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舟曲县第一幼儿园 赵爱兰
开展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教师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模式来提升音乐教学质量,这不仅符合幼儿的心理特征,还能提高幼儿在课堂上的专注度,通过有趣的游戏来学习音乐知识、享受音符,调动幼儿对音乐的热情。另外,游戏化教学的内容设计都贴近于生活,这让孩子更容易接受,也便于孩子们将学到的内容学以致用,增添生活乐趣。
学前音乐教学是幼儿学习音乐的主要方式,对于幼儿艺术感的熏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音乐游戏化教学是一种以“激趣”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开展音乐游戏化教学,可以让幼儿在愉悦、轻松的环境中学习音乐,激发幼儿对于音乐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幼儿带着探索欲投入音乐学习中,提升音乐教学的质量。
哲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随着幼儿的逐渐成长,他们内心对现实世界充满好奇,他们想和成年人一样参与社会一些活动。两三岁开始,他们就渴望获得成功,得到大人的认可。通过音乐游戏化教学,可以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所有孩子都参与到教师设计的特定活动中,强化他们的主体性,让他们体会得到认可和成功的美好感觉。
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主要让幼儿跟随教师学习唱歌,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歌唱技巧,但幼儿的认知和学习能力毕竟有限,学习的速度较慢,影响了音乐教学的整体效率。践行游戏化教学思想,将音乐和孩子们的日常游戏结合在一起,可以增强游戏的趣味性,提升音乐教学的效率,促进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创新。
在音乐教学中践行游戏化教学,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结合幼儿的兴趣范围确定游戏主题,为后续活动的开展指明方向,奠定基础。幼儿刚刚接触音乐,音乐的节奏感是培养的重要目标,也是音乐素养养成的关键,对此,教师要以“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为教学目标,设置“跟着节奏动起来”的教学主题,引导幼儿参与不同类型有趣的游戏,实现对幼儿音乐节奏感的培养和锻炼。例如,学习《老鹰捉小鸡》的经典儿歌时,教师让幼儿A扮演老鹰,教师扮演鸡妈妈,引导孩子们跟随歌词内容和歌曲的节奏进行游戏,在边跳边唱的游戏过程中训练孩子对于音乐的节奏感。
游戏化音乐教学的模式是灵活多变的,为了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可以利用手机、计算机、电视机等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对教学资源进行搜集、整合和延伸,为教学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拓展教学内容。为了增强游戏性,教师要鼓励孩子们在游戏中多互动,进行语言和肢体上的交流,调动孩子们的游戏参与热情。如在进行《狼和小羊》音乐游戏时,教师要以游戏内容为基础构建游戏场景。教师利用智能电视播放动画歌曲,渲染活动气氛,把幼儿拉进故事里,随后,教师引导幼儿熟悉歌曲中的角色,温柔弱小的小羊和张牙舞爪的老狼,让孩子们感受具有戏剧性的动画角色。为了增强幼儿对于音乐和故事的学习,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游戏,分别模仿小羊和老狼,增强了游戏的互动性,在这个基础上开展歌舞游戏活动。通过参与本次游戏,幼儿对这首音乐的理解与领悟更深了。
“音乐教学+游戏”模式有丰富的组合形式,如表演游戏、体育游戏、手指游戏等,这些游戏都能融入音乐教学中,使学习过程更加有趣。游戏化教学设计时,教师要考虑音乐的节奏特点,选择合适的游戏来实现音乐和游戏的结合。如在《剪刀石头布》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一边唱一边做手指游戏,组织幼儿两个人为一组,进行剪刀石头布的游戏,在美好的游戏环节中,幼儿不仅能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还能体会到游戏的乐趣,对音乐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幼儿有争强好胜的本性,基于此特点,可在音乐教学中多开展游戏竞赛,在比拼和竞争中提高幼儿的实践歌唱能力。在竞赛中获得胜利的孩子,教师可以在其胸前贴一朵小红花表示奖励,失败的孩子要根据游戏规则表演唱歌,完成后也在胸前贴小红花以示认可和鼓励,维护幼儿的自信心。“丢手绢”是一种非常经典的游戏,游戏形式简单而有趣,幼儿能够快速掌握游戏规则,因此广受幼儿园教师的喜爱和应用。“竞赛+游戏”模式下,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游戏,幼儿围成一个大圆蹲下,教师唱歌,幼儿开始丢手绢,被丢手绢的孩子追逐丢手绢的孩子,丢手绢的人沿着圆圈奔跑,跑到自己的位置时坐下,如被抓住,就要表演唱歌。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营造了一种竞赛氛围,激发了幼儿的竞争天性,也给小朋友机会进行歌唱实践。非常简单的一个小游戏,让学到的音乐知识转变为表演,有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课堂质量的同时,还能强化课堂的趣味性。
综上所述,音乐是陶冶情操、培养幼儿艺术感的美育学科,为了提升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需要开展游戏化的教学模式,加强幼儿和教师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使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到新的音乐知识,挖掘幼儿在音乐方面的天赋与潜力,丰富孩子们的幼儿园生活。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