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芬[浙江海洋大学师范学院,浙江 舟山 316000]
卢梭是法国18世纪伟大的思想教育家,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当时的时代最强音是人权和自由,而此前受天主教统治的儿童教育带有强烈的宗教色彩,是为维护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儿童的个性发展被完全忽视和抹杀。在此时代背景下,卢梭在其著作《爱弥儿》中提出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认为自然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其中着重论述了“消极教育”思想的内涵和根本原则。卢梭认为童年期(2至12岁)最好的教育方式是“消极教育”,成人需要以“消极”的态度对待儿童,让自然成为儿童的老师,不要过多干预和设计儿童的成长轨迹,让儿童的天性在自然中得到充分发展。这个时期的儿童主要是避免心灵受到外界的污染,不需要去刻意学习过多的知识和技能。
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消极教育”思想,与自然教育理论是一脉相承的关系,相互补充和丰富。“消极教育”实际上是一种放手式的教育,将孩子放回大自然,放回人性最纯净的地方,放飞他们的天性,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和主动,让他们接受自然的洗礼。“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卢梭认为儿童的天性是善的,但一旦受到外界社会环境的影响,儿童的品质就会向恶的方向逐步变化。人初到这个世上的身体和精神都是好的,但为什么后来这种良好的品质会逐渐消失呢?卢梭认为这恰恰是因为人类违背了人性最初的本心和需要,受到后天环境的熏陶,故儿童在0至12岁需要采取“消极教育”。“消极教育”最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回归自然,让儿童在自然中学会成长,接受洗礼;和自然对话,去接触生命中最纯粹自然的东西,了解自然,认识自然;遵循自己的本心,不受外界环境和世俗眼光的干扰与影响,听从内心的声音,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成人强加的道德知识和为人处世的规则。“消极教育”的积极意义就在于保护儿童的求知欲,培养儿童的兴趣,发挥儿童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做自己的主人。
卢梭认为童年是理智睡眠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儿童认识世界的方式主要是靠眼睛看、耳朵听、手的触摸等感性认识,其智力发展尚未进入理性阶段。因此,根据该时期的儿童发展特点,卢梭倡导儿童这一时期的思想道德教育应该是消极的。成人不要急于去发展儿童的智力,而是要让儿童去自然中成长,接受自然的教育。在智育方面,卢梭指出应该首先锻炼儿童的感官,其中触觉是儿童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儿童通过接触去感知和记忆,获得图像储存在大脑中,方便后续提取使用。在德育方面,卢梭根据这一时期儿童缺乏思维能力、善于模仿等特点,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为了远离城市的不良风俗,儿童应到乡村去,生活在自然环境中,接受自然的教育。教师应该学会放手,采用“消极教育”的方法,把“儿童当作儿童来看”,让他们尽情地去享受游戏和快乐。
卢梭在“消极教育”中强调“自然后果法”,主张让儿童自己去发现道德准则。他劝导年轻教师要学会放任无为,才能一切有为。卢梭反对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说理教育,也反对对他们施以严酷的纪律和惩罚,而是主张让儿童通过体验其过失的不良后果去认识错误,吸取教训;学会服从“自然法则”,自行改正。我们不是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也不应该明确地告诉孩子如果不按照成人的指示去做将受到何种惩罚,而是应该让孩子们去自然中体验。在自然环境中,他们会为自己的种种行为承担相应的后果。比如,如果一个人总是干坏事,以后即使不是他干的,人们也会不假思索地认为就是他干的,这远比成人制定惩罚规则的教育效果强。所以,如果儿童犯了错误,就让自然后果去教育惩罚他,让他形成正确的判断,这远远胜过成人的惩罚和说教。
卢梭认为孩子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每一个阶段的目标。我们要关注的是“当下”,让孩子在每一个阶段都发展到最成熟的状态,不要急于求成。目前的儿童教育太过于积极主动,成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和世俗的认知去教育儿童,很少停下脚步,仔细思考和观察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去研究儿童的兴趣和爱好,去揣摩他们的心理,去把自己当成一个“小儿童”和他们交流对话。当今社会的成人缺乏“小儿童”思维,忽视儿童的成长发展,对儿童的自然发展无时无刻不在进行掌控和干预,导致现在的儿童过早地沾染上了世俗的罪恶,头脑中灌入和渗透了太多不符合其年龄的认知和概念,童年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身在其中却无法感受的名词。0至12岁童年期的孩子真正需要的是“消极教育”,主要是让孩子能过一个快乐的童年。0至12岁儿童发展的特点是感性认知发展为主导,理性认知尚未发展,所以教育应该关注儿童的身体锻炼,如体力的增强、感觉器官的发展。这一时期的教育让儿童的心灵在自然界“闲置”,不受外界环境污染,从而度过一个快乐、自由的童年,那么今后青少年时期的智育和德育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纵观当今社会的儿童教育,尤其是城市儿童教育,早早地就让孩子们穿梭于各种早教班和兴趣班,而孩子们感受自然、接触自然的机会少之又少。成人们无视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快乐的童年成为孩子们遥不可及的梦想。近日,一篇名为《我为什么把女儿送到乡村学校》的文章引发了社会对教育的热议,文中讲述的是小女孩小乐无法适应城区的教学环境和节奏,由原来乐观自信、天真活泼的小姑娘变成了自卑、敏感脆弱、不爱与人交流的孩子。小乐的妈妈发现这一情况后,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将小乐送到乡村学校去读书。该学校的教育理念是要培养出孩子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而不仅仅只看分数。学校的课程设置除了自由运动和阅读,没有固定的上课时间,这里的学生每天还多了三种课:一个小时自主阅读,一个小时自由活动,一个小时自由运动。学校还有14门拓展课,这些课都与乡村生活有关,可以让孩子建立起与乡村和大自然的感情,小乐在乡村学校重拾自信和对生活的热爱。从这个新型的乡村学校,我们可以看出整个社会探索一种新型教育模式的努力。因近几十年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城镇人口在不断增加,大部分儿童对乡村、对自然的认识十分匮乏。同时,城市儿童的数量急剧增加,这就造成了城市儿童的学习压力和竞争与日俱增。很多城市的公立小学学业繁重,造成学生较大的心理压力。该乡村学校试图跳出现行的教育模式和教育“内卷”现象,寻找一条卢梭式的自然教育和“消极教育”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自由和主体意识,让学生在大自然中成长。学校先丰富学生的内在心灵和道德修养,再教会其智慧和技能。卢梭的“消极教育”为当今的儿童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窗口和视角,希望家长们能放慢追赶的步伐,用心观察和感受自己的孩子,让他们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消极教育”强调自然的教育力量,反对说理说教,主张儿童通过生活实践去认识世界,获取经验,“真正的教育不在于口训而在于实行”。但纵观目前的中小学儿童教育现状,留给儿童去大自然中接受教育、去实践中掌握知识的机会越来越少。现代教育给家长和孩子都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家长们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担心孩子的教育问题,担忧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从而花费大量的金钱给孩子报早教班、兴趣班、文化班、特长班等。家长们功利的教育价值观迫使孩子们不得不从小就背负上不属于其年龄段的学习负担,何谈快乐的童年?学校和老师对孩子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课堂中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源源不断地加塞至孩子们的头脑中,也不顾及学生们是否有兴趣或者有能力去消化这些知识。老师们和家长们的统一战线就是“高考指挥棒”,他们认为,要想找到好工作就得上好大学,要想上好大学就得读好的中学。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完全忽视了孩子们的真实想法和感受,过早过多地干预了孩子们的成长,压抑了孩子们的天性,让孩子们失去了快乐的童年。相反,“消极教育”强调释放孩子的天性,认为孩子的天性是自由,是自主选择,而不是压迫和说教。同时,“消极教育”主张“不教而教”,给予学生更为充实的自我实现和自我探索的机会,还为学生们创造了一个轻松、快乐的童年。同样,“消极教育”思想也是家长减负的需求。众所周知,目前我国的人口出生率急剧下降,2020年达到历史最低,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小孩的教育培养成本太高,家长负担过重,苦不堪言。在城市一般的小康家庭中,父母白天需要工作,晚上还要兼顾孩子的作业辅导和检查,接送孩子上各种培训班,无论身体和心理都负荷超重。目前,教育部明确规定,从作业管理环节给家长减负,叫停家长检查批改作业,倡导学生的全面发展。社会普遍批评部分学校过分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建议学校和社会给学生和家长减负,还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还给家长轻松的下班时间。“消极教育”向全社会呼吁,家长不要因为成人脑中的就业问题,要求儿童过早地去背负繁重的学业负担,而要让儿童的心灵先在大自然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成长,先放任他“无为”,今后才会有更大的作为。同时,“消极教育”思想也呼吁家长减负,抽出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们去自然中充实心灵和信仰。大自然的力量是学校和兴趣班远不能及的,它能给儿童健康的体魄、纯洁的灵魂、自由的向往和探索的精神,同时也能拂去家长的焦躁、不安和忧虑,带给孩子和家长快乐的相处时光。
“消极教育”的中心词就是“消极”,即反对积极;其认为家长和教师在儿童的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不应该是积极的,而应该是消极的。消极类似于“无为”,其目的不是灌输给儿童品德、知识和技能,而是防止儿童变得邪恶和对事物产生误解。反观现在的学校教育,教师都太过于“积极主动”,比如积极主动地去发展学生的品德和智力,衡量学生的成绩,将各种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出,教师是淳朴的、谨言慎行的,对孩子接触的事物应慎重选择,对他们不应该知道的事物不应提前告知,而应适当隐藏。教师应培养孩子的判断力和专注力,使他们获得终身受益的知识。“消极教育”强调教师的“无为”,只要保护儿童不要受到社会的不良影响即可。
在《我为什么把女儿送到乡村学校》一文中,小乐的妈妈发现乡村学校的老师虽说给了学生足够的自由,但并非袖手旁观,而是在学生需要的时候进行积极引导和帮助。文中提到小乐想要在学校饲养一只小仓鼠,她首先找到校长,说明其想养小仓鼠的决心和理由。校长很耐心地听了她想养小仓鼠的理由,然后建议她做好养宠物的前期规划。比如,找到能和自己一起养小仓鼠的同学,组成养仓鼠小队,并把养小仓鼠要做的事情用思维导图画出来,看看自己有没有准备好,还要想办法说服自己的班主任。小乐按照校长的建议,一项一项去做前期准备,还趁双休日回杭州时到花鸟市场去考察小仓鼠的摊位,了解相关的知识。老师听到学生饲养小动物的请求,并未直接拒绝,而是先耐心地倾听,然后给予指导和建议,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完成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这样的方法既锻炼了学生的执行和操作能力,同时也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对大自然、对动物的热爱,让学生明白饲养小动物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一旦做好决定,自己就得肩负起责任和使命。
“消极教育”强调教师教的是生存之道,要求教育者有善于观察的眼睛,保持一颗淳朴至真的童心,在必要的时候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关注儿童的成长。正如卢梭所说:“你开头什么都不教,结果反而创造了一个教育奇迹。”
卢梭的“消极教育”思想是与自然理论相适应的一种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把儿童放在教育的中心,关注儿童的天性和身心发展的需求,避免对儿童自然发展的过多干预,做到“无为而治”。“消极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的教育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意义,要求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关注学生的自然成长和身心发展需求,尊重儿童的天性,顺应自然,做到“不教而教”,实现“无为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