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块教学法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

2021-09-27 13:15左迎香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1年9期

左迎香

内容摘要:组块教学法是特级教师薛法根提出的一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主要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收获较大反响。作为中学教师,认为语文教学方法可以相互借鉴,组块教学法也可以借鉴到中学语文的教学中来。文言文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板块,运用组块教学法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字词、文意、作者感情以及在言语中品味传统文化的美。

关键词:组块教学法 薛法根 初中文言文教学

“组块教学”是薛法根老师提出的原创型教学理念。其中,“组块”一词最早起源于认知心理学,它是一个由若干较小意义单位组合成的较大意义的记忆单位,在此之中要有信息的加工过程。通过减少短时记忆中刺激单位,而增加每一单位所包含的信息。心理学家米勒提出的“组块原理”,里面的组块也属于一个记忆单位,但是人的短时记忆只能保持“7±2”个组块,所以人的最大記忆组块的数量是9个组块,我们不能加大组块的数量,但我们可以根据组块来增大它的容量,使记忆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因此,薛法根老师将这个原理迁移到学生身上,并多次验证和发展提出了“组块教学”模式。

关于“组块教学”的定义,薛老师在《呼唤智慧的语文教育》说的是“语文组块教学是建立在语文学习的心理学原理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即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为主线,将零散的语文训练项目整合成综合的语文实践板块。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获得充分和谐的整体发展”①。组块教学不仅是建立在语文学习的基础之上,而且是建立在心理学原理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教学主张“为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而教”,其运用的基本方法有两个,一是重组教学内容,整合实践活动;二是优化教学结构,构建基本课型。

一.组块教学法的运用特点

组块教学的提出是为了想要解决传统语文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情感体验缺失、脱离实际生活、社会经验不足等弊端。在语文教学理论体系中,引入心理学的研究,可以为学生营造生动、丰富、灵活的活动氛围,使其在语文实践中汲取更广泛、更深刻的知识②。组块教学是对语文教材内容的重新组合,将相似、相连的知识模块捏合到一起,把运用与理解相结合,激发学生自主求知的欲望,实现高效语文课堂③。

组块教学法特点有四,第一,从教学整体看:简约、清晰。它是以多个组块教学的形式展开,每个组块都有具体清晰的教学目标。一个组块对一个教学目标。目标集中,且指向核心目标。第二从教学阶段看:层进式。每个组块间都遵循特定的顺序,并且组块与组块间彼此递进。第三,从组块的内容看:言语智慧。以“语言建构”活动为主要内容。第四,从组块功能看:综合。在整个教学中,以综合性能力训练为主。

(一)根据课文不同特点,灵活设计组块组合

组块教学是一种事半功倍的高校教学模式,它是将一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成几个模块,每一个模块围绕着一个目标来展开教学,这个目标可以是字词的学习,可以是课文对话的朗读,可以是研究课文道理寓意,也可以是对课文的表达方式进行解读,等等。薛老师课堂教学的一大特点就是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灵活的设计出不同的并且符合学生学情和兴趣的组块组合。例如,薛老师将《螳螂捕蝉》这篇课文设计成了三组块,第一个组块是学词串,第二个组块是读对话,第三个组块是写“画外音”,悟“螳螂捕蝉”的寓意。

(二)依据设计组块组合,明确集中教学目标

组块式教学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灵活设计了组块组合,在此之后,它还明确该组块的集中教学目标,每个组块都瞄准一个目标来设计教学,明确要教什么。例如,薛老师将《螳螂捕蝉》这篇课文设计成了三个组块,在这三个组块之下明确集中教学目标。第一个组块的教学目标是“运用所学词串来讲述故事”,第二个组块的教学目标是“角色扮演来演绎故事”,第三个组块的教学目标是“理解文章的写作意图”。这三个组块都各有其目标,但三个组块内容是紧紧围绕着“语文能力”这个核心的,贯穿始终,将“听说读写”融为一体,简单明了,方便教师的教学,也方便了学生的有效学习,这样也极大的提高了教师的目标意识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传统的教学设计就是围绕课文思想内容展开教学,由初步感知到为文章划分层次,再分层次分段落分析,最后总结提升。在此教学过程中,老师是在理解文本的环节里随机插入语言知识和语言方法,这样的语言教学往往是一笔带过、浅尝辄止的。这些语言知识和方法以零散的状态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不能构建起有关语言的学习框架,从而很难发现其规律,进行高效的学习。因此,组块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相比较,组块教学更加高效和具有系统性。

(三)围绕组块组合目标,开展立体式教学

组块式教学设计的每个组块都明确了该组块的集中教学目标,围绕这个目标,薛老师开展了多层次,立体式的教学设计。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强的课程,因此,我们在确定课文组块的目标是要综合广泛,在学习语文知识和方法时需要学生都有个人经验,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和运用。组块式教学都是围绕既定的目标进行教学,设计组块的数量可依据要达成的目标和所需的时间来进行调整,教师能够很好的控制。例如,薛老师在教授《螳螂捕蝉》时,将本课分为三个组块,每个组块都进行立体式的教学。第一个组块,学词串,讲“螳螂捕蝉”的故事,薛老师先让学生听写四组词语,分别是表示蝉悠闲的词语,螳螂捕蝉的动词,黄雀看螳螂的状态以及侍奉吴王的少年用弹弓打黄雀的动词。再引导学生用上述动词讲述“螳螂捕蝉”和“少年劝吴王”的故事。第二个组块,读对话,演“少年劝吴王”的故事。第三个组块,写“画外音”,悟“螳螂捕蝉”的寓意,让学生为表演的故事配写一段“早晨花园”的景物描写,再进行合作演绎故事。最后讨论:少年为何不在公开场合劝阻吴王攻打楚国,而选择在僻静的花园里给吴王讲这个“螳螂捕蝉”的故事?

组块式教学设计使复杂的语文教学设计变得相对简单。我们需要精准把握每篇文章的教学目标,围绕目标展开组块设计,再在组块中分步骤完成这些目标。

二.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特点

文言文并不只是出现在中学阶段,小学阶段也存在。对于文言文的定义,按照大范围的来说除开白话文的文章均为文言文,小学的古诗词也可以称作文言文。但是小学古诗词的教学与初中文言文的教学大相径庭,小学重在诵读,从读中体会诗歌的韵律、节奏,从读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美感,初中重在积累知识,奠定基础。

(一)重文言知识,注重积累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7-9年级的学生注重积累,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内容。文言文,首要的就是“文言”,掌握词语意思,疏通文意是我们理解作者情感的基础。中考中,针对“文言”的考察包括一道选择题和翻译题,分之占文言文板块总分的绝大多数。因此,初中文言文的教学偏重文言知识的学习,注重学生的积累。首先是词汇、语法的文言知识。词汇的学习包括词语的固定释义以及词语的特殊用法,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其次是句子的学习。句子的学习包括句意的疏通和特殊句型的积累,包括省略句、倒装句、判断句、被动句。最后是文学常识的积累。

(二)重感悟情感,注重理解

初中文言文在理解全文大意的基础上,需要对课文进一步的研读。从炼字炼句处体会作者所言志所载道。老师在教学是,偏向于引导学生理解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把情感作为突破口,抓住文章的主旨,体会作者意图。小学古诗文也会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情感,但方法大多是通过诵读,并且落脚点在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初中文言文教学的不同之处在于是以炼字炼句的方法,来体悟情感,并理解文章深刻内涵,从方法入手落到实处。

(三)重运用实践,注重迁移

初中文言文教学重在教与学生学习文言文、体悟情感以及做题解题的方法,偏向于实践。小学的古诗词重在感受与体会,初中文言文重在实践与运用。由于中考的文言文板塊题型、分值的固定,语文老师在进行文言文的教学时偏重于对考察项目的方法教学,注重提升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

三.组块教学法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一)重组教学内容,完善学习框架

薛老师提出的重组教学内容,是在现有语文教材基础之上,打乱顺序重新编排,选择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块”。它包括“减”、“联”、“合”三个步骤,摈弃事无巨细,从头讲到尾的方法,从文本中找出值得学习的“精华”,将其作为教学的“内核”,再根据“内核”将社会生活中与之相联并适合学生需要的活生生的内容编排进来,最后将这些内容进行有机整合,重新排列,组成一个新兴的目标集中的教学“块”。由此进行教学,这样在课堂上的学习也融入了现实社会的影子,丰富了学生的视野,打开了学生的思维,也让语文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形象。白居易《微雨夜行》,围绕“但觉衣裳湿,无点亦无声”这一句写微雨的名句进行讲解,引入名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引入朱自清《春》当中写雨的句子:“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房顶上全笼着一层蒙蒙的薄烟。”④这样就重组成了以“雨”为核心的教学块,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感受雨的不同,让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变得更加丰富细腻。

初中文言文的教学也可以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作者的情感以及文章的结构。例如,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四课《爱莲说》和《陋室铭》,我们可以抓住托物言志为内核,展开对比教学,来体会写作手法的运用和作者的志向。《爱莲说》一文围绕“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引出写莲是为了喻人的目的,凸显出作者和莲花一样生活在污浊的环境之中,但却高洁质朴、洁身自好、不慕权贵的美好品质;《陋室铭》一文围绕“何陋之有?”展开教学,引出陋室不陋是因为居住的人品德高尚这一中心。两篇文章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方法,写作手法相同,但在写作技巧上有又不同。前者通过描写菊花、牡丹的傲然、浓艳来反衬莲花的高洁,后者仅通过描写陋室本身的陋来突出人的德馨。这样围绕“托物言志“这一内核进行教学,不仅重点讲解了两篇文章的相似的中心要点,而且也对比了不同的写作技巧,让学生有了横向和纵向的了解,完善了学生学习的框架。

(二)优化教学结构,构建基本课型

组块教学是以学定教,确立读、悟、习的课堂教学基本结构。其中,“读”就是整体感知,包括读和背;“悟”是深度体验,包括想和议;“习”是实践转化,包括练和评。这三个过程是学生个体与教材语言、情感、形象、思想相互联系、相互融合,达到共振,进入新的学习境界的过程⑤。基本课型包括以有层次的诵读训练为主的诵读感悟型、以创设语言交际情境的情境运用型、就课文关键句子深入探究的研读探究型和围绕一个主题开展语言时间活动的主题活动型。

教师们在探索了组块教学的深刻内涵之后纷纷运用到自己的教师实践中,并收获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读、悟、习的课堂教学基本结构也能够自然的运用到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比如,我们在教学八年级下册的《桃花源记》一文时就可以将该该课型确定为研读探究型。我们可以抓住文本的集体段落、语句来确文本要紧处、解读的关键点。本课的内涵之一是具有社会现实意义,在于文中构建的“理想社会”同“外人”所生活的社会(即“问今是何世”之“今世”)有什么不同,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呢?全文中直接描述世外桃源社会的文字,集中在第2自然段“豁然开朗”之后的3个句子。并且,除了“渔人”刚到此地的“第一印象”的外在观感,后面第2自然段更是从“村中”人的热情友好以及丰富和谐的生活来展示桃园社会的优势⑥。对这些关键词句的探究,我们可以清晰的找到“桃花源”是一个怎样理想的社会,从而探究作者的向往。

(三)整合实践活动,拓展交际能力

薛老师的组块教学提出,将每个教学内容块转化为一个综合性的活动板块,避免活动碎片化和随意性每个活动板块聚焦一个核心能力目标,依次设计阶梯式的学习活动,每个步骤都体现能力的递进式生长,形成一个有内在逻辑的活动链⑦。这样不仅学习了文本的内容,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语言智能。

我们在进行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的教学时可以开展“如何劝别人”的语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文中孙权分别从学习的原因、学习的方法和学习的作用三个不同方面的来劝诫吕蒙学习,其中参与对话的有吕蒙本人和鲁肃。我们可以开展语言实践活动,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演绎三人不同的对话,分析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并理解文中语气词和称谓语含义。

薛法根老师提出的组块教学对语文教学的影响深远,不仅小学语文可以从中获得教学经验,而且也可以迁移到初中语文教学之中。我们可以通过重组教学内容,完善学习框架;优化教学结构,构建基本课型;整合实践活动,拓展交际能力等等方法来进行初中文言文的教学,将文言文教活,让学生学活。

参考文献

[1]薛法根.和组块教学相伴一生[J].中国教师,2018(6):48-52.

[2]薛法根.指向言语智能发展的语文组块教学[J].江苏教育研究:理论(A版),2017,0(S1):76-80.

[3]王荣生.文言文教什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3.

[4]鲁雪峰.新课标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的创新实践[J].名师在线,2020(21):78-79.

[5]蔡建新.解读“组块教学”--试谈薛法根的“组块教学”[G].小学教学研究,2011,(12).

[6]赖晓芬.组块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20,6(3):239-240.

[7]沈正元.为学生的言语智能发展而教——薛法根组块教学目标述评[J].江苏教育研究,2020(19):8-13.

[8]方萍萍.新手教师借鉴薛法根组块教学的策略研究[J].求知导刊,2020(4):95-96.

[9]王耀钢.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探索[J].中学教学参考,2019(4):8-10.

注 释

①蔡建新.解读“组块教学”--试谈薛法根的“组块教学”[G].小学教学研究,2011,(12).

②赖晓芬.组块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20,6(3):239-240.

③薛法根.指向言语智能发展的语文组块教学[J].江苏教育研究:理论(A版),2017,0(S1):76-80.

④薛法根.现在开始上语文课——薛法根课堂教学实录[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⑤薛法根.和组块教学相伴一生[J].中国教师,2018(6):48-52.

⑥王荣生.文言文教什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3.

⑦薛法根.和组块教学相伴一生[J].中國教师,2018(6):48-52.

(作者单位:四川轻化工大学;指导老师:王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