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红
纵观我国一线城市发展,总部经济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主要驱动力。
在这一概念的起源地北京,总部经济已成为其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北京市商务局数据显示,2020年,北京3961家总部企业实现地方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全市比重36.5%;今年上半年,这一数据又实现同比增长9.7%,财政收入贡献支撑作用明显。
深圳作为较早规划总部经济的城市之一,总部经济创新性极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深圳共拥有上市公司总部308家,仅次于北京居全国第2;全国30%以上的创投企业,以及几乎所有核心互联网公司和头部地产公司都在深圳设有总部或区域总部,成为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与深圳同处粤港澳大湾区的广州,对总部企业同样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根据广州市发改委2月份发布的《关于公布广州市2019年度总部企业和总部经济集聚区名单的通知》,2019年度广州确定总部企业582家,同比上涨23.9%;总部经济集聚区3个,拟奖励总部企业数量499家,同比上涨29.9%。戴德梁行研究所预测,未来4年,广州新增313万平方米的写字楼供应量,其中235万平方米都是总部物业。
“北京总部经济以国企总部和近几年新兴的科技独角兽总部为主,深圳更多的是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总部的聚集地,而上海则是国际化程度更高,跨国公司的国际区域总部,或者大中华区、亚太区域总部高度集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分析道。近年来,随着总部经济认定标准的调整,上海快速成为中国内地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外资研发中心最集中的城市,截至2020年末,外商在上海累计设立跨国公司地区总部767家,其中500强企业落户区域总部112家,大中华、亚太及以上区域总部136家;累计设立外资研发中心达479家,由世界500强企业设立研发中心约占1/3。
总部经济实力不容小觑。
如何将总部经济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有机结合,进一步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各地都在不断尝试、创新。
在刚刚闭幕的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北京发布了《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提出力争到2025年,率先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竞争力和美誉度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成为集购物、美食、旅游等消费形式于一体,引领创新生态的数字消费和新型消费标杆城市。
对此,北京市商务局总部经济发展处相关负责人对《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表示,总部企业在其中大有可为。一方面,总部企业门类全,行业覆盖面广。目前北京市重点总部企业涵盖国民经济17个行业,其中与消费有关的行业企业占比达到1/3,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业。经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近70%位于朝阳CBD地区,主要从事商务服务业。总部企业的性质决定了其功能定位,庞大的商务服务企业规模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另一方面,总部企业基础好,创新能力强。北京总部经济发展综合能力持续10年居国内城市首位,辐射全国、链接世界能力不断提升。总部企业的入驻,带來了包括高端人才的培养和流动、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的扩散,以及多元文化的融合等在内的创新机制,将这些创新机制融入到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中,将推进消费模式全面创新,智慧零售、在线娱乐等新消费业态模式层出不穷。
与此同时,知名品牌首店首发彰显“城市名片”效应。“北京提出要‘优化布局免税店,持续吸引国内外知名品牌首店首发,其实早在1987年,肯德基在中国大陆的第一家餐厅就选在北京前门地区,此后更多的国际品牌首选在北京落户,再辐射至全国乃至亚洲地区,这其中凸显出来的积极效应和商业繁荣,将推动北京更好更快地建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该负责人表示,在打造世界级商圈的过程中,也隐藏着很多总部企业的身影,其多集中在金融、研发、管理、信息、营销等环节,结构更优、竞争力更强、辐射力更宽、国际化程度更高,将全面促进商圈的升级。
北京SKP便是其中最闪亮的代表。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北京SKP仍以177亿元销售额创下历史新高,不仅连续10年蝉联中国“店王”,更是首次超越英国哈罗德百货,问鼎全球“店王”。这一成绩的取得与北京SKP不断调整创新,加强时尚消费体验分不开。北京华联(SKP)百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丹在2021中国总部经济国际高峰论坛上表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不仅体现在时尚消费层面,还应包含文化消费、艺术消费、科技消费、生活方式消费等多个层面。“2019年12月开幕的SKP-S,是我们在全球时尚零售行业进行的一次创新尝试。我们想把科技、艺术和时尚结合起来,在虚拟和现实之间、未来科技和传统之间、艺术和时尚之间找到一个平衡,把高高在上的艺术、高深莫测的科技带入到人民群众的生活中,让它们在日常消费中能够体验,可以触摸。”她说道。
在SKP-S,记者注意到一个细节,与其他商场各具特色的店招不同,入驻SKP-S的国际品牌无一例外地都按照场馆要求,统一店招式样,这一小小的差别,在某种程度上也说明,北京SKP在国际时尚行业已拥有相当分量的话语权。
在上述北京市商务局总部经济发展处负责人看来,总部经济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有机结合,关键在于坚定不移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准做好总部经济服务。“北京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超过80%,在全国首屈一指,北京又是总部企业的主要集聚地,总部经济发展有巨大的市场空间。所以在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进程中,政府部门的重要职责就是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完善总部经济发展政策,推出力度更大、措施更实、受益面更宽的举措,更加符合企业的需求,让市场在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特斯拉中国区总经理王昊在接受《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2013年底特斯拉进入中国市场时,之所以将总部设在北京,原因就在于作为“首善之都”,北京的营商环境、区位优势非常明显,“政策的开放透明、人才的优势以及市场的优势给特斯拉带来的影响是很重要的,也是我们选择北京落户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云春也强调,促进总部企业聚能发展,良好的营商环境十分重要。“我国高度重视改善营商环境,各级政府采取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做了大量扎实、细致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家在华投资的跨国企业,正大集团对于这一变化感受最为深刻。正大集团农牧食品企业中国区副董事长薛增一表示,以中国总部所在地北京为例,其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和服务意识在不断增强,不仅在税收上给予优惠政策,提供相应补贴,还进一步落实工作居住证和户口指标,帮助职工解决住房、入托上学等问题。
但与此同时,侯云春也指出,目前我国在营商环境建设方面还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仍需努力加快“放管服”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构建亲清正商关系,搭建各种服务平台,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为总部企业赋能聚能、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更好更便捷的优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