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运用SWOT分析法,介绍敦煌莫高窟旅游发展的相关信息。在当今全球化发展的大格局下,旅游发展全球化逐渐成为现代化潮流的一部分,中国的敦煌莫高窟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对于推动世界遗产旅游开发与发展保护起着重要作用。从敦煌现有的“优势”“劣势”方面出发,探索敦煌旅游发展的机会,直迎挑战。
关键词:敦煌;莫高窟;旅游;发展战略;SWOT分析
本文索引:郭婧慧.<变量 2>[J].中国商论,2021(19):-022.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1)10(a)--03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旅游文化发展助推地区经济转型。敦煌莫高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的矛盾一直存在,一方面由于壁画、彩塑的加速灭亡需要尽快拯救;另一方面世界文化遗产助推经济加速世界各地的游客数量激增,大量游客涌入参观,致使莫高窟不堪重负。如何在两者间平衡取舍,在现有资源与优势的情形下,抓住时代契机,合理开发莫高窟资源;既满足当代人的审美欲望,又服务于后代保护文化建设,这是我们亟待解决与思考的问题。
1 敦煌的优势分析(Strength)
1.1 地理优势
甘肃省代省长任振鹤2021年1月25日在甘肃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甘肃要发挥承东启西、连南通北区位优势,更深层次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不断拓展对内对外开放空间,加快形成内外兼顾、陆海联动、向西为主、多向并进的开放新格局,打造新时代的河西走廊。敦煌莫高窟是中西部交通的“喉咙”,也是西北戈壁上的“璀璨明珠”,更是南北的枢纽。从敦煌向河西走廊东部行驶,就可以抵达汉唐长安、洛阳等地;向西可以通过新疆腹地进入中亚、西亚和南亚,再往西走甚至可以抵达罗马;从马鬃山翻过,就是丝绸之路北连草原,南隔阿尔山,可接唐蕃古道。敦煌的地理位置尤为重要,也是敦煌旅游业得以发展的地理优势,在4~14世纪欧亚文明交往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汉族与少数民族交往过程中,敦煌本地受到来自各个地区文化与人文交流的影响,敦煌古县城亦受到佛教与佛教艺术文化传播的影响,古老的丝绸之路迄今为止也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
1.2 内部优势
1.2.1 拥有核心学术研究资源,学术成果多元化传播快
敦煌研究院以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两方面为基准,分别从敦煌石窟考古、壁画、图像内容分析、文献记载以及民族、宗教、历史等方位出发,探寻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瓜州榆林窟、敦煌西千佛洞等石窟资源,以敦煌石窟文物数字化资源技术为载体,辐射周边领域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地,在这一方面,敦煌研究院拥有的核心资源是其他机构与地区无法比拟的。单就敦煌研究院的科研学术成果来看也是相当可观的,从研究型论文、美术作品、技术成果展示等方面,70多年来,共出版相关著作500余部,成功发表的学术型论文3100多篇,临摹与创作的美术作品有2000多幅,整体复制洞窟有15个,彩塑500多身。在石窟壁画考古发掘方面,形成了科学的石窟考古测绘技术;艺术方面不仅在发表论文等理论性研究更近一层,还对彩塑壁画的临摹技法、岩石绘画的制作技巧有了质的突破;对于莫高窟石窟内的佛像、彩塑以及壁画等研究方面也发表了相关的学术研究;对于西北地区宗教、人文、历史等方面的研究也在稳步推进。
1.2.2 品牌形象打响,石窟考古与宗教历史融合发展
莫高窟开凿于敦煌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南北全长有1680米,现存历代营建的洞窟共735个,这些洞窟大多分布在15~30多米高的断崖上,上下分布1~4层不等,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的敦煌莫高窟是现存世界上最伟大的佛教艺术殿堂。1961年,莫高窟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这样一个举世瞩目的敦煌石窟,不仅在国内,还在海外,都享有盛名。敦煌莫高窟,也被很多旅游爱好者评选为一生一定要去的50个地方之一。它以独具特色的宗教历史文化积淀,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参观学习。敦煌研究院在國内外也享有广泛的品牌声誉,被国家授予时代楷模、中国质量奖等荣誉称号。在近几十年的悉心保护与研究中,敦煌人始终以莫高精神、工匠精神等优良品质践行着研究人的崇高品质,数十年如一日的扎根在西北沙漠,倾其一生将所学的技艺留在敦煌,将自己全部的时间、精力与爱投入到敦煌彩塑、壁画的保护工作中。如敦煌研究院的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等敦煌学者,学术成果与精神更是让整个学术界都对其表示着崇高的敬意。
2 敦煌现有的劣势分析(Weakness)
2.1 外部劣势
由于敦煌北靠巴丹吉林沙漠,西临库木塔格沙漠,南依祁连山、阿尔金山等,致使敦煌干旱缺水,也使敦煌成为一个沙尘暴的源地。沙漠化对于敦煌的侵蚀程度和速度都在加强,导致敦煌受气候影响较大,旅游时间短暂,成为制约敦煌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由此引申到的环境治理问题更是敦煌乃至西北地区长期发展和存在的关键。
2.2 内部劣势
2.2.1 研究人员队伍断档,高层次领军型人才匮乏
对于像敦煌研究院这样的人文科学研究院来说,研究峰值人员的年龄分布大体在41~50岁,而敦煌研究院的研究队伍呈“双峰型”分布,50岁以上的研究人员占比29.3%;20~40岁的研究人员超过50%,41~49岁的中坚力量仅占15.5%,人才队伍存在明显断档的现象。与此同时,领军人才只有3.7%,无一不提示着高精尖人才的缺少,对敦煌后续的可持续发展存在着制约。
2.2.2 分散化研究过多,致使综合型研究领域相对薄弱
通过发表的文献统计量来看,目前敦煌研究成果呈点散分布,主要是碎片化的研究特点,致使关于敦煌地区民族与宗教文化、敦煌地区发展改革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等系统性、全面性的著作不多。纵览全局,应用型、综合性的系统分析部署,对于敦煌的研究发展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