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测定的临床价值研究

2021-09-28 12:15王丽敏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85期
关键词:血常规白细胞计数

王丽敏

(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吉林 吉林 132013)

0 引言

血常规检验项目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等,是临床检验最为常见的一种辅助手段,当机体发生急性感染时,白细胞计数会明显升高。但白细胞计数容易受到患者情绪、温度药物等因素的影响,准确度较低,需要辅助其他检验方式确认检测结果[1]。C-反应蛋白属于正性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机体发生感染后血浆中的C-反应蛋白会迅速上升,因此该蛋白是炎性反应的重要参照物[2]。在临床对急性感染的诊断中,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的重要的参考标准,基于此,本研究即探讨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测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急性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即观察组,年龄7~40岁,平均(20.15±3.42)岁,病程1~10 d,平均(5.12±0.46)d。另外选择同期于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人30例作为对照组,年龄6~40岁,平均(19.35±3.17)岁。观察对象以儿童和女性为主,两组均接受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的检测。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均于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3 mL静脉血,血常规检验使用上海同舸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BC-5390全自动五分类血液细胞分析仪对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进行检验;另外抽取空腹状态下50 μL的末梢血,将血液样本离心,使用离心机以3000 r/min的转速离心10 min获得上层血清,使用瑞莱生物科技(江苏)有限公司的TZ-300免疫荧光检测仪通过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中的C-反应蛋白含量。

1.3 观察指标

(1)记录两组出现C-反应蛋白(CRP)和血常规中白细胞技术(WBC)和中性粒细胞技术(NEUT)出现异常的例数,并计算概率;(2)记录两组的血常规指标及C-反应蛋白参数;(3)对比观察组中单独使用血常规或单独使用C-反应蛋白或联合使用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检测的阳性检出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非正态分布的数据通过对数变换使其接近正态分布;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多个均数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样本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血常规、CRP异常的情况对比

观察组异常情况显著多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常规、CRP异常的情况对比[n(%)]

2.2 两组血常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C-反应蛋白对比

观察组C-反应蛋白及血常规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常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C-反应蛋白对比( ±s)

表2 两组血常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C-反应蛋白对比( ±s)

?

2.3 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对比

在对观察组的检测中,血常规的阳性检出率为56.67%(17/30),C-反应蛋白的阳性检出率为66.67%(20/30),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的阳性检出率为96.67%(29/30)。两组单独检测的阳性检出率无明显差异(χ2=2.115,P=0.146),血常规与联合组的阳性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χ2=44.725,P=0.000),C-反应蛋白与联合组的阳性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χ2=30.060,P=0.000)。

3 讨论

急性感染是指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侵入人体并在体内包括胃肠道繁殖的病理现象,急性感染患者常存在不同程度组织损伤的情况,容易感染的人群主要有儿童,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抵抗力较弱,因此容易发生感染性疾病,女性在经期时由于子宫膜的大量脱落致使气血流失,身体虚弱,同时受内分泌影响导致大脑皮层兴奋性降低,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若未得到及时的治疗,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基于此,对于急性感染的诊断显得至关重要,准确有效的诊断不仅能使患者尽快接受治疗,还能为医生提供可靠的治疗依据。本研究主要涉及的两种检验方式是血常规检测和C-反应蛋白检测,血常规检验是临床检测各种疾病常用的辅助手段,通过观察白细胞计数能够反映机体炎性反应的程度;C-反应蛋白是人体内参与机体免疫和炎症反应的重要物质,本研究即通过联合使用上述检测以研究其临床应用价值。

C-反应蛋白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由5个多肽链构成,能够与细菌、真菌、原虫及肺炎链球菌的荚膜C多糖物质等相结合,该物质可以通过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清除机体内的病原微生物、损伤、坏死或凋亡的组织细胞从而起到调节机体的作用,是参与机体免疫反应的重要物质[3]。机体健康时C-反应蛋白的表达水平低,而当机体组织受到损伤或感染该物质的表达水平会在8 h内快速升高,24 h内达到峰值,并在炎症消失后迅速下降[4]。不过C-反应蛋白在不同类型的感染性疾病中的表达水平不一致,细菌感染中C-反应蛋白的升高幅度较大,而病毒和支原体感染中其表达水平不升高或轻度升高[5]。血常规检验可发现许多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迹象,同时可根据血常规结果判断患者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或贫血等,其能够反映骨髓的造血功能,而血常规检验中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两项指标是反应机体炎性反应的重要指标之一,但是由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等指标数据容易受到患者本身多种生理及病理因素的影响,其表达水平在不同类型感染疾病中也有所不同[6-8]。根据研究结果,急性感染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人,前者出现C-反应蛋白异常升高或血常规检测异常情况的概率也远大于后者,表示联合使用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检测能有效诊断患者的疾病。而联合使用两种检测方式的阳性检出率也显著高于单独使用血常规或C-反应蛋白的阳性检出率,表示在进行疾病诊断时,由于每种检验方式都有其优点和不足,因此应该综合各种检验结果以此来判断疾病。

综上所述,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在临床检验急性感染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联合使用的阳性检出率更高,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古人计数
白细胞
血常规解读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古代的计数方法
古代的人们是如何计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