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韵斐
现代企业经营环境复杂多变,管理模式不断创新,在成本和效率共同作用下,需要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及财务管理手段,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充足的技术支持,以信息化作为高效的管理工具,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稳定性和管理规范性。本文首先分析了内部控制的定义和目标,并对有效内部控制的要素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局限性,强调了信息化建设对于提升内控水平的作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措施。
当代经济正向着全球化趋势发展,企业通过现代化信息手段,对生产经营范围进行不断拓展,优化资源配置,生产经营效率得到了明显提升,为企业稳定、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然而要想让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及盈利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除了提高业务运营能力外,还应让企业的财务管理实现信息化,不断提升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力和效率,充分利用信息化在流程化、规范化和格式化方面的优势,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手段进行优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发展成本,减少经营风险,为企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一、内部控制的定义和目标
(一)定义
内部控制具体是指为企业实现各种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包括各项法律法规的遵守性、财务报告可靠性、经营效果与效率等,具体的实施人员不仅包括经理层与董事会,而且还包括其他相关人员。
(二)目标
主要體现在经营、报告、合规等方面:①内控在经营方面的目标:提升管理效果和效率,对资产进行监管,最终实现企业整体目标。②内控在报告方面的目标:包括财务和非财务报告、内部和外部报告,以满足利益相关者、监管者的使用和决策要求。③内控在合规方面的目标:法律法规为企业管理构建了行为底线和规范措施,企业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内部控制管理的真正落实及实现。
二、有效内部控制
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活动等是确保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要素,各要素以整合的方式共同存在并持续运行。有效的内部控制由不同岗位承担不同角色和职责。董事会监督管理层;首席执行官设定内部控制管理的基调和态度;业务部门对员工开展活动进行指导和评估;第一线员工根据五个要素开展活动,各项活动开展避免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通过内部审计作为最终的评价和监督机构,判断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管理效率。
(一)控制环境
在全部要素中,内部控制环境起着基础作用。内部控制不能脱离企业现实而存在,应建立在企业的各种经营活动和要素之上。要想有效建立及执行内部控制,就需要保证良好的内控环境。从宏观层面分析,内控环境为建立内部控制定下了基调,内部控制的建立及完全执行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而是贯穿着企业的全部生命周期。所以从长远分析,对于企业来讲,应加强内部环境的建设工作,确保其良好、有序,保证内部控制的有序开展。
(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就是企业对经营活动中的各类风险进行及时识别,同时针对评估结果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在进行风险评估时,主要是对风险的重要性和发生概率进行评估,不仅包括定量评估,也包括了定性评估。风险识别与企业具体控制目标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而且在进行风险评估时,应充分考虑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风险。
(三)控制活动
在实施内部控制的过程中,控制活动是最经常的项目。每类经营业务活动都具有相应的内部控制措施,目的是降低违规操作造成的风险。一方面通过控制活动对风险发生进行事前防范,另一方面则是对已导致的风险影响进行事中和事后控制。
(四)信息与沟通
就是各种信息在企业外部、内部的传递过程,对信息的传递及时性、真实性进行重点关注。需要关注的是,内部控制中的信息沟通不只存在于企业内部,同时也包括企业对外的信息交流沟通及发布。企业常常忽视对外沟通,部分企业仅关注对外发布了信息,并未关注所发布信息造成的影响。
(五)监督活动
监督活动,是指检查日常内控活动,包括内部控制活动的执行效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企业所面临的环境是发展变化的,管理活动不会一劳永逸,因此就需要不定期或定期监督可能出现的重大风险。
三、企业内部控制现阶段存在的局限性及现状分析
对于内部控制的意义,现阶段我国很多企业都还没能正确认识,针对内部控制缺乏良好的意识,甚至存在一定误解,除此之外受监督乏力、治理结构先天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内部控制比较薄弱。当前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局限性,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环境因素会对内控制度的执行造成较大影响
在制定了科学的内控制度后,实施、执行非常关键。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在确保制度可操作性及可行性的基础上,能否对其环境因素进行准确把握,会直接影响控制能否成功。如果某单位的管理不具备规范性,不能有效遵守制度,就算制定出了非常严格的控制制度,也不会提升管理效果。
(二)缺乏完备的内部控制意识
内部控制的对象为经济管理系统,其不仅经常变化,而且比较复杂,企业不论在事前进行了多么完善的调研工作,依然不能完全准确的把握及认识每一个内控风险点。部分企业虽然针对内部控制建立了相关制度,但是却流于形式,无法有效指导监督管理与执行工作。另外部分企业认为在开展内部控制时,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增加办事的流程和手续,影响运行效率,所以在执行内部控制时不够积极和主动。
(三)成本效益原则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并不是让企业为了建立较为严格的内部控制而影响其正常业务活动的开展,这与建设内部控制的初衷相违背。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在对内部控制进行建设时,资源过少,对于企业健康发展的实际需求并不能有效满足。所以内部控制并不是越严或者越多就越好,如果实现某项内部控制措施需要消耗的成本不能通过防范风险来进行弥补,就应将该项措施舍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