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恒山
问:在我国政策体系中,区域政策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新中國成立70年来,区域政策一直处于国家政策的重要位置。尤其是党的十九大,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及其政策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成为国家明确的七大战略之一,区域政策与财政、货币、产业政策一道成为国家重要的经济政策,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做了专门部署。
国家出台很多政策,最终都要落到区域板块上,如果不落到区域板块上,就变成了“一刀切”。同时,国民经济是各个地区经济的总和,没有地区的发展就没有国家的发展。国家的发展不是空中楼阁,只有每一个地区的活跃发展,才有我们国家经济的活跃和发展。
因此,我国区域政策的核心是分类指导、因区制宜,把各个地区的比较优势发挥出来,就等于把这个地方最核心、最具潜能、最好的东西发挥出来了,对于全国来讲,各个地区最好的东西发挥出来,全国的整个能量就发挥出来了。
问: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区域政策主要在解决什么问题?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
区域政策因解决区域问题而存在。区域问题反映在很多方面,而几乎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区域问题,但在大国表现得格外明显。区域问题的核心是区域间发展差距过大问题。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围绕缩小地区差距,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做了大量艰苦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回溯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前,是平衡工业布局,推动我国工业布局由沿海向内地扩展的阶段。理论界一般称这一阶段为生产力均衡布局或区域均衡发展阶段。
为了改变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工业基础薄弱、沿海与内地布局畸轻畸重的格局,同时,鉴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际政治环境和出于战备的考虑,当时工业布局的指导思想是,利用沿海的基础和适当利用外援,促使工业布局向内地推进,形成全国工业布局相对均衡,各大经济协作区自成体系、相互促进的格局。
毛泽东同志在1956年的《论十大关系》中明确指出:“沿海的工业基地必须充分利用,但是,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在这一战略思想指导下,这一时期的投资明显向内地倾斜。
这一阶段由于国家投资的地区布局由沿海转向内地,有力地推进了内地的工业化进程,使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工业布局极不平衡的格局得到初步改观。直到现在,内地的发展都有赖于这个基础。
第二阶段,从改革开放初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是沿海地区率先发展阶段。理论界一般称这一阶段为梯度推进阶段。
改革开放后,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和“两个大局”的思想,通过设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等一系列对外开放措施,形成了沿海地区先走一步、率先发展,进而带动内地发展的格局。
沿海地区的率先发展,带来了我国总体经济实力的快速上升,为实现预期的“分步走”战略目标,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发展基础差别、政策吸引效应、市场驱动效应等的影响,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发展速度的差距快速拉大,到“八五”时期,形成一个顶点。
第三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到现在,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初步形成并不断完善的阶段。理论界一般称这一阶段叫趋向协调或注重协调阶段。
20世纪90年代中期,针对地区差距带来的突出矛盾,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把缩小地区差距作为一条长期坚持的重要方针,要求“从‘九五开始,更加重视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逐步加大解决地区差距继续扩大趋势的力度,积极朝着缩小差距的方向努力”。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1999年中央做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决策,2003年中央决定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明确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原则和奋斗目标。2006年中央发布了《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至此,国家关于促进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体系初步形成。
随着这些重大战略的实施,区域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区域发展的协调性不断增强。数据表明,“九五”“十五”时期,东中西经济增长速度差别已大大缩小,而到“十一五”后期,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增长速度已超过东部地区,实现了增长格局的革命性转变。
第四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区域战略进一步创新突破,分类指导与协同联动一体推进。理论界一般称这一阶段为综合协调或协同发展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区域发展,把缩小地区差距、形成区域发展新格局放在前所未有的高度。在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基础上,推出了一系列促进地区协同发展的重大战略,采取了一系列重大创新性举措,开创了我国区域发展的崭新格局。
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区域政策和战略精彩纷呈,主要有哪些重大发展和突破?
我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认识十八大以来的创新突破:
一是把协调发展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治国理政中的一个重大建树是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协调发展理念的一项核心内容。其要义是,牢固树立不断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思想,把缩小地区差距作为一项需要持续推进的重大任务,着力解决区域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落后地区加快发展,促进关键领域“填平补齐”。积极探索抑制地区差距扩大、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制度举措,通过市场和政府的有机协同,形成动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
二是着力推动重点地区协同联动发展和一体化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陆续提出了“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通过区域一体联动和协同运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高整体竞争能力。在这些重大战略的牵引下,以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正在全面形成,有利地支撑了中国经济稳中向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