郇卫洲
(江苏省沭阳县脑科医院,江苏 沭阳 223600)
精神分裂症是指个人意识、感知觉、行为等方面出现扭曲,患者往往很难区分出其所存在的真实和想象世界导致行为退缩或过激[1]。脑萎缩症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引起患者记忆力减退、思维能力降低等临床特征最主要的原因,对患者的临床治疗造成严重影响。16层螺旋CT能够直接观察到患者的脑室是否出现扩张,并能够清晰显示患者脑白质密度等多项临床指标,以此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方便医师展开治疗[2]。对此,本次研究针对本次收治的精神分裂症脑萎缩患者采用16层螺旋CT诊断,旨在为临床医师治疗该类患者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详见下文所示。
将本院于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接收治疗的25例病人作为本次A组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0例,女性5例,年龄最大为70岁,最小为45岁,平均(56.7±2.6)岁;并将同一时期接收治疗的未出现脑萎缩的患者以及正常志愿者40例作为本次B组、C组观察对象,B组患者25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3例,年龄最大为73岁,最小为46岁,平均(56.5±2.3)岁;C组患者15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3例,年龄最大为74岁,最小为49岁,平均(56.3±2.5)岁。排除存在原发性精神障碍疾病者;排除合并头颅损伤疾病史者;所有患者均能够积极配合检查。三组患者年龄等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所有患者均采用16层螺旋CT诊断,诊断方式为:采用明峰公司购买的CT扫描仪检查,扫描基线为听眦线,扫描范围从颅底至颅顶,参数设置:电压120 kV,自动管电流,层间距5 mm,层厚5 mm,扫描图像传至明峰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处理。
分析三组患者CT诊断下的侧脑室宽度、脑沟宽度、侧裂池宽度、脑白质CT值,A、B两组患者影像学特征(包括脑梗死灶、脑白质脱髓鞘、脑室扩张发生率)比较。
A、B两组患者的侧脑室宽度、脑沟宽度、侧裂池宽度明显更高于C组患者,脑白质CT值明显更低,A组患者侧脑室宽度、脑沟宽度、侧裂池宽度、脑白质CT值与B组患者对比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1所示。
表1 三组患者CT诊断下侧脑室宽度、脑沟宽度、侧裂池宽度、脑白质CT值对比( )
表1 三组患者CT诊断下侧脑室宽度、脑沟宽度、侧裂池宽度、脑白质CT值对比( )
注:#表示与A组患者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表示与B组患者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表示与C组患者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
脑白质CT值(HU)A组 17.23±1.14&*8.65±0.24&* 24.68±1.64&* 28.56±2.35&*B 组 15.21±1.21#*6.24±0.28#* 18.39±2.41#* 32.64±2.14#*C 组 10.24±1.13#&2.34±0.34#& 12.27±1.24#& 39.56±1.35#&组别 侧脑室宽度(mm)脑沟宽度(mm)侧裂池宽度(mm)
A组患者脑梗死灶、脑白质脱髓鞘发生率明显更高于B组患者,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而两组患者之间脑室扩张发生率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2所示。
表2 A、B两组患者影像学特征对比[n(%)]
精神分裂症主要是由于遗传、大脑结构、后天环境等因素共同激发所致,患者往往表现为反应迟钝、行为退缩或过激,并不能进行正常社交,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3]。精神分裂症脑萎缩患者不仅表现为精神障碍,同时也出现记忆力减退、行为障碍以及性格改变等症状,加重患者原本的精神疾病。在临床以往的疾病诊断中,由于精神分裂症脑萎缩与分裂型人格障碍、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病痴呆、路易体痴呆、抑郁症等疾病症状类似,因此需要对患者采取有效的诊断措施[4]。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中患者的大脑结构往往存在细微的病理变化以及神经功能缺陷,而CT能够明显观察到脑萎缩患者脑内病变具体情况,因此将16层螺旋CT应用在患者的疾病诊断中能够观察到患者的疾病变化[5]。16层螺旋CT主要是利用X射线等与灵敏度较高的探测器围绕人体做一个接一个的断面扫描,并通过计算机转换处理成像,得到患者大脑内部具体病变情况,具有扫描时间快、扫描图像清晰等优势,适合多种疾病的诊断[6]。研究可见,对精神分裂症脑萎缩患者采用CT诊断可明显观察到患者大脑内是否出现脑室、脑白质病变,判断患者半卵圆中心脑白质密度是否降低及脑白质脱髓鞘程度[7]。此外,16排螺旋CT一直以来具有诊断准确率高、可重复、对人体创伤更小等优势,在CT诊断下不需对患者的血液、脑脊液等进行检查,避免了基因检测,减轻患者检查痛苦,相较于常规检查舒适度更高,患者更容易接受[8]。此外,CT诊断不仅能够确定精神分裂症脑萎缩患者疾病类型,同时能够通过对患者患处影像的观察对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提高病灶大小以及性状的显示清晰度,以便于临床医师对患者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9]。
本次研究针对本次收治的精神分裂症脑萎缩患者采用16层螺旋CT诊断,研究可见,A、B两组患者的侧脑室宽度、脑沟宽度、侧裂池宽度明显更高于C组患者,脑白质CT值明显更低,A组患者侧脑室宽度、脑沟宽度、侧裂池宽度、脑白质CT值与B组患者对比差异明显(P<0.05),可见,在精神分裂症脑萎缩患者的临床诊断中采用16层螺旋CT诊断可明显观察到患者的侧脑室宽度、侧裂池宽度等指标,帮助临床区分单纯精神分裂症以及精神分裂症脑萎缩,以便于临床医师对患者的疾病类型进行确诊;不仅如此,本次研究中还发现,A组患者脑梗死灶、脑白质脱髓鞘发生率明显更高于B组患者(P<0.05),而两组患者之间脑室扩张发生率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由该项研究数据可见,16层螺旋CT的应用能够明显观察到患者颅内是否出现脑梗死灶,观察是否发生脑白质脱髓鞘以及脑室扩张,以便于临床医师观察患者实际病情,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10]。
综上所述,在精神分裂症脑萎缩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对患者采用16层螺旋CT扫描检查可明显观察到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帮助临床医师对患者疾病类型进行区分诊断,临床优势明显,值得临床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