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困境及其路径研究

2021-09-28 01:15王钟桦石小芳
当代农村财经 2021年8期
关键词:旅游开发乡村振兴

王钟桦 石小芳

摘要:农业文化遗产作为农耕文明的历史遗存样态之一,不仅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农耕文明底蕴,更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形态和交往方式,为我国文明进步注入了精神营养。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依托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发展农业文化遗产旅游业,是激发遗产地开发活力和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在剖析了农业文化遗产地保护和开发存在的问题后,提出了科学的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开发方式,以期为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开发提供策略思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 农业文化遗产 旅游开发 困境路径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生态、文化、组织和人才振兴的全面振兴,五个方面缺一不可。党和国家以乡村振兴为战略性举措,致力于解决“三农”问题,让乡村建设紧跟新时代发展步伐,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农业文化遗产作为传统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当下却被以经济利益为价值导向的现代文明不断侵蚀,现代社会的“快消费”社会节奏与“慢文化”传承发展之间的冲突也阻碍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进程,成为了农业文化遗产旅游业开发的桎梏。

文化遗产保护的完整性和原真性、化解传承危机、科学合理发展的理念是我们在今后的农业文化遗产地保护与开发中的主旋律。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在乡村振兴领域都有着天然的优势,推动农业文化遗产地的乡村旅游发展对于保护和开发农业文化遗产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结合、共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重构现代文明与传统农耕文明共生共通关系的一种全新思路。

二、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面临的困境

自我国于2012年开始启动“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China GIAHS)保护项目,迄今为止已收录5批共118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农业文化遗产作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物质载体,俨然已经成为一种民族文化的符号象征。然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快速推进中,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工作进展并不顺利,仍然面临诸多困境。

(一)主体缺位

1.传承人培养断层。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本民族的文化复兴,而文化复兴的关键在于“人”。现代文明的发展对农业文化遗产地的人民产生了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深刻影响。大多数年轻人向往都市的繁华生活,不愿再留在乡野山区传承农业文化,加之政府及社会组织对传承人培养不够重、培养机制缺失,传承人中只懂理论而不懂宣传推广的大量存在,甚至出现了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断层现象,致使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失去内生性活力。

2.管理机构缺位。由于我国目前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起步较晚,没有完全适合我国农业文化遗产的科学管理模式,出现了管理主体混乱的现象,存在文化部门、农业农村部门、党委政府等交叉管理的问题,以及农业文化遗产地所在地区负责人对于保护与开发的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

3.缺少运营主体。农业文化遗产是属于具有丰富生物多样性的农业系统遗产,所以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需要一个以“保护-开发-效益”为模式的运营机构在政府指导下进行综合管理,以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为依托,增加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农业文化遗产原真性保护与科学性开发相契合的价值目标。然而,在大多农业文化遗产地尚未设置或公开招标专门机构进行运营管理,农业文化遗产地的品牌运营一直停滞不前。

(二)发展困境

1.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唐朝诗人白居易曾言:“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人与自然应当和谐相处,学会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但是,在农业文化遗产地的保护与开发过程中,当地政府为了片面追求自身的经济效益增长,采取了违背自然规律的非理性开发行为,导致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脱节状况的发生,开发利用远远超出生态环境的有限承载力。

2.产业延伸瓶颈。农业文化遗产不属于文物标本式保护,而是应该在保护基础上进行开发,实行科学意义上的“活态性”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开发应当遵循多元化的发展原则,但以农业文化遗产为依托所形成的产业链依然是单一模式,而没有形成“资源-品牌-消费”模式的产业品牌效应。同时,缺少企业参与和村民参与等多方参与主体,导致产业价值增幅受限,产业链延伸遭遇瓶颈危机。

3.管理方案与机制残缺。农业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农耕文明的物质载体,其保护与开发关键是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但是,我国专门针对农业文化遗产的保護与开发起步较晚,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规划不够成熟,配套的管理机制和法律规定未能及时成文出台,这些问题始终制约着农业文化遗产的全方位和系统性保护与开发。

三、农业文化遗产地的旅游开发路径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是新时代的要求,是解决“三农”问题进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丰富,实现对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是助力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前进步伐,如何运用科学的开发模式来整合利用独特的旅游资源是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上下合一,策之以道

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和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五个有机组成部分。农业文化遗产地的旅游开发路径探索必须高度贴合乡村振兴发展要求。

1.在产业振兴层面,系统培育特色品牌,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依托农业文化遗产推出地方特色农产品是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康庄大道。特色农产品的深度开发应用不仅能将地方的农耕文明传承下去,还能以产品的形式将它推向市场、走出国门。此外还要依靠产品自身的品牌效应反哺乡村旅游发展,延伸产业链条,扎实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产业兴旺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火车头”。鉴于前已述及的内容,一方面,可构建政府主导,企业、农民平等参与的合作模式,支持农民把旧房改造为具有农业文化特色要素的文化民宿、商业客栈,塑造特色乡村风貌,打造出反映当地民风民俗的特色品牌,形成农业文化遗产地的旅游名片。另一方面,要引入文化新业态,依托农业文化遗产地的特有场景和资源优势,修建凸显农耕文化样态的电影拍摄基地和开发农业文化主题的情境游戏,以此打造农业文化遗产地特色文化品牌,延伸产业发展链条。

2.在文化振兴层面,举办文化旅游节活动,弘扬传统农业文化。农业文化遗产地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特色旅游资源,将二者有机结合以扩大农业文化遗产地的知名度,而这一结合的最佳方式就是举办文化旅游节活动。首先,在政府的政策支持引导下,吸引社会企业和当地农民参与,深度挖掘农业文化资源,并提炼当地乡村的特色文化元素。再次,利用新媒体的宣传推广方式和邀请文艺界名人出席活动等方式进行造势宣传,形成静态展览方式的文化宣传和定期举办大型文化旅游节相融合的宣传模式。

3.在组织振兴方面,完善组织建设管理,由上而下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应当明确,党委政府是管理、建设、发展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的主体核心。因此,其一要明晰农业文化遗产地保护与开发的政府管理部门,划定权责。其二,在当地农村党组织建设方面,要加强对农业文化遗产的管理力度,将党日活动、党建工作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旅游发展紧密结合,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保护和开发农业文化遗产地资源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政治保障作用,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4.在人才振兴层面,培育新时代农业文化遗产代言人,释放旅游开发活力。农业文化遗产的传承归根结底要依靠人、为了人,所以在培育农业文化遗产传承人时不能只简单地传达传承农业文化的要求,还要鼓励传承人积极对外宣传农业文化,助力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的发展。由于现代高物质标准和大众传媒的流行,乡村青年的思想、认知和行为已发生改变,大多数人不愿再传承祖辈的农业生产活动文化,而更加热衷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城市生活和城市文化。[2]面对现代文明的冲击,必须适应时代发展变化,革新原有的传承人培养模式,培育新时代农业文化遗产代言人。首先,政府应当加强与农业院校的合作,开展订单式的培训,为农业文化传承人的培养奠定理论基础。其次,引进旅游形象代言人,学习新媒体宣传方式和现代营销理念。例如,短视频博主李子柒通过新媒体方式展现出了农业农村的生产生活,吸引了广大网友的关注,从而带动了乡村旅游、农产品的发展。

5.在生态振兴层面,创新生态保护机制,完善生态保护体系。乡村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是乡村旅游得以发展的物质基础,在保护完善资源时先做到尊重自然客观规律,才能继续探讨如何进行合理开发利用的后续问题。有鉴于此,旅游开发方需协同生态环境保护机构对生态环境的游客流量承载力进行分析,完善客流限制与超量引流的秩序机制,从而推动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的常态发展;建立第三方评估机构备选库,以备定期随机抽选评估机构,对农业文化遗产地的生态保护与开发工作进行全面评估,然后提出改进意见。

(二)以人为本,引人入胜

1.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开发之吸引人。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开发应秉承“因地制宜、特色开发、多面宣传”的重要原则,以科学合理的规划为基础,逐步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深挖遗产地文化要素,展示当地乡村旅游魅力,宣传农业文化遗产的特色优势。易言之,宣传推广是吸引游客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特色乡村旅游的吸引点,关键在于自身旅游产业体系的完善,核心是游客的舒适体验感。那么在宣传推广时就应当注重考虑受众群体的层次和分析游客内心向往的乡村旅游样态,从而针对游客的消费心理,着重宣传“以人为中心”的旅游理念、展现农业文化遗产地的“自然之美”,让游客产生情感共鸣,陶醉于诗意般的心灵栖息地。

2.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开发之留住人。由于我国的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相关生态保护体系、运营管理体系不够健全,并且通过发展旅游业来带动经济增长又是必然趋势,那么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经济发展与遗产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只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理念,才能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才能达到经济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正如李文华院士所说:“农业文化遗产植根于悠久的文化传统和长期道德实践经验,传承了故有的系统、协调、循环、再生的思想,因地制宜地发展了许多宝贵的模式和好的经验,蕴含着丰富的天人合一的生态哲学思想,与现代社会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一脉相承”。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完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打造田园生活的人居环境、进行特色民居风貌改造、做好农业文化氛围塑造、突出展示当地特色民风民俗、丰富文化旅游特色的多样性,让更多的游客愿意驻足感受当地的人文风情。同时,让广大村民积极参与到旅游开发建设中去,激发农业文化遗产地内在活力,真实还原当地的生产生活场景,让游客对当地田园生活、自然风光产生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3.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开发之常来人。在当今新业态蓬勃发展背景下,依托农业文化遗产地的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旅游业,形成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整体业态体系。这套体系建立的核心要素是遗产资源优势、文化底蕴、政策支持、产业基础,而影响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还是“人”,只有越来越多的人亲身体验农业文化遗产的特色旅游,文化旅游体系的建立才会充满活力,才能实现乡村旅游业的常态发展。所以,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开发可以建立“乡村旅游+旅行社”、“乡村旅游+企业团建”等旅游营销模式,与旅游协会、企业等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吸引更多旅游客源,不断提升旅游热度。其次,打造精品旅游路线,与临近的大中城市和风景区合作,建立完整旅游线路网,将网上的各个旅游点进行有机整合,实现部分之和大于整体的叠加效应,在实现资源互补和客源分享的同时拉动农业文化旅游地的发展。

(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文化的本質是人化,农业文化遗产所代表的农耕文化背后是当地村民的生产劳作历史。但是,农民作为农业文化遗产真正的“主人”,而没有参与到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之中,反而被现代文明所边缘化,这不仅是当今存在的突出问题,也实在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悲哀。以韩国河回村乡村旅游业为例,从原真保护到合理开发,再到成为著名乡村旅游胜地离不开当地村民的积极参与,村民才是真正的这个乡村旅游业真正的推动者。再如,日本的“佐渡岛稻田—朱鹮共生系统”农业文化遗产项目,在保护和开发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申报—管理—评估—开发”的成熟体系,重视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建立环保农户与产品质量的“认证制度”,树立遗产地生态品牌,在国内国际市场上获得广泛关注和认可。

参考文献:

[1]叶丽丽.四川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对策分析[J].南方农业.2018年第12卷第22期.

[2]朱冠楠,闵庆文.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与文化反思[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20,12(04):130-135.

[3]李文华.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5,34(01): 1-6.

[4]张永勋,焦雯珺,刘某承,闵庆文.日本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7(03): 139-142+232.

[5]潘坤.发展协商民主防止资本权力化[J].理论探索,2014(05):67-70.

Research on the Dilemma and Path of Agricultural Cultural Heritage Tourism Develop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Wang Zhonghua Shi Xiaofang

Abstract:As one of the historical relics of farming civilization, agricultural cultural heritage not only represents the heritage of farming civiliz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but also profoundly affects the thinking patterns and communication styles of the Chinese people, and injects spiritual nutrition into the progress of our civiliz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mprehens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relying on agricultural cultural heritage resources to develop agricultural cultural heritage tourism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ways to stimulate the vitality of heritage development and promot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fter analyzing the problems in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cultural heritage sites,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a scientific method of agricultural cultural heritage tourism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provide strategic thinking for the agricultural cultural heritage tourism development.

Keywords:Rural revitalization; Agricultural cultural heritage; Tourism development; Dilemma; Path

(作者單位:四川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李政

猜你喜欢
旅游开发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金华非遗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探析
不同类型旅游景区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
庆阳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路径分析
武当山道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研究
旅游开发对纳孔村布依族传统文化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