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焱
有一年,因长沙连降暴雨,岳麓山景区部分地段出现山体滑坡和树木倒塌险情,不得不采取紧急闭园措施。于是,我给学生设置了这样的问题:岳麓山什么样的地段容易发生滑坡?积极预防滑坡危害有哪些有效措施?
学生给岳麓山地质灾害献计献策:关注天气预报和气象预警,暴雨期间对景区实施封山,对存在倒塌危险的大树进行隐患排查,重点路段设立禁止通行警示牌,对游步道旁的剖面建立护坡,种植护坡固坡植物,灾害期间转移驻山职工……每名学生都为岳麓山的滑坡灾害防治操碎了心。
还有一次,在介绍岳麓山的植被时,学生表示经常看到藤条缠树的现象。他们贡献了一个很棒的素材,我提炼出一系列问题——藤本植物通常指示什么生存环境呢?岳麓山的藤本植物分布在哪些地段?岳麓山东南坡与西北坡分布状况有什么差异呢?岳麓山藤本植物从山麓到山顶分布状况有什么差异?
学生结合藤本植物通常指示湿热环境这一特性以及岳麓山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推断出以下结论:东南坡面藤本植物数量总体比西北坡面多;东南和西北坡面随海拔升高,藤本植物空间分布呈相反的趋势:东南坡面从山麓到山顶藤本植物数量呈减少趋势(热量降低),西北坡面从山麓到山顶藤本植物数量呈增加趋势(焚风效应)。
“实际情况真是如此吗?自己去岳麓山看看吧。”我给他们布置了“打卡”岳麓山的任务。
周末,学生纷纷爬上岳麓山,回来后向我“抱怨”说:“原来为了锻炼身体去爬山,往返一个半小时,这回爬山至少用了三小时。”
“為什么啊?”
“除了锻炼身体,还想去你说的那些地方找石头、找山泉,看见不认识的植物我们还要掏出手机来‘拍照识花……”他们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