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横:偏在红颜赏识中——最后的诗国(五)

2021-09-29 07:51:21广东夏双刃
名作欣赏 2021年13期

广东 夏双刃

2005 年4 月30 日,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西安后宰门小学,小学生用编排好的节目欢迎。连战是台南人,何以专门访问西安,还要来到这所小学?原来他父亲连震东当时在西安“西京筹备委员会”工作,他1936 年出生于西安广仁教会医院,八岁时才随父宦游,先重庆后台湾,一家人衣锦还乡。他在西安先后就读于作秀小学和北新街小学,后来,北新街小学改名后宰门小学,作秀小学辗转变更为市第六十中学,广仁医院变成了西安市第四人民医院。

连战出世前两个月,祖父连横在上海逝世,临殁遗言:“中日必将一战,若生男则名连战。”但连战的母亲赵兰坤后来为他取字“永平”,意为永远和平或永远平安,母亲都不愿孩子危险辛苦,而且赵兰坤毕业于燕京大学宗教学院服务科,宗教精神当然与战争有先天的矛盾。不过这个字取得确实好,就像“杨过,字改之”一样,深得中国姓名学的精髓。

连横是一位真正的诗人。台湾第一诗人,当然是台中苗栗人丘逢甲,他是清代台湾33位进士之一,诗界革命的代表人物,堪与黄遵宪齐名。清朝将台湾割让给日本,他与唐景崧、刘永福等组织抵抗日军,失败后内渡,之后诗作汇为《岭云海日楼诗抄》,早些年列入上海古籍出版社的“中国古典文学丛书”,广为流传。1979 年又发现了他内渡前的《柏庄诗草》,由安徽人民出版社整理刊行,后人乃得窥其全貌。他的诗壮怀激烈,被黄遵宪誉为“天下健者”,而柳亚子则认为他更在黄遵宪之上:

时流竟说黄公度,英气终输仓海君。

战血台澎心未死,寒笳残角海东云。

他的名诗如: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春愁》)

道是南风竟北风,敢将蹭蹬怨天公。

男儿要展回天策,都在千盘百折中。

(《韩江有感》)

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

扁舟去作鸱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

卷土重来未可知,江山亦要伟人持。

成名竖子知多少,海上谁来建义旗。

(《离台诗》)

1912 年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他以广东代表身份赴南京参与筹建民国政府,不久病逝,年仅48岁。在南京他去拜谒了朱元璋的明孝陵,诗云:

郁郁钟山紫气腾,中华民族此重兴。

江山一统新都定,大纛鸣笳谒孝陵。

(《谒明孝陵》)

连横在台湾诗坛的地位,仅次于丘逢甲,而其英豪爽劲的本色,又绝不在丘逢甲之下。比如丘逢甲有《题红拂图》诗云:

平生愿作虬髯客,人道才如李药师。

独对丹青洒雄泪,不曾真受美人知。

连横却有《题扇中画虬髯公之图》,显见更胜一筹:

匹马如龙去海东,中原无地处英雄。

先机已破枯棋局,偏在红颜赏识中。

两山突兀拥严关,海国金汤岂等闲。

落日荒涛望天末,不堪回首是台湾。

(《过马关》)

再如《台南》:

文物台南是我乡,朅来何必问行藏。

奇愁缱绻萦江柳,古泪滂沱哭海桑。

卅载弟兄犹异宅,一家儿女各他方。

夜深细共荆妻语,青史青山尚未忘。

再如《舟中夜望》:

(3) 受热温度对试件滞回曲线有影响,与常温试件S-7相比,试件S-4(Te=300℃)的滞回曲线欠饱满,耗能能力降低;试件S-6(Te=600℃)的耗能能力和变形能力等性能并非持续变差。

卅载蹉跎历险艰,片颿今日去台湾。

春潮浩荡南溟大,夜色苍茫北斗寒。

志士不忘在沟壑,男儿何必恋家山。

他时击楫归来后,痛饮高歌七岛间。

日本入台后,连横的大半生,一半时间定居台北,一半飘零于大陆各地,但台湾始终是他的根系所在,因此他最崇拜郑成功,为之赋诗甚多,以寄托兴复之志。如:

英雄自有回天力,忠孝原由血性成。

慨我悬弧当此日,梅花香里拜延平。

(《正月十六日谒延平王祠率成》)

饮马长城在此行,男儿端不为功名。

十年宿志偿非易,九世深仇报岂轻。

北望旌旗诛肃慎,南归爼豆祭延平。

中原尚有风云气,一上舵楼大海横。

(《此行》)

又有古风歌行《延平王祠古梅歌》,一韵到底,汪洋恣肆,倾泻而下,与郑成功做时空对话。全诗虽长,亦全录于下:

我闻诸葛庙前古柏柯如铜,坚贞不拔回天工。又闻岳王坟上古桧高摩空,万枝南向表臣衷。我谓古木无知何得人推崇,千古见者犹思二人之精忠。诸葛存汉岳驱戎,继其武者唯我延平真英雄。延平祠宇凌穹窿,中有古梅缤纷开花重。巨干槎枒叶苍茏,暗香浮动度春风。我谓古梅无知何得精神通,直使游者观者咏者犹思延平罗心胸。延平义愤起孤童,登天直欲跨飞熊。手提长剑倚崆峒,不能鲁阳挥戈日再中,亦当立马天山早挂弓。如何北征南渡半挫功,辟地开天乃在东海东。神鲸一去水濛濛,毗舍江山涨妖烽。桑田沧海几度难寻踪,唯见古梅岁岁开花花屡浓。盘根错节生气充,下有雪冻上云封。千秋万劫神帡幪,直使夭桃俗李未敢争纤秾。红墙一角月玲珑,中宵夜冷剑光冲。我来歌啸尤无穷,放眼九州心忡忡。不见高冈威凤鸣梧桐,不见青天一鹤栖乔松。但见梅花如海春溶溶。我欲召延平、命和靖,使之为我写花容。二子载拜辞未工,粗才恐被梅花恫。铜瓶纸帐小家风,名士美人亦惺忪。我时痛饮酒千钟,我气盘郁口吐虹。手把大笔画地画天写万丛,花大如斗枝如龙。古色古香不与凡花同,掷笔大笑眼朦胧。醉卧梅下魂何从,梦见延平对我拍手惊相逢。

连横因热爱台湾,著有《台湾通史》,这是他一生的最大成就,更在诗文之上。此前只有清初人江日升在郑克爽降清后撰有《台湾外记》,但只是记录郑家四代兴衰之事,行同稗史。其他《台湾府志》之类,皆缺憾良多。日本入台后,亦组织编写台湾历史,不料被连横先行私修,体制概同正史,连日本人亦颇服膺。1920—1921 年,《台湾通史》在台北出版,出版方即连横自办的台湾通史社。他有《台湾通史刊成自题卷末》来表达心情:

佣书碌碌损奇才,绝代词华谩可哀。

三百年来无此作,拼将心血付三台。

韩潮苏海浩无前,多谢金闺国士怜。

从此不挥闲翰墨,青山青史尚青年。

绝业名山幸已成,网罗文献责非轻。

而今万卷藏书富,不让元侯拥百城。

一气苍茫接混冥,眼前鲲鹿拥重瀛。

渡江名士如相问,此是人间野史亭。

所谓“金闺国士”,他修史既成,不忘感谢红颜知己。他在诗人和史家之外,另有两种情怀,一为革命,一为浪漫。他的浪漫情怀,可见于他与王香禅等女士的交往诗篇中。王香禅本是台北著名艺伎,号称台湾三大美人之一,因拒绝逢迎一投日汉奸,后来在一个盛大场合被此人剥光衣服赶出会场,遂只好离开台湾,流落京津沪东北等地,终老大陆。连横与她交往颇密,诗文往来很多。如《沪上逢香禅女士》:

沦落江南尚有诗,东方红豆子离离。

春申浦上还相见,肠断天涯杜牧之。

再如《久居吉林有归家之志,香禅赋诗挽留,次韵答之》:

小隐青山共结庐,秋风黄叶夜摊书。

天涯未老闲情灭,且向松江食鳜鱼。

《寄王香禅女士津门》:

短衣跃马出关时,一笑归来鬓未丝。

两戒河山曾展览,百年日月任奔驰。

书生合具屠龙技,烈士空吟伏骥诗。

准拟闭门求寂静,禅心玄味远相期。

《再寄香禅》:

名山绝业足千年,犹有人间未了缘。

听水听风还听月,论诗论画复论禅。

家居鹿耳鲲身畔,春在寒梅弱柳边。

如此绮怀消不得,一箫一剑且流连。

从“名山绝业足千年”句可知,他在《台湾通史》刊成时那句“多谢金闺国士怜”,指的就是王香禅,至少她是他要感谢的红颜知己之一。此外,他还有写给“曼君”“李如月女士”的香艳之句:

千古美人原不老,一时名士尽低头。

痛饮黄龙未可期,投荒犹忆李师师。

神仙历劫为名士,天帝胡然是美人。

他的《自题小照》,以“赢得青楼薄幸名”的杜牧自比:

杜牧轻狂气未驯,年来琴剑困风尘。

欲留姓氏千秋后,不作英雄作美人。

不过他有名士情结,眼中心里,都容不下庸脂俗粉。他最喜欢《桃花扇》,可知李香君等秦淮八艳才是他理想中的“金闺国士”。他有《桃花扇题词》:

文酒风流顾盼雄,抡才复社几终童。

过江名士多于鲫,半入佳人赏识中。

“革命+浪漫”是后来“左”派新文学的主要题材,但连横早已以诗诠释之,他与革命党往来极密,曾在厦门主编《福建日日新闻》,差一点成为同盟会的机关报,因被查封而作罢,他自己也险遭逮捕,只得返回台湾。观其《剑花室诗集》中,有凭吊秋瑾、张振武、吴禄贞等革命党人的诗作,而中华民国建立后的重大历史事件如袁氏称帝、张勋复辟等,在他诗中都有所反映。他亦参加南社,多有社员活动作品。其吊秋瑾诗云:

镜湖女侠雌中雄,棱棱侠骨凌秋风。

只身提剑渡东海,誓振女权起闺中。

归来吐气如长虹,磨刀霍霍歼胡戎。

长淮之水血流红,奔流直到浙之东。

花容月貌惨摧折,奇香异宝犹腾烘。

鹃啼猿啸有时尽,秋风之恨恨无穷。

他倾向革命的一大动机是排满,因此他对明朝有黍离之悲。其《谒明孝陵》诗,可与黄遵宪同题诗做一对照:

汉高唐太皆无赖,皇觉寺僧亦异人。

天下英雄争割据,中原父老痛沉沦。

亡秦一剑风云会,破虏千秋日月新。

郁郁钟山王气尽,国权今已属斯民。

后游历北京,又有《煤山吊明怀宗》(明怀宗、明思宗皆崇祯庙号):

人生不幸为天子,四海何以处寡人。

社稷存亡甘一殉,江山破碎惨无春。

鼎湖龙去余弓剑,废苑鹃啼乱鬼磷。

我欲排天叫阊阖,中原已见国旗新。

他虽未能看到台湾从日本手中光复,却因与革命党的密切关系,种下了家族崛起的夙因。他将儿子连震东托付给好友国民党元老张继,使震东在政途多得关照,特别是在抗战后,以台湾人的身份得到台湾接管委员会主委的要职,从此一路亨通。他的夫人赵兰坤则稳健地投资股票和房地产,以长线持有的方式,几乎在白手起家的情况下,积累了可观的财富。他们夫妇为儿子连战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年台湾还有一位有名的诗人许南英,是新文学名作家许地山的父亲。他是台湾33 名进士之一,也是台南人,也曾加入南社,台湾割日后,也有“四万万人黄种里,头衔特别署遗民”的悲鸣。但他比连横大了20 多岁,一直在做清朝的地方小官,所处历史背景有时间差,虽然后来亦接受了共和,却基本未与革命党合流。因此他虽有进士的显赫履历,子弟却未能在台湾得到显赫的地位。可见在时代的大潮中,“弄潮儿向涛头立”就是最靓的那道风景,而随潮退去者,只留下缠绵的回声而已。且录连横的《冬夜读史》一首作为篇末:

十丈寒涛拍岸湄,朔风吹雪冷天涯。

海中故郡沉苍兕,云里灵旗望素蜺。

孤愤韩非原嫉世,治安贾谊独忧时。

伤心二百年来事,如此江山忍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