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露露(长江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
民族传统体育不仅是社会主义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尤其是在文化自信教育与传播的过程中,更要将民族传统体育传扬出去,让世界知晓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当前,我国已经有不少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被大众所知晓,例如赛龙舟、舞龙舞狮等,这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承载着少数民族人民热情、团结的精神文化,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虽然民族传统体育成为地方文化的瑰宝,但是其发展现状还是不容乐观,受到主客观因素的限制,滞缓了其发展进程。
民族传统体育是人类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一种带有民族特点的文化形式的表现,又是一种颇具传统色彩的文化形态。它既是人类体育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民族传统历史文化的重要内容。作为一种体育文化,它应是不同的民族有目的的、能动地改造人类社会及人类自身的一种客观物质活动。作为一种民族的传统文化,它应具有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自身的形成、发展及生存的历史过程,具有属于其自身的突出而丰富的科学内涵和与其他相关文化形态相融、相隔的文化限定。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发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担,而且还要履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获得更好发展的责任。由于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并不乐观,呈现出文化载体逐渐消失、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缺乏广泛群众基础的现状。
1.文化载体逐渐消失
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需要有相关的文化载体作为承担,这样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才能传承下去。民族传统体育与当地的文化习惯是分不开的,受当地传统民族文化信仰、少数民族节庆日、运动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最主要还是离不开当地居民的影响,因为人才是最重要的文化接受者。但现状是由于现代经济文明的发展,不只文化受到冲击,作为文化载体的人口都净流出的现象,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都面临着难以为继、无法存续的危险。
2.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需要以专业的理论课程作为支撑,尤其是在高校的课程设置与发展过程中。虽然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已经历了十余年的发展,有了一定的体系建设,但是与该专业相关的师资力量却比较薄弱,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就限制了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发展,进而阻碍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路程。因此,为了后续的发展,我们必须对标对本采取措施进行有效改进。
3.缺乏广泛群众基础
虽说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是少数民族人民生活的写照与结晶,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开始逐渐式微。如果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获得不了群众的支持,一项传统体育活动就不能得到后续有效的发展。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以说是多方面的,首先,由于少数民族文化与其它文化的融合,造成了外来文化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冲击;其次,人口流动加大,少数民族地区的青年人外出打工,造成体育活动继承困难;最后,有些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没有很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逐渐被时代所淘汰。这些现状都是不容忽视的,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为民族传统体育出谋划策,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
当前,增强文化自信已经成为国家文化战略建设中的关键一环,对于文化自信建设,已经深入到我国各项工作中。民族传统体育品牌建设作为我国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承担起这项责任,在促进其发展让其“走出去”的同时,也需要将文化自信的内涵拓展得更宽、更深。文化自信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对自身文化体系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也展现了对民族文化未来发展趋势的主要态度。在文化自信的背景下,我们需要把弘扬民族传统体育当作事业来做,让文化自信成为民族传统体育进行有效传承与发展的敲门砖,让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体育精神得到有效延续。
在我国加强文化自信建设的大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有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和我们预定的目标还有一些差距,这是因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相较于其它文化而言,既具有地域性限制,又有传播方式的差异,使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传播与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发展瓶颈,主要体现在传承方式受到限制、体育基础设备不足、缺乏专业技术人才三个方面。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被发现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接近1000 项,其中少数民族的项目达到五分之三,这说明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基本分布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受地域环境和文化空间的限制,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的传承与传播主体也主要以当地的群众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又限制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体育设施是所有体育项目发展的物质基础,可以说是一项最基本的条件。如果体育基础设备不足,那么将会是影响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有些少数民族地区,体育基础设备严重缺乏,导致一些比较有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活动搁浅,甚至慢慢断层消失。例如像板鞋竞速、高脚竞速和龙舟这一类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必须在一定场地器材条件下才能够实施,如果缺乏必要的设备,就会影响其活动的开展。
根据调查显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组织规模大多数属于偏小状态。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缺乏专业的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人才,普及度较低,造成很大一部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被遗忘。另一方面则是在教育项目设置上,对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设置不健全,造成专业技术型人才的缺乏。所以民族传统体育要想得到真正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民族传统体育要取得全面的发展,就必须要培养专业型人才。
新时代的发展为民族传统体育品牌的建立与发展提供了优良的条件,但是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更为复杂的情形,这是上文中我们所提到的现状与困境。在增强文化自信的背景下,我们需要抓住机遇,借助高新技术,打造传播平台,同时还需要加强教育与传播的有效融合,提升民族传统体育品牌效应。
无论何时,抢抓高新技术都是走在时代前列的关键,对于民族传统体育品牌的发展也不例外。为了更好地促进民族传统体育品牌的建立,我们可以借助最新的高新技术,例如利用互联网+体育的模式,搭建起民族传统体育品牌发展平台,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传播奠定基础。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我国文化的瑰宝,作为凝聚了少数民族人民辛勤劳动和精神的民族传统体育品牌,更是需要我们大力弘扬和发展的。但是要想促进民族传统体育品牌的长远发展,就需要加入中国的传统文化知识,促进民族传统体育品牌的融合发展,这样既能促进民族传统体育品牌自身的发展,又能通过优势互补,达到多方共赢的局面。
只有创新,才能进一步丰富民族传统体育品牌特色内涵,促进民族传统体育品牌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结合少数民族的特色,例如侗族的特色体育活动摔跤、傣族的赛龙舟等,让这些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在发展的过程中衍生出特色的品牌体育产品,从而塑造出民族传统体育品牌形象。
民族自信是建立在文化自信基础上的,只有真正的文化自信,才能让整个民族发展起来,坚定文化能够更好地发展,从而采取有效措施去推动文化的建设。民族传统体育品牌效应在文化自信教育与传播的基础之上,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提供了多样的途径,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其发展。但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民族传统体育品牌在文化自信的教育与传播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无论是传承方式上的限制、基础设备的不足,还是缺乏专业技术型人才,都使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受阻,甚至造成内涵上的缺失。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需要将现存的问题进行整理,使其深度整合,创新传播形式,提高传播质量,从而推动民族传统体育向更广范围、更深层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