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农产品贸易的虚拟土地进口效益分析

2021-09-28 07:21赵玉琪王云凤
农业与技术 2021年18期
关键词:进口量一带进口

赵玉琪 王云凤

(吉林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

引言

“民以食为天”,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对农产品的需求总量巨大,而土地所能承载的生产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在国土面积恒定而人口数量不断增长的前提下,合理分配土地用途,在满足人民基本生活需要的基础上尽量提升其效益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历年来,各国政府及学术界围绕农业领域进行了不同方向的探索研究。作为农业大国,同时也是人口大国的中国,在经历了2018—2019年中美贸易战以及2020年新冠疫情的冲击和考验后,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更应该着眼全球,对农产品贸易进行合理布局,避免因过度进口某一国家或某些国家的农产品而面对风险难以控制的局面。

2013年,中国首次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从历史、文化以及地理位置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中国具有较强的历史渊源。而从各种自然条件来说,农产品作为一种受自然条件影响较深的特殊产品,受气候、温度、土壤环境等的影响,使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产品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因此,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研究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特别是农产品贸易具有深远意义。

与本文研究相关的文献大致可以分成2类,关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的文献,涉及“虚拟土地”方面的文献。

近年来,国内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相关的文献有很多,王丝丝等[1]利用2000—2013年的贸易数据,对中亚5国与我国的农产品贸易情况和结构特征进行了描述性分析。何敏等[2]通过RCA指数和TCI指数对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进行了分析,发现双方农产品具有互补性,有较大的贸易潜力。宗会明等[3]通过HM指数分析中国和东南亚国家间的贸易依赖程度,指出“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詹淼华[4]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的出口、竞争以及互补关系网络及其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孙致陆等[5]运用稻米、小麦、玉米和大豆1995—2016年的数据,对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贸易的虚拟耕地资源进行估算,得出中国通过粮食贸易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净进口的虚拟耕地面积,并进一步在跨境投资、技术合作和对外援助3个方面提出建议。吴玉鑫[6]认为“一带一路”农业国际合作有助于解决我国的紧缺农产品问题,在指出我国农产品进口现状的基础上,从重点农产品生产、农业合作示范区、农产品进口企业以及促进农垦企业的农业国际合作4个方面提出渠道拓展建议。

关于“虚拟土地”的研究,其概念源于Tony Allan提出的“虚拟水”概念。我国学者罗贞礼等[7]首次从土地战略角度出发提出“虚拟土”概念。严志强等[8]对“虚拟土地”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界定,指出虚拟土地是隐含于商品和服务过程中使用的土地资源。张燕林等[9]基于耕地资源短缺的客观现实,从粮食贸易的角度通过当时我国虚拟耕地的进出口情况与比较优势论证了我国进行虚拟土地进口的必要性,同时进一步指出进口虚拟耕地的可行性和4种进口途径。基于1986—2009年我国农产品相关的贸易数据,强文丽等[10]对虚拟土地资源的进口结构和空间分布进行了量化研究,从生产者和消费者2个角度进行对比分析,论证了我国进口虚拟土地资源的合理性。王云凤等[11]利用2000—2012年我国5类主要农产品进口数据对虚拟土地进口情况进行了核算,并对经济、生态和社会3个方面的替代效益进行了分析。此后,王云凤等[12]进一步比较了中美两国虚拟土地进口差异。唐洪松等[13]使用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人口规模增长、经济发展和人均耕地锐减是我国虚拟土地进口持续增长的3大驱动因素,且耕地资源紧缺是推动我国虚拟土地进口的主要影响因素。此外,唐洪松等[14]、任玉霜等[15]运用不同时期中国进口农产品的数据进行了虚拟土地核算,都证实了实施虚拟土地进口的积极意义。

众所周知,农业领域是各国努力寻求改革的方向,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综合来看,学术界关于“一带一路”和“虚拟土地”的相关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目前国内从虚拟土地进口方面研究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的文献还比较稀缺,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双边农产品的竞争性、互补性以及贸易潜力方面。特别是对于评价指标的选择,多以贸易额为评判标准,鲜少从综合效益即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方面进行分析。本文以虚拟土地进口量作为考察农产品进口情况的评价指标,通过对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的数据进行核算,进一步考察中国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进口农产品带来的综合效益问题,旨在弥补这方面的研究空缺,最终结合客观现实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优化我国农产品贸易结构提供理论支撑。

1 中国进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要农产品发展情况

1.1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情况

中国自2013年首次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不断加深,特别是在农产品贸易领域,双边不断加强贸易往来。从2013年开始,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年出口额呈不断上升趋势,根据中国商务部的相关数据显示,从2013年的1889603.1万美元增长到2019年的2252629.5万美元,增长幅度达10.92%。七年来,除2016年中国进口其农产品金额短暂下降,中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进口额呈总体上升趋势,仅2019年,中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进口额就达3350271.7万美元。此外,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产品贸易,从2013年363026.4万美元的贸易顺差到2016年214658.1万美元的贸易逆差,再到2019年655622.4万美元的贸易逆差。总体来看,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情况存在波动但整体贸易逆差有上升趋势,见图1。

根据商务部的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1—12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中国进口其农产品金额排名前7的国家分别是泰国、印度尼西亚、俄罗斯联邦、越南、印度、马来西亚和乌克兰。占中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进口农产品的82%,见图2。

以2019年为例,由于中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其他国家进口的农产品仅占中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农产品总额的18%。因此,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7个国家,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综合考量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的贸易情况,特别是中国从这7个国家的农产品进口情况,选择谷物、油料、棉花、糖料、蔬菜和水果作为本文的主要农产品研究对象。

1.2 中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农产品变化情况

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以来,“一带一路”相关建设不断推进,各方面成果相辅相成。七年来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也有很多项目落地。单从农业领域来看,2018年,我国《中央1号文件》就曾明确提出要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农产品贸易关系。事实上,近几年以来的贸易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

根据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进口的农产品中进口量最多的是谷物,其次是水果和棉花,油料次之,蔬菜和糖料进口量相对较少。从纵向上来看,以本文核算的2013—2019年的数据中,谷物进口量波动幅度最大,从2013年的1903016t猛增到2015年的7487138t之后呈波动态势;水果、蔬菜进口量虽有波动,但总体呈上升趋势;七年来中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油料作物不断上升,从2013年的7878t增至2019年的454338t,增幅达56.67%。棉花进口量虽然在2016年以前不断下降,但之后又缓慢增长。糖料作物在本文中只统计了甘蔗和甜菜的进口情况,在本文的统计范围内其来源多为越南甘蔗,除此之外,由统计数据可知,中国仅在2016年进口了少量印尼甜菜。

表1 中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的主要农产品数量

2 中国进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要农产品虚拟土地的估算

2.1 中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主要农产品的虚拟土地含量计算

目前,学术界计算农产品虚拟土地含量的方法主要有2种,从生产者角度对农产品虚拟土地含量进行核算,从消费者角度对农产品虚拟土地含量进行核算。考虑到本文的研究角度以及数据的可得性,选取消费者即进口国角度进行核算。根据虚拟土地含量的定义可得单位农产品虚拟土地含量计算方式:

(1)

式中,VL指的是进口国每生产1单位某类农产品所需要的土地面积,即每单位某类农产品的虚拟土地含量,hm2·t-1,;PA指进口国生产某类农产品所使用的土地总面积,hm2;TO指进口国某类农产品的总产量,t。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的资料对2013—2019年的系列数据进行整理,通过式(1)计算单位产量农产品虚拟土地含量得出表2,发现本文统计的中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的6类农产品中单位产量虚拟土地含量较高的是棉花、油料和谷物,水果、蔬菜和糖料虚拟土地含量相对较低。而且纵向来看,单位产量谷物、棉花和糖料的虚拟土地含量呈下降趋势,单位产量油料和水果的虚拟土地含量虽略有波动,但整体呈下降趋势。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随着农业技术的提升以及生产方式的创新和作物品质的提高使得农作物单位产量随之增加,还可能伴随着环境污染的治理以及土地质量的改善使得农作物能获得更好的生存条件进而提高单位产量。

表2 2013—2019年中国单位产量农产品虚拟土地含量

2.2 中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主要农产品的虚拟土地进口量

虚拟土地进口量是一个总体的概念,由农产品进口数量以及进口的单位农产品的虚拟土地含量共同决定。其具体计算方式:

S=IM×VL

(2)

式中,S指某类农产品的虚拟土地进口面积,hm2;IM指某类农产品的进口数量,t;VL表示每单位某类农产品的虚拟土地含量,hm2·t-1;将表1数据代入式(2)计算即可得到数据如表3。

表3 2013—2019年中国农产品虚拟土地进口量

由表3可知,除油料作物虚拟土地进口量逐年上升,本文选取的其余5类农产品的虚拟土地进口量在2013—2019年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波动,其中棉花的虚拟土地进口量有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可能是中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棉花进口总量下降导致的;谷物、水果、蔬菜和糖料虽偶有波动但总体呈上升趋势。从总体来看,我国的虚拟土地进口量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初有较为明显的增长,2015年后我国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进口虚拟土地总面积有所下降。此外,从历年虚拟土地进口的平均值来看,棉花虚拟土地进口量占虚拟土地进口总量的51.48%,位居第1;其次是谷物、水果和油料,分别约占虚拟土地进口总面积的39.86%、5.85%和2.76%;而蔬菜和糖料的虚拟土地进口面积仅约为总面积的0.05%。

3 解析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的农产品虚拟土地进口效益

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末中国有140005万人,以国土面积960万km2的数据进行估算,2019年末我国人均土地占有量约为0.0068km2。按照世界总人口758520万人,陆地面积14800万km2估算世界人均土地占有量超过0.0195km2。比较来看,中国人均土地面积约为世界人均土地面积的1/3,而这里面还包括了相当大面积不宜生存的高山、荒漠等,人均适宜生存面积更为稀少,因此解决我国土地稀缺的问题迫在眉睫。其可能的解决方案是通过技术等的创新大幅度提高单位土地人口承载量,或改造不良土地。通过进口虚拟土地的方式来缓解人地矛盾。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可以把我国的人地矛盾进行大致分类,第1层次的生理需求要求每个人都能有充足的食物,这就要求我们有足够的土地进行农产品种植,且食品安全性应该得到保证,即没有污染的作物与土壤水源等;第2层次的安全需求要求每个人能居有住所,也就是对房屋等建筑的需求,随着人口的增长势必加大对建筑用地的需求;第3层次的社交需求体现在现代社会多通过学习工作的链接得到满足,这就要求有一定面积的土地用于承载人类活动;第4层次和第5层次的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多是通过社会地位得到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受能力、财富、机遇等的影响,仅从能力方面讲,一个擅长商务活动的人可能并不能很好地照顾谷物,这也就要求土地用途尽可能的多样化。总的来说,按照马斯洛需求5层次大致划分的人地矛盾反映了人类对土地不同用途的需求,也启示我们进口虚拟土地所能产生的效益也有所不同。其中,第1层次中暗含了土地的生态效益问题,第2层次、第3层次体现出对经济效益的需求,第4层次、第5层次体现出土地所能承载的社会效益。本节将从这3个方面进行进一步的论证分析。

3.1 生态效益

近几年来,地球各种由生态问题造成的自然灾害频发。以中国为例,快速发展的经济势必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经济发展人口大量涌入城市使得城市面积进一步扩大,修路、造桥、盖房子等基本经济建设工程在一定程度上都会使原有的绿化面积不断减少。土地肥力有限,农作物的生长会不断吸收土壤营养物质,使得土壤质量下降,进而减少农作物产量或降低农产品质量,要想常年维持农作物生产状态就必然要使用肥料,目前国内农作物种植中广泛应用的化肥在确保农作物产量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造成了生态污染。此外,农作物生产周期中锄草除虫所需的农药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而基于农产品贸易的虚拟土地进口产生的生态效益则在环境保护方面贡献颇多。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整理出2013—2019年我国单位面积农产品化肥、农药折纯量,结合表3中国农产品虚拟土地进口量可得中国2013—2019年7a间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的虚拟生态要素进口数量。如表4数据所示,我国以化肥和农药为例的虚拟生态要素进口量在2015年达到峰值,但近几年进口数量有所下降。

表4 虚拟生态要素进口数量

此外,进口虚拟土地在生态效益方面的贡献还在于节省出的大量土地可用于植树造林、绿化环境。如图4所示,虽然2017年以来我国造林总面积略有下降,但相比2013年,近年来我国造林总面积仍总体上升;进一步从当年人工造林面积变动情况来看,我国2013—2019年当年人工造林面积有所波动,且总体呈下降趋势。

3.2 经济效益

在土地资源有限而人口众多的情况下,应该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尽力发挥土地更大的效益来满足国民多样化的生活需求。从农业生产领域考量,农业发展离不开土地,特别是其相对工业、服务业而言属于土地密集型产业,而中国的人均土地资源并不丰富,土地用于农事生产的机会成本相对较高,因此按照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中国应该进口农产品。此外,在仅考虑总耕地面积的前提下,本文所研究的7个国家的总耕地面积虽然可能远不及中国,但由于农产品生产所需要素的特殊性,决定了气候及地形对其产量影响深远。以水稻为例,东南亚国家的水稻多为1a3熟,而中国的大部分区域只能1a2熟,而被誉为中国4大粮仓之一的东北平原,基本只能1a1熟,这使得不同国家之间的农产品单位面积年产量存在极大的差异。单位面积年产量的不同进一步反映在生产成本上,使得我国通过进口农产品即可节省较高的农业生产成本。而通过进口农产品节省下来的土地又可以从事其它生产活动,特别是那些经济效益更高的生产行为,进而大幅度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如表5所示,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986515.2亿元。其中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约为第一产业对GDP贡献率的8.4倍。就当年产业增加值来看,2019年第一产业增加值不足第二产业增加值的1/5,约与第二产业中的建筑业增加值持平。

表5 2019年国民经济核算基础数据

进一步对农业与建筑业的经济效益进行比较,经济效益的具体计算方式:

(3)

EBn=ELUn×Svl

(4)

(5)

式中,ELUn指某一产业土地使用效率,亿元·hm-2;TVOn指该产业的总产值,亿元;SLn指该产业生产所使用的土地面积,hm2;EBn指因进口虚拟土地而节约的这部分土地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亿元;Svl是对进口的各类农产品虚拟土地面积进行加总后的总面积,hm2;REBn指虚拟土地进口产生的相对经济效益,亿元;使用的GDP数值是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通过表6的比较数据可以看出,在本文的研究背景下,我国建筑业用地效率远高于农业用地效率,约为431倍。从虚拟土地的角度来看,中国2019年因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农产品而节约的土地若全部用于建筑业,将增加经济效益399002.74亿元。此外,从相对经济效益的角度来说,农业的相对经济效益仅为0.00093,而建筑业的相对经济效益为0.40446。显然,将土地用于建筑业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表6 经济效益模拟估算表

作为经济结构分类之一的第三产业,由于其细分行业更为繁杂,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选取房地产行业作为代表性研究对象,比较同面积土地上其与发展农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差异。

考虑到房地产行业不同房型的价格差异,表7统计了2019年我国各类商品房的平均销售价格。按照同年中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的虚拟土地面积进行计算,可知进口农产品节省的土地用于建造均价相对最低的住宅房的经济效益就高达2150008.3亿元,若用于建造别墅、高档公寓的经济效益则会达到4140739.6亿元。相较于农业生产的增加效益值仅为921.76亿元,无疑将同等面积的土地用于房地产行业将会获得更大的收益。

表7 2019年中国各类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

3.3 社会效益

土地所能承载的功能不仅仅是简单的生产建设,隐含其中的一些社会效益虽然大多难以用数据量化,但是其效益对社会的正向影响往往是巨大的。

单从就业方面来讲,我国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多靠人力劳作,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机械设备在农业领域的普及,大大减少了农业领域对劳动力的需求数量。此外,农业本身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也相对有限,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大量的农民涌向城市,从事可以吸纳较多劳动力的第二、三产业的工作。因此,通过虚拟土地进口可以进一步释放农村劳动力,同时将节省的土地用于二三产业建设,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提高劳动人民收入,有助于提升国民幸福感,进一步减少社会矛盾。此外,虚拟土地进口依托于农产品贸易,来自国外的农产品可以极大丰富国民“菜篮子”,满足国民多样化需求,提升国民幸福度。

无论是从就业角度还是消费角度,扩大虚拟土地进口都将为我国带来极大的社会效益。

4 结论与建议

根据本文的研究,我国自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在不断加深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合作的同时,大部分农产品进口多集中在个别国家,在本文考察的6类农产品中,主要进口的是谷物、水果和棉花。虚拟土地进口总量虽有上涨,但近年来有所回落。从各类农产品虚拟土地含量的角度来看,中国单位数量农产品虚拟土地含量最高的是棉花和油料,其次是谷物,水果次之,单位数量农产品虚拟土地含量最少的是蔬菜和糖料。我国农产品实际进口量基本与单位农产品虚拟土地含量高低相一致,其中对虚拟土地含量较低的水果进口量较大可能是由于中国与出口国自然条件差异导致。总体来说,中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农产品有助于我国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提高。对我国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和国际地位的提升都具有积极意义。针对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产品虚拟土地进口情况,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4.1 发展更多农产品贸易伙伴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截至2019年7月底,中国与136个国家签署政府间合作协议,商务合作遍及亚欧、非洲、拉美以及南太平洋地区。这些国家在不同的领域具备各自的比较优势,特别是在农产品贸易方面,为中国提供了更多的备选项。受2020年新冠疫情影响,多国限制农产品出口,警示我国在进口农产品时应避免单从一个或几个国家进口,而应尽可能的放眼全球,进行农产品贸易布局,以避免因国际环境变化或自然灾害影响而造成的农产品贸易风险。因此,中国进一步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从不同国家进口虚拟土地含量高的农产品,对于我国分散进口风险,缓解国内用地矛盾,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2 根据农产品特质选择进口种类与数量

根据本文研究发现,我国单位产量农产品虚拟土地含量最高的是棉花,其次是油料和谷物。而中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的主要农产品中,进口数量较大的是谷物、水果和棉花,油料的进口量相对较少。考虑到虚拟土地含量高的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土地资源,因此我国可以降低虚拟土地含量很低的蔬菜、糖料的进口量,优先考虑扩大进口虚拟土地含量高的农产品,如棉花、油料和谷物,进而充分扩大虚拟土地进口面积,以便最大程度的缓解国内人地矛盾。

4.3 将农产品进口与我国农业“走出去”相结合

农业“走出去”即发展我国农业对外投资。一些国土面积有限的发达国家,以日本为例,早在20世纪中后期就已经进行农业对外投资,并取得十分可观的收益。虽然当前农业对外投资的国际市场日趋饱和,但考虑到我国人多地少的客观现实,且单纯的农产品进口也容易受到国际政治经济关系波动以及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因此我国应基于中国较为先进的基建能力和在农业相关领域的科学技术,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对沿线国家进行农业投资,将中国的资金以及技术等要素与当地优势相结合,保障中国农产品进口的质量与数量,在促进我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农产品虚拟土地的同时,进一步推动双边农业领域方面的合作。

猜你喜欢
进口量一带进口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7月我国化肥进口量增加
2022年上半年菲律宾大米进口增加近30%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2016年我国聚丙烯进口量同比下降11.2%
2016年我国聚酰胺66切片的进口概况
2016年我国聚酰胺6切片的进口概况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