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选萍
陆游(1125—1210)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青年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挤而仕途不畅。又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中年后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后又任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晚年被召入京,主持编修《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于嘉定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210年1月26日)与世长辞。陆游一生创作颇丰,留下诗歌9000多首,在众多诗作中,虽然不乏田园诗和爱情诗,但抒发爱国报国之情始终是他的诗歌的主旋律。下面,让我们一起赏读诗歌,领略陆游一生的襟怀与抱负。
一颗诗心绘田园之境
陆游热爱生活,善于从各种生活情景中发现诗材。无论是高山大川还是草木虫鱼,无论是农村的平凡生活还是书斋的闲情逸趣,“凡一草一木、一鱼一鸟,无不裁剪入诗”。请看《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这首诗色彩明丽,景物描写中蕴含哲理,其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成为千古佳句。该诗作于陆游中年时期,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为极力支持张浚北伐,被投降派污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罢归故里。对照污浊的官场,家乡淳朴的生活让他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诗人虽看似闲适,却未忘情国事。当权者目光短浅,无深谋长策,然而诗人并未丧失信心,他深信总有一天会否极泰来。这种心境和所游之境相吻合,于是有了传诵千古的“山重”“柳暗”一联。
陆游晚年时,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与壮年时的裘马轻狂,都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去不返。他有心收复中原,却看透了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软弱与黑暗。淳熙十三年(1186年)春,陆游被任命为严州知府,赴任之前去觐见皇帝,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百无聊赖中写下这首《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春景图,描写细腻而优美。诗中既有杏花绽放的春色之美,也隐含着“世味薄似纱”的感伤之情和“闲作草”“戏分茶”的无聊之绪。这首诗更富生活化,与“为国戍轮台”一心报国的雄奇悲壮风格迥然不同。
一片痴情怀哀婉之思
陆游一生写了不少爱情诗,他写给前妻唐琬的那些爱情诗充满深情与感伤,读之令人感动。陆游和唐琬曾是一对恩爱夫妻,无奈陆母从中阻隔,两人被迫分开。几年后,两人在沈园重逢,陆游写下了那首催人泪下的《钗头凤·红酥手》,抒写“东风恶,欢情薄”的愤懑、“泪痕红浥鲛绡透”的哀伤与“错、错、错”的悔恨之情。
陆游晚年创作的《沈园二首》,被后人称作“绝等伤心之诗”,是古代爱情诗中不可多得的精品。来看第一首: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这首诗是陆游在75岁时重游沈园所作。首句写斜阳暗淡,画角哀鸣,通过写景渲染悲凉的气氛。后三句写物是人非之悲。这首诗深沉哀婉,含蓄蕴藉,悲伤之情充溢在文字之中。此时距上次沈园邂逅唐琬已过去40余年,但缱绻之情丝毫未减。
一腔热血抒报国之志
陆游年轻时就以慷慨报国为己任,把消灭入侵的敌人、收复沦陷的国土当作人生第一要旨,但是他的抗敌理想屡屡受挫。他的大量诗歌,既表现了昂扬的斗志,也表达了深沉的悲愤之情;既写个人的遭遇,也表现国家的悲哀。如晚年所作的《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诗人一心报国却壮志难酬,昂扬豪壮中带着苍凉悲怆。全诗紧扣“愤”字,可分为两部分。前四句叙述早年决心收复失地的壮志雄心,后四句感叹时不再来、壮志难酬。中间两联属对工稳,尤以颔联“楼船”“铁马”两句雄放豪迈,广为传诵。
抒爱国之情、展报国之志是陆游诗歌创作的主旋律,除了《书愤》,同学们熟悉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也属这类作品。
陆游在弥留之际,回首平生,百感交集,留下了绝命诗《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环顾家人,儿女情深,要抒发的感慨和要留下的话语是千头万绪的。诗人以“北定中原”来表达其生命中的最后意愿,以“无忘告乃翁”作为对亲人的最后嘱咐,爱国衷心天地可鉴。
陆游的一生是失意的一生,但他的愛国热情始终没有减退,恢复失地的信念始终没有动摇。他对国家的忠诚和九死不悔的精神,永远令后人感动、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