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实施研究

2021-09-27 03:23:14黄婉玲
格言·校园版 2021年23期
关键词:课文评价语文

黄婉玲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针对学段教学目标明确提出了“朗读”概念,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普通话流利、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此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教师充分转变传统教学思路,按照部编版的教材要求完善朗读教学方案,最终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寻找新路径,这也是本文研究的目的。

一、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实施阶段存在的问题

(一)朗读教学的时间少

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时间是十分宝贵的,而受教师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会占据大部分的时间,学生在课堂上缺乏充足的朗读时间,仅有的朗读也敷衍了事,例如在教学中经常会发现,一些教师为了能够节省课堂时间会选择让学生集体阅读课文,导致学生的朗读效果得不到保障。

(二)“机械式朗读”问题严峻

“机械式朗读”是每个教师必须要关注的问题,很多学生在朗读时只是一味地按照书本内容念诵,而没有真正思考课文,所以很多学生在朗读之后并没有真正了解课文的含义,朗读教学事倍功半,容易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研究认为,部分教师在朗读教学中只是单纯地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但是在朗读之前并没有针对课文中的疑难知识点进行讲解,再加之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不足,对情感的表达明显不足高年级学生,无法了解文章的意思,只能盲目的按照课本阅读文章,达不到“朗读”的需求。

(三)对朗读教学的评价单一

目前很多教师在朗读教学中存在评价标准单一的问题,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学生朗读结束后,教师会给出评价,包括:“读得很好”“读得很有情感”等,此类的评价千篇一律,无法真正让学生知晓自己的阅读能力。因此按照新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教师应该合理利用教育评价方案,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策略

(一)尊重学生主体,要放声读出来

朗读教学的关键,就是要鼓励学生大量地朗读,从字面意义上来看,“朗”的意义为“明亮、响亮”,所以朗读就要求学生能够用响亮的声音读出来。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该尽量鼓励学生能够勇于放出声音,并在声音中探寻适当的语气,读出节奏与情感,这样才能达到朗读教学的目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教学方法进行反思,例如究竟怎样朗读才能把感情表现出来,采用怎样的声音技巧来进行朗读,这些都是教学中重点关注的内容。为了更好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则要求按照学生主体要求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转变传统教学理念。

例如在《我多想去看看》的课文中,教师可以随机选择一名学生,要求学生大声地朗读这篇课文,当学生朗读之前,教师可以带领全班级同学为该同学鼓掌打气,当学生不再因为内向而感觉恐惧后,才能放声读出课文。通过这种方法,教师能够逐渐改变学生“不敢朗读”的问题,为“有感情地朗读”奠定基础。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课堂交给学生,改变传统齐声朗读的方法,鼓励学生自我感受《我多想去看看》的節奏与韵律;在学生朗读时,教师可走下讲台并聆听每个学生的朗读情况,对于那些能够做到抑扬顿挫、声色并茂的学生,可作为标兵在讲台上进行示范,加深学生对课文朗读的理解。

(二)发现不足,确定朗读教学目标

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特殊性,在语文朗读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多种问题,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在教学期间需要教师尽量发现各种潜在问题,并在发现问题原因的基础上,调整朗读教学方向。

朗读教学的关键是学生朗读,从教学现状来看,很多学生会因为知识点掌握不全、对汉字不熟悉等问题而出现“点读”的现象,字不成词、词不成句,语句生硬且不流畅;而低年级学生一般在朗读时习惯凸显自己的“高音”在朗读时经常出现“声嘶力竭”的情况,朗读更多的是“喊”,朗读期间没有情感,最终导致朗读失去了意义。针对上述情况,教师需要针对性分析朗读期间存在的各种问题,寻找有效朗读的方法。例如在《咏柳》的朗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先纠正学生的错字、音准问题后,鼓励学生先把“读字”改为“读词”,并按照古诗朗读的基本要求,将古诗朗读出来,如“二月/春风/似剪刀”,先从锻炼学生的停顿、语速开始,全面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增加扩充朗读安排,优化朗读教学方案

在课堂教学期间,教师可利用晨读等机会开展全面训练,或者以班级为单位举办朗读大赛。实施阶段,教师应该进一步扩充朗读资料,例如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些儿歌、诗歌等,全面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要避免单纯地向学生介绍朗读技巧,这种现象会导致学生难以接受这种教学模式,但是可以通过示范朗读等手段来深化学生对朗读的理解,或者在朗读中借助各种图片、视频等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为有感情地朗读做好铺垫。

例如在《找春天》的朗读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有关春天的场景,如树枝的嫩芽、翩翩起舞的蝴蝶、南归的燕子等,使学生体验春天的喜悦,这样在朗读期间才能展示春天来临时的喜悦心情,使学生能够在舒适的心情中感受到春天的美,这样随着学生心境的变化,则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并通过长期练习来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

(四)关注朗读技巧,提高学生能力

在教学期间,朗读技巧应该主动与教材结合,因此为保证教学质量,则应该确保教材的内容,对学生的吐字、发音以及语速等进行掌控,并认真掌握课文符号的停顿、重音速度,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例如在《树之歌》的朗读教学中,可对“杨树高,榕树壮”中的“高”“壮”等作为重音,将两种树的差异直接展现出来。

同时在传授学生朗读技巧过程中,教师应该尽量帮助学生掌握朗读的小技巧,并从中感受到课文的乐趣,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善于阅读的好习惯。同样以《树之歌》为例,教师在学生阅读“杨树高,榕树壮”中的“高”“壮”时,可在学生读“高”时通过自己双手高举的姿态展示“高”,双手叉腰展示“壮”,带领学生掌握朗读的注意事项。

(五)确定目标,合理评价

在评价过程中,针对学生语文朗读的要求,则需要教师合理设置评价指标,能够严格按照教学要求对学生的朗读结果进行评价。例如在《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的朗读教学中,在学生朗读之后,教师可要求学生进行自评,自我评价学生的朗读结果,当教师听取学生的意见之后,教师再逐句进行点评,整个点评过程应该以鼓励语句为主,避免消极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最终提高朗读能力。如在本篇课文中:“瞧,那泥泞路上的脚窝”一句中,“瞧”一字应该重点体现出语言的灵动,将小学生那种天真、活泼的性格表现出来,这样才能提高朗读教学质量。

结束语

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应该充分转变教学方法,因此教师要正确认识到新课程理念对学生提出的素质要求,从小学的朗读现状入手,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使朗读教学更有目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为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提供支持。

猜你喜欢
课文评价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1年35期)2022-01-18 06:05:52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石油沥青(2021年4期)2021-10-14 08:50:44
背课文的小偷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54
背课文
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 12:46:52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语文知识(2014年5期)2014-02-28 21:59:58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体育师友(2012年4期)2012-03-20 15:30:10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