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青青
【摘要】融媒体背景下大众传播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基于数字化、互联网等技术的融合应用,促使传统媒体结构与市场的发展呈现出改革与变化的特点。而在融媒体全面推进的背景下,新媒体与电视媒体所发挥的作用存在一定差异。鉴于此,为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需在明确不同媒体作用的前提下,借助科学对策来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持续推进。
【关键词】新媒体;融媒体;电视媒体;作用
中图分类号:G2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17.031
当前我国媒体行业已经朝着融媒体的方向持续迈进,得益于理念与技术的创新,促使传统媒体的管理模式、生产流程等方面得到有效优化。而要想实现对多层次融媒体体系的完善打造,需在充分认知融媒体实施必要性的前提下,正确认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各自作用,结合科学措施应用来推进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逐步融合,进而为媒体行业的长久发展夯实基础。
1. 融媒体下电视媒体作用分析
1.1 媒体服务作用
电视媒体在融媒体发展背景下发生作用与定位变化,转变为媒体服务商。融媒体下电视媒体仍在区域内占据第一代表的地位,可通过发挥本土化优势来促进传播。依据情况进行本土内容优化与加工,能够在提高受众忠诚度的同时,保证其电视媒体的活跃度。在新闻信息多样化发展的当下,受众的关注点转变为新闻内容的高质量,而电视媒体因自身本土优势、经营优势的存在,所以在融媒体发展趋势下仍占据关键地位。电视媒体的核心作用之一体现为:以官方的身份进行本地内容发布与传播,结合多种途径进行本地内容的跟踪、深入报道。另外,电视媒体在新闻播报过程中始终体现权威性,受众在判断新闻信息真假时,会主动通过电视媒体来获取所需的新闻信息。此外,电视媒体能够为受众营造更为浓厚的集体参与氛围,进而达到吸引受众的目的。
1.2 品牌作用
电视媒体始终以新闻内容的管控为关注重点,历经长时间的发展与转变,电视媒体已经积累出新媒体短时间内无法企及的品牌力、影响力。同时,电视媒体的营销、制作团队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不仅在品牌宣传中占据极大优势,亦可以通过制作现象级节目来吸引观众,这也是电视媒体在竞争中始终稳居一席的核心因素。近几年受众所追捧、喜爱的节目,其中大部分均由电视媒体所制作,通过节目为电视媒体吸引大批量观众与粉丝,同时为新媒体传播提供素材。以节目《爸爸去哪儿》、《舌尖上的中国》、《最强大脑》、《我是歌手》为例,受众通过节目提高对电视媒体的粘度,且伴随着节目的播出,一系列社会热点话题的出现也是彰显电视媒体的核心地位,体现出电视媒体以内容为王的目标。
1.3 受众至上
近几年电视媒体发展已经逐渐提高对受众的重视度,并在充分考虑受众需求的前提下,持续推出个性化、私人化、多样化的节目产品。由此看出,现阶段数字技术发展已经朝着以人为本的方向持续迈进。融媒体传播下电视媒体已经深入认知受众的主要地位,为契合分众、窄众需求进行产品内容的合理调整,以此凸显出媒体传播的人性化、专业化。通过对受众群体需求、特点的分析,采取分层次、分阶段的传播形式,以期不同层次、群体的受众能够获取所需的传播内容,体现出电视媒体专业价值传播的作用。
电视媒体在融媒体发展背景下明确认知与受众互动的必要性,并相继推出多种形式的互动方式,如实时直播、扫描二维码等形式,以保持受众与电视媒体之间的良性互动状态。另外,电视媒体在充分考虑受众需求特点的前提下,采取软处理形式进行节目与广告的有机融合,以确保在尊重受众主体的基础上,实现对客户价值的体现。
2. 融媒体下新媒体作用分析
2.1 传播方式创新
新媒体传播不同于传统媒体,不仅承担着受众与信息源间传播媒介的职责,亦是内容信息的综合接收、采集以及利用平台。即归纳不同符号的信息作用,在科学界定信息内容的前提下,做到对新闻信息的多向、交互传播。尽管新媒体所囊括的受众更为广阔,但是在内容传播时,新媒体可依据不同受众需求进行针对性内容的定向传播,即使是电视媒体的窄播形式也无法与之相媲美。同时,新媒体传播具备点播、时播的功能,其中时播是指依据受众需求,在特定时间进行内容信息的传播;针对点播而言,则是指受众依据自身特点、需求进行内容的自主性选择。新媒体的发展,能够为受众信息获取提供更为快捷、便捷的服务,体现出区别于传统媒体的传播作用。
2.2 信息处理创新
新媒体可做到突破时空限制进行大范围、全时段信息采集,采集的信息来源既可以是传统内容网,亦可以互联网为载体进行获取,凸显出新媒体在信息采集方面所具备的优势。同时,新媒体应用涉及到对采集信息的处理分析,以相关平台为载体进行处理后信息的编制,以此生成新主题内容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传统媒体在信息采集处理方面存在诸多劣势,其信息采集不仅受到时空的局限,在信息处理方面还受到变换逻辑不合理等方面的影响。由此表明,在创新媒体信息处理形式方面,新媒体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3 业务多样性拓展
基于我国科学技术的持续创新发展,相继诞生多种信息传输形式,再加上物理、逻辑网络融合的影响,使得当前产业、技术及其業务的发展面临更为严格的要求。而要想发挥出融媒体的最大作用,需依据新媒体进行业务多样性的拓展。例如新媒体能够在实现广播电视功能的基础上,增设手机电视、便携式移动电、交互电视等功能。同时,新媒体可支持单向、双向互动业务的开展。也正因多样性业务的持续拓展与优化,促使不同业务之间的界限之间消失,为全媒体、融媒体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3. 融媒体传播下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3.1 理念融合
电视媒体应正确认知融合新媒体的积极作用,立足于融媒体角度来树立媒体融合的意识,在此基础上树立更为科学的电视媒体发展观念。同时,电视媒体需在摒弃传统固有思想的同时,以创新发展观念来推动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以借助新媒体来解决当前电视媒体发展面临的难题。
3.2 借助新媒体优化传播形式
现阶段国内媒体竞争愈发激烈,电视媒体要想顺应融媒体发展,并在市场竞争中稳住脚跟,需在充分认知自身情况的前提下,进行新媒体的科学融合。以新媒体为载体进行电视媒体内容的转播,为受众提供更多获取信息内容的途径,并实现对电视媒体转型的推进。为增加电视媒体在网络市场中占据的份额,电视媒体需积极引进新媒体技术,利用新媒体平台来创新传播形式,并为电视节目特点、有点的挖掘提供帮助,做到对电视媒体与新媒体存在不足的规避。
3.3 增强受众与媒体的互动
电视媒体的互动性无法与新媒体相媲美,并且在融媒体发展背景下,媒体与受众之间的界限不再明显,同时电视媒体对于新闻信息的控制权、话语权不断被削弱。鉴于此,电视媒体需要积极融合新媒体技术来实现互动拓展,以新媒体平台为载体,为受众创设可随时随地评论的空间。同时,借助不同社交媒体进行新闻信息的转发与评论,实现在短时间内进行新闻信息内容与观点的扩散。融媒体时代下,电视媒体以往的单向传播形式已经无法满足受众需求,且传统的“报道-受众”模式成为制约电视媒体发展的核心因素。所以,电视媒体需充分利用新媒体来实现与受众的双向互动,以期通过为受众营造自由发表言论的空间,提高对电视媒体的依赖度与忠诚度。
3.4 构建融合传播平台
电视媒体需正确认知自身优势与缺点,在此基础上结合新媒体来构建融合传播平台。相较于电视媒体传统传播形式而言,融合传播平台的构建有助于提高受众对于电视媒体的依赖度。受众以往获取新闻信息只能通过电视媒体,但是在社会发展节奏不断增快的影响下,大部分受众只能在碎片化的时间内获取所需的新闻信息。这意味着传统传播形式应用无法满足受众需求,而融媒体平台的构建,则可以为受众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新闻信息服务。如借助微博、两微、抖音等平台进行新闻信息实时直播,以便于受众通过更多途径获取新闻信息。同时,可依据对受众需求、特征的分析,以融合传播平台为载体,将节目片段、经典内容、关键节点等方面进行二次制作,然后为受众进行针对性的推送,实现帮助受众及时获取所需信息,并提升新闻信息传播的共享性、互动性。需注意,无论电视媒体以何种手段进行信息传播,均须以保证信息客观性、真实性为前提,避免因信息失真、造假而影響到电视媒体的权威性与公信力。
4. 结束语
融媒体传播下电视媒体与新媒体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与价值,为实现对新媒体与电视媒体融合发展的促进,媒体需要正确认知不同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树立科学融合理念,重视对传播形式的优化,以新媒体技术为支撑构建融合传播平台,结合对受众互动性空间的创造,实现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共赢发展,并做到在融合传播的基础上凸显出不同媒体的作用价值,为电视媒体的可持续发展指明道路。
参考文献:
[1]宋璐伟,单怡茗.融媒体传播下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价值思考[J].品牌研究,2019,000(001):P.153-153.
[2]李晴雅.论融媒体时代下新媒体与电视媒体的竞争与融合[J].传播力研究,2019,v.3;No.081(33):105-105.
[3]沈丹洪,吴瑶,范天怡.探究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电视媒体与新媒体互联发展[J].新闻研究导刊,2016,000(004):258-259,283.
[4]方芳.全新媒体时代下电视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9,003(022):P.79-79.
[5]吴佑喜.探究新媒体传播生态下地方电视台融媒体建设策略[J].记者观察,2019,000(001):P.127-127.
[6]李玲玲.探究融媒体时代下提高传统媒体传播力的策略[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9,No.496(15):131-132.
[7]卫鑫.新时代背景下传统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J].传播力研究,2019,v.3;No.075(27):87-87.
[8]杜洁莹.浅谈新媒体传播生态下地方电视台融媒体建设策略[J].科技传播,2019,v.11;No.229(04):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