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直
电竞从未放弃综艺方向的衍生内容。
因为所有的流量都集中在选手或者说“人”身上,所以真人秀一度是大热的题材。但从结果看,这种尝试并没有取得太好的效果。不管是邀请PDD做主嘉宾的《吐槽大会》,还是《嘴强王者》,反而在脱口秀这个形式上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或许,擅长玩梗的电竞和脱口秀本来就有很强的匹配度。
尽管一再被规训,但脱口秀还是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泛的话题范围和相对宽松的讨论氛围。于是,电竞里那些接地气的部分就可以被放进来。甚至脱口秀本身的冒犯也突破了电竞本身对一些话题的限制。比如买卖队员。
一定程度上看,过去几年的电子竞技表现得过于严肃了。这并不是刻意为之,而是为了正规而正规之后无意产生的结果。这让电子竞技开始变得难以理解。
比如过去我们评价李晓峰,也就是Sky,直接说世界冠军就好了。至于这个世界冠军能不能获得和奥运会上的世界冠军同等的认可,那是另一件事。
因此,李晓峰的故事很容易讲述,那纯粹是一个努力的天才的故事。但是现在讲一个选手的故事越来越困难了,因为那是自身努力和外界塑造共同作用的结果。
明星选手都拥有长长的履历,但不了解的人往往难以或者不愿意去理解每个荣誉代表着什么。
本质上,这不是单人项目和团队项目的问题,而是新的体系、共识正在重建的结果。当然,被游戏企业严格控制的宣传语境也有很大的影响。
不过,脱口秀却给出了一个很简单的解法。玩《王者荣耀》的人很多,喜欢买皮肤的人也很多,那么如何让大家理解Fly取得的成績呢?“联盟给我定制了皮肤”,这一句话就够了。
进一步讲,这也代表了一种合适的合作模式。和电竞主导的真人秀类节目不同,在和脱口秀的合作里,电竞成了段子的来源。节目组会帮助被邀请的嘉宾事先写好段子,或者说文本。这恰恰解决了难题:如何把难以理解的电竞写成一个简单易懂的段子。或者说翻译。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同样是讲“电竞”的段子,呼兰讲得就是比彭云飞好笑。即便电竞选手的弱项是表现力,但一个好的稿子还是可以让几分钟的吐槽维持在及格线上。哪怕它只有一点好笑。而别提在拼盘的模式里,还有王建国、呼兰等人托底呢。
至于《嘴强王者》里那些在环节上或是物料上对游戏元素的借鉴,在生搬硬套不行的前提下,作为一种过渡,也算是不错的尝试。
脱口秀大部分的素材都来源于生活,电竞也逐渐成为年轻人生活的一部分。从这个角度看,电竞可以成为素材,也有足够丰富的,等着被挖掘的部分。
蛋壳、易立竞、许知远……当脱口秀的舞台不断表现出超出预期的包容性时,对电竞而言,这无疑是个不错的选择。
过去几年里,我们塑造太多cool boy了。偶尔诞生一两个谐星,其实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