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文化冲击下高校留学归国人员的文化再适应

2021-09-29 19:06廖奇艳
文教资料 2021年35期
关键词:归国留学人员冲击

廖奇艳

摘要:长期在国外的留学人员回国后大都会经历一个对本土文化再适应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所经受的身心不适被称为逆文化冲击,具体表现为对国内教学方式、内部管理模式、科研环境等方面的不适应,究其原因,乃中西方教育背景不同、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不完善、人才政策落实不到位所致,推动高校留学归国人员文化再适应,需增强留学归国人员对本土教育方式的认同度、完善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确保党的人才政策落到实处。

关键词:高校留学归国人员逆文化冲击文化再适应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明确指出,我们要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广聚四海天下英才,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美同心圆,形成海内外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良好局面,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海归”回国发展,他们的回归对我国的科技进步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不少留学归国人员长期受国外文化的熏陶,其思想观念、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等会与本土文化出现差异,回国后容易出现文化不适的情况,我们称之为“逆文化冲击”。引导高校留学归国人员摆脱逆文化、冲击实现文化再适应对留学归国人员作用发挥、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留学归国人员逆文化冲击的主要表现

科拉·杜波伊斯(CoraDubois)于1951年提出了“文化冲击”这一概念,他认为文化冲击是个体由于离开了自己所熟悉的社会文化环境,对于新的陌生文化产生的一种身心不适。1963年古莱霍恩(Gullahorn)指出“逆向文化冲击”是与“文化冲击”相对而言的,是指个体离开本土经历了长期的异国生活后,从移居国回到本国对本土文化产生的一种不适应的状态,因而个体需要对本土文化进行再适应,这一过程我们称之为“文化再适应”。高校留学归国人员的逆文化冲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方式的不适应

长期在国外的留学归国人员在国外留学期间接受了国外教育教学理念的熏陶,思想上比较认同国外主动式的教育,即国外教师善于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研究兴趣,有意识地主动地引导学生积极地去学习和研究,留学归国人员回来后在国内高校教学时主观上容易将这种教学方式引入国内课堂。虽然目前我国教育部门在大力支持推行教育体制和教学方式上的改革,但在当前应试教育背景下,国内目前的教学方式還是以被动式教育为主,即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这与留学归国人员所认同的国外教学方式有所偏差,如果高校留学归国人员强行用国外教学方式教育中国学生,那就会导致老师和学生对教学方式都感到不适应,这种不适应会让高校留学归国人员感受到教学的压力,从而出现课堂教学质量不高、学生配合不好等情况,学生也会出现自主学习能力不强、适应困难、成绩下降等现象。

(二)管理模式的不适应

国外的行政管理模式相对于国内来说是比较简化和趋于契约化的,留学归国人员基本适应了国外相对比较简化的行政管理流程,回国后面对国内高校行政管理流程烦琐、办事程序复杂的模式容易出现不能适应、难以理解的尴尬情况。有的高等学校行政管理部门与这些留学归国人员之间也常常缺乏有效的沟通,没有设立单独的服务部门专门负责这些留学归国人员,他们只能通过借助自发组建的留学生微信群或QQ群等来寻求服务。部分高校不重视留学归国人员工作,在相关岗位工作安排、经济收入、子女上学、职业生涯发展等实际问题上,他们没有引起高校足够的高度重视,存在重“引进”轻“使用”,重“引人”轻“留人”的现实问题。这些留学人员虽然胸怀赤子之心,自愿回国寻求效力,有较高的服务热情,但因高校行政管理模式的一些缺陷导致他们普遍缺乏工作上的安全感和社会的归属感,工作上的压力大、事务性质的工作多、教学服务不周全,使这些留学归国人员常常无法充分施展自身的学术才华和发挥作用。

(三)科研环境的不适应

国内高校普遍存在科研经费申请困难,报账手续繁琐、报账政策方式复杂多变、审批周期长、经费保障不足等复杂问题。有的高校留学归国人员还同时面临一些科研成果出现瓶颈,难以及时突破的严重困境,研究工作犹如进入一条死胡同,难以及时找到正确出路,误入重复工作,浪费很多精力而让人疲惫,找不到课题研究的实际意义和研究价值、缺乏研究动力等。另外,国内许多科研课题研究项目的申请周期都比较长、审批手续复杂、人际交往关系因素影响大。这些复杂问题都严重制约了高校留学归国人员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影响了高校留学归国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学术创造性。除此之外,团队建设问题也是直接制约留学人员从事科研工作和顺利突破瓶颈的重要决定因素。由于部分高校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引进海内外优秀人才工作政策不到位,吸引不到充足的留学人员和国内外的高层次技术人才,高校留学归国人员会面临缺乏相互合作的研究团队,研究合作团队招募人才困难,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人际关系复杂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花费留学归国人员大量时间和精力,科研环境的缺陷影响着留学归国人员科研成果的产出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二、留学归国人员逆文化冲击的影响因素

留学归国人员就业是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对我国社会进步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高等院校里,留学归国人员逆文化冲击是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究其原因,留学归国人员出国时间的长短、回国前的心理准备和个体因素等都是影响逆文化冲击的重要因素,对于高校留学归国人员而言,产生逆文化冲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同文化背景的差异

处于不同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教学方式会呈现出独特性和现实适用性,中西方不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下衍生出了不同的教学方式。国外大多注重开拓学生的独立思维,培养学生独立自主思考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所学到的知识技能进行灵活运用与不断创造,以学生个体为中心,教师多起到辅助和引导的作用。国内教育在中国应试教育的社会背景下则注重知识的继承与积累,多以教师为中心。不同文化环境下的教学方式导致高校留学归国人员在教学时出现了教学方式的不适应,教学工作难以顺利开展,逆文化冲击表现突出的情况。高校留学归国人员应不断增强对本土教育环境的包容度和本土教学方式的认同度,主动运用同化和顺应的方法适时地调整个人的教学行为,并结合中西方的教学方法,结合实际探索出适合中国课堂的教学模式。

(二)内部管理体制的不完善

国内高校除民办高校外,多数隶属于国家教育体制内的直属事业单位,长期以来遵循着体制化的办学管理模式和教育工作管理模式。高校留学归国人员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作,涉及的职能部门繁多,如社会组织、统战、人事、外事、工会和其他基层院系等,各职能部门都有不同的侧重。但目前各高校内部仍然存在一些部门资源整合与专业协作发展力度不够,对高校归国留学人员缺乏清晰而统一的定位,办事程序复杂、行政流程烦琐、激励机制不健全、行政管理体制不完善等系列问题。内部管理体制机制的不完善,导致留学归国人员无法认同国内高校的管理模式,出现对学校内部管理的反感和工作生活的不适应。人性化和民主化的管理环境是留学归国人员稳定和发展的基本条件,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机制的建设既要有利于贯彻落实党的留学人员政策,也要有利于教学和科研的顺利开展,高校管理部门应完善留学归国人员的管理机制,简化管理流程,提供人性化民主化的工作环境,齐心协力共同为高校留学归国人员的事业发展做好服务工作。

(三)人才政策落实的不到位

目前高校仍普遍存在各项人才政策贯彻落实不到位、配套支持政策实施滞后等突出问题,留学归国人员对高校人才支持政策贯彻落实和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管理制度等满意度普遍较低,高校难以有效管理和培养留住一批高端的海外优秀人才。一些高校對落实中央关于留学归国人员的教育政策方针认识不够到位,未能积极主动为留学归国人员以及教学科研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更加有效和针对性的服务,创造一个宽松的有利于教学科研成果转化产出的良好环境。不少高校由于财政投入压力大,对留学归国科研人员提供科研经费的支持补助力度有限,难以及时拿出数量足够的科研资金为留学归国人员提供所必需的科研环境和学习条件。此外,现有职称评审、项目申报政策体系复杂,政府相关部门和高校虽然出台有支持高校留学归国人员的制度规定,但是在落实落细,有效管用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

三、留学归国人员文化融合和再适应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广大留学人员不愧为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不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生力量。党和国家将按照支持出国留学、鼓励毕业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的重大政策方针使留学人员回到祖国有用武之地,留在国外有报国之门。高校留学归国人员长期在国外留学和生活,掌握了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高校应为留学归国人员提供相应的支持,改善外在环境,留学归国人员要通过自身的努力逐步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完成本土文化再适应,他们对于我国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和人才培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转变原有教学方式,增强本土教学方式的认同度

高校留学归国人员应充分利用微博、教育网站、慕课等官方新媒体渠道学习国家有关教育的各类政策、资讯,不断增强对国内教学方式的认同。同时高校应采用留学归国人员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关于教学方式的各种知识讲座和培训,用以老带新的方式加强留学归国人员的实践锻炼。同时运用沟通、协调、谈心等方式,引导他们了解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环境下的教学方式,学习国内的学术动态、课堂管理及教学经验,协助他们转变原有的教学方式,摆脱中西方教学方式的不同带来的逆文化冲击。

(二)完善以人为本的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提供有针对性的管理服务

社会环境中的障碍是导致社会问题可能产生的重要因素,人性化和民主化的内部管理体制能促进留学归国人员个人优势的充分发挥。高校领导应根据留学归国人员的实际工作情况不断完善以人为本的行政管理体制,深化高校人事制度结构改革,加强高校留学归国人员作用发挥机制的顶层设计,根据上级规定完善配套政策措施,让高校留学归国人员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要成立专门机构为留学归国人员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尽可能减少办事程序,切实解决他们在服务高校建设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后顾之忧,不断提升他们的归属感与安全感。高校也应高度重视留学归国人员提出的合理化意见、建议,并作为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定期反馈建议的落实情况,以免挫伤留学归国人员的积极性。

(三)贯彻党管人才方针,确保人才政策落到实处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希望广大留学人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同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关于留学人员工作的方针政策,更大规模、更有成效地培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急需的各级各类人才。高校建设应把留学归国人员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梳理和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如开通绿色通道简化科研报账流程、建设科研团队、改革科研项目评审制度、定期为高校留学归国人员开展心理疏导等。高校应加强“校政行企”协同,开展高校留学归国人员到国内对口外资企业、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开展挂职、兼职创业工作,支持高校留学归国人员积极参与校地双方合作、校企合作,完善高校协同推进创新发展工作机制,提升高校协同推进创新发展的综合能力,为高校留学归国人员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舞台和平台。高校应发挥好高校欧美同学会(留学人员联谊会)等留学归国人员组织的作用,定期开展学术沙龙等活动,加强政策宣传,为留学归国人员释疑解惑。

综上所述,高校留学归国人员的新文化理念和新文化知识对促进当代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事业健康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无论是政府、社会还是高校都应该尽快采取积极性的措施帮助这一特殊群体迅速适应我国本土文化,降低逆文化冲击的不良影响,实现本土文化再适应。只有彻底解决好高校留学归国人员文化融合和文化适应的根本问题,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自身优势,成为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更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饶丽虹.关于海归人才文化再适应问题的思考[J].人才资源开发,2019(23):15-17.

[2]左冲.逆文化冲击下的文化再适应——试论逆文化冲击对海外归国高校教师的影响[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4(5):163-165,170.

[3]何之君.1950年代归国知识分子研究[D].河南:河南师范大学,2012.

[4]李晶.逆向文化冲击中的文化适应——对上海市归国留学人员的实证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8.

猜你喜欢
归国留学人员冲击
郭沫若《归国志感》手迹
“逐梦青春 创赢未来”——扬中市首次举办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经验分享会
江苏省归国留学人员实践创新基地
徒步看家乡活动 看亮留学人员双眼
“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赴美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问题研究
一汽奔腾CA7165AT4尊贵型车换挡冲击
巴菲特给我冲击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