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
摘要: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衔接一体化问题作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程的固有组成部分,其顺利推进具有不容忽视的时代意义。本文通过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程提出背景的深入挖掘,剖析落实教材衔接一体化工作的时代意义,进一步发现此前思政课教材衔接的现状及问题,进而为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衔接一体化进程出谋划策,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提供可行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衔接一体化路径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作为开展国家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和引导社会风向的重要阵地,在新时代的发展中拥有着突出的位置,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无论是从党建工作着手,还是从其他领域的发展看,思想工作的落实均有重要的意义。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2019年思政课教师座谈会的召开和关于思政课改革创新若干意见的发表,在思想政治理论界乃至教育界引发热议,促进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其间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发展建设要求的提出,让我们重新开始谋求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新思考。怎样使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要求进一步落地,不同的学者从“理实一体化”、教学阶段一体化、教学内容一体化和教学评价一体化等相关方向入手,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见解。但是针对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衔接一体化问题的研究还鲜有学者提及。因此,本文循着这个研究思路,通过对提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背景的挖掘,进一步探究推进教材衔接一体化的意义及此前存在的问题,为早日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衔接一体化,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发展铺路造桥。
一、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衔接一体化的由来和意义
(一)提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背景
近几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把思想工作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正式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以重要讲话的形式带到大众视野,讲话中明确指出:“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1]至此,共谋思政课一体化发展成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同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要求以文件的形式将“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2]下发到地方和各大院校,再次强调了进一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紧接着,在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许多场合陆续提到青年教育、青年干部培训等问题,并就此做出相关批示。不仅如此,党中央还将贯彻落实“四史”学习与加强思政课教育共同推进,在社会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的创设下,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发展契机。因此,不少学者就如何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发展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关于思政课教材衔接一体化问题的研究也由此萌生。
(二)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衔接一体化的意义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衔接一体化问题作为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程的重要环节,它的顺利推进不仅有利于思政课教学的顺利开展,而且有助于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程的圆满成功。从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衔接一体化的具体意义看,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从教育者层面说,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衔接一体化工作有利于思政课教师系统地掌握各个学段知识,厘清不同教育层次的边界,面对大中小学不同阶段的学生,在授课过程中更好地查漏补缺,因材施教。对教育者来说,教材衔接做得好,能够避免做很多重复的工作,更好地将精力放在重难点讲解和知识传授上,为教师的心理松绑。第二,从受教育者层面说,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衔接一体化工作,可以让受教育者在成才的横向维度上达到系统化吸纳知识的输入,既不缺也不溢。同时有效预防受教育者知识断层现象的存在,在既保持知识神秘感、新鲜度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受教育者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实,对于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一体化建设的意义而言,在于此又不仅仅局限于此,教材衔接一体化的落实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在新时代教育大体系下的每一学科、每一环节,牵一发而动全身,某一部分的完善均能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共同促进教育、社会乃至国家各领域等的发展。
二、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衔接一体化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投入使用的思政课教材来看,有两个学段的教材是做了新的修订和改版的。首先是大学的思政课教材,2021年版的“概论课”系列教材,分别是《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毛概》)的改版也在紧密进行。其次是高中的政治课教材,2021年版统编教材。由于高中政治课新版教材未全面覆盖使用和2021年版思政课教材未全面问世,所以我们对教材衔接问题的讨论将侧重于新教材使用前的探讨和从一体化的整体性视角出发进行研究。针对此前教材衔接的现状,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问题。
(一)教材与教材间断层与脱节现象存在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活动的开展,是个人成长同一过程的不同阶段,其每个阶段间的成长需求和阶段特点不一样,所以需要根据不同的学情来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因材施教。纵观此前我国思政课教学内容和教材使用情况,大体上而言,内容与教材衔接是良好的。可是仔细研究不难发现,教材衔接在一些具体的细节上还存在些许脱节与断层现象,主要体现在:小学和初中的思课主要关注对学生认知上的启发以及生理、心理上的关怀,教材的编写也多侧重于此;高中政治课主要注重对知识的全面传授,对学段跨越的认知衔接和心理建设上稍显不足;大学思政课则更多的是从基础的原理知识入手,带学生深入挖掘知识的理论渊源和生成背景。思政教材从高中到大学的转变可以看出,其对学生成长的关注明显减少,面对学生全面发展需求的渴望与教材关照的反比趋势,我们要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做好教材衔接工作,增加学生的获得感,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最大化。
(二)不同的学段教材内容有一定的重复
重复,作为背诵记忆与强化认知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教育中发挥着特有作用。必要的重复和以重复作为内容衔接的形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多则溢,重复也不例外。从思政课教材内容衔接上看,教材内容重复的现象主要出现在高中与大学阶段的衔接上,改版的高中教材与现行的2018版思政课教材,均有不同程度的重复。第一,新修订的高中必修课教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内容有一定的重合。除此之外,还与《毛概》的内容存在较多的重复,虽然《毛概》中的内容会按照历史的脉络梳理的更详细、更具体,但是太多的重复内容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欲望。第二,《哲学与文化》的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和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中对哲学相关概念、哲学相关问题的阐释,其中包括对世界本原问题的划分、世界的物质性、运动的规律性、联系与发展的观点、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认识与实践、唯物史观等,与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前三章也有不同程度的重复。《哲学与文化》第六课中关于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内容所蕴含的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探讨,与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的人生价值的相关内容也存在重复现象。此外,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中的内容重复问题也不少。比如高中教材《经济与社会》中关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相关内容就能在初中思想品德课《道德与法治》中找到独立的篇目。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例子,由于篇幅问题便不一一列举。
(三)教材编写和难易整体设置还需打磨
大中小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循序渐进、合理設置的思想政治教育。从思想政治教育成为独立学科存在到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可仔细推敲之下,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大中小学的教材在编写和难易程度衔接上还存在些许不合理之处,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体现。一方面,从大体上看,思想政治教育是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教学原则来编写教材并实施教学工作的,但仍然存在过去那种中小学学抽象、大学讲具体的本末倒置、难易混杂的现象。就像学者在其文章中所举的例子一样:“就人生价值问题而言,初中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十课讲生命的意义,高中《哲学与文化》讲价值观,而大学讲人生意义。”[3]众所周知,对生命意义的探讨本身就是一个较为抽象的课题,而价值观和人生的意义则具体的多。除此之外,大学对人生意义的探讨相对于高中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和人生价值的实现等篇幅少且浅显得多。由此可见,教材编写在难易程度的设置上有一定的缺陷性。另一方面,从具体的内容编写上看,高中《哲学与文化》是相对抽象且难理解的一个内容,所以在引言与教材案例的构思上就要花更多的心思。尤其是对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如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等,在教材篇幅的设置和前后内容的衔接上要有更多的体现。显然,此前旧版教材的设置和使用效果上并没有很好地体现这种细节,因此,在新版教材的编写与教材内容的衔接上还需要集思政大家之所长,做好教材编写的教研工作。
三、解决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衔接一体化问题的路径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教材衔接得好不仅有助于思政教育者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把控教学过程,发挥教材应有的载体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而且有益于思想政治教育在纷繁嘈杂的社会教育大环境下,紧跟时事政策,与时俱进,在党的带领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新发展。换言之,解决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衔接一体化问题刻不容缓。文章谨从以下三个方面为解决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衔接一体化问题提供简单的方案和路径。
(一)实现教材衔接一体化要以一体化的共识和方案为基础
一体化的共识,是指要充分地认识到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衔接一体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形成一体化的普遍共识,为一体化建设出谋划策。在新时代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国际与国内环境复杂的新的历史机遇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大环境背景并不乐观,因此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完善思政课教材势在必行!每一位思想政治教育者都应该深刻认识到思政课教材衔接一体化建设的迫切性,真正做到共谋发展。回顾以往思政课教学效果等诸多现状,究其根本,极为关键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在思政领域形成一体化发展的整体共识,缺乏共同追求的引领。因此,解决教材衔接一体化问题,须以达成一体化共识为前提。
一体化的方案,是指在编写思政课统编教材之前,运用整体性思维,从师资力量、学生学情等多方考虑,形成切合实际的可行方案。方案是行动的依据和准则,如果没有切实有效的方案为支撑,不仅思政课,放在任何领域和事物上都是一样混乱不堪、无从下手的结果。综上所述,只有贯彻落实好中共中央统筹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目标,形成思政领域普遍共识,制定合理有效方案,才能将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衔接工作纳入正轨,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造桥铺路。
(二)实现教材衔接一体化要以一体化的平台和师资为核心
一体化的平台,指的是包含一体化的出版社、一体化的学科资源网站等在内的思想政治教育渠道。一方面,在以往的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中,不同教学阶段的教材,出版社是不一样的。比如初中的教材就有人教版、粤教版和苏教版等之分;高中的教材在2021统编版教材覆盖使用之前用的大多是人教版的;而大学的思政课教材则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因此,要实现教材衔接一体化这个目标,可以从同一出版社、同一平台着手。另一方面,要实现教材衔接一体化,可以建立一个大中小学思政课学科资源共享网站及平台,如“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和“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等。作为承载教育资源的网络云平台,可以使教育资源打破时空的界限为人所共享,更好地集群智,为早日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衔接一体化目标做铺垫。
一体化的师资,指的是构建一批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线骨干教师为核心的代表组织,在思政课教材的编写和新教师教学技能培训等各方面发挥主力军作用的师资力量。一体化的教材必须要以一体化的师资团队为核心,只有实现编写教材师资一体化、教材出版社一体化、教学培训一体化、教学实施过程一体化和教学评价一体化统筹发展的教育格局,才能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进程顺利推进,使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圆满成功。
(三)实现教材衔接一体化要以一体化的成长和建设为旨归
一体化的成长,指的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遵循学生成长的客观规律,依据学生的学情制订不同阶段的学习计划,循序渐进,为学生打造良好的一体化成长氛围,以促进学生一体化的发展。进一步说,无论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代表的学科教学还是一体化的教育事业本身,其出落点都应是人,这点毋庸置疑。所以,对于思政课教材衔接一体化来说也要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服务,即实现人的一体化发展。回顾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断层的教材与内容导致“断层式的人才发展”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加快教材衔接一体化建设,从根源入手防范断层存在,势在必行。
一体化的建设,指的是包括教材衔接一体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育发展一体化在内的现代化建设各项指标一体化发展的总建设格局。在新时代的今天,教材衔接一体化作为一体化建设工程的固有组成部分之一,其发展不能脱离一体化建设的总布局,要从部分一体化出发以回归总体一体化为旨归。换言之,思政课教材衔接一体化的发展不能是脱离联系的发展,而应是联系与发展方法指导下的发展。从周围其他事物的精华中汲取养分,统筹全局,共谋思政课一体化发展大业,是我们每个思政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应该深入探讨的永恒课题。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N].人民日报,2019-08-15.
[3]王立仁,白和明.关于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内容一体化建设的构想[J].思想理论教育,2019(11):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