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论电影时,在谈论什么?

2021-10-01 05:29吕鑫
摄影与摄像 2021年12期
关键词:长镜头蒙太奇人生

吕鑫

电影是建筑、音乐、舞蹈、绘画、雕塑、诗之外的第七类艺术,它诞生于1905年并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内发展迅速。本文通过对于独立短片《fragment》形式與内容的分析,来探讨什么是电影,电影的形式以及电影之于人类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电影

如何理解一部电影,是我们所有人在观影后的第一想法°Effrey M. Zacks & Joseph P. Magliano [1]认为理解一部电影是神经和认知过程的惊人壮举。正是由于人类认知的变化与成长,我们能够逐渐理解更多更深层次的电影。他们对电影下了这样的定义:“由成百上千个独立的镜头组成,这些镜头是相机连续运行的。镜头以这种方式编辑在一起,以期创造场景,这是一系列目标导向的行动或意外事件,发生在一个特定的地点(或一个或两个地点,当事件被描述为同时发生)。”镜头组成了电影,而镜头的剪切组合方式则被成为蒙太奇。Jahn. Manfred(2003)[2]指出,电影是与小说、戏剧相同的叙事类型,它呈现的也是一个故事。故事的呈现过程所形成的产物,就是电影,通过理解电影,人类在认知的领域走的更远。如何理解电影?弗洛伊德在他的著作《梦的解析》中提出了潜意识理论,用于解释梦。那么梦和电影又有什么关系呢? Emanuel Berman Ph.D.[3]提出了这样的观点,梦的功能是可以放置在电影的中心位置,电影能够重建心理过程,而这种心理过程,也可以与潜意识的梦有所联系,通过重建心理的过程,人们将电影与自身联系在一起,也使梦境、现实、电影三者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他认为,在笔记本上写下自己的梦以及与梦相关的联想,录像机可以成为分析电影并演变为自我分析的工具。我们可以从被动的做梦者转变为主动的、专注的解梦者。这是电影与梦的联系。克拉考尔也指出许多影片中在描绘一桩日常生活事件时穿插一段梦境或纪录片,这是在梦境的界限之外出现了一片真实的海洋。是梦境与现实在电影中形成的结合。Kirwan Rockefeller[4] 在这一观点上与 Emanuel Berman Ph.D. 的观点相似,他提出了电影被认为是为人类提供神话、隐喻和象征意象的现代途径,而神话则是早期人类的梦。他认为在整个历史过程中,人类参与了神话的创造和讲述,作为解释和理解他们所处世界的一种方式。相似的,人类参与了电影的制作与呈现,剖析给这个世界自己的观点。他认为“电影,以其所有的技术魔法,可以为现代人类执行许多功能,类似于神话中为早期人类执行的功能”。电影能够提供具有传奇色彩的视觉图像和听觉刺激,这些视觉图像和听觉刺激经过解读、处理,可以依附于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最终帮助构建这个人的个人神话。当我们在谈论电影、谈论梦境的时候,通常离不开对电影本身发展的分析。电影是艺术门类中最晚产生的,但是它却在当代社会中地位远远高于其他艺术。塔科夫斯基 [5] 曾指出,电影若是艺术,不能是其他艺术的混合物。电影是一种创造,是梦境在现实中的映射,但是这种创造与电影理论是否有关呢?虽然塔科夫斯基提出了蒙太奇是不必要的,这种手法是无声世界的眼神,但我却并不赞同这种观点,蒙太奇能够让电影拥有更多的可能性。安德烈巴赞 [6] 给各种蒙太奇下了共同的定义:从各画面的联系中创造出画面本身未曾拥有的含义。他指出在默片时代,蒙太奇揭示了导演想要说的话,到 1938 年,分镜的方法描述了导演所要说的话,而今天,我们可以说,导演能够直接用电影写作。今天的导演如何进行写作呢?是运用一系列的技术手段、视听语言的结合赋予电影内容不同的含义。电影即是无数的梦境碎片里,挑拣出最耐人寻味的那一片,反复雕琢打磨,供人赏玩,最后沉溺其中的一块石头。

短片自我解析

我所选择的短片的主题是叙事,在我看来叙事所传达的内容能够完整地表达我对于电影世界的认知以及对电影形式的思考。我的故事分为四个部分,在每一个部分的内容皆为相似,但是却有不同的表达形式,形成鲜明的风格对比。我将短片的名字命名为“Fragment” ,也是因为在我看来这部短片是四个碎片化的故事构成的。该短片的男女主人公朵朵和小汪是从大学就在一起的情侣,他们已经在一起四年了。他们从大学毕业,进入了新的人生阶段,并且选择了住在一起。但是四年的感情是容易被生活琐事所消磨掉的,步入了平淡期的他们面对生活和工作的压力,选择了分手,然后小汪从他们一起租的房子中搬了出去。短片中只选取了小汪下班回家后同朵朵争吵分手的片段,而对于其他环境背景则是旁白和电话的铺垫。

我个人非常喜欢密闭空间类型的电影,像《十二怒汉》《十二公民》《完美陌生人》等等影片,在我看来都是非常成功的密闭空间拍摄出的作品。虽然影片调度不大,但却完美地展现了故事。

在我看来这就是一个简单的分手小故事,但是我希望将它表达出不同层次的内容。我在影片中运用了第一人称旁白和第三人称旁白,想要传递给观众不同的理解。第一人称是带着本人的情绪,第三人称则是希望能够以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待他们的感情。整个短片时长为13分钟10秒,每个部分的篇幅约为4分钟。接下来我会分别剖析短片里的四个部分。

影片中的长镜头部分

在“fragment”的第一个部分,时长四分钟。首先由女主角朵朵的旁白声音引入画面,她讲述了事件的结果,是她和小汪分手了,并且分手的起因只是一个简单的小事,她将这件小事列为分手的导火索。在画面处理上为了使衔接更顺畅,一开始是黑场旁白音,然后由旁白音接故事的画面与声音,这样可以使情绪更加紧凑。

再旁白过后,是一个长镜头。长镜头能够展示整个空间,更好地渲染情绪和氛围。长镜头的叙事手法是纪实主义风格的典型特征。长镜头可以真实地还原事件,并通过镜头的调度来提供给观众不同的观感。在电影的历史之中,最早出现的就是长镜头,但是当时我们所认为的长镜头也仅仅是一个固定的机位,这样的镜头没有经过任何的剪切处理,随着电影的发展,完成一个有空间调度的长镜头也变成了一件稀松平常的电影手法。

在电影历史中,第一个被称为电影的影片《火车进站》就是讲摄像机固定在火车头前方,通过完整摄制火车进站的过程,真实地复制还原了火车进站的场景。之后的电影发展之中,也有无数的优秀的长镜头作品。例如毕赣导演的《路边野餐》,在影片中有一个长达30分钟的长镜头,用跟着摩托车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贵州的风土人情。再例如去年的《1917》,全片一镜到底,通过士兵的视角完整真实地再现战争带给人们的创伤,给受众最直观的感受。

在这个片段中,主视角是女主角朵朵,鏡头随着朵朵的动态变化而移动,并且在朵朵情绪变化时有镜头推进的变化,这也是为了更好地展现主角情绪。首先朵朵从厨房端着菜出来,镜头由远及近跟随朵朵将菜放到桌子上,并跟着朵朵坐到沙发上。这里所展现的是朵朵每天晚上的生活状态,她脸上的表情是落寞的,因为这个时候只有她自己一个人在家,并要在家等待男朋友下班回家。她坐在沙发上,紧接着给自己的朋友打电话,并在打电话之前叹了口气,透露了一些对于男朋友晚回家的不满情绪,镜头由中景变为特写,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看到她的面部表情,我们可以理解为在长期这样的等待中,她对于男朋友晚回家已习以为常但又不满于这样的现状。她在跟朋友的电话通话中说“我当然在家啊”也说明她是一个喜欢按部就班的人,她说“你看这都几点了,他还没回来。”表达了一种无奈且生气的情绪,这也是后面两个人吵架的一个铺垫。

在朵朵与朋友通话的过程中,男友小汪开门回家,这时候朵朵站起来迎接,但是镜头里却没有出现小汪的画面,而是在两个人坐在饭桌前终于同框。

我想表达的是在朵朵的视角里,她并没有很敏锐的感受到小汪的情绪。直到小汪出现在镜头里,从中景角度来看,我们可以看到小汪的整个人目光很呆滞,看起来很疲惫,但是朵朵并没有询问这件事,而是在两个人准备吃饭的时候开始教育批评小汪。在这段争吵过程中,摄像机镜头随着朵朵和小汪的情绪在两个人脸上移动,能够展现朵朵的生气和小汪的无奈。通过摄像机我们可以看到小汪的情绪的变化,他完全吃不下饭,在朵朵的指责中他情绪爆发,说出来分手。在小汪说完分手后,摄像机转到朵朵脸上,一开始她的情绪是迷茫的,她思考了一下,紧接着就是赌气的说“分手就分手。”

这个时候她女孩子的一些情绪被摄像机完美的捕捉到。她对小汪说“你今天就从这搬出去”,是有着赌博的成分在的,她希望小汪只是赌气的说分手。但是小汪说“好”然后紧接着移出画面,去收拾他的东西。镜头随着朵朵在旋转,朵朵想要吃饭却什么也吃不下,随着镜头转到楼梯拐角,小汪收拾好行李从楼上下来,朵朵听到声音抬头看向小汪。这个镜头的旋转也是为了让小汪和朵朵出现在同一个画面而进行的调度。朵朵这个时候一直是背对着镜头,而小汪将行李拿到楼下后,与朵朵告别,他说:“以后要照顾好自己啊。”

虽然两个人可能没有爱情了,但是在一起四年的感情不是假的,所以他选择说出了这句话后才离开他俩的家,而且在离开的时候在门口停顿了几秒钟,其实他也是不舍的,但是他们在一起太久了,确实很多感情被生活琐事消磨掉了。随着关门声,镜头转回面对着朵朵, 她自嘲的一笑,但是眼泪却止不住地掉下来。

在第一个片段中,除了片头的旁白,其余全部采用现场收声的方式,以求最真实地还原朵朵和小汪的情绪。他们在短片中的开门声、叹气声、摔筷子声能够让人更好地带入到这个片段的情绪之中。电影是视听艺术,只要讲画面与声音完美地结合,就能够带给受众别样的观看体验。此外,这个部分的色调是灰度和暗度相对于其他部分更重,整个片段的色彩都是不那么明亮的,饱和度较低,也是为了烘托一种真实伤感的情绪。但是本身由于摄影器材及人员调度有限,所以导致有些调度并没有做到完美,这也是需要改进的地方。

影片中的蒙太奇部分

影片的第二个部分采用的是蒙太奇剪辑手法。时间从4分钟02秒到7分钟07秒,时长约3分钟。对比长镜头,相同的故事却整整缩短了1分钟,我们可以看出来蒙太奇剪辑手法是可以重新规划影片时长的,由作者来掌控整个故事的长度。在这部分中,仍旧采用同第一部分相同的方式,黑场旁白进入画面,但是不同的是,这次的旁白是以第三人称的角度来看的,两个人在聊天时提起小汪与朵朵分手的故事。因为蒙太奇剪辑手法本身也是第三人称视角讲述故事,这样更贴合于蒙太奇叙事方式。整个片段共有38个镜头组成, 通过镜头的切换完整地讲述了分手这一事件。

爱森斯坦[7]作为第一个提出蒙太奇理论并将蒙太奇理论运用到影片中的导演,他认为,将对列镜头衔接在一起时,其效果“不是两数之和,而是两数之积”。凭借蒙太奇的作用,电影享有时空的极大自由,甚至可以构成与实际生活中的时间空间并不一致的电影时间和电影空间。蒙太奇主要具有以下功能:通过镜头、场面、段落的分切与组接,对素材进行选择和取舍,以使表现内容主次分明,达到高度概括和集中。引导观众的注意力,激发观众的联想。每个镜头虽然只表现一定的内容,但组接一定顺序的镜头,能够规范和引导观众的情绪和心理,启迪观众思考。创造独特的影视时间和空间。每个镜头都是对现实时空的记录,经过剪辑,实现对时空的再造,形成独特的影视时空。

爱森斯坦的片子《战舰波将金号》就将蒙太奇理论融入进去,我们可以看到敖德萨阶梯的片段通过 100 多个镜头组接,来烘托沙皇的残暴统治对民众的迫害,这样的情绪更加直接。这是蒙太奇理论第一次在电影中实践,而我们现当代的电影中,除了全片长镜头的电影,都会运用蒙太奇剪切的手法。例如,昆汀塔伦迪诺的《低俗小说》,是现代蒙太奇的另一种方式。昆汀将完整的故事切割为六个部分,并打乱了它的顺序,搭配上干净利落的剪辑手法,这样的电影能够更加让人印象深刻。不同导演对于镜头的选择和拼接是有不同喜好的,因此,正是由于蒙太奇的剪切理论,才能够行成不同导演的风格。

蒙太奇的表现手法也在发展中逐渐细化,在无声电影中,蒙太奇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是到了有声电影的时代,由于声音的加入,蒙太奇的手法变得更加丰富。无论是声音和画面的融合又或是声音和画面的反差,都是蒙太奇手法带给我们的不同的观影体验。

我在这部分采用的是叙事蒙太奇的剪辑手段,完全依照故事线剪辑。由画外音的讨论两个人分手黑场引入女主朵朵的声音,她打着电话端着菜从厨房中走出来,我们可以从她的话语中获得一些信息,她的男朋友每天都会很晚回家,她将菜放到桌子上,顺势坐在桌子旁。通过这些镜头展现了一个在家做饭等待晚归男友的女性形象,她在电话中表达出了她对于男友晚归的不满。紧接着镜头紧凑地切到房门,小汪开门进来,但是同时朵朵的声音依旧存在于视频里,这也是通过声音使前后连贯起来。对比上一部分的长镜头,这一部分加重了对于男主情绪的刻画。我们可以看到从门口进来的小汪情绪很低落,面色不虞

他摇晃着走进了家门,但同时收到了朵朵问他为什么这么晚回来的质疑。这个时候朵朵并没有出现在镜头里,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声音得知她是十分不满小汪晚回家的。这个时候镜头一直给到小汪,而不是给两个人,也是为了烘托两个人稍微有些裂痕的关系。小汪处于画面的左三分之一处,整个人向后仰,有很明显的疏离感。

他叹了口气回答了朵的问题,说他是因为加班晚回家。镜头从小汪的侧面中景转为斜着的近景,我们能够更好地观察小汪的面部表情。在小汪拿起筷子准备吃饭时,镜头切为两个人的镜头。这个镜头也是为了交代空间关系及两个人的关系。

紧接着朵朵发问,镜头又切为朵朵的近景,她急切地想要表达自己对于小汪忙碌的不满。小汪由于朵朵的逼问,把筷子摔在桌子上,这个特写也是小汪情绪转变的铺垫。通过全景中景近景的切换,来完整地展现吵架的过程,能够让受众不视觉疲劳。此外,在这段争吵过程中,有一段拍摄小汪对于朵朵跟他吵架反应的片段,小汪没有说话,但是朵朵一直在说话,这样形成的画面的反差,在我看来能够更加具有画面张力。相较于第一片段的长镜头,这个片段中,两个人的吵架时间更长,但是却更为紧凑,也是通过蒙太奇来实现的。

在小汪听朵朵单方面无休止的指责后,他说出了分手。这个时候朵朵的情绪也在酝酿中,特写给到了她摔筷子,并提出让小汪立刻搬走。画面由朵朵的近景切为全景,小汪从画面左侧出镜,这也是这个片段中两个人最后一次同框。紧接着画面切为特写,朵朵在哭,同时背景音是小汪收拾东西的声音。接着画面切到小汪收拾完行李从楼上下来,画面正反打流泪的朵朵和小汪的背影。这个时候没有采用过肩的、带关系的镜头,也是为了表达两个人分手的事实。小汪在走的时候没有回头,他说了句“照顾好自己“接着离开了家。画面切回哭泣的朵朵的特写。

在这个片段中,依然采用的是全环境声和现场音,以求还原真实的气氛。由于是很短的片段,在我看来加入背景乐会破坏故事本身所要表达的内容。此外,在这个片段中,我将画面色彩调成明亮色调,也是为了形成一种干脆简洁的风格,这样的风格很适配于叙事蒙太奇的剪切风格,这样的色调也很适合现当代情侣的氛围。整个片段的收音不够完美,导致有些声音的失真,也是其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降格镜头

短片的第三个部分采用了早起黑白默片的降格镜头的表现手法。时间从7分钟8秒到9分钟30秒,时长约2分钟30秒。对比于前两个片段,这段的时长更短,这也是由于降格镜头是加速镜头的一种。降格镜头所呈现的视听效果与其他镜头完全不同,具有强烈的电影风格。

电影在诞生之初,并不是现在的每秒24帧,而是12帧。因此早期黑白默片看起来会有人物加速的效果。早起的默片时代,画面是黑白色的,画面中的人物通常动作幅度都很大,这也是因为没有声音的电影需要更多的肢体语言来表达情绪。

默片时代最著名的电影人是卓别林,他所呈现的一系列喜剧黑白默片具有鲜明的个人色彩。像《大独裁者》中他的角色深入人心,带着礼帽,穿着礼服,留小胡子,动作滑稽。正是由于这样深入人心的角色,让电影人一直对于黑白默片有着不同的情感。

在第三个片段中,我采用了喜剧默片的配乐,但同样也是黑场旁白引入画面。由于配乐的加入,可以很直观的感受到这个片段的欢快,也奠定了这样的基调。这个旁白中提到了两个人参加过情侣搞笑大赛,也是为了体现两个人的性格。第三个片段运用了旁白来描述朵朵的日常状态。朵朵回到家中,将鞋子乱甩,这是对她随性性格的一个描写。

紧接着画面给到时间,并在旁白中描述她非常守时。接着是她坐在沙发上和闺蜜打电话,能够体现出她本身是非常开朗活泼的性格。

她在与闺蜜聊天后,发微信催促小汪回家。这个时候夸张地形容了她催促了小汪108遍,也是为了喜剧效果。她将饭菜端上桌后,继续忙自己的事。紧接着镜头给到8点的特写,小汪回到家中。此时的小汪很疲惫,几乎是贴着墙在走,也是为了呈现更好的效果才有这么大幅度的动作。他瘫坐在沙发后,朵朵拉他去吃饭,接着镜头转到大全景。然后是饭菜逐渐消失的特写,加速效果让画面变得滑稽。饭后,朵朵对小汪说今晚你洗碗啊,两个人的争论,镜头也在反复切换,这是第三个片段中为数不多的同期声,这样是为了烘托喜剧感。紧接着画面切回大全景,两个人在整个房间内大范围地进行调度,争论屋里的卫生分别是谁做的,在这样的调度下,画面具有十足的张力。

紧接着两个人在争吵后瘫坐在沙发上,小汪提出分手,并用手势做出心碎的意思。紧接着两个人又就谁搬出去地问题进行了长时间的争吵,正是由于前面对两个人搞笑情侣的铺垫,才有现在两个人分手并不是什么大吵大闹的结果。在这个争吵过程中,两个人的肢体动作都很大,这样的动态画面让人不会视觉疲劳。

朵朵提出用石头剪刀布来决定谁搬出去,小汪同意她的想法。小汪赢了朵朵,但是他决定自己搬出去。小汪收拾行李后给了朵朵一个拥抱并离开了她们的家。最后朵朵躺在沙发上,并采用了同期声,喊出了“老娘終于自由了”。

这个片段运用的技术手段为加速镜头和黑白滤镜。黑白滤镜也是为了致敬默片,加速镜头是通过后期的一些抽帧及加速的手段来实现的。通过这样的加速镜头,我们一直在跟着影片的欢快节奏走,这个片段中,没有分手的伤心难过,而是和平分开的解脱。配乐与画面形成了融合,包括最后音乐与同期声的搭配,深化了主题。

升格镜头

短片的第四个部分采用了升格镜头的技术手段。从9分钟32秒到12分钟30秒,时长约3分钟。对比于前面的片段,升格片段的时长更长,也是由于升格镜头是通过拉长时间来完成,为了呈现完整叙事,因此所占用的时长比一般的叙事要长一些。

升格镜头能够通过延长短片时间,更好地烘托情绪效果,达到导演的一些特殊画面要求。升格镜头是在电影发展一段时间后,才出现的技术手段。早期电影的拍摄通常是胶片机,并不能实现在一秒钟拍摄多于24格的视频,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电影摄像机的诞生使得在一秒钟拍摄多于24格的视频得到了实现,并通过后期放慢速镜头的手段,使画面流畅、无卡顿感。

在我看来升格镜头运用得最成功的是王家卫导演,他在自己的多部影片中都加入了升格镜头,形成了独特的王家卫式影片。《花样年华》是王家卫的代表作,其中苏丽珍穿着旗袍从小巷中走过,就使用了升格镜头,配上音乐,更好地烘托苏丽珍作为女性的魅力。

在第四个片段中,与前三个片段不同,完全是女主朵朵的视角,而男主小汪只是作为女主的回忆出现在画面中。画面仍旧是黑场旁白切入,這次我选择了深沉的男声作为引入剧情的钥匙,

并直接采用了《花样年华》中的配乐《Yumeji's Theme》,想要烘托出一种哀伤的气氛。画面的第一个镜头是朵朵在抽着烟,沉思一些事情,此时搭配女声旁白来表达朵朵的心情。在说到分手的日期的时候,画面叠化闪回到两个人在一起时的甜蜜画面。

这些回忆的画面视频都是正常速度的,也是为了形成现在与回忆的对比。紧接着切回燃烧的烟的特写,烟灰散落,也象征着这些回忆的散落。现在于回忆的互相穿插中,与文字也形成对应。

在拍摄时,尽量找到了一些唯美的角度。紧接着切到水龙头的特写,这个时候的画外音是回忆里小汪催促朵朵,是声音和画面的对比。朵朵捧了一把水泼在了脸上,也是想要让自己清醒过来。

画面再次切回回忆,小汪拉着朵朵的手上楼,而这段拍摄借用了前景,让画面更加唯美暧昧。接下来画面切到两个人在定情信物水晶球面前的牵手,并在旁白中提到握紧双手。

接着画面叠化为小汪拉着拉杆箱走出房间的背影,并在旁白说“你就这样走出我的世界。”

随着关门声,画面变暗,影片结束。这个片段的色调采用了两种色调,一种是现实的阴暗色调,一种是回忆的唯美白色色调。这样的对比能够让观众更好地区分现实和回忆。但是在最后的片段,小汪的背影却采用了暗色色调,是表达这段故事的结束是个悲剧的收场。希望能通过这样的声画同步来更好地增加戏剧张力。

通过电影形式来探讨电影之于人类历史的含义

电影是什么?在我看来电影就是另一种人生。电影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是电影的本质内涵都是相同的,就是我们去通过电影表达自己,呈现自己。导演通过电影陈述自己的人生观,观众产生与电影的共鸣,并能够通过观看电影升华自己的思想境界,那么这部电影就是十分成功的。而电影中的人生、电影外的人生,乃至电影本身,又对于人类有着怎样重要的意义呢?

电影中的人生

首先,电影中的人生通常是虚拟的,我们会赋予电影中的人物一段生平,有人是幸运的,有人是不幸的,但是当他当选为电影的主角,他的人生就变得特别了。在《Fragment》里,朵朵和小汪都是普普通通的大学毕业生,但是因为电影赋予了他们不同的身份,所以他们就变得不再普通。他们的故事虽然俗套,但是却又能够让受众产生共鸣,这就是我认为的成功的共情。电影中的人生就像是我们进入游戏的沉浸式体验,能够给在我们平静的生活予以慰藉。

正是由于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我们不仅仅关注物质生活,更多地去关注精神层面的提升。在当代社会,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开设艺术馆还是开设电影院,在各个城市都是越来越普遍的现象,这正是由于人们开始在物质层次外追求精神层次的升华与提升。电影是一门视听艺术,这样的感官体验能够使人们更好更快地进入电影的精神世界,小说需要受众的自行想象,音乐是抽象的旋律,而电影则是实实在在的完整呈现,电影能够让人们更好地与其产生精神共鸣。

例如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我们也许永远无法体验肖申克的生活,我们并没有生活在那个年代,也没有进监狱的经历,但是我们却可以通过沉浸式观看该电影,同主角一起感受这样追求自由的人生。

再比如《阿凡达》中的世界是导演虚拟出来的一个世界,我们无从得知它的存在,但是通过这部电影,我们同主角一起变成阿凡达星人,去感受那个星球的人情冷暖与不同的价值观。

再比如《哈利波特》系列作为世界上最成功的魔幻电影之一,我相信没有人能拒绝这个魔法的世界。我们跟着主角哈利体验了充满了魔法的世界,去体验了拥有魔法的神奇,这其实也是电影的魔法,我们通过电影,去实现不同的人生。

电影外的人生

电影中的人生是虚构的,当我们通过观看电影去经历电影中的人生之后,我们从电影回到自己的人生,开始去思考、感悟现实生活,也是电影的重要意义所在。电影外的人生,是无法选择的,可能没有电影内的人生精彩,但我们可以自己去主导自己的人生。

我将这部短片命名为《Fragment》的意义,也是在我看来人生就是在进行不同的选择之后所走的一条路。人生可以是很多条路,你选择的只能有一条,但是通过电影,我们是否可以选择和感受不同的人生呢?即使最后的结局都是相似的。在《Fragment》里,每个部分所采用的剪辑技术手段是不尽相同的,也就形成了四种不同的风格,这四种不同风格的电影形式,也正是电影历史中最常见的四大类,长镜头、蒙太奇、降格镜头、升格镜头。通过不同的剪辑技术手段所呈现的短片部分,让受众有不同的思考。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中,我们更多的是思考故事本身,他们分手的契机,为何会造成这样的结果。而在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中,我们则会思考他们分手之后的故事,他们在不同部分所呈现的性格是如何促使他们走出分手这一个阶段。这部片子的结构有一点参考《罗拉快跑》的故事结构,但是内容上确实完全不同的。

《罗拉快跑》是电影历史上比较特别的一部影片,这部电影没有按照线性叙事来讲述故事,而是类似于游戏重启的设定,每次女主做错了决定后,就重新来过一次新的选择,就像蝴蝶效应,你也不知道你的哪个决定就影响后续的人生。

电影是让人类寿命延长几倍的一种工具

电影自诞生之初,就与梦境相互关联。柯文洛克菲勒说过:“电影被认为是为人类提供神话、隐喻和象征意象的现代途径。梦境是现实在潜意识里的映射,而电影则是梦的依托,而人类寿命也是通过电影延长了很多倍。看电影,就像是经历过很多别人的人生,让我们的生命延长了很多倍。杨德昌导演在电影《一一》中也提到电影的诞生至少让我们的生命延长了三倍,电影是人类内在的一种表达,通过电影所呈现的内容是梦境与现实碰撞后呈现的结果。

电影有无数的形式,但是它所呈现的内容都是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的,电影讲述的是人类的故事。作为人类与其他生物的不同是我们能够去思考,而梦境则是我们在无意识的睡梦中产生的,梦是高级的思想产物。而电影则是有意识地去影响梦,我们将梦中的想法通过技术手段呈现出来,在电影里体验不同的人生。

是电影丰富了我们的精神层面,让我们能够去思考、去感悟、去试图实现梦境里的一些幻想。积极向上的电影能够刺激人类思想中向上的那个部分,让人们去创造更多美好的事物。消极的电影能够通过电影中的消极结果给予人们警示,我们应该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电影不仅仅是消遣的工具,也是人生的指路标。

对未来電影的思考与期待

电影的历史已有100多年,在这一百多年的演变中,电影实现了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从黑白电影到彩色电影,从胶片电影到数字电影的质的飞跃,而电影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电影从2D 到3D,也是为了加深观众身临其境的体验。

在我看来,未来电影的发展将会更加有创造力,我们可能会实现与电影的互动。伍迪艾伦曾在《安妮霍尔》中挑战电影的第三堵墙,面对镜头进行提问,这是好久之前的挑战,我相信未来的技术发展能够支持电影打破第三堵墙,让我们与电影有越来越多的互动。

除此之外,我认为急需控制的是电影的质量,随着资本介入电影,越来越多的粗制滥造的电影出现在电影市场,这对于当代人的思想是一种腐蚀。这样的电影,是电影发展的倒退,我们需要扼制这种情况的发展,而应该去支持一些经典的好电影。

总结

本文通过对于短片《Fragment》的拉片分析,通过不同的电影形式探讨电影的本质究竟是什么。电影在历史的发展中出现的最主要的四种技术手段长镜头、蒙太奇、降格镜头、升格镜头,对于朵朵和小汪分手这一事件通过这四种电影表现形式的呈现,形成不同的电影风格,让人们开始认真的思考究竟什么是电影。而通过这部《Fragment》引申出更深层次的电影与梦境、现实的关系,认为无论是电影内的人生还是电影外的人生,电影都是使人实现梦想的一种工具。受众能够在电影中思考人生、升华自己,这就是电影的最大作用。电影不仅仅是一种放松的工具,更能够延长我们的生命,让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去体验更多不同的人生。虽然电影的发展前景很好,但是也仍要去思考电影的发展会有哪些阻碍以及资本的介入对电影的影响。电影是一门艺术,而艺术最大的作用是陶冶情操,好的电影使人成长,促进人类的进步。在未来的发展中,电影的变革仍旧有很长的路要走。

文中出现影片(按照出现顺序)

1.《火车进站》卢米埃尔兄弟

2.《路边野餐》毕赣

3.《1917》萨姆·门德斯

4.《战舰波将金号》谢尔盖·爱森斯坦

5.《低俗小说》昆汀·塔伦蒂诺

6.《大独裁者》卓别林

7.《花样年华》王家卫

8.《肖申克的救赎》弗兰克·德拉邦特

9.《阿凡达》詹姆斯·卡梅隆

10.《哈利波特》系列

11.《罗拉快跑》汤姆·提克威

12.《一一》杨德昌

13.《安妮霍尔》伍迪·艾伦

参考文献:

[1]Zacks, J, & Magliano, J (2011). Film, narrative, and cognitive neuroscience. Art and the senses, 435-454.

[2]Jahn. M.(2003). A guide to narratological film analysis. Poems, Plays, and Prose: A Guideto the Theory of Literary Genres, 2.

[3]Berman, E.(1998). The film viewer: From dreamer to dream interpreter. Psychoanalytic Inquiry, 18(2), 193-206.

[4]Rockefeller, K.(1994). Film and dream imagery in personal mythology. The Humanistic Psychologist, 22(2), 182-202.

[5]Tarkovsky, A., & Hunter-Blair, K.(1989). Sculpting in time: reflections on the cinema.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6]Bazin, A.(2004). What is Cinema? vol. I (Vol.20).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7]Bronenosets Potemkin (1925) Directed by Eisenstein Sergei.[film].Russia. Moscow Film Studio.

猜你喜欢
长镜头蒙太奇人生
错位蒙太奇
浅议影视剧中的长镜头
毕赣新作《地球最后的夜晚》定档
人生中的某一天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蒙太奇:小学古诗教学“入境”策略探微
独一无二的你
长镜头美学辨析
电视新闻是否需要“蒙太奇”?
纪实性电视片中长镜头的叙事角色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