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晗 崔璇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观念已经有了全新的变化,并且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来开始转换。而从当代艺术创作变化多样的角度来看,与之相应的当代艺术批评却没有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和评判标准。本文主要讨论当代艺术批评与以往艺术批评之间的转变。在艺术批评中,在艺术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基础上,来谈论当代艺术批评的一些变化,为当代艺术批评提供一种思路和方向,以及面对未来的艺术发展,艺术批评应该起到一种什么样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当代艺术批评 批评转折 走向
一、当代艺术批评的定义
艺术批评是指艺术批评家在艺术欣赏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批评方法、理论观点和评判标准,对艺术作品或艺术现象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价。艺术批评是一种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科学认识活动,这种活动是带有一定的批判性和反思性的。
(一)艺术批评的发展
从中国古代来看,批评一词出现得甚少,但实际上艺术批评成果非常丰富,我们常见的品、评、论、议等字眼,经常出现于画论、书论、工艺等各类书籍之中,这也证实了中国早就有了对作品评价分析的事实。对于当代艺术批评的发展可以大致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时期:新中国成立起至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这一时期的艺术批评涵盖面广,成绩显著。特别是六七十年代,艺术批评有了浓厚的时代色彩,展现了时代特性和鲜明的观念,这一时期的艺术作品与艺术批评都对社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第二时期:在20世纪80年代,这一时期中国美术发展迅速,同时美术作品也层出不穷,百家争鸣,达到了一个辉煌时期,这也是中国当代美术批评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美术批评围绕的是当时的美术创作、美术思潮、美术运动来发展的。第三时期:在20世纪90年代,由于受到经济迅速发展的影响,艺术批评家开始有了自觉意识,充分发挥批评的精神,对批评自身也有了自我审视。第四时期:21世纪初期,批评家、艺术家普遍感受到文化疲态的特征。在新世纪到来的艺术里充满了锐气,学生为了前途而学习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而不是为了自身的兴趣与爱好。在这一时期,充斥着艺术批评市场的混乱,以及批评家的麻木、冷淡。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家、批评家在评判标准上有了缺失,而普通人也可以成为批评家。
(二)评判标准的缺失与“乱语”
大多数人意指“批评”是一种负面的评判行为,其实它是一种更加宽泛、不同于一般的认识活动,它带有艺术活动的特点,是对艺术欣赏更加理性的升华。克莱门特·格林伯格是美国最重要的艺术批评家,也是西方最重要的艺术批评家之一。他是实践型批评家,他注重面对作品进行审美体验。他的一系列观点影响了许多中国当代艺术家。
西方现代主义的思潮在20世纪80年代渐渐传入中国,我国的当代艺术理论也悄悄地受现代主义的影响而发生转变,艺术家开始进行反思,在借鉴西方文学艺术的同时,也在探索属于自己的艺术创作,随后一大批優秀作品产生。栗宪庭等一批艺术批评家的出现,使中国前卫艺术从边缘解救出来,一大批艺术家随之也被大众所接受,又进一步地促进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之后的几十年,中国的作品也走向了国际,当代艺术的发展也不断地成长与成熟。而中国艺术创作与艺术批评几乎是同时发生进展的,进入21世纪,中国艺术批评家在探索艺术与社会、艺术与政治之间的关系时,艺术批评的发展渐渐出现疲态。
在现代社会迅速发展时期,批评渐渐变成了一种营销手段和策略,这里缺乏理性的分析与科学的见解,艺术批评被利益所驱使,言论往往缺少批判性和独特性,而艺术作品的价值也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这种情况使艺术批评产生“乱语”的现象,以往的科学理性的评判标准也渐渐魔化了。不仅艺术批评如此,艺术作品也是,艺术家随着大众的口味而发生变化,渐渐缺少了自我意识的表达。同时还有一些学者在研究艺术批评时,往往看中某个作家的生平与当时的某些作品,而忽视了历史意义,从而简单地从其他论著文里引用过来,缺乏对历史的深究,导致批评缺乏整体性,研究片面化、平面化。
而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我们的生活方式和阅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改变,这无疑也会影响着艺术批评。在数字信息时代,我们接收文化、艺术、知识等信息的方式发生大的变化,削弱了艺术带给人们的影响力,同时也减弱了艺术批评的价值和效力。艺术批评变得碎片化,从微博、微信、抖音上汲取的片面信息的影响远远超于艺术批评的影响,这就使得艺术批评的价值被浅表化了。
二、当代艺术批评的作用
艺术批评的作用体现在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去欣赏艺术作品,能提高人们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还能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评价对艺术家进行反馈,对艺术家的创作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还会推动艺术文化的发展。
(一)艺术批评的转变
面对现状,艺术批评该如何进行转变呢?这无疑又回到了艺术批评的特点上来,艺术批评所具有的艺术性和科学性一直是艺术批评家在进行艺术批评时所具备的特点,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艺术作品或艺术现象的特殊规律进行评价。面对当代艺术的重大改变,艺术批评也要与时俱进,艺术批评家不能单凭个人的经验与社会地位的考虑从而轻批艺术作品或者不作为。艺术批评家不应该成为市场营销的高手,而是关注事实,从科学、理性的角度去重新审视作品,这样才能对艺术作品有更好的认识,从而让大众更清楚地了解艺术作品的价值,让大众有一个正确了解作品的价值观念,不是跟随市场随波逐流,更不是随着人人都是批评家的观点在微博上评论而浅显地认识艺术作品。人们需要与期待的是批评能带来正确的引导。我们都知道在艺术作品与公众之间,艺术批评的指导作用是非常明显和及时的。在面对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作品时,人们很难去理解和得到正确的评判,这时艺术批评能够及时有效地提供一个评判方式或者思路,会大大增加艺术作品与大众之间的有效联系。
格林伯格在《前卫与庸俗》之中也表示艺术不单单是艺术,艺术还与制度联系在一起,艺术已经成为在体制内对资产阶级的批判,明确地说明这是一个与社会历史联系在一起的问题。有学者提出建立一个新的阐述性批评机制,在无法用标准的戒尺来衡量艺术作品时,新的批评机制无疑是一条新的道路,但这新的批评机制,需要经历一系列的考核与大众的审视。也有学者在探索当代艺术批评理论时提出用“意境”来作为批评标准。这些尝试都必须得到长期的理论实践和科学研究才能找到答案。我们只有在详细研究历史和形态上,夯实基础,才会使得批评理论体系研究有坚实的基础,才能保证艺术批评理论建构的成果在面对一些具体的艺术作品分析时具有可操作性。
(二)未来艺术批评的走向
叶朗曾表明,真正的艺术批评可以引导高品位的艺术,是有可能推动艺术实践的发展的。但当下迫切需要的是一些有理论深度的艺术批评。其实我国已经在艺术批评理论建设上有很大的努力与成就。艺术批评学界已经开始深度讨论艺术批评规范性等问题,重建关于艺术批评的评判标准,使得艺术批评朝着专业、科学、正规的方向发展。现我国也具有学术含量的当代艺术批评史论著,如胡克的《中国电影理论史评》、李道新的《中国电影批评史》等,都是被看作优秀的艺术批评论著。好的势头已经出现,但混乱的艺术批评市场仍须理顺。那未来的艺术批评走向会如何呢?
艺术批评是继续恪守传统的评判标准和理论体系,还是跟随时代潮流,进行更新,提出新的批评标准?其实就这类相关问题,艺术界的学者也展开过相关的圆桌讨论,艺术批评是否走向多元化,这是许多学者、艺术家、批评家都在关注的问题。而怎么去更好地调整艺术批评在当前的混乱状况呢?这就需要认清艺术批评的特点,艺术批评不光要具有艺术性和科学性,还应该延伸出当代性。批评家应该以前瞻性的目光去看待当下的作品,不断更新知识理论,完成对当代艺术作品的判断。艺术批评是否会出现多元化,从宏观上要看当下的社会、市场、制度、媒介等影响因素,这些影响因素能否正确地引领艺术批评朝着积极的一面发展。
认清艺术批评,就需要打破它身上已经僵化了的艺术观念和原则,去其糟粕,推陈出新,寻找新的美学体验、新的审美特征和形态特征。在关注艺术批评对当代艺术的意义下,表达出科学、理性、专业的批评态度,兼并一定的审美立场。这样才会对未来的艺术批评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虽然艺术批评转向的道路还很艰难,但随着人们的不断反省,对艺术批评的不断探究,相信艺术批评的市场会朝着积极的一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涂蓉蓉.重估格林伯格对美国“抽象表现主义”批评的当代价值[J].美术,2020(03):130-133+129.
[2]卜羽,韩帆,陈曦.有关格林伯格艺术批评对于中国艺术发展意义的研究——以格林伯格《前卫与庸俗》为例[J].戏剧之家,2019(26):126-127.
[3]陈晓娟.重构中国当代艺术批评的“意境”标准[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7(06):38-41.
[4]汤凌云.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史研究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云梦学刊,2014(06):82-86.
(作者简介:陈晓晗,女,硕士研究生在读,辽宁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方向:油画;崔璇,女,硕士研究生在读,辽寧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方向:油画)
(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