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双修视角的河流规划策略研究
——以忻州市南云中河生态修复工程为例

2021-09-29 07:21WUWei程歆玥CHENGXinyueZUODan
住宅科技 2021年9期
关键词:云中河流景观

■ 吴 伟 WU Wei 程歆玥 CHENG Xinyue 左 丹 ZUO Dan

0 引言

我国城市化进程建设正处在转型发展阶段,山西省虽然是我国传统的资源大省,但其生态资源一直较为脆弱,河流生态破坏严重。山西省忻州市积极践行生态文明建设,推行城市双修和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以期通过生态修复探索与建构城市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路。南云中河流域作为忻州重要的生态型地区,其生态价值在城市转型发展中日益凸显,作为生态首发区,一河一湖生态修复规划正是忻州市探索城市双修实践、践行河流生态发展观的重要抓手和最佳范本。

1 城市双修视角下的河流生态修复问题

城市双修由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两部分构成,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有效手段之一[1]。作为城市双修的一部分,有计划地修复被破坏的城市河流生态环境,规划河流及沿岸生态景观,能极大地改善河流生态空间的环境质量,提升城市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促进城市生态化、绿色化发展。

生态修复是指协助已经退化、损害或破坏的生态环境恢复的过程,其目的是创建一个能够自我支持的生态系统,在没有进一步协助的情况下,对外界扰动具有弹性[2]。河流生态系统是由水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具有淡水供应、生物多样性维持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目前,虽然部分地区推行“河长制”,有效地改善了当地河流生态环境,但许多城市的河流生态规划依旧混乱,缺乏系统化管控[3]。尤其是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匮乏,自然气候恶劣,加上常年的农耕轮作和人工建造行为导致河流廊道破碎化,河道自然功能丧失,严重影响河流生态环境,极大地制约了河流规划方案的施行。当前的河流生态修复工程,缺乏对河流生态环境进行系统化、全局化的设计,针对河流胁迫因子未能提出植物与生态多样化的举措,造成河流水质、水文逐渐恶化,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生态环境日益脆弱。

2 城市双修视角下的河流规划策略

2.1 整体与系统性策略

河流规划应从景观的整体性与连接性来考虑。加强河流的自然景观和城市生态环境的融合,从现有城市结构出发,明确河流生态区域的地位。以城市设计的视角考虑主次与取舍,将河流与城市统筹考虑,让河流空间成为城市空间的延续。

2.2 自然优先策略

以景观园林为理论,依照河流生态的自然属性,尽可能地增加物种的多样性,突出滨河景观小品的个性。重视划定和保护生态脆弱、资源丰富、自然灾害频繁的地区,以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4]。尽量减少铺装等硬质景观建设,运用植物的色彩、姿态、芳香等特征,突出复层栽植结构,合理配置树种。

2.3 可持续发展策略

城市河流景观设计要引导变化,维持景观系统持续良好地运作,实现整个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城市河流生态恢复工程是一项影响广、程度深的任务,实事求是地进行河流生态规划不要只看到眼前利益,要从长远的角度出发,进行详细规划[5]。

2.4 在地性策略

以河流的地域性为灵魂,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保护湿地和自然水系,减少土方的填挖量。绿化植物要根据河流所处的气候环境来选择乡土树种,适当引进适应当地气候环境的外来新物种以丰富生物多样性。景观绿地的改造要合理利用原有的场地形态和建筑布局,保留历史文化底蕴和古树等稀有在地物种。

3 忻州南云中河生态修复工程案例

3.1 南云中河概况

忻州整体生态格局可以概括为“三河四山”,忻州东北有恒山与五台山山脉,西有云中山,西南有吕梁山,东南面为系舟山,中间地势较平坦。滹沱河自北向东流经忻州北部,并在忻州境内分支出两条支流,分别为向西流向云中山的云中河与向南流的牧马河。规划区所处区域的水系属于南云中河水系,包含米家寨水库、双乳山水库、陀罗河、合索河、淘金河、一干渠、云西排渠和大西排洪渠等河渠(图1)。

图1 南云中河区域现状水系图

3.2 生态修复范围

该项目涉及区域为“一河两湖”(南云中河和双乳湖景区及跃进渠、金山湖景区),总设计面积11.66 km2。其中,南云中河段长约 11 km,河道两侧宽约200 m,设计面积 5.30 km2;双乳湖含双乳山共 4.79 km2,金山湖及跃进渠共1.57 km2。对该区域的生态修复,可以进一步完善南云中河生态走廊与忻州大区域生态格局,构建河流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南云中河区域生态质量和稳定性[6],形成“北生态、中城区、南古城”的城市空间格局。

3.3 河流现状

由于常年的农耕轮作以及人工拦湖筑坝、挖沙取土、耕地侵占、防洪建堤等工程建设,破坏了南云中河的自然形态、生态环境,造成河流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被破坏,水位下降、河道淤积、水土流失,以及河流的自净能力下降、生物多样性降低等问题[7],导致南云中河区域河流廊道破碎化,河道自然功能丧失。

南云中河地属半干旱气候,水资源极度匮乏。区域内及周边用地以单一农田景观为主,生态多样性及物种多样性较低。同时,场地内大面积的农田均为玉米地与高粱地,丰收时节,玉米与高粱对沿路及滨水空间的景观视线造成一定遮挡。寺庙、山景、林渠以及周边村庄、林网相互缺乏联系,不成体系,场地特色不鲜明,体验感差,建设标准低。双乳湖及南云中河现状已建驳岸以硬质防洪驳岸为主,缺少近水、亲水空间。南云中河景区周边度假建设档次低、规模小、格局差,且产品和服务比较单一落后。

4 生态河道规划目标策略

南云中河生态河道规划目标在于“完型”区域生态廊道与区域生态格局,衔接与串联生态与休闲节点的主脉;完善城市结构和城市十字轴线,建立旅游门户与旅游组织线;补足城市日常休闲健身功能,“迎创”多元深度生态休闲模式。南云中河自然河道的横断面通常由河槽、滩地以及河岸缓冲带三大部分组成,每个部分具有各自的特征和规划目标策略。

4.1 河槽规划策略

南云中河加强河槽结构的类型分为:砾石或砾石群、具有护坡和掩蔽作用的圆木、叠木支撑、挑流丁坝、堰坝和生态过水坝[8]。通过河道的坡降来加强河槽的修复工程,调整河道中的泥沙淤积问题,使之形成蜿蜒曲折的河道形态。利用水下的掩蔽物,增强河流对自然生物的栖息功能,满足尽可能多的物种对栖息地的要求(如满足鱼类洄游需求、增加生态物种的多样性等)。具体设计目标包括:创建深水区,重建深潭栖息地;缩窄局部河道断面,增强局部冲刷作用,调整泥沙冲淤变化格局,重建浅滩;增加掩蔽物,为鱼类创建躲避被捕食或休息的区域;通过添加木质残骸,为水生生物提供适宜的河床底质和食物(图2)。

图2 典型自然河流断面结构示意图

4.2 滩地规划策略

南云中河加强滩地防护的类型分为:景石与植被、生态型挡土墙、生态混凝土护坡、土工植物扁带、土框挡土墙和反滤层设计[9](图3)。传统滩地规划的浆砌石、混凝土条板等工程措施,会对河道沿岸坡地造成影响,导致滩地栖息地质量下降。伴随混凝土、土工膜等材料的广泛应用,河流渠道化问题凸现,造成关键生物栖地丧失或连续性中断,加速了滩地生物栖息地的边缘化、破碎化,阻断了河流上下游间的生物基因交流,从而影响了河流水生生物群落的迁移与生态演替,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同时,也使得河流廊道的潜在栖息地消失,水体质量下降[10]。

图3 景石和植被护岸结构示意图

4.3 河岸缓冲带规划策略

南云中河河岸缓冲带规划分为:滨水设计、建筑小品、植物景观、地面铺装和休闲步道[11]。其中,南云中河重点打造云上河关的云朵广场、三角观景平台,田园禅境的剪纸长廊,百花溪谷的空中廊桥、花田教堂,湿地生境的湿地生态中心、云朵驿站、栈道休息亭四大段落,形成湿地、景观、文创、休闲的场所。双乳湖自古为忻州粮仓,尊重场地山水格局与地貌,整理优化现状湖堤,创造丰富的湖滨生态水岸与空间体验,东岸以山和湖岛为岸线形态,西岸以岛、丘、湾为主题形成湖湾岸线形态,北岸改造乱掘地,挖湖堆岛与缓丘,改变过于平坦的地形地貌。金山湖结合湖区水位情况,形成北侧开阔欣赏水面的生态水岸,南侧水量较少的湿地秘境,西侧环湖景观的桃花溪畔,西侧和南侧基本农田保护线内的趣味田园四大区域。跃进渠打造红色自驾、绿色骑行、橙色滨水、蓝色慢跑四种步道,打造满足休闲娱乐健身的各类空间(图4)。

图4 总体布置图

4.3.1 南云中河特色结构

一山:对双乳山植被进行修复,改善双乳山黄土裸露、水土流失的现象,恢复双乳山植被群落;一湖:围绕双乳湖进行湖岸的风貌改造,双乳湖为规划区中自然条件最好的区域,植物规划以湖区为中心,规模化栽植观赏性强的树种以丰富植物景观,改变现状泥沙堆积、植被稀疏、景观性与参与性差的现象;一轴:顺着河流水道,由双乳湖至南云中河东部末端为规划区景观绿化主轴。主轴旨在强调双乳湖与南云中河的连续性,从植物规划上以“垂柳”为基调树种串联双乳湖与河道,打造整体优美的水系景观;两带:主轴两侧共有两条一级道路,植物规划将这两条一级路运用色叶乔木作为行道树的手法,在强调道路的序列感的同时打造季节性印象景观;多斑块:将多种功能性与观赏性结合,营造多类型植物斑块景观,丰富湖区与河道的植物景观与人文参与性,同时,以多样斑块的形式逐步恢复规划区的生态本底,构建连续的生态廊道(图5)。

图5 南云中河特色结构图

4.3.2 区段设计

4.3.2.1 双乳山植被修复

双乳山生态修复为本次修复的难点。首先,对山体开挖地区进行覆土和加固山体;其次,拟以防风固沙、深根性植物品种作为主要树种,结合速生、适应性强的乡土树种作为先锋树种,形成多层次的山体森林绿化,构建双乳山绿色本底,打造双乳湖绿色生态背景。

4.3.2.2 双乳湖植物景观设计

忻州梨闻名全国,梨树姿态飘逸,梨花洁白秀气,可将多品种梨树作为环绕双乳湖水岸的主要前景树,在梨花盛放的时节与水面形成呼应,打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意境。结合其他常绿、色叶树种,打造四季可赏的湖滨岸线景观。

4.3.2.3 构建河道景观主轴

根据各区段节点主题,搭配不同的开花植物作为前景树,将双乳湖景区与南云中河河道景观节点与功能有机串联。构建生态性与特色性滨水主题的水轴景观,营造滨水绿地景观的绿色生态廊道。

4.3.2.4 营造两侧道路带状植物景观

规划区主环路两侧选用特别的行道树树种,北侧环路以白蜡树作为主基调树种,秋天可形成金黄色的道路景观;南侧环路则以栾树作为主基调树种,在秋季,红色蒴果挂满枝头,营造蔚为壮观的景观带。

4.3.2.5 打造多类型植物斑块

结合景区景点设置,打造多样绿色斑块,即多种植物景观滨水空间形式,包含多种湿地类型及疏林草地、背景林带、花海景观等绿色斑块,营造多种生境类型,丰富规划区植物景观。

结合公园地形、水域和绿地空间关系以及植物生态习性,构建由乔木、灌木、草本、湿地植物共同组成的立体植被体系。植物物种搭配充分考虑“高地交错、层次分明”的要求,实现不同视点、有线均有不同的植被景观体验。

同时,植物物种搭配也充分考虑不同季节颜色的多样化,实现春花、夏阴、秋实、冬绿,四季有景。在植物的选择中兼顾造价控制,尽可能选取本地物种,并充分保留场地内景观价值较高的植物(图6)。

图6 水上森林意向效果图

主要种植情况以区域划分,道路两侧:主要种植法桐、银杏、河北杨等;滨河公园:金叶榆、梨树、山杏片植,法桐点缀;湿地:桑树片植,榆树点缀;建筑及构筑物:枣树点缀,银杏片植,国槐点植;田间道路两侧:主要种植新疆杨、山杏等(节点、拐点、端头处)。

植被配置过程中充分利用植物群落生态系统的循环和再生功能,维护建筑周围的生态平衡。通过构建人工生态植物群落,从空间形态上形成物质、能量的循环通道,通过植物吸收养分,依靠分解者改良土壤、净化空气,保障公园能够持续使用。

5 结语

从城市双修视角进行南云中河流域的规划策略研究,一方面,响应了生态文明发展战略,全面推行了忻州“城市双修”行动;另一方面,建构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样本,为探索忻州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新思路。城市双修对于完善河流规划设计的系统性与全局性,改善河流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景观空间,提升城市空间格局,促进经济新常态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12-13]。

猜你喜欢
云中河流景观
阿来《云中记》的死亡言说及其反思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一个人”的村庄:阿来《云中记》解读
云中歌
河流
云中笛音
流放自己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