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琳
摘要:想要将井下作业水平加以提升,降低作业成本,加大安全监督和管理的力度,那么就要采取有效措施把油田已有的生产指挥系统当作相应的平台,构建起与之相匹配的井下作业生产信息管理系统,旨在将油田井下作业的信息化水平加以提升。本文通过对井下作业系统流程与现状的探讨,对油田井下作业生产信息化建设及应用进行了深入分析,继而促进油田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油田;井下作业;生产信息化建设
引言:
当油田慢慢进入到高含水开发后期时,井内状况呈现出不断恶化的趋势,井下作业工作量也在与日俱增,作业效率、施工安全等问题越发突出,以往方式早已不能紧跟时代的脚步,尤其是在现阶段油价不断降低的状态下,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行油田井下作业生产信息化建设就显得格外重要。
1井下作业系统流程及现状
井下作业通常分为以下几种:一种是小修作业;另一种是大修作业。不管是针对哪种作业,均涵盖井下作业过程,现阶段还是借助于人工形式进行拖拽、扶正油管等一系列工作,显然这样会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对从井内上提出的油管抑或是抽油杆来说,也是采取人工的形式进行选择、甄别是否存在瑕疵;就下入井内的油管或抽油杆而言,通常会对以下几种方式进行使用:一是圈尺人工测量二是点数。
虽然井下作业种类的差异明显,站在数据流的立场出发来讲,要处理的数据有很多,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地质设计;二是工艺设计;三是施工设计;四是作业班报;五是管杆记录;六是施工总结。针对地质设计来说,其通常为地质全权负责,工艺设计通常由工艺所负责;就施工设计以及施工总结而言,一般由作业小队负责;对于作业班报以及管杆记录来讲,通常由现场人员提供手写资料,然后再交给作业小队技术人员上网填报。现阶段主要涵盖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小队出施工设计均借助于Word文档进行编制,尽管大队颁发了与之相匹配的模板,然而因为作业流程繁琐,每一个小队在出设计期间还是不同意,尤其是大部分标准各小队在具体查找期间会发生瑕疵,发生相同工序采取标准不一致的情况。第二,针对作业班报以及管杆记录这些重要资料来说,还是借助于“手抄车送”的形式,需要相关工作者采取人为的形式进行记录,然后再递交给作业小队做好整理以及上报工作,显然这样就会导致数据资源的实时性不强。第三,就作业班报、管杆记录以及施工总结而言,均要求相关技术者要借助于以下几个软件来进行填写:一是Word;二是Excel,并且还要录入到相应的平台中,显然此时会让技术人员的工作压力持续增加,无法实现对已有信息系统数字化成果的充分利用。第四,虽然在作业施工的前期阶段就提前做好了以下工作:一是地质设计;二是工艺设计;三是施工设计,然而因为井下情况错中复杂,在实际作业的过程中容易衍生出相应的改变,此时相关作业者应当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处理手段,无法及时解决的要在第一时间反馈给作业大队,这样作业大队在无形当中为施工场地提供强而有力的支持,决定下道工序怎样开展。从客观上讲,对以下几种形式进行充分利用无法全面提升作业施工节奏:一是人员跑现场;二是电话联络等。当现场碰到技术施工难题的情况下,向部队反馈作业井场数据基本上都要花费3个小时到4个小时,倘若因为技术指导不科学,那么还会延长时间,同时还会加剧成本的过度浪费。
2油田井下作业生产信息化建设及应用
2.1总体架构
结合相关实践调查可知,现阶段油田生产的信息化建设往往表现在油气地面生产系统之中,比如管线等相关方面的自动化建设,在充分结合智能化油田建设需求的基础上,需要尽可能地向以下几个方面发展:一是物资;二是井下作业。因此,倘若想要实现对信息系统建设成果的充分利用,那么就要结合实际状况对井下作业的生产信息化建设做好相应的业务扩充工作,同时还要对井下作业信息系统加以整合,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信息孤岛”情况出现的概率。除此之外,还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手段将信息化建设增加至相应的现场层面上,这样就可以加快数据传输的速度,并及时高效地处理相关数据信息,旨在为现场施工的顺利实施提供强而有力的技术保证,继而从源头上将作业管理水平加以提升。
2.2系统部署与配置
在每一个基层小队的井下作业施工场地监理视频监控以及数据收集系统,施工场地所安装的仪器需要与井下作业设备一起搬动,并且还需要对无线传输仪表进行充分利用,旨在最大限度地降低拆装工作量。不只是这样,还需要结合实际状况构建与之相匹配的无线网络,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加现场和部队的交流次数,倘若没有无线网则要对GARS、4G等进行充分利用。
3主要功能模块概述
3.1生产预警通知模块
对该模块进行分析后可知,其最为突出的功能是发布相应的预警与通知,比如大风预警等,这样可以为相关单位可以在第一时间熟练掌握天气可能对施工所带来的影响带来益处,以便使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做好预防以及应对工作。除此之外,作业场地还能够借助于作业电脑来实现对大队的通信,同时还可以对以下几种状况做到了如指掌:一是附近油区的天气;二是油区涨落潮等。
3.2作业现场数据采集模块
现阶段,作业班报等相关资源往往是通过现场人员人工记录的形式,紧接着递交到指定的地方做好整理以及上报工作,整个环节没有作业现场数据采集模块的参与。然而,实际现场往往只需要传回以及作业现场存在联系的数据量并不多。基于这种背景下,借助于该模块除了可以实现作业班报的充分录入,还能够全面、细致地检查数据是否完整,为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打下扎实的基础。
结语:
油田井下作业生产信息化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作业施工全程可视化、生产实时监控和高效运行指挥,大大提升管理质量与效率、减少生产成本,继而将企业的综合实力加以提升。本文通过阐述井下作业系统流程及现状,提出合理化建议,希望可以给相关人员带来启发。
参考文献:
[1]刘学军,周燕,陈文,张桂凤.油气田勘探生产流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19):67-70.
[2]焦振宇.油田井下修井作业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J].化工管理,2020(25):191-192.
[3]刘东慧.油田信息平台空间数据管理系统研究与设计[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10):183.
[4]汪洋,羅丹,武长富.油田井下作业施工井控技术要求探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1,41(09):22-23.
[5]刘锋.油田井下修井作业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探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1,41(12):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