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闪艳
【摘要】当今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因此,对学生的政治教育应该重点培养他们的法治意识,这样一方面帮助他们避免不当行为的出现,另一方面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为社会的和谐发展以及国家的长治久安做出贡献。本文就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如何培育学生法治意识素养展开分析,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法制意识;培养策略
前言: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教师也在不断寻求新的教学方法。以往的学习以应付考试为主,这种学习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为基础,寻求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以及丰富教学内容,加强他们的体验感。针对高中政治教学,教师更要创新教学方式,将案例资源融入课堂教学,充分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1.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培育学生法治意识素养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对于学生的法制意识培养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在传统教育理念的作用之下,部分教师认为分数才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唯一标准,觉得保证升学率才是最重要的。即使教育模式在不断改革,也无法有效改善这一情况[1]。因此,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严重阻碍了法制教育工作的开展,学生也因此以背诵理论知识为主,对学习的积极性严重不足。
除此之外,针对教师方面,不仅其本身缺乏良好的法律素养,而且在对法律的运用上也无法做到灵活多变。教师在课堂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有助于学生形成强烈的法治意识。不仅如此,在高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还没有完全成熟,其主要行为模式还是以模仿为主,他们在学校的时间较多,因此,作为教师,应该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做好学生的榜样。但是就实际情况来看,部分教师由于法律意识浅薄,所以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无法起到良好的标杆作用。不仅如此,在讲解相关法律知识时,教师的教学形式往往做不到简单明了,学生很难从根本上掌握,致使培养他们的法治意识只是表面工作。
2.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培育学生法治意识素养具体措施
2.1灵活运用教材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是通过课堂来进行的,而教材又是课堂的基础,为课堂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2]。因此,教师应该重视课堂教学,深挖教材中的法律知识和法律素材,并将其融合在一起,展开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比如在法治社会这一章节的内容中,学习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法治社会的概念、内涵以及基本特征,了解建设法制社会的方法以及重要价值。因此,教师可以从教材中的探究与分享帮助学生理解法律知识。首先探究与分享一中,社区制定文明养狗公约,纷纷征求大家的意见。对此,教师需要提出问题:“为什么要这么做?大家的意见非常重要吗?如果不这样做会怎样?”经过思考以后,有的学生说:“征求大家的意见,这样在以后的实施过程中,就能更好的遵守。如果不这样做,容易产生矛盾,公约无法顺利进行下去。”由公约引申到法律,可以知道制定法律,必须要得到多数人的认可,这样在开展的过程中才能更加和谐有序。在探究与分享二中,讲述了醉驾入刑以后,酒驾行为明显减少,因其导致的交通事故也少了很多。由此可以知道,制定相关的法律,可以对人们产生一定的约束。只有遵守法律,自身的权利才能得到保障,义务也才能更好的履行,有利于社会的正常运转。通过上述方式,由于学生对法律知识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致使他们的法治意识得到加强。
2.2模拟法律情景
法律情景模拟,也就是让师生扮演不同的角色,然后在互动中将法律事件表现出来,帮助学生获取知识。比如在“法治政府”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个这样的法律情景:在市区内,停车难的问题非常严重。然后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其中学生A说到:“现在在市区停车好困难啊,不仅车位难找,而且有很多车是长期占着车位的。”学生B说:“可以向政府反应一下这个情况。”学生C:“但是不知道怎么反应啊?”学生B:“可以通过市长热线或者找媒体。如果还没有解决的话,那就去市政大楼闹。”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政府对于这个问题展开了一系列工作,首先将相关法规进行了完善,加强对一些不合理行为的惩罚力度。其次增设车位,并通过信息共享,实现高效率车位调配。针对上述情景,教师可以提出相关问题,比如学生B提到的方式哪些可取,哪些不可取。明显可以看出,最后一种方式是不合适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全面参与到其中,深刻感受到法治意识的重要性。
2.3发掘生活案例
教育离不开生活,生活即教育。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有大量与生活相关的内容,特别是其中的法治部分,更是和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3]。法律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体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接触到法律,可以是我们自己的亲身经历,也可以是其他的渠道,比如新闻媒体,他人讨论等等。但是传统的思想政治课程,以背诵知识、应付考试为主,完全脱离了生活,导致学生严重缺乏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观念,从生活中发掘案例,让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进一步提高法治意识。
以“全民守法”这一节课的内容为例,教学目标为能够正确认识全民守法的要求,明白守法的目的是什么。为此,教师可以引入生活中的案例,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比如2018年5月,在微博上有多份“阴阳合同”被曝出。6月,国家税务机关对此展开调查,经核实,范冰冰及其名下公司存在逃税行为,对其追缴税款、滞纳金等总共8.84亿元。6月27日,国家宣传部等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对影视行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要求。10月8日,国家税务总局对这起案件中的相关责任人予以问责。针对这件事情,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国家这样处理的目的是什么?有的学生认为,既然她逃税了,就应该把这些钱补齐。有的学生说,他享受了高收入带来的好处,就要缴纳更高的税额,这是她的义务。学生的回答都是没有问题的,这个时候,教师引入公民在享有权利的同時,必须要担负起相应的义务的相关知识。这样,不仅帮助学生学习了理论知识,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法治意识。
结束语
总之,高中阶段,思想政治教学中最迫切的一件事情就是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因此,教师应该转变思想,探究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参与法治活动时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其中,实现法治意识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朱翠华.指向法治意识素养培育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设计研究[J].求知导刊,2021(02):20-21.
[2]商梦娜. 指向法治意识素养培育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设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20.
[3]潘季华.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法治意识的培育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33):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