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昆
摘要:玉米种植在辽宁省农业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种植结构和耕作模式变化,病虫害发生愈加严重,影响到玉米产量及经济价值。总结玉米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症状及防治措施,提出轻简化综合防治方案,以期为实现玉米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玉米;病害;虫害;症状;综合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21)05-0012-02
玉米是辽宁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农业种植结构及耕作模式的变化使得病虫害发生愈加严重,玉米产量及经济价值受到影响。研究玉米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症状和防治措施,可以促进玉米安全生产、稳产增产,从而保障粮食安全。
1 主要病害
1.1 玉米大斑病
1.1.1 主要症状 玉米大斑病是东北地区重要的玉米病害之一,曾给玉米生产带来严重损失。该病多发生于玉米抽雄吐丝后,以侵害玉米叶片为主,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生,随着玉米的生长,中上部叶片逐渐出现病斑。发病部位初为水渍状或灰绿色小斑点,病斑沿叶脉扩大,形成黄褐色或灰褐色梭状大病斑。田间湿度过大、温度较低时,病情扩展侵染较快。
1.1.2 防治措施 一是要选用抗(耐)病品种。常年种植的老品种抗病性逐年减弱,选用抗病的新品种可以降低玉米大斑病的侵染率,有效阻止病害流行。二是要科学种植。如采用宽窄行模式种植,增加植株的通风透光性;同时合理密植,保持田间较为干燥的小气候。三是要合理追肥。在玉米抽雄吐丝后及时追肥,增强植株的抵抗力。四是要及时清理带病植株,消除越冬病原菌。此外,在大面积发病的情况下,要及时采取化学防治方法进行补救。生产上可选用25%苯菌灵EC 800倍液或50%多菌灵WP 500倍液、65%代森锰锌WP 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WP 500倍液,于发病初期使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或无人机进行喷施,同时选用种衣剂包衣的种子进行播种。
1.2 玉米纹枯病
1.2.1 主要癥状 玉米纹枯病从苗期至穗期均可发生,多发生在抽雄期和灌浆期。该病主要侵染叶鞘、叶片和穗部,最初由近地面的叶鞘发病,逐渐向上部叶鞘、叶片发展。病斑初为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水渍状病斑,逐渐扩展联合成云纹状病斑,包围整个叶鞘,造成叶鞘腐烂、叶片枯黄,严重时叶柄质地松软、纤维束露出,极易倒伏。
1.2.2 防治措施 一是要选用抗病、耐病的优良品种。二是要在发病初期人工剥去发病叶鞘,摘除病叶,防止二次侵染,同时喷施农药,以提高防治效果。
1.3 玉米粗缩病
1.3.1 主要症状 玉米粗缩病是由植物病毒引起的病害,在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侵染发病,尤其苗期感病性最强。发病初期,玉米新叶基部及中脉两侧产生边缘清晰的透明油渍状褪绿虚线小点,随后透明小点上下延伸成透明状点线。发病后期,叶脉上产生粗细不一的白色蜡状凸起条纹,颜色逐渐加深变为黄色或黄褐色。侵染粗缩病的植株发育缓慢,节间缩短、变粗,叶片密集重叠、顶叶簇生。
1.3.2 防治措施 一是要在播前进行种子包衣,降低玉米粗缩病发生率。二是要在出苗后至6叶前田间发现灰飞虱时,及时喷施吡虫啉等内吸性药剂,每隔5 d喷洒1次,连续喷洒2~3次。
1.4 玉米穗腐病
1.4.1 主要症状 玉米穗腐病的典型症状为种子发霉变烂、幼苗弱小、茎和穗出现腐坏。带病种子播种后出苗较弱,严重时甚至不能发芽,穗轴顶端和籽粒会变成黑褐色或粉红色,雨水丰富时期全部果穗会发生霉变,籽粒上产生白色或浅红色的絮状霉层,茎秆折断后会露出维管束组织,对玉米生产造成极大威胁。
1.4.2 防治措施 一是要选用包衣种子,在播种前进行地膜覆盖,可促使玉米早熟,减轻生长后期有可能发生的病原菌侵害。二是要在玉米收获后及时将秸秆通过发酵等方式彻底处理,避免病原菌来年再次侵染。三是要通过培育抗病品种、调整播种期、轮作、采用化学药剂防治等多种方法综合控制病原菌,从而降低玉米穗腐病的发病率。
1.5 玉米青枯病
1.5.1 主要症状 玉米青枯病又称玉米茎腐病、茎基腐病,由镰孢菌和腐霉菌等真菌单独或复合侵染造成的玉米根系、茎基腐烂的病害总成,可造成玉米叶片枯萎病死、呈现青灰色。该病发生的适宜温度为25 ℃,全株侵染,一旦发生,植株7~10 d就会病死。
1.5.2 防治措施 一是要选用抗病品种。目前市场上的郑单958、金博士825等品种在实际生产中表现出抗病性好、生长健壮、发病率低等优势。二是要合理轮作。玉米青枯病是一种土传病害,病原菌在土壤中逐年累积,通过与大豆、棉花等非寄主作物进行轮作,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三是要通过中耕松土、宽窄行种植、合理施肥等多种方法综合防控,在发病早期配合药剂50%多菌灵500倍或甲霜灵400倍液灌根,控制病原菌的危害。
2 主要虫害
2.1 玉米螟
2.1.1 危害症状及幼虫形态特征 玉米螟以幼虫为害作物。初孵幼虫蛀食心叶,造成针孔或“花叶”;3龄以上幼虫蛀食心叶,叶片展开后形成排孔,在玉米进入打苞期后取食雄穗,散粉后向下蛀入雄穗柄或茎秆。老熟幼虫体长20~30 mm,头壳深棕色,体浅灰褐色或浅红褐色,有纵线3条,以背线较为明显、呈暗褐色;第二、三雄节背面各有4个圆形毛疣,其上各生2根细毛;第一至八腹节背面各有2列横排毛疣,前列4个,后列2个,且前大后小;第九腹节具毛疣3个;胸足黄色;腹足趾钩为三序缺环形,上环缺口很小。
2.1.2 防治措施 1) 农业防治。收获后粉碎秸秆,处理越冬寄主,压低虫源基数。2) 生物防治。根据历年玉米螟发生规律预测玉米螟发生期,于玉米螟产卵期人工释放赤眼蜂。1 hm2面积设置75个放蜂点,放蜂15万~30万头。3) 物理防治。玉米螟成虫具有明显的趋光性,可使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4) 化学防治。利用喷杆喷雾机或无人机喷施内吸性杀虫剂。
2.2 雙斑长跗萤叶甲
2.2.1 危害症状及成虫形态特征 双斑长跗萤叶甲主要以成虫为害玉米叶片、雄穗和雌穗。成虫体长3.6~4.8 mm、宽2.0~2.5 mm,长卵形,棕褐色;头、胸背板颜色较深,一般呈棕黄色;每个鞘翅基部具有1个近圆形的淡色斑,四周黑色,淡色斑后外侧常不完全封闭,后面的黑色带纹向后突出呈角状;触角为线状,柄节和梗节棕黄色,鞭节黑色,柄节与梗节的表皮有波纹状的隆起,鞭节表皮隆起呈鱼鳞状。雄虫腹部末端尖而突出,完整不开裂;雌虫腹末端钝而开裂,分为三瓣。
2.2.2 防治措施 1) 农业防治。双斑长跗萤叶甲产卵于土壤中,可通过秋耕或春季深翻杀伤越冬虫卵,减少虫口密度,降低虫源基数。2) 化学防治。由于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具有飞行能力,应注意统防统治,可利用自走式喷杆喷雾器或无人机进行集中连片防治,根据虫情的发生为害情况用药1~2次。常用药剂有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90%灭多威粉剂、45%马拉硫磷乳油等,交替使用,以减少抗性的产生。
3 轻简化综合防治方案
由于种植方式的改变、种植结构的调整、玉米品种的更换和种植面积的增加,玉米田病虫害发生愈加严重,对玉米的生产种植造成极大威胁。单病或单虫单防不仅增加农药使用量、污染环境,而且费时费工、提高成本。因此,根据历年病虫发生情况制定轻简化综合防治方案:一是及时清除大田里能够为病虫害提供繁殖及越冬场所的废弃物,如带病植株、杂草、残枝败叶等;二是选用抗病或耐病品种,进行播前种子包衣,降低病源侵染率;三是利用灯光或性诱剂诱杀成虫,降低成虫数量,减少虫口基数;四是在病虫常发地块利用喷杆喷雾机或无人机喷洒杀虫剂及杀菌剂。
参考文献
[1] 赵秀梅,郑旭,王连霞,等.玉米大斑病及主要虫害一体化防控技术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21(2):49-52.
[2] 陈斌,韩海亮,侯俊峰,等.玉米纹枯病研究进展[J].农业科技通讯,2020(12):218-222.
[3] 王荣江,王启柏,毕建杰.玉米粗缩病发病症状及综合防治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20(10):277-279.
[4] 李维宇,田径,崔娟,等.10种杀虫剂对双斑长跗萤叶甲的防治效果[J].大豆科技,2014(3):42-44.
Main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in Maize Field and Their Control Methods
ZHANG Kun
(Liaoning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Service Center, Shenyang 110034, China)
Abstract: Maize plant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of Liaoning Province. With the change of planting structure and cultivation mode, the occurrence of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becomes more serious, which affects the yield and economic value of maize.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symptoms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main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of maize , and put forward the comprehensive control scheme of light and simplified, in order to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safe production of maize.
Key words: maize; disease; insect pest; symptom; comprehensive contr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