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韦彬(1906~1997.9)。1941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后在易县师范学校和大名女子师范学校任教。1938年8月参加革命,在武强县人民武装自卫总队任秘书。1939年7月调到晋察冀军区工业部,先后任工业部技术研究室技师、宣化化学公司经理、化学总厂厂长、化学工程师等。
在技术研究室任技师期间,一直住在工厂潜心于研究工作,为建立化学厂和试制硫酸、无烟药作出了贡献。工作认真,严谨细心,作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工作,积累了大量数据和资料,对稳定硫酸、无烟药的批量生产工艺和提高质量付出了心血。1944年12月被选为先进工作者出席晋察冀边区第二届群英大会。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华北兵工局技术处副主任、太原化工厂筹建处副主任、主任,第二机械工业部二局(主管核燃料)副局长。1997年9月27日年在北京逝世。
1945年晋察冀日报五一社论《今年“五一”我们需要做的事情》中高度评价了军工技师韦彬所做的贡献。——“晋察冀边区的工人,在去年的大生产运动中,有了更多的发明创造,许多公营工厂的工人与技师,都发扬了高度的艰苦奋斗的工作精神。如军工技师韦彬同志,他是在敌后解放区研究与创造无烟火药成功的第一人。在两年中,他主作与副作化学药品、工具和方法达四十二种。他曾在大雪没胫的冬天实验炸弹的爆炸片数,在狂风中实验自制炮弹的射程,他曾培养出许多技术工人。”
我193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先后在河北省易县师范学校及大名女子师范学校任教。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中日战争爆发。学校停课,家乡沦陷。日本鬼子到处搜虏知识分子,在家不得安宁,遂于1939年7月,投奔晋察冀解放区,被分配在军区工业部技术研究室工作。当时,晋察冀边区处于敌人重重包围之中,除阜平城在我手中之外,所有周围的县城都被敌人占领,并经常对我解放区进行残酷地扫荡。敌人每到一地,采取抢光、杀光、烧光的三光政策,而我军与后方完全隔离,武器弹药等军事装备无法得到补充,战士的子弹袋里每个人只有几发子弹。为了蒙骗敌人,子弹袋里塞满杨树棍子作伪装。战士在战场上打一颗子弹必须将弹壳拾回来,这是一条纪律。但是光有子弹,没有发射药,弹丸还是打不出去的,我看到这种情景,感到自己身上有千斤的重担,决心用自己的化学知识为革命战争出一份力量。
革命精神战胜一切困难
为了源源不断地供应前方弹药加强我军的战斗力,自力更生,迅速制造出自己的无烟药是刻不容缓的任务。无烟药是发射子弹和各种炮弹不可缺少的火药。它的生产过程很复杂,所需要的原材料品种多,要求质量高,生产设备完全要靠土法自制,并且还要有一定数量的测量仪器。即使有了这些材料和设备,厂房在哪里?操作人员又在哪里?在敌人重重包围下,除了奋发图强,自力更生之外,别无他路。当时的情景是十分困难的,但是正如毛主席所说的“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一切物质因素只有通过人的因素,才能加以开发和利用”。人是最宝贵的财富,有了有坚强意志的人,可以战胜一切困难。
下面我分别讲讲我们当时的条件和我们如何克服当时所遇到的各种困难,终于将无烟药及各种药品试制成功并进行正式生产的。当时在聂荣臻司令员的关怀下,工业部党组织及部长刘再生、政委杨成直接领导下,贯彻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我们研究室的全体同志,以及工厂的职工們,都把制造出自己的无烟药来作为最光荣的任务,一个个摩拳擦掌,不把无烟药制造出来誓不罢休。开始即奠定了极为良好的思想基础,这是最后将无烟药制造出来的根本条件。
安全隐蔽是第一要务
制造火药,这是敌人的眼中钉。因此,我们决定将厂址选在唐县青山深山沟中,这里有一个小山村名叫大岸沟村,有几十户人家,比较隐蔽,离敌人最近的据点约一天多路程(步行)。这里山青水秀,水源基本上可以应付生产需要,不利的地方是材料、燃料、工具设备的运输十分困难,全靠骡马毛驴驮及人背等运送,解放区的人民为我们建厂出了大力,真是千辛万苦,有时向山上送材料达到百多头牲畜,还是无偿的。
技术参考资料数量有限
要完成这样一项重大的科研生产任务,没有一定数量的参考资料是不行的,因此开始收集有关技术资料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通过关系收集到了一些有关资料,数量很有限,我们主要靠这些图书起家,它们成了研制、生产无烟药及各种化工原料的最宝的参考资料。1.一套不很完整的《化工大全》中文本;2.《马歇尔炸药学》英文本;3.高等化学通论( GENERAL CHEMISTRYFOR COLL EGES)英文本;4.《高等化学通论》中文本;5.《有机化学》中文本;6.以及一些初中、高中及大学的教科书。
技师无经验职工多文盲
技术人员:当时研究室的技师有张方、黄锡川、韦彬、胡达佛、任一宇、张奎元、朱新德、吴振铎、孙艳青等人。他们各有一技之长:有的懂化工、有的懂电工、有的懂机械。但共同的一点是都没有从事过无烟药及炸药研制及生产工作,在这项研制无烟药过程中,他们几乎每个人都为建立化工厂、研制无烟药出过力。根据他们的特长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其中有几个同志长期直接参与试验和操作,直至将无烟药研制成功并进行大量生产。工人:招收当地的男女青年,年龄小的仅十三四岁,大都是十七八岁。也招了少量年岁大一点的技术工人。如木工王大标、何蓬安;黑白铁工殷梦秋;泥瓦工侯合(会盘炉子)等。而且男工少女工多。当时刘再生部长指示:“解放区男青年要到前线去,你们搞化学厂要多用一些女工。”这些人来的时候多数不识字,没有文化,不认识钟点,不认识秤,不认识阿拉伯字母;温度计、比重计更是不会用,有的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这样的一些青年,要他们很快地生产出无烟药和其他的化学药品,简直不可思议。所以我们花了很大的精力,一面搞基本建设、做各种试验的同时抓好人的培训工作,要在短时期内将起码的文化知识,起码的有关化工基础知识利用业余或工间空隙时间进行培训教育,使其学用一致。从阿拉伯字母开始,怎样看钟表,怎样看秤,怎样看温度计,怎样看比重计,学习一些化学的基本知识,各种元素符号,简单的化学反应式等,这些都列为教学的主要内容。现在看来,这是一些最普通的知识,但在当时是一大难关。大家都能认真地学习,进步很快。当时的口号:一切为了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解放全中国,建设新中国而奋斗。前方打仗是革命,我们在后方多出火药、炸药也是革命,要做好工作,就需要把学习搞好。在大家的努力下,在两三年的时间内一面工作一面学习,培养了大批能独立工作的职工。
原材料来自四面八方
生产无烟药需要的原材料品种多、要求高,而且有些中间性材料要从头做起,如要用大量的硫酸及硝酸,要用硫磺及火硝等原料来做起。敌人对解放区进行了严密的封锁,唯一的出路是自力更生、就地取材。做无烟药大量的消耗材料,硫磺靠五台山解决,火硝、棉花靠中平原解决,酒精是用粮食、红枣、柿子做出来的,其中棉花与粮食和人民及部队的穿衣吃饭息息相关,但边区人民,为了抗战的胜利,节衣缩食,将大量的粮食和棉花提供给工厂生产无烟药用。
下面将制造无烟药、炸药所涉及到的原料及燃料列出:(1)水(就地取材)。(2)氧,取自空气。(3)硫磺,山西五台山出产。(4)火硝,冀中平原生产的土硝提炼。(5)棉花,大部分来自冀中平原。(6)酒精,用粮食、红枣、柿子等酿造出烧酒,再经过分馏制成酒精。(7)石墨:用量不大,来自何处不详。(8)煤炭,来自阳泉、灵山、井陉等地小煤矿。(9)石灰,做火碱用,用就地采集的石灰石烧成。(10)动物油,从民间收购牛羊油。(11)植物油,从民间收购大麻子油。(12)纯碱,通过民间渠道,从敌占区进口。(13)卫生球,来源同上,用量不多。(14)一些零星辅助材料,如铅、铝、生铁、木材等等在解放区收集。
自制生产设备及工具 大工业生产无烟药,如果从硫酸硝酸开始熬起,它的设备及各种工具是很大的,在解放区根本不可能做到。我们的做法纯是土法上马,完全立足于解放區内部可以找到的代用品,靠自己的双手造起来的,这是不可想象的,用这样的设备竟然做出了合格的产品。这些设备,当时的制作方法,是我和研究室的同志们共同研究并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同时也注意工人同志们随时提出来的意见。下面列举些当时所用的器材和工具。(1)水缸及各种陶瓷盆盆罐罐。(2)生铁罐子。(3)土坯、山石、木。(4)铁锅、铁柴油桶。(5)压面条机器。(6)自制的切棉机、搅拌机、切片机、上光机、压力机(以上是兄弟厂制造)。(7)计时、计量用的工具:钟、秤、温度计、比重计。(8)小炉匠及木工的一些简陋工具。(9)其他:如布袋、木桶等。
我们就利用上述这些器材,建造了各种产品的成套设备及制定了生产工艺流程。如:硫酸、硝酸、酒精、乙醚制造,火硝精制提炼,棉花脱脂,硝化棉硝化、蒸煮、粉碎,无烟药的胶化、压片、切块、去毛刺,上石墨,甘油提取,硝化甘油制造,混酸分馏,稀硫酸浓缩,雷银制造,用动物骨头干馏制造酸铵等设备及工艺。
苦干两三年成果丰硕 通过技师们的协助,厂里职工们的努,经过两三年研制、生产的各种火药及化学药品计有:硫酸、硝酸、单基无烟药、双基无烟药,雷银、雷汞、硝铵炸药、朱迪生炸药、甘油、硝化甘油、酒精、肥皂、盐酸、硝酸银、硫酸铜、硫酸钠、硝基萘、乙醚、氯化汞、硝酸铵、氯化铵、硫酸铵、黄血盐、纸雷等共计24项。
值得总结的两个方面 一是技师与工人同志同吃同住同劳动。我们研究室的同志,下到厂里帮助工作,和厂里职工完全是一样的真正做到同吃同住同劳动。从设备的安装,一直到成品试验,我们总是在现场的。化工产品生产过程和其他工作不一样,特别是生产设备比较简陋的情况下,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着一些气体如:SO2、NO2、HCl、H2S、Cl2等有害气体充斥整个工作室,侵入体肺部和皮肤、眼、牙……。乙醚及硝化甘油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气体对脑神经影响很大,人们都知道,乙醚就是医院用的麻醉剂。制造火药、炸药是一种极为危险的工作,稍有不慎,即能发生重大事故,工人操作时思想必须集中,极度紧张。化工操作,大部分作业日夜三班连续生产,不能中断。我们经常和工人们在一起,通宵达旦。我们的行动,也激励着职工们的劳动积极性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同样,职工的奋不顾身的劳动,也激励着我们更好地工作。
我们还参与ー些运输任务。比如化一厂与化二厂两厂相距三十多里山路,为了减轻民力负担,又保证运输安全,我们曾参与硝化棉的运输,一个人一次背30-40斤。
二是干部、工人培养问题。当时培养干部、工人成绩是显著的。1944年,为了加强其他解放区军工生产能力,从化学厂组织了几套干部和技术工人,分别送到冀晋,晋绥、晋冀鲁豫、平西、冀东等地区建设新厂,人员40余人,他们到达目的地后,立刻建设起了新的火药工厂进行大规模的生产,大大地解决了抗日战争末期及自卫战争中所需要的火药、炸药供应。在培训过程中,教员主要是我们在厂的技师,连长(厂长)、股长,有时也安排一点基本知识课。纸张、笔墨也很困难,为了解决墨水,我们用五倍子(中药),硫酸铁等自制蓝黑墨水供大家使用,有的向医务人员要点220红汞水代用,用铁皮自制笔尖。为了增加知识,提高技术水平,千方百计克服困难,达到求知目的。
一部伟大的集体创作 无烟药、炸药及其他化学药品在极端难的敌后根据地研制成功并生产出来,可称得上是一个奇迹,古今中外化工史上难以找到先例,但这样的成就并非哪一两个人的功绩,而是与党的正确领导,与毛主席坚持敌后游击战争,建设根据地的正确思想分不开的。没有解放区广大军民的支持,也将一事无成。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设备简陋,缺乏经验,曾付出了重大的代价。一次在硝化甘油的爆炸事故中,三个职工粉身碎骨,事后连一块完整的尸骨都没有找到;一次硝化棉烘干室爆炸,夺去了一个工人的性命;副厂长方真、工务主任藏本中、李青云、指导员崔敬修等,长期在迷漫着有害气体及酸雾中工作,积劳成疾,过早的失去了生命。在敌人扫荡中为保卫工厂,有的牺牲了,如苏更民、李锦章、李培岱等;有的负了重伤,如厂长张德耀、工人崔兰英等(崔兰英在事故中受重伤,后来被敌人杀害)。在回忆解放区化学工业的成就时,不能忘记他们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另外,研究室的同志们都很关心军工化工工作,上级组织认真贯彻知识分子政策,有职有权,真正做到大胆使用,虽然当时的生活是十分艰苦的,但心情十分舒畅,发挥了聪明才智,重视大家的意见,这对当时工作的开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后来化工厂又来了几位技师,如高蔼亭、何振廉、张温如等同志,他们在研制硝化甘油、雷银等产品上作出了重大贡献。所以可以这样说,在敌后据根地,试制和生产出无烟药、炸药及其他一些化学药品的过程,是一部空前的化工史或是军工史上的伟大创作。她的作者是我们党,是毛主席,是解放区广大的军民,是参与这项工作的革命知识分子和全厂的职工,是一部集体创作。
【本文根据原载于《晋察冀根据地军工史料通讯》第四期(晋察冀根据地军工史编辑部,1986年1月10日)的《回忆晋察冀军区工业部研制、生产无烟药、炸药的情况》一文编辑整理。】
军事百科:无烟药,全称“无烟发射药”。燃烧时,在燃气中基本无黑烟、灰烟和白雾的固体发射药,故统称为无烟药。无烟药燃烧后没有残渣,不发生烟雾或只发生少量烟雾。使用无烟药可增加弹丸的射程,提高弹道平直性和射击精度。无烟药的诞生为弹药的开发铺平了道路。1890年代初,欧洲国家的军用步枪弹基本上从大口径黑火药枪弹演变为较小口径无烟火药枪弹。马克沁重机枪也是因为使用了无烟火药才具有实用的价值。
众所周知,炸药源于我国。最晚在唐代,我国已发明火药(黑色炸药),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炸药。宋代,黑色炸药已被用于战争,它需要明火点燃,爆炸效力也不大。1831年,英国人比克福德发明了安全导火索,为炸药的应用创造了方便。威力较大的黄色炸药源于瑞典,由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和实业家诺贝尔发明。1846年,意大利人索布雷罗合成硝化甘油,这是一种爆炸力很强的液体炸药,但使用极不安全。1859年后,诺贝尔父子对硝化甘油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用“温热法”降服了硝化甘油,于1862年建厂生产。但炸药投产不久,工厂发生爆炸,父亲受了重伤,弟弟被炸死。政府禁止重建这座工厂。诺贝尔为寻求减少搬动硝化甘油时发生危险的方法,只好在湖面上一支驳船上进行实验。一次,他偶然发现,硝化甘油可被干燥的硅藻土所吸附;这种混合物可安全运输。1865年,他发明雷汞雷管,与安全导火索合用,成为硝化甘油炸药等高级炸药的可靠引爆手段。经过不懈地努力,他终于研制成功运输安全,性能可靠的黄色炸药,硅藻土炸药。随后,又研制成功一种威力更大的同一类型的炸药爆炸胶。约10年后,他又研制出最早的硝化甘油无烟火药弹道炸药。
此后,各国的科学家们对更高级的炸药的研制从未间断,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炸药的用途越来越广阔。
(韩正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