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索

2021-09-28 08:43张春艳副教授田景仁教授博士
商业会计 2021年17期
关键词:思政财务财务管理

张春艳(副教授)田景仁(教授/博士)

(凯里学院贵州凯里556011贵州民族大学贵州贵阳550025)

一、引言

2020年6月,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课程思政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会议精神,落实立德育人这一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高校应充分利用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资源,发挥各门课程的教育作用,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此,各高校积极努力将“课程思政”全程融入课堂教学建设之中,贯穿于人才培养各环节[1]。

财务管理课程是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经济类非财会专业的基础课程,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元素。财务管理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虽然是一项经济管理工作,但涉及面并不局限于经济。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或隐或显地包含着特定的哲学、伦理、文化及价值取向。由于财务管理的特殊性,该课程不仅理论性强,现实应用性也极高,对企业、个人、家庭均有重要指导意义。学界关于财务管理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与教学改革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该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行系统构建并建立行之有效的授课模式还需在教学中不断创新和总结。本文拟做初步探索。

二、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思政之价值

(一)高校财务管理课程的内容特点

财务管理是财务会计的升华,也是管理会计的基础,在财经类相关专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高校财务管理课程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课程核心地位稳固。财务管理课程是财会类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逻辑性强,与现实企业管理关系紧密。二是课程教学目标明确。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现代财务管理理论,理解基本概念和财务决策模型,掌握企业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财务管理基本原理观察、分析和解释企业现实财务管理与经济生活中比较典型的财务现象和问题[2]。三是内涵丰富的思政元素。财务管理在组织筹资、投资、资金营运和利润分配等财务活动的过程中,在进行财务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和分析等环节以及处理财务关系的过程中处处体现了权衡、和谐、公正、法制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生哲理。

(二)思政教育融入财务管理课程的价值

要守好财务管理课程思政这段渠,种好责任田,实现与思政课程同频共振,需要推进教学改革,从单一知识传授向德才育人转变。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特点和优势,深挖其在社会文化、道德伦理、人文素养等方面的元素,融入课堂,渗透教学。

首先,融入“课程思政”是财务管理课程的责任和使命。根据《纲要》的要求,要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思想政治资源并有效融入每一门课程,实现育人的作用。财务管理课程作为财会专业的核心课程和经济类非财会专业的基础课程,蕴含大量的思政元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等思政元素嵌入财务管理课堂教学“主渠道”,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权衡能力,形塑和谐、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观念,树立正确的“三观”导向,达成课堂教学在润物无声中的知识潜移默化,实现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培育合格的财务人才[3]。充分挖掘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和其他专业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实现立德树人之教育宗旨,行使财务管理课程应有的责任担当和使命。

其次,“课程思政”是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财务管理课程专业性强、逻辑性强,涉及大量的数学模型和公式的计算,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特别是对于非财会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相关知识薄弱,在学习过程中更是感觉枯燥乏味。为此,学术界和课程教学的教研人员一直在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改进课程授课方式方法,致力于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可以让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更接地气,让“骨感”的纯专业知识变得有血有肉,这不仅是我国在新时代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新经济时代下,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区块链等技术被广泛运用于财务管理活动中[4]。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运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采用“翻转课堂”、PBL教学等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革命,融入创新、法制、终生学习等思政教育元素,改革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方法。

最后,财务管理课程思政,决定了高校培养什么样的财务人员。业财融合背景下,财务人员将不再局限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其价值已经上升到参与公司决策的战略高度,这就要求财务人员不仅要熟悉财务知识还要懂得业务知识,更要具备大局意识、法制观念、权衡能力、思辨能力,树立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精神,处理好企业外部相关单位和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财务关系,促使企业利益相关者和企业财务决策形成和谐共生的平稳态势。因此,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要培养学生专业的理财能力,更要从思想上行动中加强塑造,培养思想品德高尚、综合素质强、专业素养过硬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人才。

三、思政教育元素融入财务管理课程的应用

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中,不管是否从事财会工作,财务管理对每个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它不仅是公司经营决策的理论依据,也是家庭理财、个人理财的理论基础,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而“融合财务”“共享财务”“智能财务”又赋予了财务管理更多战略意义[5]。财务管理课程揭示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展示了风险与报酬之间内在的博弈,阐述了企业筹资、投资、资金营运、股利分配和财务分析等相关理论知识。通过对该课程的深挖,可以发现课程的每一个章节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政知识元素。对这些元素进行系统整理,将其融入课程之中,在课堂教学的知识传授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提升思想觉悟和思想境界。

(一)财务管理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知识体系

课程思政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取决于授课教师的德育意识和德育能力水平,深挖梳理各门课程的思政元素,构建课程思政知识体系,使之成为课程知识结构的板块之一,是达成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基本前提,是弥补课程思政教育空白的重要途径,也是避免课程思政教育随意性的重要措施。本文根据财务管理课程全国通行教材的章节顺序,结合思政教育的目标要求,构建财务管理课程思政知识体系。具体如上页表1所示。

表1 财务管理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体系

(二)课程内容的逻辑架构和财务管理目标与学生大局意识的培养

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逻辑架构是将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与利润之间的博弈作为基础理论,围绕筹资、投资、资金运营和利润分配四大板块,通过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和分析五大环节,处理好这四大板块和五大环节所涉及的财务关系,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为了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需要运用管理学、运筹学和会计学等课程的理论知识,结合现实需求,通过数学模型在财务管理的各个板块和各项环节中进行权衡做出最优的财务决策。三种具有代表性的财务管理目标是:(1)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能直接反映经营者的经营业绩,符合企业和股东共同的利益诉求,但盲目追求利润最大化会导致企业决策者的短期行为而忽视企业的长期战略发展。(2)股东利益最大化。该目标克服了企业的短期行为,并兼顾了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报酬,但因其过度考虑股东利益,而忽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容易导致不和谐因素的滋生。同时,股东财富多少通过股价来量化,股票价格的确定容易诱发管理层弄虚作假、哄抬股价等违法行为。因此,对企业管理者的大局意识提出了严格要求。(3)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个目标站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并充分考虑各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诉求,是最为理想的财务管理目标。

教师在课程教学之初,应当帮助学生构建该课程整体的知识架构,明确财务管理目标。同时教师也有责任在授课过程中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实现国家振兴、民族兴旺和个人成长成才为目标,树立大局意识,关键时候站稳政治立场。此外,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以及财务机器人的出现,对财务管理人员的思维模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未来的财务人员所从事的不再是记账、算账、报账等程序化的工作,而是充分运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通过大数据分配财务资源并根据大数据进行财务分析,参与公司战略管理。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财务管理知识的过程中一定要有大局观念,关注时事,掌握财务管理所处的政治、经济、法律等环境,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并努力创新理财思维模式。

(三)资金时间价值与法制教育及理性消费观念的养成教育

现代社会是市场社会。资本逻辑是市场运动的基本导向。资本追求不断自我扩张和增殖,资本的自我扩张服从效率至上这两个原则,从根本上塑造了现代社会的结构模式和运动方向。由此而来,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成了现代社会的价值导向。财务管理自然不外于此。首先,财务管理揭示了货币资金时间价值的存在,特别是复利中“利滚利”所形成的连锁效应要求学生增强法律意识,理性消费,避免卷入非法校园贷的怪圈。课堂教学时,要结合货币资金单利和复利的计算进行对比讲解,让学生了解校园贷的危害,提醒学生理性消费,消除攀比心理,杜绝安逸享乐的生活作风,将更多的时间精力用在学习上,远离校园贷等非法筹资行为。其次,风险与报酬。风险和报酬是互相依存的,高报酬高风险,学生要学会权衡其中的利弊。同时,要懂得对各种风险的研判,处理好工作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境。

(四)财务管理四大知识板块与思政教育元素的融合

财务管理的四大知识板块包括筹资、投资、资金运营和利润分配,每一个板块都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

1.资金的筹集。首先,资金需要量的预测与哲学中“度”的把握。资金筹集是对未来资金需求预测的基础上确定筹资金额,金额大小关键在于把握“度”的问题:资金短缺会影响企业正常的经营发展;资金过度会造成资本的浪费。其次,权益筹资与公正法制观念教育。权益筹资的原则是“共同投资,共担风险,共享利润”,体现了所有股东一旦入股,就处于风险共担利润共享的平等地位。最后,负债筹资体现了诚实守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一,企业负债筹资时需遵照合同的约定按期还本付息;第二,发行债券要求企业信用等级在BBB级以上;第三,企业信用评级不同,债务的利率就不同,存在一个信用成本问题。

2.资金的投放。资金的投放首先要考虑资本的成本和资本的结构问题。首先,资本成本与“舍”“得”的人生哲理。“天上不会掉馅饼”,不管企业采用什么方式通过什么渠道筹集资金都会付出相应的代价,比如说利息、股利的支付。要想获取经营所需的资金必须承担获取这些资金的成本。人生也是有“舍”才有“得”,“舍”与“得”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常常是一种相互包含的辩证关系。学会取舍,不仅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其次,边际资本成本与“度”的把握。边际资本成本是指资金每增加一个单位而增加的成本。同一种筹资方式单位资本成本不会一成不变,当其筹集的资金超过一定限度时,原来的资本成本就会增加,因此在资金筹集过程中要合理把握“度”,懂得筹资额度成本变化的拐点,以便做出合理决策。再次,杠杆原理。财务管理中的杠杆原理是指由于固定费用的存在,当业务量发生较小的变化时,利润会产生较大的变化。大学生的学费、生活费等教育投资是一项固定费用,在学校优良的环境中,为学生的学习实践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如何衡量投入与回报的关系,不仅是一个经济学问题,在根本上也是一个人生哲学问题。最后,资本结构与学生权衡能力的养成。一项筹资任务就是如何在权益资本和负债资本之间权衡,在企业可承受的风险范围内使得其综合资本成本最小化企业利润最大化。权益资本成本的特点是风险低,筹资成本高;负债资本成本的特点是偿债刚性强,风险大,筹资成本低。企业财务管理需要用理性思维权衡这二者之间的利弊做出合理的决策。

3.营运资金管理。首先,营运资金管理与制衡的哲学思维。企业的生存发展很大程度上依靠营运资金的运转情况,营运资金的持有水平影响着企业的收益和风险:高营运资本意味着低风险和低回报,反之就是高风险和高回报。企业财务管理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在收入和风险之间寻求平衡,确定最佳营运资本持有量[8]。其次,现金管理与学生权衡能力的培养。企业对现金的管理主要是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现金持有量过多或过少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过多会引发机会成本和管理成本;过少会丧失必要的购买计划。因此,企业必须权衡利弊,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

4.利润分配。利润分配是企业的重要财务活动之一,体现了公正、法治、平等、和谐等价值观念。分配的主要原则:一是依法分配原则。要求利润分配依照《公司法》《外商投资企业法》《证券法》等国家统一的法规、政策、措施,确定税后利润分配的程序和比例;二是坚守股利分配原则。企业向股东分配股利时要坚持“无利不分”“谁投资谁受益”等原则,对所有股东本着平等一致的原则进行分配。

(五)财务管理五大环节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契合

财务管理的工作步骤与一般工作程序包括五个环节: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分析。(1)财务预测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之设想。“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企业财务预测要站在全局的视角,以公司长远发展的战略眼光,构建企业财务的战略目标和规划,结合历史资料,考量现实要求和条件,对企业未来的财务活动做出预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则是对自己人生的思考,基于自身成长成才的目标,在步入高校时,对自己大学生活所做的设想,比如,大学毕业之后是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还是考取公务员等。(2)财务决策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之决策。财务决策是财务管理的核心环节,是在财务预算的基础上采用定性的和定量的分析方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最终做出的财务决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之决策是确定自己今后的发展路径。比如在继续学习深造和就业之间选择继续学习。(3)财务预算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之预算。财务预算是根据预测的信息和决策方案,根据各项财务指标编制相关的财务计划。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之预算是根据自己的决策做出具体的计划。比如准备毕业之后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那就要在入校时分别做出长期和短期的规划。(4)财务控制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之控制。财务控制是对预算和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追踪监督,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和修正确保预算的实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之控制是根据自己制定的计划,进行自我管控,自我约束的过程。(5)财务分析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之分析。财务分析是根据财务报表等有关资料,运用特定的方法,对以上财务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分析,以此进行业绩评价并做出相应的激励机制促进财务目标更好地实现。大学生的学业生涯总结通过毕业生档案得以展现。毕业生档案清楚详细地记录了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表现、学业情况和参与的校内外各项实践活动,还包括学生所获得的各种奖项以及是否受到相关的惩罚等,是对大学生生活的综合性评判材料,学生可以据此进行自我评价。以上五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并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谋而合。学生学习财务管理,就要学会做好财务规划,而作为一名大学生,更应该做好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甚至是人生规划,有了规划才能进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并朝着奋斗目标不断前行。

(六)财务关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和谐的有效融合

财务关系内涵特定的平衡原则,包括局部与整体的平衡、短期与长期的平衡、公务与私域的平衡等,具体表现为财务管理中对各种轻重缓急之事态与利益的动态把握。对轻重缓急之事态与利益的动态把握,必然遵循和谐的哲学理念。企业财务关系是企业的财务软资源,具体包括企业与投资者、被投资者,企业与债权人、债务人,企业与职工和企业与政府等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各方面的财务关系是进行一系列财务活动的基本前提。维系诸多关系的核心在于实现各自的经济利益诉求,财务管理的睿智就在于如何协调处理其中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使其和谐共生,实现各自的经济目标。

综上所述,财务管理决不仅仅是一门财务知识,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思政知识。更一般地说,对财务的经营也就是对人生的经营,财务管理同时也就是人生管理。没有脱离人生的财务管理,也没有脱离财务的人生管理。因此,把财务管理与人生管理灵活地融合起来,是财务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如何挖掘整理财务管理课程的思政知识元素,是值得不断探索的课题。

四、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思政的优化路径

课程思政要求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融入相关的思政元素,这意味着课程思政会占用一部分课时。因此,如何兼顾二者,不仅对教学内容提出了改革要求,对原有的教学方式方法也提出了创新要求。

(一)课程内容优化:构建课程思政知识体系,修订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教学活动的根本指导。课程思政的有效运行需要构建系统、完善的思政知识结构与课程体系,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编入课程教学大纲,写进授课教材。课程思政知识体系的建构,应力图达到一定的自足性和独立性,让课程知识体系既基于教师的师德、思政水平素养,又能超越教师个人的水平。在建立思政内容资料库的基础上,引领鞭策教师丰富课程教学,并注入思政元素,让课程思政成为有章可循的知识体系。

(二)教学方法优化:改进课程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教学设计能反映任课教师的教学理念、思路和行动计划,明确指向教学活动,强调教学过程的理解和改进。良好的教学设计能够促进课堂教学过程更加富有创造力,激发学生课程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加强和完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设计,对于聚焦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推进课程思政至关重要。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新型媒体技术与平台,促进网络信息技术与专业教学的深度融合,构建和完善线上平台课程思政资源,实现线上网络互动和线下课程教学育人相结合。创新与课程思政理念相融合的教学方法,综合运用混合式、情景模拟教学和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将情感和价值观融入多样化的课程教学之中,让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深入思考作为一名财务人的使命和责任,潜移默化地实现知识教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的教育目标。此外,与其将思政知识灌输给学生,不如让学生自己“悟”出其中的道理。这就需要充分注意学生成长的特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将思政知识内化于行动之中,真正达到育人、成才的教学目的。

(三)考评体系优化:将思政内容融入学生考评中,完善课程考核标准

教师要善于利用课程教学考核方式方法,引导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一方面,考查学生真学实用,从单一的考试唯分论向研讨交流、心得分享、成果汇报等多种方式拓展,评价其综合素养。另一方面,以综合评价体系评估教师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效果,夯实财务管理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基础保障。

(四)教师素质优化:加强师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课程思政能力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课程教学效果的第一责任人。在新的形势下,要加强师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课程思政能力,让一线的授课教师怀揣扎实的专业知识,做一名思想政治素质过硬、师德师风高尚的好教师,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努力做好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和指导者[9]。高校专业教师要转变思想认识和教学态度,强化德育意识,每位教师特别是党员教师要提高政治意识,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去影响学生,引导教育学生。课程思政重在价值观的引领,不仅在教学内容上,也包含教师的一言一行,都需要每一位教师言传身教,在传递知识的同时传递思想能量。

猜你喜欢
思政财务财务管理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医院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公路施工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