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辉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通过课本案例,引导学生揣摩、掌握人物细节描写的基本方法。
2.指导学生 “以案说法”,学会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特点。
【教学流程】
一、新课导入
(屏显《世说新语》中“颊上三毛”的故事。学生阅读。)
师:这个故事虽然讲的是绘画,但其中蕴含的道理同样适用于写作。请大家说说,这个故事在写作方面能带给我们什么启发?
生:画画要突出人物的某个特点,这样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师:不错,类比写作,我们刻画人物也要突出其特点。
生:我觉得顾长康画画敢于想象,我们写作时也可以借鉴此法。
师:是的,写作需要想象。敢于展开想象,有助于把人物写活。
生:为了把人物的特点写得更鲜明,我们可以抓住人物身上某个“与众不同”的细节。
师:对的!我们在刻画人物时,要善于打磨细节,使人物 “立”起来。
二、细节探究
师:为了进一步体会细节描写,下面我们来赏析一些经典片段,看看名家是如何刻画人物细节的。
(屏显案例一: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师:这是朱自清《背影》中的一段文字。请大家思考,通过此处细节描写,我们对父亲产生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生:我觉得是父亲爬月台的动作。这个动作很艰难,但是父亲为了孩子,不顾自己年老体胖,努力地攀爬,这一细节描写非常打动人心。
师:很好!这个细节让人物鲜活起来了。
生:“肥胖的身子”也是一处细节描写。因为肥胖,就更显出父亲爬月台的不易。
生:我觉得“肥胖”不是关键细节。一个人无论胖瘦,爬月台都不容易,所以是努力攀爬的动作更让人心动。
师:你认为细节更重要的是能够引发读者的情感冲动,而这个细节更让读者心动的是攀爬的动作。当然,“肥胖的身子”也使得这个细节更为动人。 “攀”“缩”和“微倾”等动作细节描写使《背影》成为经典美文,也使文中父亲的形象深深镌刻在每一位读者的心里。下面,我们再来看两段文字,请大家齐读并讨论一下其中的肖像描写。
(屏显案例二: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温和地说:“快坐好,小弗郎士,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不等你了。”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案例三: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师:在案例二中,很明显能打动我们的是韩麦尔先生的衣着打扮。此处肖像描写与案例一中的肖像描写——“肥胖的身子”有何区别?
生:案例二中,韩麦尔先生与平时不一样的打扮表现出他对这最后一堂课的重视,也想以此引起大家的重视。此处肖像描写突出了人物形象和全文主旨,成为能感动读者的细节。案例一中,“肥胖的身子”是父亲一贯的体态,突出了攀爬艰难的动作细节,肖像描写是为动作描写服务的。
师:你的理解比较有特色,带给大家一定的启发。
生:我觉得他刚才分析得很好,一个有特色的细节描写一定是饱含情感的,能打动读者。
生:我觉得案例三的肖像描写更能打动读者。“镶嵌”一词用得很好。杨绛写老王给她留下的最后印象,为我们呈现了老王将死时无力且可怕的病态。这种病态也许超出常规情节,但隐含着作者想表达的情感。
师:说得太好了!我们只要好好探究课文案例,就会发现其中蕴含的细节描写技巧。下面,请大家结合前面三个案例,小组合作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写好细节。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
生:要学会从各个角度去观察人物,并积累观察的结果,尤其是一些与众不同的细节。
生:我认为还要学会想象,结合人物个性想象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表现,写出细节。
生:我认为细节描写可以从几个方面同时出发,比如案例二就是将语言描写和肖像描写结合在一起的。
师:是的,你观察得很仔细。
生:我觉得还要运用好一些动词和形容词,以便突出人物的个性化细节。
师:不错,应该精准选词。
生:还要运用一些修辞使细节更为生动具体。
师:真的是该这样,不然就难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通过讨论和交流,我们知道,在写作中,我们要善于观察、想象,要准确运用字词,巧妙运用修辞手法,这样才能捕捉到人物的细节特征,并将之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
三、示范写作
师:老师在平时教学之余,也经常随意涂鸦,写点小文章。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是老师回忆童年时父亲教我练字的一段文字。
(屏显案例四:父亲瞪着我,目光比腊月的寒冰还要冷。我只能噙着泪,继续把下巴架在T字形的铁丝架上。这铁丝架是父亲為保证我练字的姿势正确而特制的,他还在上面缠了一层又一层的棉布。“一手好字,走遍天下。”这是父亲常在我耳边说的话。但是,此时我的耳边不时响起窗外小朋友的笑声,笔下的字便像跳舞的小人儿一样扭动起来。“唉!”随着一声叹息,一只温暖的大手握住我的小手,一笔,一笔……纸上的字又端正起来。)
师:在这段文字中,老师捕捉了哪些细节来表现父亲呢?
生:有语言描写,表现了父亲对“我”贪玩的失望和无奈。
生:有动作描写,“一只温暖的大手握住我的小手”,写出了父亲对“我”的关爱。
……
师:同学们评析得不错。我相信现在让同学们练练笔,一定会比老师写得更好。
四、写作实践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并写一段文字,注意运用细节描写表现出我的特点。
(学生写作,教师巡视;学生小组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作业: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班里的某位同学,然后运用细节描写把他的特点表现出来,并注意使用修辞手法。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写作训练的常态课。笔者的想法是,选取课文中有关人物细节描写的经典案例,引导学生探究细节描写的基本方法,从而在写作实践中通过写好细节突出人物。从学生的课上参与度与课后反馈来看,整堂课的效果还是不错的。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与推进过程,笔者总结了案例选取的几点基本原则和要求。
一、案例选取的基本原则
1.可感性原则。
案例的可感性原则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可读性强,学生喜欢读,便于激发学生阅读和探究的兴趣;二是易感知,与学生的认知能力相近,与学生写作的最近发展区相匹配;三是能感悟,案例必须包含有关写作目标的基本方法,或能引导学生领悟一些基本的写作技能。
2.可仿性原則。
案例要具有支架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一是规范,选取的案例必须是规范文本,文体特征鲜明,便于学生仿作;二是适合,选取的案例要适合学生的写作要求;三是延伸,案例要便于延展,让学生易于对案例进行创新或升格。
二、案例选取的基本要求
1.着眼需要。
从需要的层面来看,学生渴望有范文的指引,目的是从中受到启发,拓展写作思路。学生在不断地对范文进行学习和模仿之后,就会掌握基本的写作图式,在不知不觉中建构起写作的基本理念与自己的作文模式。
2.着眼过程。
从写作过程的层面来看,案例可以突破思维的障碍,解决学生遇到的阻滞。学生面对案例进行自我剖析,在推敲与咀嚼下有所领悟,突破瓶颈,令写作思路豁然开朗。
本节课是笔者依据案例教学法开展的教学实践。在今后的教学中,笔者将继续探索案例教学法,秉承“依据案例又突破案例”的理念,进一步创新运用这一教学方法。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培源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