,安排党委成员、副总经理李庆刚带队,让他带着不锈钢市场、铝型材市场、水暖管件市场、陶瓷洁具市场的经理和经营业户100多人,于2017年5月22日赴内蒙古察右前旗实地考察市场。
100多家经营业户感到内蒙古的市场土地便宜、电费便宜,但最担心的是市场销路问题。走在宽阔的察右前旗街道上,人员和车辆都比临沂少得多,半天见不到一个人和一辆车。考察的结果不明确。
在迪拜、沙特国际市场和内蒙古察右前旗市场上刚刚回来,西安市一位李老板在广州的一个订货会上认识了王顺银,他不远千里来到华强集团,苦口婆心地劝说王顺银到西安去办建材市场。王顺银接受了上两次的教训,他表态,全力以赴地支持他们办市场,从人力、物力、财力和货源上给予他们倾力支持。
推敲,思考;再思考,再推敲。
通过进一步解剖分析,无论是从国际市场,还是在国内市场,都得结合本土的实际。华强集团1万多名经营业户经营的建材行业适用于本土,千万不能贪大求全,国际市场更不能急于求成。
2010年12月,王顺银决定与天基集团、兰田集团和兰华集团联合开发安徽省阜阳市临沂商城。这也是应阜阳市委市政府邀请,招商引资的一个项目。
八
阜阳,历史上曾被称为汝阴、颍州或顺昌。
建设阜阳临沂商城,华强集团、兰華集团、兰田集团和天基集团四大企业集团准备打造皖西北最大的现代商贸物流城。这个项目位于阜阳市循环经济园区,项目规划用地2000亩,总规划建筑面积500万平方米,总概算投资160亿元人民币。其中,一期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于2011年5月22日正式开业,一期主要经营五金机电、建材装饰、陶瓷卫浴、小商品、鞋帽、针纺织品、床上用品等。拥有知名商户4000多家,知名品牌1万多个,直接吸纳就业人数6万多人。2012年年营业额突破600亿,2013年年营业额达1000亿元。
二期项目快马加鞭,夜以继日,马不停蹄,很快就投入火热的建设,总规划占地1000多亩,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总投资40亿元人民币。共分为9个营销区,其中A、D、F、G、H、J区预计当年年底基本封顶,内墙、二次结构、装饰工作也在紧锣密鼓进行中。此外,B、C、E三区预计次年4月底开始动工。
二期建成与一期业态融合后,阜阳临沂商城成为一个集购物、休闲、娱乐、餐饮等多种功能為一体的一站式现代化城市商贸综合体。
为推动阜阳市社会经济发展,提高阜阳城市建设水平和消费水平,整合国内外服装行业资源,拉动阜阳市批发业态的提升,2017年9月9日上午,阜阳临沂商城三期四季青服装城建设拉开了帷幕。阜阳临沂商城三期工程总投资80亿元人民币,规划用地2000亩,主要是经营专业服装的批发市场。
阜阳临沂商城三期工程的成功建设使每一个经营业户都形成了更加紧密的相互合作关系,真正构成了南北货物大走向调剂圈。
同时,华强集团也把安徽阜阳临沂商城作为市场经理干部的培训基地。一批批市场经理干部下去,一批批市场经理干部上来,他们把齐鲁文化与徽商文化巧妙地结合起来,辩证地运用到市场管理的每一个结合点,既发展了市场经济,又锻炼了干部素质,实现了互惠互利双丰收,达到了互惠互利双赢。
华强集团第三批充实领导班子成员到阜阳临沂商城任职的干部是王向杰、孙洪波、董西杰、董高超、王文利、尚伟峰、郑俊杰、宋兴龙、邢书源等人。这几位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后生,正迎着朝阳,昂首阔步地向着宽阔的华强之路迈进……
2011年春天,在华强集团党委会议上,王顺银又提出让华强集团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董勤勇负责开发旧市场搬迁后腾出土地开发房地产的项目,并成立华强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地产公司属于独立核算单位。
领秀城第一期建筑分为12层、18层和33层三种,共建设公寓215套、商业172套、住宅768套。楼房一开盘就被抢购1000多套。王顺银喜出望外,他鼓励董勤勇放开手脚大胆干。紧接着,领秀城第二期马上动工建设。
领秀城第二期共计开发679套楼房,开盘后仅剩下不到70套。
平凡来自伟大。王顺银每时每刻都是这样,在最平凡的事情上,从点滴入微的事情做起,从别人不愿意去干的事情做起。正如他经常挂在嘴边上的那一句话:“当官不为民办事,还不如回家喂猪。”
真的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王顺银那位水利局打井安装队的发小同学叫马文贵,退休后返回原籍德州。他早就听说宋家王庄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王顺银领导下的华强集团已占居临沂批发市场的半壁江山,华强集团的每一个建材市场在全国都闻名遐迩。而他退休后,他的很多亲属都已经下岗。于是他旧地重访,见到了王顺银。老友相见,自然一番感慨。
马文贵比王顺银小两岁,当年坐在宋家王庄东北角稻田田埂里的毛头小伙子,现在脸上早已挂满了岁月的风霜。他还有个毛病——恐高。
王顺银知道他这个毛病,特意让后勤部长董长铮把午餐安排在一间办公室里。
马文贵年龄虽然大了点,但是,豪放的性格仍然未改。他酒量不错,白酒还能喝七八两而不醉。三杯美酒下肚,他的话明显地多了起来。
“我这一辈子经历了很多运动,我马文贵是一个回民,佩服的人不多,最佩服的人就是你王顺银,你是好样的……”
马文贵边说边竖起大拇指。
“我真没想到你能够把宋家王庄、华强集团的建材市场发展得这么快这么好,让老百姓人人都有饭吃,人人都有工作干,家家都有存款,户户都住小洋楼,出门都开小轿车。按照老百姓的话说,你们宋家王庄真是有点欺天唠(褒义的话,意思是生活过得比老天爷还好)……”
“迥然不同,迥然不同了……”他又喝了一大口酒说。
“我们小的时候坐在稻田田埂里说的话,你做到了,你们宋家王庄过去多么穷,唉,真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你让村子里的那棵树真的结出馒头和面包来喽……应该说是结出金子来喽……”
马文贵忽然像是回顾起来什么似的,他眼里充满着泪水,变得满脸惆怅的样子,说:“那时候你从沂源县大田庄水库回来,当上了大队副书记,分管你们村子里的工副业,一心一意地想让你们村子富裕起来。小翻砂厂的那个小鼓风机没日没夜不停地转,唉,那鼓风机都让你给叫哑了嗓子……那时候俺大侄子王文江还刚出生,‘三奶奶李英芝抱着王文江领着王文江的两个姐姐。”
他用手比画着说:“文江的两个姐姐才这么高,为了挣工分,‘三奶奶在生产队里下地干活,她一边劳动,一边抽空闲时间还得登上那种装上氧气罐后人必须拉的地排车,卸完氧气罐再插上一个轱辘可以骑的那种,‘三奶奶的老寒腿就是那时候落下来的老毛病……唉,那年月,一个字‘苦呀!而现在变了,你们通过劳动都富裕起来了。我们这些吃‘国库粮、过去天天吃白馒头的人,却歇了牙,唉……下了岗。这就是变化,这就是发展……”
“迥然不同,迥然不同……”
一时间,马文贵脸上又布满了愁容。
王顺银鼓励他有什么话尽管直说。
马文贵干脆又倒上一杯酒,他抿了一口,不好意思地说:“我虽然退休返回德州老家,可是我的孩子们却不争气,一个个都下岗了……”
最后,王顺银一一答应马文贵提出来的要求,就连他的一个远房亲戚,王顺银也答应让他给华强集团专供纯净水。临走之前,王顺银让老伴李英芝在马文贵的车后面装了满满一车好东西。
马文贵紧紧地握着李英芝的手说:“我马文贵这次没有白来,没有白来啊……”
送别时,王顺银对马文贵说:“回去抓紧时间治疗好你的恐高症,下次过来,我请你到华强集团八楼食堂,让后勤部长董长给您做‘华强小地瓜(华强集团自己的菜系)吃。”
为了不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到一个“篮子”里,多种经营、全面开花是王顺银的又一个经营策略。
2017年12月,在临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华强集团与临沂鑫湖置业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山东鑫湖仓储物流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亿元,两家公司真正实现了强强联合,共创共赢,资源信息共享。
这是华强集团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又一个重大决策。
谁都知道,临沂的木业早已占据了鲁南、苏北乃至全国大部分木业市场。木业产业是临沂市重要的支柱性产业。在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大机遇面前,华强集团立足做精产业链条,开拓产业空间,下大力气推动木业产业摆脱同质化束缚,开拓增长新空间。助推临沂实现由工业生产型木业之都向商贸会展型木业之都转型。
王顺银认为,一方面,临沂作为中国板材之都的商贸名城,木业产业历经3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板材生产、出口和交易地。另一方面,临沂作为物流之都,已经做到几乎覆盖全国任意一个城市的专线物流,短途已经做到流水发车。临沂专线物流集群规模和实效非常受经营业户们的欢迎,目前已经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而华强集团为建材市场的转型升级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项目拟定建设期为2年,从2019年12月开工建设,到2021年9月完工,项目总投资8亿多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8亿多元,项目所需资金由两家自筹解决。
山东鑫湖仓储物流有限公司项目一期建成后,预计可实现木材加工、进口木材销售、仓储租赁、办公场地租赁等经营额约35亿元,该市场项目通过木材交易中心和市场综合服务区的建设,能够为当地提供1000多个直接就业机会,并且提供大量的间接工作岗位。建成后,对于增加当地的就业、转移剩余劳动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广泛的影响力。
王顺银安排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刘勇负责这个重点项目。
与华强集团水暖管件市场相毗邻的南面有一片商铺和仓库,有的长期关闭,有的已经很长时间不使用了。这块地界属于南沙埠庄。王顺银很早就发现临沂的市场缺少一个锁具门业市场,他觉得很有必要建设一个这样的专业批发市场。
华强集团党委会议决定,山东华强锁具门业市场于2015年10月1日正式投入运营,并于2015年12月28日正式开业。以最快的速度,精心规划打造出一个占地约100亩,经营面积10万平方米,市场经营范围包含各类门业及门锁配件,共有经营业户300多家的山东华强锁具门业市场。
其实,商城市场搬迁转型升级还有巨大潜力,还有很多文章可做。华强集团还有洁具市场、陶瓷市场、家装市场迫切需要搬迁升级改造,计划于2018年完成搬迁升级改造。
中国华强建材仓储物流园是市政府的一个重点项目。
市委、市政府和兰山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在文件上的签批是:
请佃虎区长、士平主任阅。这是个大战略,对于提升兰山商城核心竞争力,促进商城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请士平主任作为头号任务,牵头主抓;请佃虎区长在土地计划指标和增减挂指标安排上争取重点倾斜支持;请土地分局、规划分局和兰山街道全力以赴配合支持,及早进行协调安排,做好有关村居社区工作。年内打通育才路,可请华强集团先行垫资,以后在土地收益上予以结算。近期专门召开一次协调会议,对涉及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我参加。速度要快。
耿学伟
2012年8月3日
兰山区委书记耿学伟的批示给华强集团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华强集团打造一个现代新型仓储物流园,在临沂还是首家。华强集团力争在助力临沂商城国际化的道路上,更好地将临沂的建材产品推向“一带一路”和国际市场。
原来华强集团在解放路两边建设的老市场是“三现”。即现场,现货,现金。中国华强建材仓储物流这个项目提升改造后,将会变为样品展示、品牌代理、仓储配送、电子商务、国际贸易“五位一体”的现代化市场,与原来的老市场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是促进临沂新型市场提升改造的一个新样板。
中国华强建材仓储物流项目将提升华强集团的经营理念,打造“五位一体”全国最大的现代新型仓储物流园,同时,展示华强集团的经营新亮点,展现华强集团的新风采。从施工的那一天开始,施工单位和指挥部全体人员的工作,就一直处于高速运转的推进状态。大家冒酷暑、战高温,确保工程保质保量地完成。项目于2019年10月底基础建设基本完成,经营业户全面进入装饰阶段。
中国(华强)建材仓储物流园项目位于临西十一路与育才路交会处,占地533亩,建设营业面积50万平方米,设计入驻709户商家,主要经营世界国际品牌陶瓷、洁具、精品大理石,即陶瓷、洁具和家装市场的经营品牌。物流园共分A、B、C三个经营区域。A区占地153亩,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共17栋商铺;其中A17为电子商务大厦;B区占地195亩,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共36栋商铺;C区占地185亩,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共33栋商铺。
正确的领导,合理的规划,切合实际的设想,高端大气的建筑风格,是中国(华强)建材仓储物流园顺利施工建设的保障和坚强有力的基础。
2019年10月31日,华强陶瓷、洁具、家装三个市场业户入驻装饰动员会在华强会堂召开。这标志着中国华强建材仓储物流园建设开业在即,它吹響了向现代化管理市场发展的集结号、冲锋号,加速了中国建材仓储物流园陶瓷、洁具、家装市场提升转型搬迁的步伐,实现了新旧动能体制与机制的根本性转变。华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顺银在动员讲话中明确指出了华强建材仓储物流园的十大优势。一是商圈优势,二是物流优势,三是专业优势,四是买租两便优势,五是价廉优势,六是一站购物优势,七是会展优势,八是华强品牌影响力的优势,九是地理位置优势,十是强有力的领导优势。
“经济工作就是左手换右手嘛,能造福老百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最好的了。”王顺银说。
华强集团朝着自己选定的宏伟目标,又将开辟一条建材市场的新路子……
九
对于华强集团而言,他们已经由村民变为居民,由居民变为市民,由市民变为股民。但是,脱胎换骨的原始点还是宋家王庄的一个小小村落。
农村工作是一个千家万户的工作,也是一个千头万绪的工作,更是“一户人家一个天”。多少年来,都是关起门来自己过,交上皇粮不怕天。总之,农村工作,包括从农村过渡而来的,虽然已经脱胎换骨,但是,千年的传统、万年的习俗,还是会因为个人利益而带来纷扰纷争。过去让人数也数不清、一些斤斤计较的鸡毛蒜皮的事情,在股改工作中暴露无遗。一碗水要端平,稍有倾斜,稍有利益不均,便会有人找上门来论理短长。这种矛盾,在股改工作中显得更加突出。
华强集团较兰山区其他几个集团的股改工作稍微晚了些,但是,与其他集团不同的地方是,王顺银一直坚持要把工龄分这个问题列入股改考核范围。因为他考虑到,华强集团发展近40年,如果没有工龄分,就体现不出每一个员工和居民的工作成绩和领导干部的政绩,那么,现在的股改工作还有啥意义呢?
华强集团严格按照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委托北京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北京中瑞世联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和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对华强集团的固定资产、资金、财产、人员全面进行清产核资、登记造册。清理出不符合要求、不符合条件的80多人,特别是净化了老居委不符合条件的人数。参加股改在册的员工1180人,加上宋家王庄社区居委的人员,共有3500多人,总资产评估价值减负债净资产值达到45亿元。股改的截止时间定为1993年3月13日—2017年12月31日。采取净资产的量化办法,界定居民股符合资格的经济组织成员3100多人。居民每人每天5元,每个标准人量化金额最多不得超4.5万元。召开居民职工代表大会审议表决通过后进行公示。
股改工作牵涉千家万户,由于家庭不同,带来的问题也各不相同。
有人劝王顺银,何必非得要股改,一个好好的华强集团,每年收入3亿元,固定资产达到45亿元(股改实际评估70多亿元),上缴利税连续3年被列为百强企业,大家过着吃不愁穿不愁,无忧无虑的生活,又何必去自找麻烦,把过去多少年来积累、积怨的矛盾又翻出来,弄得自己天天无法正常工作呢?
王顺银却坚定地回答:“华强集团是一个有着3163人的华强集团,不是我王顺银的华强集团,更不是华强集团党委班子的华强集团,华强集团是集体企业,是大家共有的企业。我王顺银老两口只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三家共16口人,能够享受‘五免福利的只有我、老伴和一个孙子、一个外孙4口人,而能够享受股改的只有我和老伴两个人。股份制改革,有的人家参加改制的人口越来越多,而我王顺银家参加改制的人口却越来越少。我们必须按照政策办事。我王顺银无私无畏,股改工作全部委托北京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北京中瑞世联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和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按照工作程序和权限,合情合理合法,公开有序进行,我王顺银有什么可怕的?脚正不怕鞋歪,只要我们共产党人站得正、立得直,任何歪风邪气我都不怕!任何艰难险阻我都不怕!我们共产党人就是要时时刻刻为人民谋幸福、谋福利,这永远是每一个共产党人应该牢记的根本宗旨和一辈子的追求。”
话语不多,却道出了一个共产党人的毕生追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观、理想信念观,也道出了一个共产党人一心一意为人民、为集体谋幸福的人生真谛。这就是共产党人的铮铮铁骨,这就是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办一件好的事情,往往必须从极端的困难开始。就这样,华强集团先后召开6次股改大会和职工居民代表大会,每一次大会都是在激烈的争论当中进行的。在会议上,大家争、议、吵,有的人分毫必争,有的人丝毫不让,也有的人严格按照规定去办理,多一分不要。
山东华强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于2019年6月29日正式挂牌成立。挂牌这天,兰山区委副书记、区长沈如茂到会祝贺,七大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曹继廉、周宝柱、王士岭、赵玉玺、孙宝殿、邰吉祥、郁新闻前来祝贺。这标志着华强集团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圆满完成,标志着山东华强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真正实现了由农民变居民,由居民变股民的根本性转变,这也是华强集团发展建材市场近40年来改革历史上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华强集团以改制为契机、以新旧动能转换为突破口,抢抓发展机遇,努力实现从管理上向高质量、高水平的科学方面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
华强集团的职工、宋家王庄社区的居民,有3279人拿到了红彤彤的股权证,一个个脸上都笑开了花。
华强集团发展到今天,可以说是家大业大,华强集团32个单位26处建材专业批发市场,加上中国华强仓储物流园经营业户3个经营区共2万多家。有一位退下来的银行行长问王顺银:“你为何不设立一个小额贷款公司呢?”
一句话点透了王顺银的心。但是,在华强集团党委会议上,大家提出了异议。
就当前的信贷形势和规模来看,全临沂市主管银行有二三十家,下面的各个支行加起来有上百家,不宜再搞小额贷款公司。并且,全临沂市的小额贷款公司基本上都已经倒闭。
经过反复论证,王顺银认为,小额贷款公司虽然风险大,但是,只要聘用专业化、年轻化的管理人员,面对市场2万多家经营业户,考察好企业的经济效益和预测好企业不良资产发生的可变因素,每一笔业务经过董事会论证、贷审会考察,效益还是非常客观的。华强公司除了靠办市场外,能不能多寻找一些新路子,万一出现经营风险,也能做到堤内损失堤外补。
王顺銀决定让解松林负责这项工作。
通过上上下下一年多的努力,2019年6月10日上午,位于蒙山大道与解放路交会处的临沂市兰山区华强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举行揭牌仪式。兰山商城的领导、临沂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的领导、兰山街道党工委的领导参加了揭牌仪式。
工作,计划,部署,完成。每年都必须安排,每年都必须敦促。
在会议上,王顺银通报了2014年华强集团通过定员、定岗,减员30%。裁减人员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根据现代企业股份制管理制度,参照其他集团的分红办法和华强集团的实际,2021年重新调整居民福利分红办法,即“两减两不减”“一增加一不改变”的福利分红办法。“两减两不减”,指减去粮油补助、减去水电暖气卫生费补助,不减老年补助金、不减拆迁分红,“一增加一不改变”指,增加股民分红,不改变改制前享受“五免费”户且没进入股改居民的原来待遇。
华强集团的员工、居民年满30周岁的继续购买医疗养老保险金,集团社区实行全覆盖。
各个市场总的要求为4个字“自我发热(自我加压的意思)”,主动转型升级,培植新亮点,培植精品一条街或者诚信文明一条街、电子商务一条街、党员先锋岗一条街。谁紧紧地跟上了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谁就能够拉动市场的兴旺与繁荣,增加经营业户的营销额,增加华强集团效益,使华强集团的效益年年都有新的增长点。各市场经理一定要大胆,放开手脚,敢于亮剑。凡是完成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年终评为特别贡献奖;凡是完成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年终评为先进单位一等奖;凡是完成收入1000万元以下的,年终评为先进单位二等奖。
那么,社区应该怎么办?社区当然也不能过太平日子,要有勇担当、敢奉献的精神。沿街门头物业费当年增收节支多少钱,也要制定出一个具体的数字,思想上要有紧迫感,精神上有要有负重感,工作上要有动力感。
华强集团完成了“三五三”工程,即销售收入完成3亿元,超产5000万元,集团减员30人。
社区完成了“八二八”,即沿街门头收入完成800万元,超产200万元,减员80人。社区存在的问题是停车费收不到位,考核不够严格,物业“五定”不到位。
成立劳动资源培训输出办公室。文件规定,凡是符合上年制定的职工家庭中有两代人不在华强集团工作的,可以招一名直系亲属来华强集团就业。当年也可由劳动资源培训输出办公室输出到其他系统的单位去工作,华强集团给予计算工龄。10年后不愿意干,可以申请返回华强集团再就业。
这是一个再动员、再发动、再鼓劲、再加油的会议,党委成员和所有与会者都感到王顺银高瞻远瞩,话语讲得实实在在,讲得句句在理,句句切合华强集团的实际。通过股份制改革,华强集团既彻底地打破了大锅饭,又建立起责任制;既精简了臃肿涣散的多余人员,又为增加了经济效益。这是王顺银新的发展思路、新旧动能转换的具体实现和实施。大家一致表态,坚决拥护,坚决支持,并表示,不换思想就换人。同时也坚决支持王顺银的“三五三”“八二八”工程计划。
在这次会议上,王顺银还制定了“十不准”,其中一条就是,任何人中午不得饮酒,发现一个处理一个,绝不心慈手软。
毛泽东说:“一个无产阶级的党也要吐故纳新,才能朝气蓬勃。不清除废料,不吸收新鲜血液,党就没有朝气。”
干部任用亦是如此。
王顺银继提拔使用一批70后年轻党委委员、总经理助理之后,又新提拔任用一批年轻的干部充实到市场经理当中,这已经是王顺银培养和使用的第三代干部,他们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或90年代出生的,属于血气方刚、雷厉风行、干净利落、光明磊落、说干就干的一批后生。
继解松林、刘勇这两位年轻的市场经理充实提拔到华强集团党委领导班子当中之后,又把王文刚、姜斌、王文鹏这3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年轻人提拔为华强集团总经理助理。
解松雨、白瑞冰、邢建光、任建波、李庆华、邢飞、尚广金等7位70年代出生的年轻干部,分别担任中国华强仓储物流园家装市场、陶瓷市场和洁具市场、华强外贸服装城、华强浙商工业园等单位市场的经理。从2020年开始签订3年的任职合同,3年当中有经营管理不善的地方,立即终止任职合同。同时,对华强工业园、浙商工业园、华强陶瓷市场、洁具市场、家装市场等7个市场的副经理也进行了调整,任职期从2018年开始,任职期3年,同样也要签订责任制和任职期合同。
邢俸豪、王文乐、王博远、李群等4位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出生的后生,分别担任华强集团仓储物流园、华强灯具城、华强大陆商业村和浙商工业园的副总经理。
在华强集团领导骨干签责任书及测评大会上,华强外贸服装商城的任建波、华强陶瓷市场的白瑞冰、浙商工业园的邢飞等3位新上任的市场经理进行了表态发言。
王顺银要求这些年轻的干部一定要敬业爱岗,干工作一定要有“四心”,即敬畏之心、感恩之心、爱岗之心、敬业之心。还要有“八个做到”,做人、干工作要做到厚道、善良、守信、宽容、诚实、谦虚、正直、执着。华强人有了这“四心”“八个做到”,才能安身立命,为党和人民干好工作。王顺银说:“大家一定要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珍惜华强集团这个平台。平台很重要平台,没有平台我们什么都不是。永远不要忘记我们出身农民,这是我们的根,这是我们的本。华强集团不是国企,也不是市直单位。永远不要忘记我们的家庭收入是怎么来的,我们身上的一个个光环是怎么来的。华强集团的32个单位、26个建材专业批发市场,有我们每一个人的贡献,即使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作人员,也是华强集团的一分子,都在享受着华强集团的经济成果,都是幸福的。我们集团是购买‘五险一金人数最多的单位,从托儿所到就业、退休、老年公寓;从家家楼房电梯到艾山园林;从孩子出生到逐渐长大,我们是一条龙工作线。所以,大家千万不要忘了本,这叫不忘初心,要以华强集团为骄傲、要为华强集团点赞。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去干工作,不去干好工作。人,千万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我们就是办市场的,市场经营不好,咱们就会回到‘三农时期。因此,我们之所以呕心沥血,‘白+黑地勤奋工作,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华强集团这块牌子,请大家一定要坚守平台、爱护平台、维护好平台、珍惜平台。常言道,众人拾柴火焰高。特别是新提拔的年轻干部,可能集团党委要给你们增加任务,你们一定要有信心,要正确对待。要与经营业户搞好关系,经营业户是鱼,我们是水。水离不开鱼,鱼也离不开水。经营业户有困难,遇到难题,我们一定要像家人一样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爱护他们,红白喜事要学会去帮忙、捧场。”
就这样,王顺银手把手地教年轻干部工作方法,教他们如何去加强市场管理,如何处理与职工、与老百姓、与每一位经營业户的关系。
2020年,庚子年。
大年初二,华强集团突然接到通知,由于新型冠状病毒传播严重,湖北、武汉已经封城。临沂市也和全国各地一样,要求封城、封村、封社区、封街道。一时间,城市、乡村、社区、街道一片寂静。在城市、乡村、社区、街道居住的人也互不往来。王顺银老两口庚子年的春节是在儿子王文江家过的。王顺银接到预防新冠病毒的通知后,预感到问题的严重性。华强集团32个单位、26个建材专业批发市场,人口2万多人,怎么办?如何管理?
王順银拨通了华强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邢守宏的电话,与他沟通后,他又与几位党委成员一一进行了沟通。然后,他迅速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会议强调,新冠病毒肺炎的防控现在是关键时刻,要做好疫情防范工作,各市场一定要加大监管力度,做好人员和车辆登记,公共场所定期全方位消毒。集团党委成员、高管加强督导监控,发现问题及时通报。王顺银决定马上成立华强集团抗击新冠病毒领导小组和指挥部,他任总指挥,邢守宏担任抗击病毒肺炎指挥部副总指挥和抗击新冠病毒肺炎领导小组的组长,其他党委成员为副总指挥、副组长,下设8个抗击新冠病毒肺炎防控网格,每一个防控网格以市场为单位,设立若干个领导小组。层层抓,层层管,一级抓一级,层层建立责任制,谁管控不好立即就地免职。
大年初四,王顺银动员全体员工积极行动起来,为武汉捐助款项。华强集团是全市第一家自愿开展募捐活动的。在王顺银的积极倡导下,第一时间发动党员、干部、全体员工奉献爱心。他严肃地要求华强集团全体党员干部一定要慷慨解囊,踊跃捐款。捐款人人自愿,多少不限。
在王顺银的带领下,华强集团党员干部,一上午就为湖北省武汉市捐款156万元。大年初五,在社区又举行了为湖北武汉捐款的仪式,社区捐款20多万元,华强集团两天共为武汉市捐款176万元。这笔善款当场移交给临沂市红十字会,次日转入武汉。
王顺银得知,浙江省义乌的批发市场,疫情期间经营业户延期开业,政府会给予一定的补偿。华强集团的建材市场是老百姓用自己腰包里的钱一分一分地建起来的,我们应该怎么办?其实,王顺银每天接到经营业户的电话不下上百个,一句话就是,不开业,我们经营业户吃什么?
王顺银怎能不着急呢?
2月27日,在疫情防控全面到位的前提下,按照专业批发市场、物流园区错峰开业方案,华强集团建材物流城、华强玻璃市场、兰田农资城等3家市场实现了开门营业。开业的市场必须严格设立咨询点、登记点、隔离观察室、扫码测温提示牌、车辆消毒通道等关卡。
华强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华强集团新冠病毒肺炎防控领导小组组长、副总指挥邢守宏冒着凛冽的寒风召开现场会议。会议要求各个市场做好万全准备迎接开业。邢守宏还要求各个市场周围一定要安装防护栏,只允许一个大门出入。凡是准备齐全的经营业户必须持有当地社区或居住小区开具的无疫情健康证明进行现场登记,换取复工证明后,方可顺次进入市场正式恢复营业。进出市场的采购人员也要严格进行体温测量、消毒、登记。未持身份证、未戴口罩者禁止入内。值守保安人员24小时轮流不空岗值守。市场保持一天早、中、晚3次喷洒消毒液,进行全面消毒。提倡利用网上办公、电子商务、视频会议等渠道开展商务洽谈。
华强集团26个专业建材批发市场的干部职工表示,一定严格按照邢守宏副总指挥的部署,严阵以待,宁可费事千遍,决不漏检一人。
2月28日早晨7点半,王顺银在邢守宏的陪同下,冒着2020年初春的第一场小雪,分别对华强集团大陆商业村、装饰城、陶瓷市场、木制品市场、灯具市场、集成材料市场、洁具市场、五金市场、水暖管件市场和锁具门业等10个市场进行了巡查督导,为开业做充分的准备工作。
四十年如一日,王顺银就是这样时时处处以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身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人民谋福利的承诺。在奔小康的路上,王顺银不断践行着以宋家王庄社区全体居民为圆心,以大力发展华强集团的建材市场经济为半径,向全国各地刚劲有力地画着发展经济的圆。他真正走出了一条让华强集团1000多名员工和2万多家经营业户致富的华强路。
华强集团的八楼是职工食堂,也是顶楼。在顶楼上面,王顺银安排后勤人员栽种了很多无公害的韭菜、辣椒、西红柿、萝卜、空心菜、大葱和葡萄等蔬果作物。在八楼职工食堂,王顺银招待一位外地的客商。他俩站在高处,王顺银指着高楼下面一片片蓝色的屋顶对这位客商说:“在这里,基本上可以一览无余地看见临沂的156个专业批发市场的面貌。临沂的这156个专业批发市场,每天向全国各地进货出货达1200多亿元。可以不谦虚地说,华强集团32个单位和26处建材专业批发市场已经占据了临沂市场份额的半壁江山,市场规模达到2000多亩,经营面积200万平方米,经营业户达到2万余家,华强市场年交易额超过600亿元。仅华强集团本身,每年上缴国家税收9000多万元,是临沂市的百强纳税人。由‘千亩万户大市场,全国建材第一居,跃升为‘世界建材看中国,中国建材数华强的大格局。这是华强人用心血筑成的,这也是华强集团党委全体班子成员向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奉献的一份厚礼。”
那位客人一边听着王顺银的介绍,一边打开华强集团大事记观看。
“王顺银,1966年入党,1974年担任宋家王庄大队副业主任;1975年担任宋家王庄大队党支部副书记;1983年担任宋家王庄大队党支部书记;1999年担任华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至今,任职46年,党龄54年。”
……
王顺银接着说:“如果没有新冠疫情的影响,加上今年新开张的仓储物流园3个市场,华强集团今年完成5个亿元收入不成问题。现在只能调整计划,制定出新的决策,继续发扬吃苦耐劳的华强精神,保收入、保增长。”
然后,王顺银又语重心长地说:“党员要注重形象,要在群众中起模范带头作用。在村中当领导干部的党员,特别是支部书记,是排头兵,是主心骨,是旗帜,更要严格要求自己。要有带领群众致富的责任和能力,在工作生活中不要怕群众,要与广大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更不要怕三年一度的民主选举。选举是对我们工作的检阅、鉴定和认可,只要出于公心,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就能干成事、干好事,老百姓就一定会支持你。身为书记,处理事情一定要大公无私,公道正派,一视同仁,不能有派性、有家族观念。老百姓要求很低,穷过穷、富过富,就是要个公道。有了群众信任,书记才能干稳干长,事业才会做大越强。”
“历史证明,一个村居就怕闹家包子,三年两换,换来换去,党员队伍心不齐,群众无依靠,团结的村居搞发展,内讧的村居在搞内战,耽误了发展机遇,最终破坏了老百姓的生活。穷不怕,只要团结,只要拧成一股绳,黄土会变黄金。”
华强人在华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顺银的带领下,在奔小康的金光大道上,正走出一条真正的华强之路。
作者简介:
汤友盛,字泉,又名阿巽持莲。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临沂文学院副院长。著有“前月亮系列”三部《遐想岁月》《秋风吟月》《五月山》,“后月亮系列”三部《银线河的月亮》《月轮》《霁月清风》;长篇报告文学《华强人》,长篇纪实文学《剑戈》《黑色的热土》《阿雄》等。每年发表诗歌、散文、报告文学作品近百篇。
责任编辑/孙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