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贵州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令疆宇丹
混凝土对配置强度具有一定的要求,满足强度条件后才能够进行使用,否则将会对水利工程质量造成影响。混凝土强度等级用“号”进行表示,如C40、C50 等。在水利工程中,混凝土需要承受较大的压力,因而对混凝土的强度要求较高,若混凝土强度不符合要求,则需要重新对混凝土进行配置,进而造成材料的浪费。因此,需要严格按照配合比对混凝土进行配置,使混凝土具有良好的配置强度。混凝土配置强度需要具有95%的保证率,这样的强度才能够符合标准,使混凝土能够顺利地投入到水利工程中。混凝土强度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fcu,o为强度等级(MPa),fcu,k为配置轻度(MPa),σ 为标准差(MPa),通常取5MPa。以C40、C50 为例,对应的配置强度分别为48.2MPa、58.2MPa,进而得到对应强度等级的配置强度。
通过水胶比可以反应凝胶材料的用量,对混凝土强度具有一定的影响。水胶比与骨料种类、配置强度具有密切的关系,需要基于这两者进行计算。另外,还会受到抗压强度的影响,所有水胶比(W/B)计算方法如下:
其中,αa、αb为骨料的回归系数,取值为0.53、0.20;fb为抗压强度。通过上式可知,在回归系数、配置强度不变的情况下,水胶比主要受到抗压强度的影响,调整抗压强度是提高水灰比例的关键。
混凝土用水量主要由坍落度决定,通常情况下,混凝土坍落度一般在120-160mm 之间,对应的单位用水量为215kg。同时,还会受到减水率的影响,本试验减水率控制在20%-25%之间。混凝土用水量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mw0为用水量,mw为单位用水量,δ 为减水率。当mw=215kg,20%≤δ≤25% 时,混凝土用水量在161-172kg 之间,取两者的平均值167kg 作为用水量即可。
凝胶材料可以增强混凝土的胶结作用,使混凝土之间能够快速地粘合,形成良好的胶凝效果。胶凝材料需要按照一定的配比进行添加,严格对掺量进行控制,进而形成正确的配合比。胶凝材料主要为水泥、矿物掺和料,需要通过计算的方式得到确切的用量,提高胶凝材料的掺和精度。胶凝材料用量受到水胶比的影响,用水量mho(kg/m3)可以通过计算得到,所以胶凝量mb0=mho/(W/B),进而完成胶凝总量的计算。规定矿物掺合料的掺量为γ(%),则可以得到对应的用量为γmb0。再从凝胶总量中去除矿物掺合料便可以得到水泥用量,即mho-γmb0。通过上述方法,便可以完成凝胶材料用量的计算,使用量能够得到较为准确地评估,进而保障凝胶材料配合比的合理性,使凝胶材料得到正确的使用。
含砂率对混凝土性能具有较大的影响,需要做好含砂率的计算工作,确定砂石的具体掺量,保障砂石使用的合理性。含砂率由砂和石的质量进行求得,计算公式如下:
砂与石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但在建筑工程中以粒径对砂与石进行规定,具体规则如下:当粒径≤5mm 时,则为砂;当粒径≥5mm 时,则为石。在混凝土配置过程中,含砂率选择具有如下规律:第一,当粗集料用量较多时,需要增加含砂率,形成良好的级配关系;第二,当细沙用量较多时,为了使含水率降低,需要增加粗砂的用量。实际上,含砂率一般采用试配的方式,按照1%-2%的幅度进行递增,进而得出最佳的含砂率配比。
武术对外教材内容缺乏标准,影响海外武术习练者的学习效果。武术教学出版物是决定武术国际传播标准化的重要内容。武术国际传播的标准化与武术“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息息相关,标准化的传播能够使武术走得更远,而在标准化的传播进程中,武术传播者和传播媒介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当下,中国武术协会已出台一系列政策,对赴外武术教师提出相关要求,并且重视赴外武术教师的岗前培训,以期使武术的海外传播道路更加标准化。除此之外,中国武术协会和国际武联应该重点考虑对海外武术教师进行系统培训,让这些教师通过继续教育提升业务素质,从而能够从根本上改善武术海外教材缺乏标准的现状,进一步推动武术国际传播的标准化。
在骨料用量方面,一般采用质量法进行计算,含砂率Sp与粗、细集料的质量(mg、ms)具有如下关系:
配合比计算工作完成后,需要对混凝土进行试配,对材料的掺量进行调整,使特细砂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性能。在试配过程中,需要保证水胶比不变,将水胶比作为参考标准展开计算。以C30 混凝土配置为例,需要对水胶比与抗压强度的关系进行确定,如图1所示。由曲线可知,水胶比与抗压强度为线性关系,在实际配置过程中,水胶比需要略大一些,使配置强度能够得到保证。
图1 C30 混凝土水胶比与抗压强度关系曲线
本试验中,经过计算C30 混凝土对应的水胶比为0.48,需要通过上述公式,围绕该数据对用水量、骨料用量等进行计算,使混凝土配合比能够得到确定。在试配过程,需要根据理论值对配合比进行调整,最终得到的混凝土配合比见表1所示。
表1 C30 混凝土配合比
本试验为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将C30 混凝土进行制样,制作成200mm×200mm×200mm 的立方体,将其作为试样进行试验。试验步骤如下:试样制作完成后,通过压力试验机进行试验,对混凝土立方体进行持续加压,加压速率为0.4MPa/s。由试验机对受力情况进行记录,直至立方体遭到破坏后停止记录,标志着试验过程结束。特细砂含量对抗压强度具有一定的影响,需要对特细砂含量与强度关系进行分析,采用特细砂含量为15%、30%、45%的试样进行试验,采用上述试验方法进行压力测试,得到压力极限值分别为3.5MPa、2.2MPa、1.5MPa。上述数据表明,特细砂含量越高,混凝土的压力极限值就越小,不利于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提升。因此,将特细砂的含量控制为15%较为合适。
本试验为劈裂抗拉试验,用于对混凝土抗拉强度进行测试,采用C30 混凝土进行制样,制作成120mm×120mm×120mm的立方体,试验流程如下:将试样置于承压板中心进行试验,对立方体中心进行加压,同时需要对加压速率进行控制,采用0.06MPa 的速率进行加压,对立方体的破坏荷载进行记录。特细砂含量对抗拉强度具有一定的影响,需要通过试验的方式进行分析,采用特细砂含量为15%、30%、45%的试样进行试验,通过上述方式对抗拉极限值进行测试,得到抗拉极限值分别如下:3.8MPa、2.1MPa、1.6MPa。抗拉强度随着特细砂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特细砂含量为15%是抗拉强度最大。特细砂属于细骨料,有助于颗粒间的接触,使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能够增加,因而特细砂有助于抗拉强度的提升。
本试验需要在静压条件下进行,对混凝土的弹性模量进行测试,采用C30 混凝土进行制样,制作成200mm×200mm×300mm 的长方体,试验流程如下:将试样置于承压板上,在混凝土中心处逐渐增加压力,对弹性模量进行测试。压力增加速率为0.05MPa,每个压力值需要保持30s,使弹性模量稳定后再进行测试,保障测试结果的精准程度。在试验过程中,当变形量超出20%平均水平时,需要重新进行试验,判断是否是由于测量不准造成的。特细砂含量对弹性模量的影响试验如下:采用特细砂含量为0%、15%、30%、45%的试样进行测量,对弹性模量的最大值进行测试,得到对应的数值 如 下:41.35GPa、43.49GPa、42.75GPa、42.02GPa。由此可见,特细砂含量为15%时,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最大,具有良好的弹性恢复能力。
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具有收缩现象,一旦收缩量过大,混凝土将会难以恢复,甚至产生开裂问题,对混凝土施工质量造成影响。采用C30 混凝土进行制样,制作成100mm×100mm×500mm 的长方形,通过收缩变形测定仪进行试验,对混凝土的收缩性能进行测试。收缩性能试验步骤如下:在常温下对试件的正常收缩情况进行测试,采用手动振捣方式使试件成型,对试件的形变情况进行测试。形变量需要通过测定仪进行读数,分别对初凝与成型两个时间点进行测试,对试件的收缩性进行检验。采用特细砂含量为15%、30%、45%的试样进行测量,对应的收缩变化率分别为75.3%、92.5%、119.7%。在收缩变化方面,特细砂含量为30%时,收缩变化较为正常,试件收缩后能够进行恢复,可以保障混凝土的收缩性能。
含砂率对抗渗性能具有一定的影响,需要采用试验的方式对两者的影响进行探究。在试验条件方面,采用水胶比为0.48的C30 混凝土进行试验,对含砂率与抗渗性能的关系进行分析。抗渗性能可由渗透系数进行量化,这样便可以准确地对抗渗性能进行分析。通过试验测定,可以得到含砂率与渗透系数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从整体效果来看,渗透系数随着含砂率的增加而减少,并且减少幅度逐渐下降。从含砂率17%至21%,含砂率对渗透系数的影响较大,而含砂率大于21%之后,渗透系数基本趋于稳定,下降幅度不再明显。渗透系数与抗渗性能呈现反比关系,抗渗系数越小,抗渗性能越强。由此可见,最佳含砂率为21%,此时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渗性能,能够降低水分的渗透作用。
图2 含砂率与渗透系数关系曲线
粉煤灰掺量同样会对渗透性造成影响,为了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需要通过试验的方式进行分析。经过试验分析,可以得到如图3所示的关系曲线。从整体效果来看,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渗透系数先减小、后增大。在这种情况下,渗透系数便存在最小值问题,同时在该处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最强。当粉煤灰掺量为20%,抗渗系数最小;当粉煤灰含量为15%、25%时,抗渗系数基本相同,并且曲线呈现近似对称。由此可见,在对粉煤灰掺量进行选择时,为了降低材料的消耗,需要在15%-20%之间进行选择,这样可以有效地对粉煤灰的用量进行限制,有助于混凝土成本的节约,并且保障混凝土的抗渗性能。
图3 粉煤灰含量与渗透系数关系曲线
为了进一步对混凝土渗透性能进行分析,需要进行渗透深度试验,确定水分对混凝土的实际影响,保障混凝土具有较强的抗渗能力。采用特细砂含量为15%、30%、45%的混凝土进行试验,试样规格为100mm×100mm×200mm。将制样置于盛水容器中,静置24h。然后,需要水分渗透深度进行测试,对混凝土的渗透性能进行分析。采用Minitab 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使混凝土渗透情况能够得到对比。经过测试,对应的渗透深度分别为10mm、8mm、5mm,特细砂含量越高,混凝土对应的空隙越小,渗水抗性越强。渗透深度越小,说明混凝土对水分的阻碍作用越强,将其应用在水利工程中越有利,能够为水利工程的抗渗能力提供重要保障。由此可见,特细砂含量为15%时,混凝土的渗透性能最强,进而使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渗性能。
综上所述,特细砂混凝土对配合比具有较高的要求,一旦配合比不合理,将会对混凝土的强度造成影响,导致混凝土无法进行使用。在水利工程施工前,需要对混凝土的性能进行分析,使混凝土的强度能够得到保障,防止混凝土结构受到损伤。同时,还需要具有较强的抗渗性能,降低水域环境对混凝土的侵蚀,保障混凝土符合水利工程施工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