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 宇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410000)
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当前“质量、创新、发展”时代高职院校的重要使命,教育部自2016 年开始密集发布了《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等系列文件,要求高职院校结合自身实际,建设以诊改为特征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提升高职院校办学能力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推动现代职业教育快速、高效、健康发展。笔者认为,要以上述文件为指导,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构建基于“目标、数据、绩效”三要素的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目标”是指通过努力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目标”是开展某一活动之前预设的活动结果,随着活动的进行必须及时调整[1]。目标的建立是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基础。
“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性质、状态以及相互关系等进行记载的物理符号或这些物理符号的组合[2]。作为一种新型驱动力和技术方法,数据已经成为学校记录教育教学痕迹、实施科学决策的基础来源,在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中起着基础性保障作用,是学校现代治理的重要依据。
“绩效”是指业绩、效率、效果,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在特定时间内所呈现出的与组织目标相关的可以被测量的工作结果和可被评价的工作行为[3]。“绩效”在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进而实现高职教育发展目标。
目标是导向,是期望值,通过测量用数据体现目标值;绩效是成效,是对目标实现程度及达成效率的衡量与反馈,在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中,为了实现学校总体战略目标,如果没有绩效、数据要素,管理者就无法了解学校整体的发展情况,学校、各二级单位及教师等目标能否实现便无从知晓,那制定目标也无价值可言。绩效的前提是目标,而保证目标的顺利实现是绩效,数据是目标和绩效的支撑和依据,是一种工具,为高职院校质量的目标达成提供数据预警,绩效评价提供数据支撑,领导决策提供数据依据。“目标、数据、绩效”三要素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关系,为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全面提升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水平。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是高职院校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完善目标和标准、建立质量保证组织架构、开展诊断、反馈与改进的管理体系[4]。建设基于“目标、数据、绩效”三要素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具有以下重要作用。
李克强总理在首届中国质量大会上号召把经济社会发展推向质量时代,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5]。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作为响应国家发展战略、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育形态已得到广泛持续推进。在“质量、创新、发展”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建设基于“目标、数据、绩效”三要素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可以进一步促进学校师生树立和培养质量理念,激发学校师生对日常教育教学过程的投入,有利于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大改革、大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与不足教师队伍素质和结构不能适应提升质量的新要求;科研教学仪器设备等硬件教学资源不足;教育治理和评价的体制机制不健全;学校办学活力不强。高职院校在教育质量发展中面临着严峻考验,学校质量保证体系亟待完善。高职院校通过基于“目标、数据、绩效”三要素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推进教学质量诊改,有利于构建常态化、全过程、可持续的内部质量保证机制,形成质量改进与提升的良性循环,为高职院校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教职成厅〔2015〕2 号、教职成司函〔2015〕168号等文件中明确指出,要推动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诊改工作,加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作为质量生成主体和责任主体的高职院校应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政策,结合学校实际,全面实施推进质量诊断与改进工作。高职院校在管办评分离背景下,建设基于“目标、数据、绩效”三要素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能够激发学校质量提升的内生动力,加快质量提升的步伐,进一步推动质量诊改制度顺利有效落实。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灵魂和抓手是培育和构建持续改进、追求卓越的职业院校质量文化。高职院校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育现代质量文化,强化质量意识,凝练体现学校自身特色的质量文化,创设相互关联质量文化综合体系,营造校园“质量文化”氛围,培养全员质量生成主动性和自觉性,形成自我约束、自我保证、自我诊改的质量文化。通过打造现代质量文化,让全体师生员工主动适应社会的需求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求,认同教育质量的价值和重要性,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做好精神保障,使质量文化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深入人心”。
根据高职院校的办学和教育教学实际构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是全面持续提升办学质量的重要工程,涉及学校各二级教学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具有“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特点。因此,首先有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构建职责明确、党委行政齐抓共管的质量保证组织体系,各部门(二级教学单位)各司其职、高度协调和配合。通过建立完整的内部质量保证组织体系,明确各部门(二级教学单位)等主体职责,落实各主体责任,确保各项任务从部门执行到个人,分工协作,按时按质完成各阶段各项工作目标,通过过程数据,加强质量绩效考核,调动全员积极性,推动质量诊改,使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和完善及高效运行得到保证,最终实现学校质量目标,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院校目标链及标准链的确定,是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基础和核心。现阶段,完善五个层面即“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和学生”的有效机制是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工作的重点,尤其要从五个层面的“两链”打造提出有效措施,制定出适合学校自身发展的“两链”,推动诊改有效开展,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两链”打造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五个层面“两链”打造
研发智能校园质量管理平台是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重点。在质量信息化时代,高职院校研发校本数据中心平台,应以“智能校园”作为导向,以“8 字形质量改进螺旋”作为思路,建立统一身份认证,统一信息门户的智能校园质量管理平台,整合各部门(二级教学单位)等已有的业务管理平台,形成数据仓库,实现数据资源集中管理和共享,打破“信息孤岛”。例如自主研发的“工程云课堂”,通过利用大数据平台信息技术,变课堂由“黑箱”为“白箱”。研发校本数据中心平台,打通了高职院校“五个层面”各管理系统的数据壁垒,消除了数据孤岛,实现了各层面的数据共享、运行状态实时监测预警与分析的功能,进而通过螺旋式的诊断与改进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现管理提质增效。
当前高职院校质量保证与学校、各部门(二级教学单位)以及教师等利益相关者之间没有实质性的联系,出现了很多工作在开展中被“应付”的局面,因此需要将诊改与绩效考核直接挂钩,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激励制度,动态设置权重,强化关联,长效激发全校全员的主体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开发其潜能,使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改进工作高质量高效地运行,最终实现高职院校办学质量水平的全面提升。高职院校“五个层面”的诊改运行应通过建立不同层面的考核方案、考核标准等,将各层面计划目标、实际完成目标情况与绩效考核挂钩,从而激发全员的主动性,确保高质量完成各项任务。通过诊改与绩效挂钩的措施,使总目标层层分解成子目标,层层传递,把压力传递给基层的每一个岗位、每个部门,通过目标链的构建为每一个岗位完成任务的情况提供了一个衡量的标尺,为学校实行全面诊改提供一个制度基础,从而构建完善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促进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
当前,职业教育进入“提质培优”的新时代,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树立现代质量文化,培养质量生成主动性与自觉性;健全质量管理组织体系,明确主体职责分工;打造五个层面“两链”,推动诊改有效开展;研发智能化诊改平台,实现管理提质增效;将诊改与绩效考核挂钩,激发主体能动性等措施,建设和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实现高职院校治理的创新及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