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超
在语文课堂中,文言文教学导语是对文言文教学内容的引入过程,具有启发性、提示性与解析性。早在我国清代时期,为了方便日常教学与文化传承,官方或民间便自发编制了多种古文选本,以《古文观止》较具代表性。由于其评点系统具有教学导语的性质,有助于初学者理解词义,析明义理,因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并对当前语文课堂中文言文教学导语的设计有着一定启示意义。
一、《古文观止》评点系统的导语特点
文言文教学导语是对文言文教学内容的引入过程,具有启发性、提示性与解析性。在历代古文选本中,《古文观止》以其完备的评点系统,在选文前后形成了评点式的导语,凸显了导语的教学性。《古文观止》是吴楚材、吴调侯(以下简称“二吴”)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选定的古代散文选本,编写的初衷是“正蒙养而俾后学”,并汇集了传统文选型教材的编排经验,考虑日常教学的需要。《古文观止》中的选文,从先秦到明末,以作家为经,时代为纬,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历史上的各种流派、体裁都兼收并蓄。因此,《古文观止》给学习者呈现历朝历代不同文体、不同名家、不同风格的经典作品,有利于打好文言基础,让初学者沉浸在文化场域内,从而提升文化理解力。
围绕经典选文,《古文观止》的教学性体现在:构建了完备的评点系统,并在每篇选文前后形成了“导语”,即引导学生学习选文,利教便学。吴兴祚在《古文观止》的《序》中提到:“评注详而不繁,其审音辨字无不精切而确当。”无论是对字词的注音、释义, 还是对句子、段落、结构的阐释,均能做到简明扼要、科学合理。评点的内容既讲遣词造句,又讲章法结构;既讲起承转合、脉络层次,又讲段落大意,措辞简明,点到即止。首先,“参以己私,遍采历代名家古注。”《古文观止》大量采用名家古注,并结合当时封建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对文章主旨和风格进行阐释及补充。从教育价值上来讲,历代给古书做注的人所总结出来的文章技法和字词句义都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模范,具有准确性和客观性,用以指导后人的学习,可以起到极佳的教育效果。其次,注重导语内容的知识迁移。《古文观止》二吴评点中出现“喻”的术语有“譬喻”“设喻”两种,即:使人们从一篇熟悉文章的事物或观点出发,去加深对本文观点的认识,从而便于理解,这种评点方式将同一作者的两篇文章的观点建立联系,便于文学教学内容的迁移。最后,强化对选文字词的训诂。二吴在《古文观止》中对文章字词的评点,一方面广泛地参考了前人的古注,另一方面又重视对选文字词的训诂,使评点详而不繁。
二、文言文教学导语的评点式樣态
文言文教学导语是对文言文教学内容的引入过程,具有启发性、提示性与解析性。基于《古文观止》的评点系统,在文言文教学中,利用“评点式”导语有助于增进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评点式”教学导语具有“知识型”“衍生型”“文化型”的结构特征,具体而言,通过历代名注以及语文知识组成知识型导语,高层次地令学生认识字词义;利用衍生型导语对知识型导语进行教学性加工,使学生简明地理解文意;经由文化型导语的浸润,使学生步入传统文化的殿堂,促进学生的文化习得。
首先,围绕历代名注以及语文知识,设计“知识型”评点导语。“评点式”导语对文言文的评点应密切结合历代名注,以及语文学科的本质,即语文知识与语文学科独特的认识方式和表征方式,根据不同单元选文的特点帮助学生联系新旧单元知识,并设计有针对性的知识型导语,阐明该选文需要掌握的语文知识。具体而言,一是应以文章的语言形式为轴心设计相应的导语,并以工具性为基础来培养学生的人文性;二是在导语中清晰地提供文体知识、文学理论知识,提供学生基本的文本解读技巧,树立文言文的文体意识;三是围绕选文,将历代最具代表性名注、名疏呈现在导语中,展现对文句的深刻理解。
其次,依据文言文的基本特点,设计“衍生型”评点导语。“衍生型”导语是对文言文的再解释,将文中的词章、义理进行厘清,并将言外之意进行点评。一是在选文的课前导语部分,要对文章句子、段落、结构进行简要阐释,点到为止,旨在引导学生思考;二是在注释部分,要设计导语,把影响学生理解的字词注明注清,运用训诂学方法,如形训、义训等,科学地辅助学生解释字词,吸取清代三种古文选本的优点;三是在选文后的导语材料中,一方面要围绕选文设计详细周密的“衍生性”材料,另一方面要防止“过犹不及”,精选学习项目,根据不同的选文功能与教育价值,编写有针对性的导语材料。
最后,针对传统文化的核心要义,设计“文化型”评点导语。即以语文训练为经,以文化熏陶为纬。一是紧扣语文学科的本质,即语文知识与语文学科独特的认知方式和表征方式,力求把语文训练和文化知识二者有机联系起来,将选文的内容、知识、技法寓于文化的漫漫长流中,并体现在评点式导语中来;二是通过导语,补充选文背后的文化知识、历史背景来寻找与学生现实生活的交集点,让语文教材的选文和语文知识跃然于书本之上,在给予学生现实意义的同时,丰富学生主体的文化心理。
三、基于《古文观止》评点系统的文言文教学导语设计
(一)选文前:设计前导组织
作为选文前的单元导语,前导组织的设计应实现语文教材的教学价值,即围绕选文的言语形式,提供给学生相应的上位知识,并且重视各单元之间语文知识的联系,进而提供给学生合理的认知结构,使学生的认知结构与教材的知识结构紧密相连。首先,以行为目标为基础,构建文言文教学目标的层级标准。其次,依托文言文的语言形式,设计贴近语文学科本质的导语内容。最后,注重知识转换,提供简洁有效的方法性知识。“评点式”导语需要呈现给学生简洁有效的方法性知识,指导学生理解本单元选文的言语形式,从而使教材中的“公共知识”内化为学生的“个人知识”。
(二)选文中:添加注释导语
注释导语是对教材内容的注释进行引导性阐释。为了提高文言文教学字词释义的明晰性,应添加注释导语:一方面需要运用形训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字义,另一方面需要明确注明古今异义字,避免学生用今义理解选文而造成的“误读”。首先,根据汉字造字规律注明字义的来源。语文教材的注释中可以借鉴传统训诂学的方法,对汉字进行字形字义的训释,还原汉字的原生状态,让学生简单了解汉字变化的过程、汉字的造字理据,这样的做法有利于增强语文教材文言文注释的明晰性,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其次,对古今异义字进行注解。在注释中需要对古今异义的字词进行注释,让学生正确地把握字词的意思。
(三)选文后:扩充导语项目
在选文后,应结合不同选文的语言形式特点,设计出兼具语文训练价值和语文能力价值的导语项目,增加“评点式”导语项目的数量。如可以设计:课文赏析导语、问题研讨导语、应用练习导语、延伸阅读导语、文化补给导语、课外学习指引等导语项目,让学生通过学习选文,举一反三,提高教材内容的迁移性。始终围绕着文本,贴近语文学科的本质进行设计,并需始终重视上位知识的提供。应设计问句,启发学生对选文语言的内容及形式进行思考。紧扣选文的言语形式,设置一些问题来逐步启发学生在阅读时进行思考,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问题意识;顺序性主要指要围绕当前选文的言语形式特点,与学生以前接触过的选文进行对比。《古文观止》在正文评点中也使用了对比法,即把当前选文的文法特点与之前学习者接触过或新的作品作对比。课前导语可以起到连接两篇或多篇具有类似语文知识的选文的作用,一方面,唤起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另一方面,通过感受类似的语文知识在不同选文的言语形式特点,深化学生的理解;指导性指学习内容需要基于该选文的言语形式进行学法指导。
因此,需要给学生提供清晰的上位知识,帮助学生了解选文的言语形式特点,提供切实有效的文本解读方法,从而利用评点式导语提升文言文教学的质量。
(责任编辑 徐德明)