俸付秀:用爱诠释初心使命

2021-09-29 04:16云南省民族研究所刘江
今日民族 2021年6期

文·图/ 云南省民族研究所 刘江

干净整洁的水泥路通往家家户户,错落有致的民居花木掩映,洁白如雪的外墙上绘着傣族特色的彩绘……走进临沧市临翔区博尚镇勐准村,一幅美丽乡村画卷挟着生机与希望迎面而来。

“村寨的改变,老村支书、主任俸付秀贡献很大,在她的带领下,大家一任接着一任干,实现了勐准村旧貌换新颜。”如今,已经卸任的俸付秀,在村民心目中依然有着崇高地位,尤其是得知她荣获云南省“百名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后,村民们都说这是实至名归。

今年56 岁的俸付秀,看上去比实际年龄显得更沧桑一些,但就是这样一位傣族妇女,在2010 年—2016年担任勐准村支书、主任期间,带领村民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紧抓发展和生态两条线,勤奋实干齐心脱贫,从小路泥泞脏乱到村容整洁干净,从土墙破屋零落到新房林立、鸟语花香,勐准村的生产生活水平逐年提高,村民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勐准村居住着汉族、傣族、拉祜族等民族,全村共484 户,1785 人。过去主要经济作物为水稻、小麦,村民们从事草编等手工生产,经济收入勉强能够糊口,过着房屋破旧、交通闭塞、饥饱不均、出行不便的日子。2018 年末,全村的经济总收入达3816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588 元,家家住上了小洋房,变化翻天覆地。村民说,在此期间,老支书俸付秀不知从自己的腰包里掏了多少钱,又不知牺牲了多少、放弃了多少,硬是带领群众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

没有大家 何来小家

俸付秀年轻时靠经营农村客运为生,常年在外奔波,每每看到落后的家乡和贫困的父老乡亲,都会触动她反哺家乡的心。当选为村支书后,她毅然放弃了收入还算不错的农村客运,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对此,常常有人问她:“你开车跑客运,一个月有2000 多元收入,到村上一个月就拿600元,划算吗?”可她总是笑笑不答。

没有大家,何来小家?

勐准村民风淳朴,民族特色浓郁,可山路崎岖、交通闭塞却成为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如何撕掉勐准村的贫困标签,俸付秀一直在心里谋划。在她看来想要脱贫致富,产业发展是基础和关键。为了摸清村情、寻找贫根,探索脱贫致富的途径和方法,她已记不清走过多少路、流了多少汗、加了多少班,也记不清多少次冒着高温、酷暑、暴雨,行走于贫困户之间。

俸付秀十分注重与群众沟通,常常利用休息时间上门入户,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及时分析问题。为了带动村里种植烤烟,她与村民一同忙碌在田间地头;为推广农作物良种良法,她苦口婆心,耐心示范一遍又一遍从不喊累。在她的积极努力下,勐准村群众饮水难、行路难、产业难等问题在上级部门的帮助下得到解决。

俸付秀屡获表彰

任职期间,俸付秀还带领勐准村腾龙自然村65 户232 名拉祜族群众找准“拉祜风情、山水人家、美丽村寨”的定位,对村庄整体布局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完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全面提升人居环境,并引导群众革除生活陋习,昔日的贫困村落旧貌换新颜。2013年,临沧市把腾龙村作为全市“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来打造,村寨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村民的钱袋子也随之鼓了起来。“在勐准村当中,腾龙村是变化最明显的一个村寨。”当地拉祜族村民说,因为自然和历史等种种原因,他们思想上开放得比较晚,“但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在上级有关部门帮助下,我们转变得最快,可以说是一步就跨进新时代”。当下,腾龙村已成为临沧人民假日休闲的一个好去处。俸付秀也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赢得了群众的信赖与赞誉。

爱心永驻 情暖人间

“群众无小事,立身立行暖人心。”俸付秀为民服务的事迹可谓不胜枚举。“她就是这样一个人,一直用自己的爱和情温暖人间,一路走来始终如一。”熟悉俸付秀的村民介绍,三十多年前,俸付秀背着还不满周岁的孩子去街上卖菜时,曾不顾一切给一个乞讨汉的婴儿哺乳,感动了在场的很多人。

在2003 年至2007 年搞农村客运期间,俸付秀无数次让残疾人免费乘车、在半夜里接送生病的乡亲……有一次,眼见一名腿脚残疾的男士上车费力,她用瘦弱的身体将其直接抱上车,这一幕让当时的其他乘客颇为震惊。

在当地,俸付秀不算富裕,但在资助贫困学生这一点上却毫不犹豫。“你不吃了吗?你连双好的鞋子、好的衣裳裤子都舍不得买,还资助别人上学?”“我希望他们能感受到爱心的温暖和力量,并在学成归来之后为改变贫穷落后的家乡而努力。”数年间,俸付秀资助了多名贫困大学生、研究生到昆明、北京等地完成学业。

有一年,镇政府工作人员准备陪伴老山战役烈士的老母亲前往老山烈士陵园扫墓,得知这一消息后,俸付秀请求一同前去。此后,每逢春节、八一建军节,她还会带着儿孙们到四十多公里外的村子看望这位烈士的母亲。“我就是要用这样的方式教育我的儿孙,让他们永远铭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用先烈的生命换来的。”俸付秀说,这是她表达对烈士的崇敬的唯一方式,“只要老人家还健在,我就一直会去看望她,让老人家感受到我就是她的女儿”。

博尚镇庆祝党的百年华诞交流会上,俸付秀与大家合影

2021 年春节前,在俸付秀家附近,工人们正在忙着修一座桥,冬日连夜辛劳的工人们让俸付秀看着很心疼。于是,她在每天凌晨零点准时为工人们送去用姜、茶、红糖熬制的开水,以及水果、香烟。不知情的群众还以为是政府和村上给她一笔资金,叫她专门这样去做。其实,俸付秀心里想的是,国家出钱出力把桥修到了家门口,受益的是大家,辛苦的是工人。送茶送水,自己只是做了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党和政府给的,我们不是要吃穿多好,而是要把钱花在刀刃上,花得有意义。”

2008 年以来,由于工作业绩突出,俸付秀先后获评“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云南省百名优秀共产党员”“临沧市第五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临沧市2015 年度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等诸多荣誉。面对党和政府一次次的表彰和奖励,俸付秀始终认为“自己只是做了应该做的”。她经常拿着获得的奖金去看望五保户、孤寡老人,用温暖回报社会,用大爱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功成身退 使命犹在

“应该把位置让出来,让有胆识、有能力、有活力的年轻人带领乡亲们谋求更好的发展。”2016 年村“两委”换届,俸付秀积极顺应村干部年轻化的发展趋势,主动请辞回家务农。但为使村级事业发展后继有力,俸付秀充分发挥好“传帮带”作用,以侧面引导的形式,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协助年轻的村干部成为全村发展的主心骨、“领头雁”。

离岗不离心,卸任不卸使命。俸付秀利用学到的养殖技术和几十年的养猪经验带头发展养殖业,规模越做越大,最多的时候养了1000 多头猪,成为村里名副其实的养殖大户,并毫不吝啬地把自己的养殖经验分享给村民,积极推动村民增收,带动全村一同致富。

“我们要感谢党、感谢国家,是党的好政策让我们走上硬板路、发展产业有项目支持、群众病痛住得起医院、困难娃娃上得起学。”每当村民向她表示感谢时,她总是这样回答。俸付秀始终牢记党的宗旨,把群众放在首位,感党恩、听党话,一身正气永发扬,两袖清风不染尘。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后,俸付秀主动为抗疫一线和博尚镇敬老院捐款捐物。在疫情高峰期,乡(镇)集市暂停赶集,俸付秀知道蔬菜供应不足,就和家人商量拿出家里的腊肉、香肠和新鲜蔬菜,送给勐准村口的疫情防控工作人员。她还发动全家,先后宰了3 头200斤左右的肥猪,捉了10 多只活鸡,到地里摘了葱、蒜、白菜、菠菜等多种蔬菜,洗净装好之后驾车送到博尚、圈内、蚂蚁堆等疫情防控监测点,支援抗疫。

在关乎全国人民生命安全的紧要关头,作为一名农村老党员的俸付秀挺身而出,竭尽所能发挥余热,再次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及“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誓言。二十余载为梦跋涉,初心使命不曾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