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把一切献给党”红色基因筑牢军工之魂

2021-09-28 13:59苌军红
中国军转民 2021年8期
关键词:献给党兵工崇高

“把一切献给党”是人民兵工的精神信仰、文化基因和价值追求,是深深根植在广大兵工人的理想信仰之中的“根”和“魂”。在党的领导下,人民兵工与人民军队共同经历了战争时期的烽火硝烟,伟大的事业造就伟大的精神。

为纪念建党百年和人民军工创建90周年,中组部党建读物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红色基因》将“把一切献给党”为内核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人民兵工精神首次纳入党的伟大精神之中,成为我们党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人民兵工精神已经从一个行业的精神品格升华为全党的精神品格。由此,由“把一切献给党”的崇高信念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共同构成了人民兵工独特的、丰厚的精神内涵,是人民兵工的红色基因。

一、“把一切献给党”是经历长期战火洗礼和磨炼铸就的中国兵工之魂

人民兵工跟党走,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听党指挥,把一切献给党,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革命时期的“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吴运铎、特等劳动英雄刘贵福、陕甘宁边区“工业之父”沈鸿、“炮弹大王”甄荣典、“中国式的斯达汉诺夫”赵占魁、黄崖洞“十二勇士”等等为代表的广大兵工人,满怀对党的无限忠诚与热爱,“听党指挥、跟党走”,主动扛起了为实现党的崇高理想而促进兵器工业发展的历史重任,以实际行动甚至牺牲生命铸就了人民兵工精神。这些先进兵工人是千千万万兵工人信念信仰、精神风貌的真实写照,是鼓舞一代代兵工人不断奋取、创造丰功伟绩的精神动力。“工人发明家”倪志福、“独臂总师”祝榆生等为代表的广大新中国军工人,正是传承人民兵工忠诚于党、忠诚于革命事业的崇高信仰,才促进中国军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发展,创造一个个辉煌成就。

“把一切献给党”的崇高信念,是激发兵工人献身人民兵工事业的不竭动力。许多兵工人在革命战争的艰苦环境投身于党领导下的人民兵工事业,而且为人民兵工事业的发展贡献了一生。能够支撑他们不畏艰险、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的内在动力,就来自于“把一切献给党”的崇高信念。人民兵工的主要奠基人之一,被习仲勋誉为“兵工泰斗,统战功臣”、被聂荣臻誉为“鞠躬尽瘁,奉献毕生”的刘鼎同志,就是人民兵工精神的典型代表。毛泽东曾多次肯定了他的功绩,西安事变爆发后,毛澤东就指出,“西安事变,刘鼎同志是有功的”。从1933年刘鼎在闽浙赣苏区简陋的兵工厂里设计制造出中国红军第一批自制火炮开始,在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一直战斗在军工事业战线上。在抗日战争中,他领导八路军总部军工部制造出大批枪炮弹药,保障和支援了作战部队,大大提高了部队战斗力。在解放战争中,他在晋察冀领导组织了武器研制和生产,使解放军战斗力迅速提升,加速了中国解放的进程。新中国建立后,刘鼎同志继续积极谋划兵工的发展和建设,历任重工业部副部长,第一、第二、第三机械工业部副部长,航空工业部常务副部长等要职。他一生战斗在兵工战线,为国家兵器、机械和航空工业的建立和发展贡献毕生,即便在“文化大革命”身陷囹圄,也不忘兵工事业,写出了10多万字兵工技术总结与建议的手稿。而能够支撑他的,就是“把一切献给党”的崇高信念。

“把一切献给党”的崇高信念,是焕发兵工人忠于人民兵工事业的力量源泉。在革命战争年代,战斗在兵工战线上的许多勇士,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遭受多大的痛苦,始终没有动摇过他们对兵工事业的忠诚,因为他们心中永远装着“把一切献给党”的崇高信念。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吴运铎就把他撰写出版的自传体小说直接取名为《把一切献给党》,并在书中真实记述了他的铮铮誓言:“把我们的力量、我们的智慧、我们的生命、我们的一切都交给祖国、交给人民、交给党!”“只要我活着一天,我就要为党和人民工作一天!”吴运铎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无产阶级事业,为中国兵工发展竭尽所能。吴运铎会造枪炮在全军闻名,被称为“枪炮大王”。在战争年代,吴运铎多次负伤,其中三次负重伤。吴运铎无数次冒着生命危险研究枪炮弹药,血肉之躯多次负伤,浑身上下被炸伤200多处。他失去了左眼、左手、右腿致残,经过20余次手术,身上仍留有几十块弹片。正因为心中坚守着把一切献给党的坚强信念,吴运铎一生为人民兵工事业殚精竭虑,鞠躬尽瘁。在吴运铎即将走向生命终点的时候,他无限感慨地说:“爹亲娘亲,不如党亲。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假若我能返老还童,假若我有来生来世,我还要选择中国共产党,永远跟党走,把一切献给党!”

二、“把一切献给党”的崇高信念,是感召广大兵工人矢志于人民兵工事业的精神支撑

人民兵工事业的发展需要成千上百的人们不断加入进来,并矢志不移坚守和发展我国的兵工事业。在“把一切献给党”的崇高信念的感召下,不仅一批批工农大众和知识分子选择了人民兵工事业,与人民兵工同生死、共患难,而且也感召了一些旧商人、旧军人。他们在与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接触中,在学习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中,在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主张中,心向共产党,自觉投奔共产党领导兵工事业,并最终脱胎换骨,有的还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忠诚的共产党员,牢固树立和坚守着“把一切献给党”的崇高信念,并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人民兵工,把矢志人民兵工事业作为自我价值追求。毛主席亲自题词称赞为“无限忠诚”的沈鸿,原为自办机器厂的实业家。受到共产党抗日主张和政策影响,他带领七个工人和十一部机器以及两箱技术书籍来到延安,一心想为抗战尽力。他当时所带来的车床、刨床、铣床、钻床等机器都是延安急缺的工作母机;所带的《机械工程手册》《化学工业大全》等书籍,都是搞兵工技术的重要资料。他将这些无偿地献给了党的兵工事业,对延安兵工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巨大贡献。毛泽东表扬沈鸿“虽然不是共产党员,但心和共产党员一样,都是为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而艰苦奋斗的。”“有工业家沈鸿先生,自愿以其私有的10部机器迁来边区,为八路军服务,沈先生亦来边区工作。从这时起,又有许多科学技术人员先后来了边区,使得边区聚集了一批科学技术人才,作为建立工业的指导力量。”在共产党的感召下,他在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毕生献给了党领导的兵工事业,成为我国著名的机械工业专家。

不仅如此,一些外国人士甚至当时日本的一些开明人士或被俘人员,也深深被中国共产党的远大理想和政策主张感染,积极投身共产党领导的兵工事业,为人民兵工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李光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李光(原名真岛茂树)原来是一名来自日本的工程技术人员,在人民兵工队伍里,他逐渐成长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我们的工程师”,并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1944年,日本东邦电力公司的工程师李光来到山西省的发电厂做电气技术工作。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日本政府命令在华日本人迅速回国。经过与电厂中国工人代表的交谈,李光选择了继续留在中国。1946年8月,八路军解放太原,李光增加了与八路军的接触后就决定跟着八路军来到解放区工厂做电力技术工作,把自己毕生奉献给了人民兵工事业。李光的事迹还被八路军文工团编成了话剧。

三、“把一切献给党”的崇高信念,把一代代兵工人塑造成兵工战线上的坚强战士

中国兵工人始终坚守着“把一切献给党”的赤子之心,成为中国兵工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引领和信仰引导。原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局长陈求发曾这样评价人民兵工:“从简单的兵工作坊逐步发展为专业化生产、品种相对齐全的战时兵工生产体系,人民军工在一步一个脚印的发展中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正因为如此,人民兵工被喻为“工人阶级贡献革命的伟大事业”。人民兵工作为我党领导和创建第一个的工业部门,历经无数战火洗礼,在革命、建设、改革中一步步走来,发展成长为今天的现代高科技兵器工业,并在此基础上孕育和发展了航空、航天、船舶、电子、核能等国防科技工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军工奇迹,在服务国家国防安全、服务國家经济发展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把一切献给党”深刻诠释了人民兵工鲜明的精神风貌和优良传统,是对人民兵工发展过程中所展现的精神形态的凝练和概括,是人民兵工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根”和“魂”,是人民兵工的精神内核,体现了党对人民兵工的历史贡献的高度评价。历史会永远铭记人民兵工在革命战争年代,克服千难万险保障军队武器装备,为夺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立下的不朽功勋。历史也会永远铭记,人民兵工研制生产的一代又一代的先进武器装备,在保障国防和国家安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人民兵工精神集中展现了兵工人的独特气质和精神品格,成为了党的伟大精神之一,鼓舞并激励着广大兵工人自强不息,创新进取。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努力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加快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大力弘扬人民兵工精神,把学习和传承人民兵工精神贯穿于理想信念教育始终,不断增强全体军工人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荣誉感,为更好服务国家国防安全、服务国家经济发展的使命任务注入强大精神动力,激励军工人在新时代继续为党和国家的国防事业和经济建设再立新功。新时代的军工人必将不负使命担当、接续奋斗,在不断开创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新局面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人民兵工精神的内涵,让人民兵工精神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永放光芒。

(作者简介:苌军红,驻石家庄某军代室高级工程师)

猜你喜欢
献给党兵工崇高
“颂歌献给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文学征文获奖名单
喜鹊唱歌献给党
鲜花朵朵献给党(外一首)
一曲歌儿献给党
《中国兵工报》的办报琐忆
回首烽火硝烟路 汇聚兵工报国情 豫西集团党委组织集中观看《烽火硝烟兵工路》电视专题片
纪念人民兵工创建85周年暨《人民兵工精神》图书出版发行座谈会召开
兵工精神兵工梦
Yangjiabu : 500 Years of Pride, Paintings and Kites
The 11 Well-known Kite Families in Weif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